多层膜及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50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膜及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层膜及包装体。
背景技术
在包装食品、医药品等的包装袋及包装容器中,为了满足所要求的各种性能,大多使用复合化的多层膜。应予说明,在此所述的包装袋是将折曲或重叠的多层膜的侧面热封而成的袋状包装 袋。另外,在此所述的包装容器是将底材与盖材热封而成的容器状包装容器,所述底材是将多层膜利用真空成型或压缩空气成型而成型成适于内容物的形状而成的,所述盖材是未成型模。对于可用于作为包装袋、包装容器的包装体中的多层膜,要求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耐O*—力性)。为了防止由于在流通过程中因震动或落下等对包装体给予的外部应力而导致包装体产生针孔(pinhole),耐针孔性是必要的。进而,在包装体被用作大多填充有像液体这样的流动性高的盒中袋的内袋的情况下,或者在将不规则形状或具有锐利的部分的内容物用包装袋进行包装的情况下,对于该包装体,大多要求比通常高的耐针孔性。作为具有耐针孔性的多层膜,可很好地使用各种拉伸膜或含聚酰胺树脂的多层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在包装体中,根据包装的内容物,所要求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是不同的。因此,在用于包装重量物等的包装体中使用的多层膜中,有厚度范围在JIS分类中属于片的分类的多层膜。近年来为了降低环境负荷,希望使被用于包装体的多层膜的厚度与以往的多层膜的厚度相比变薄。因此,提出了多个通过变更多层膜的构成而使之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的尝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28939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80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既维持着由与以往厚度的多层膜得到的性能同等的性能,又使多层膜的厚度变薄而言,是有限度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而能够使厚度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变薄的多层膜及包装体。(I)本发明的多层膜具备反复层叠部。反复层叠部是交替地反复层叠第I层与第2层而成的。第I层以聚酰胺树脂(不包括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第2层以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例如,包括实施碱化等而得的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为乙烯、丙烯、I-丁烯、2- 丁烯、2-甲基丙烯等。
多层膜具备将以聚酰胺树脂(不包括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的第I层与以碳原子数为2^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第2层交替地反复层叠而成的反复层叠部,所述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能够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2)上述(I)的多层膜中,反复层叠部的第I层及第2层的总计层叠数优选为7 999。反复层叠部的第I层及第2层的总计层叠数为7、99的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能够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3)·
上述(I)或(2)的多层膜中,第2层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优选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离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第2层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离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能够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4)上述(I)或(2)中的任一多层膜中,第2层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优选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第2层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耐针孔性、及隔氧性。由此,该多层膜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的同时,能够使厚度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变薄,还能够显示出隔氧性。(5)上述(I) (4)中的任一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外层与密封层。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外层与密封层之间。反复层叠部的与外层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的与密封层最接近的层中的至少一方为第I层。反复层叠部的与外层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的与密封层最接近的层中的至少一方为第I层的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能够使厚度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变薄。(6)上述(5)的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具备隔氧层。该多层膜通过具备隔氧层,从而具有隔氧性。(7)上述(I) (4)中的任一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及隔氧层。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外层与密封层之间。隔氧层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与密封层之间。一般而言,具有高隔氧性的树脂为刚直的树脂,容易因冲击而发生脆性破坏。在隔氧层的脆性破坏发生时,多层膜中由于破坏部而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若发生应力集中,则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缓和效果会变小。对此,在该多层膜被用于在输送时从外层侧容易受到冲击的包装体的情况下等,通过将隔氧层配置于反复层叠部与密封层之间,能够使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因此,即使多层膜从外层侧受到冲击,隔氧层也难以被脆性破坏,可维持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的缓和效果。(8)上述(I) (4)中的任一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及隔氧层。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外层与密封层之间。隔氧层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与外层之间。一般而言,具有高隔氧性的树脂为刚直的树脂,容易因冲击而发生脆性破坏。在隔氧层的脆性破坏发生时,多层膜中由于破坏部而变得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若发生应力集中,则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的缓和效果会变小。
·
对此,在该多层膜被用于包装硬且尖的内容物并且在包装时或输送时容易从密封层侧受到冲击的包装体的情况下等,通过将隔氧层配置于反复层叠部与外层之间,从而能够使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因此,即使多层膜从密封层侧受到冲击,隔氧层也难以被脆性破坏,可维持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的缓和效果。(9)上述(I广(4)中的任一多层膜中,优选设有多个反复层叠部。多层膜优选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及隔氧层。多个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外层与密封层之间。隔氧层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彼此之间。一般而言,具有高隔氧性的树脂为刚直的树脂,容易因冲击而发生脆性破坏。在隔氧层的脆性破坏发生时,多层膜中由于破坏部而变得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若发生应力集中,则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的缓和效果会变小。对此,在该多层膜被用于包装硬且尖的内容物、在输送时从外层侧及密封层侧容易受到冲击、在包装时从密封层侧容易受到冲击的包装体的情况下等,通过将隔氧层配置于反复层叠部彼此之间,能够使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因此,即使多层膜从外层侧及密封层侧受到冲击,隔氧层也难以被脆性破坏,能够维持反复层叠部的冲击的缓和效果。(10)上述(5广(9)中的任一多层膜中,优选外层由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外层由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能够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11)上述(5) (10)中的任一多层膜中,密封层优选具有易剥离功能。该多层膜在被用于包装体时,通过具备具有易剥离功能的密封层,从而可简便地开封。(12)本发明的包装体用上述(I) (11)中的任一多层膜来制作。该包装体用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且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能够变薄的上述多层膜来制作。由此,该包装体在使用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在使用后,可削减成为废弃物的多层膜的量。进而,该包装体由于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优异,因此可显著地降低针孔的发生。另外,由于针孔的发生降低而能够降低产品(收容有内容物的包装体)的废弃量。本发明的多层膜兼具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与耐针孔性。因此,本发明的多层膜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能够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另外,本发明的包装体在使用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在使用后,可削减成为废弃物的多层膜的量。进而,该包装体由于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优异,因此可显著地降低针孔的发生。另外,由于针孔的发生降低而能够降低产品(收容有内容物的包装体)的废弃量。


图I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截面图。 图2为具备多层膜的包装体的截面图。图3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A)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4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B)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5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C)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6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D)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7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E)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F)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9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变型例(G)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0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1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A)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2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B)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3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C)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4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D)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5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型例(E)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6为在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7为在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8为在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19为在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20为在实施例、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21为显示测定浸溃于热水中后的包装体的长度的状态的图。图22为在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图23为在实施例、比较例的评价中使用了的多层膜的截面图。符号说明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100h、100i、100j、100k、100m、IOOn
多层膜110 外层130、130a、130b、134、134k 反复层叠部
131 第 I 层132、133 第 2层150密 封层160隔氧层200包装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多层膜100主要由外层110、第I粘合层120、反复层叠部130、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50构成。另外,依次配置有外层110、第I粘合层120、反复层叠部130、第2粘合层140、密封层150。如图2所不,该多层膜100可用于包装体200的底材300。应予说明,就底材300而言,多层膜100以外层110成为外侧、密封层150成为内侧的方式形成。以下,对于多层膜100的各构成,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外层 >作为外层110的材料,可使用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以下,称为“EV0H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而言,在对将食品、饮料或工业用部件等的内容物包装后的包装体200进行加热灭菌处理时,外层110被暴露于热水及高温的蒸气中。因此,作为外层110的材料,可使用耐热性高的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或者熔点高的聚酯系树脂,例如,聚亚己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等。在对包装内容物后的包装体200进行低温沸腾处理,例如60°C 65°C左右的加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作为外层110的材料,与上述同样,可使用耐热性高的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熔点高的聚酯系树脂等。进而,作为外层110的材料,可使用非晶性的聚酯系树脂。在对包装内容物后的包装体200不进行加热灭菌处理的情况下,为了使包装体200的美观及拿在手中的质感中的至少一方提高,可使用光泽性、刚性良好的聚酯系树脂,标签适应性、刚性良好的聚酰胺树脂,EVOH树脂等。标签适应性是指在底材300的底部贴有记载了产品名的标签时,该标签可追随曲面而贴附,而且,从贴附时开始经过长时间也难以剥落的特性。作为外层110的材料的聚丙烯系树脂,可使用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使用结晶性丙烯均聚物、结晶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结晶性丙烯-α -烯烃无规共聚物、乙烯及α -烯烃中的至少一方与丙烯的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等。作为上述α-烯烃,可使用I-丁烯、I-戊烯、I-己烯、I-辛烯、I-癸烯等碳原子数为Γ10的α-烯烃。应予说明,这些α-烯烃可以以任意比率进行共聚。作为外层110的材料的聚酯系树脂,可使用饱和聚酯树脂等,所述饱和聚酯树脂是使用作为酸成分的对苯二甲酸等二元酸或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并使用作为二醇成分的碳原子数为2 10的二醇、其它二元醇或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等而得到的。具体而言,作为该饱和聚酯系树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亚丙基对苯二甲酸酯树月旨、聚亚丁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聚亚己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等聚亚烷基对苯二甲酸酯树脂等。通过使用这些聚酯系树脂,能够使包装体200的美观及质感中的至少一方提高。
另外,可以使其它成分与聚酯系树脂进行共聚。作为共聚的成分,可使用公知的酸成分、醇成分、酚成分、或者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聚亚烷基二醇成分等。作为共聚的酸成分,例如,可使用二元以上的碳原子数为8 22的芳香族羧酸、二元以上的碳原子数为Γ12的脂肪族羧酸、二元以上的碳原子数为8 15的脂环式羧酸、及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等。具体而言,作为共聚的酸成分,例如,可使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双(对羧基苯基)甲烷蒽二羧酸、4,4’ - 二苯基羧酸、1,2-双(苯氧基)乙烷-4,4’ - 二羧酸、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十二烷二酸、马来酸、均苯三甲酸、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1,3-环己烷二羧酸、1,4-环己烷二羧酸及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等。这些酸成分可单独使用,或者并用2种以上。作为共聚的醇成分及酚成分,例如,可使用二元以上的碳原子数为2 15的脂肪族醇、二元以上的碳原子数为6 20的脂环式醇、碳原子数为6 40的二元以上的芳香族醇、二元以上的酚、或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等。具体而言,作为共聚的醇成分及酚成分,可使用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癸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环己二醇、2,2’ -双(4-羟苯基)丙烷、2,2’ -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氢醌、甘油、季戊四醇等化合物,及其具·有酯形成能的衍生物等。作为共聚的聚亚烷基二醇成分,例如,可使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它们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双酚化合物的亚烷基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它们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等)加成物等改性聚氧基亚烷基二醇等。作为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使用聚己内酰胺(尼龙_6)、聚-ω-氨基庚酸(尼龙-7)、聚-ω-氨基壬酸(尼龙-9)、聚十一烷基酰胺(尼龙-11)、聚十二烷基内酰胺(尼龙-12)、聚己二酰乙二胺(尼龙_2,6)、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4,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十二烷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己二酰辛二胺(尼龙-8,6)、聚辛二酰癸二胺(尼龙-10,8)、作为共聚树脂的己内酰胺/十二烷基内酰胺共聚物(尼龙-6/12)、己内酰胺/ ω -氨基壬酸共聚物(尼龙-6/9)、己内酰胺/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6/6,6 )、十二烷基内酰胺/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12/6,6 )、己二酰乙二胺/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_2,6/6,6)、己内酰胺/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癸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6/6,6/6,12 )、己二酸亚乙基铵盐/己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癸二酸六亚甲基二铵盐共聚物(尼龙-6/6,6/6,10)等结晶性聚酰胺、其主骨架为对苯二甲酸及间苯二甲酸中的至少一方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非晶性聚酰胺树脂,具体而言,己二胺-间苯二甲酸的聚合物、己二胺-对苯二甲酸的聚合物、己二胺-对苯二甲酸-己二胺-间苯二甲酸的共聚物等。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者并用2种以上。用于外层110的EVOH树脂的乙烯共聚比率为24摩尔% 44摩尔%。乙烯共聚比率为24摩尔%以上的EVOH树脂对多层膜100的容器形状的加工性良好,可抑制因加热水或蒸气的影响而导致的隔氧性下降。乙烯共聚比率为44摩尔%以下的EVOH树脂在干燥状况下的隔氧性良好,难以发生内容物的变质。外层11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 μ πΓ ΟΟ μ m,更优选为10 μ πΓ50 μ m,进一步优选为20 μ πΓ30 μ m。在外层110的厚度为5 μ πΓ ΟΟ μ m时,能够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得到外观良好的多层膜100。<第I粘合层,第2粘合层>
第I粘合层120使外层110与反复层叠部130之间的粘合强度、多层膜100硬挺(腰)的强度、耐针孔性、柔软性或成型性等提高。第2粘合层140使反复层叠部130与密封层150之间的粘合强度、多层膜100硬挺的强度、耐针孔性、柔软性或成型性等提高。作为第I粘合层120及第2粘合层140的材料,可使用公知的粘合性树脂,例如,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第I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的材料,例如可使用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甘氨酰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或者使一元碱性不饱和脂肪酸、二元碱性不饱和脂肪酸或者其酐与各种聚烯烃接枝而成的共聚物(马来酸接枝化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马来酸接枝化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等。作为一元碱性不饱和脂肪酸,可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作为二元碱性不饱和脂肪酸,可使用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反复层叠部〉反复层叠部130是将第I层131与第2层132交替地反复层叠而成的。反复层叠部130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优选为7 999,更优选为11 499,进一步优 选为17 65。例如,在如图I所示的多层膜100的情况下,反复层叠部130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为17层,第I层131为9层,第2层132为8层。反复层叠部130介由第I粘合层120与第2粘合层140而被配置在外层110与密封层150之间。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均为第I层131。应予说明,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中可以仅任一方为第I层131。第I层131以聚酰胺树脂为主要成分。可是,如果将以聚酰胺系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的第I层与以后述的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第2层交替地层叠的情况下,根据条件,有时层界面粗糙而使多层膜100的外观变差。因此,第I层131的聚酰胺树脂使用不是弹性体的聚酰胺树脂,具体而言,为尼龙_6,6、尼龙-6,10、由己二胺与对苯二甲酸构成的尼龙-6Τ、由己二胺与间苯二甲酸构成的尼龙-61、由壬二胺与对苯二甲酸构成的尼龙-9Τ、由甲基戊二胺与对苯二甲酸构成的尼龙-Μ5Τ、由己内酰胺与十二烷基内酰胺构成的尼龙_6,12等。进而,可使用上述树脂与尼龙_6、尼龙-11、及尼龙-12中的至少一种的共聚物。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并用两种以上。另外,也可使用由己二胺等脂肪族二胺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缩聚反应得到的非晶性芳香族聚酰胺(无定形尼龙)。应予说明,在外层110的材料中使用聚酰胺树脂的情况下,第I层131的材料可使用与外层110同样的聚酰胺树脂。第2层132以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为乙烯、丙烯、I-丁烯、2-丁烯、2-甲基丙烯等。作为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可使用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特别优选无规共聚物。另外,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以下,称为“LLDPE-g-MAH”)、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以下,称为“PP-g-MAH”)、乙烯-乙酸乙烯基酯共聚物(以下,称为“EVA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以下,称为“EMMA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以下,称为“EEA树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以下,称为“EMA树脂”)、乙烯-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以下,称为“E-EA-MAH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以下,称为“EAA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以下,称为“EMAA树脂”)、离聚物(以下,称为“Ι0Ν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EMAA树脂的甲基丙烯酸共聚比率优选为5重量9Γ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9Γ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重量9Γ10重量%,最优选为9重量%。特别是,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优选LLDPE-g-MAH、PP-g-MAH、EMAA树脂、及ION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应予说明,ION树脂是指将烯烃系烃与少量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共聚物通过酸部分与金属离子的盐形成而形成离子交联结构的树脂。在使用了上述树脂的反复层叠部130的总计层叠数为7的情况下,多层膜100中,耐针孔性良好,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在使用了上述树脂的反复层叠部130的总计层叠数为999以下的情况下,多层膜100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各层的厚度没有变得过薄,具有良好的外观。第I层131,第2层132的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O. 05 μ πΓ20 μ m,更优选为O. I μ πΓ Ο μ m,进一步优选为O. 4 μ πΓ6 μ m0在第I层131、第2层132的各层的厚度为O. 05 μ πΓ20 μ m的情况下,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外观及良好 的耐针孔性,与以往的
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另外,在第2层132的主要成分为LLDPE-g-MAH、PP-g-MAH的情况下,第2层132的各层的厚度优选为O. 4μπι以上。通过使第2层132的各层的厚度为O. 4μπι以上,在对密封层150赋予易剥离功能时,密封剥离时的分层的发生得到抑制。反复层叠部130的厚度相对于膜整体厚度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飞0%,更优选为20% 55%,进一步优选为25% 50%。在反复层叠部130相对于膜全体的比率为159Γ60%的情况下,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外观及良好的耐针孔性,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密封层〉密封层150具有耐内容物性的功能与密封对象材料的密封适应性的功能。耐内容物性是指在内容物为药品、含有大量油分的食品等的情况下,不会由于该药品、油分而导致密封层150失去与对象材料的密封适应性的功能的性质。作为密封层150的材料,可使用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以下,称为“LDPE树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以下,称为“LLDPE树月旨”)、中密度聚乙烯树脂(以下,称为“MDPE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以下,称为“HDPE树月旨”)、聚丙烯树脂(以下,称为“ PP树脂”)、EVA树脂、EMMA树脂、EEA树脂、EMA树脂、E-EA-MAH树脂、EAA树脂、EMAA树脂、ION树脂等树脂。这些树脂可单独使用,或者并用2种以上。特别是,作为密封层150的材料,从透明性及密封强度等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LLDPE树脂及EVA树脂。密封层150具有易剥离功能。为了赋予易剥离功能,作为密封层150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在EMAA树脂或EMMA树脂等乙烯共聚物10重量份 90重量份中含有PP树脂10重量份 90重量份而得的材料。通过使乙烯共聚物为10重量份以上,密封层150具有良好的易剥离性。通过使乙烯共聚物为90重量份以下,密封层150的剥离强度的波动变小。应予说明,密封层150也可没有易剥离功能。在不损害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在各层的材料中含有抗氧化剂、爽滑剂、抗粘连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树脂改性剂、染料及颜料等着色剂、稳定剂等添加剂,氟树脂、硅橡胶等耐冲击性赋予剂,氧化钛、碳酸钙、滑石等无机填充剂。另外,在各树脂层之间,根据需要,除了第I粘合层120及第2粘合层140以外,还可设有由粘合性树脂构成的粘合层。
〈多层膜的制造方法〉多层膜100例如可通过分别制造外层110、反复层叠部130、及密封层150后将这些利用层压机等接合而得到。应予说明,多层膜100也可通过将外层110、反复层叠部130、及密封层150用空冷式或水冷式共挤出膨胀法、或共挤出T模法制膜而得到。特别是,从多层膜100厚度的控制及透明性的方面优选由共挤出T模法制膜的方法,可通过使用恰当的给料块(feed block)与模来制膜。〈包装体〉图2所示的包装体200由底材300与盖材400构成。底材300是通过使袋310成型于多层膜100而得到的。袋310中收容食品、饮料、医药品或工业用部件等内容物。内容物被收容至袋310后,盖材400被密封至底材300,底材300的袋310被密封。作为盖材400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层叠有双轴拉伸的聚丙烯膜(0ΡΡ膜)、蒸镀了金属酸化物的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VM-PET膜)及聚乙烯树脂的膜等。〈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明确了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100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多层膜具备将以聚酰胺树脂(不包括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的第I层与以碳原子数为2^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第2层交替地反复层叠而成的反复层叠部,所述多层膜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反复层叠部130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 为7 999的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100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第2层132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LLDPE-g-MAH、PP-g-MAH、EMAA树脂、及ION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100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外层110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0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中的至少一方为第I层131的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100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外层110为聚丙稀系树脂、聚酷系树脂、聚酸胺树脂、及EVOH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构成的多层膜100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由此,该多层膜100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性能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厚度变薄。多层膜100被用于包装体200时,通过具备具有易剥离功能的密封层150,从而可简便地开封。包装体200的底材300是使用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且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的上述多层膜100来制作的。由此,该包装体200在使用时,显示出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在使用后,可削减成为废弃物的多层膜100的量。进而,该包装体200由于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可降低因针孔形成所致的产品(收容有内容物的包装体200)废弃的可能性。〈变型例〉(A)图3所示的多层膜IOOa中,没有设置第I粘合层120及第2粘合层140,而且,反复层叠部130a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为16层,第I层131可为8层,第2层132可为8层。在该情况下,反复层叠部130a的第I层131与外层110相接,并且反复层叠部130a的第2层132与密封层150相接。通过反复层叠部130a的第2层132与密封层150相接,从而第2层132作为粘合层起作用。因此,多层膜IOOa中,反复层叠部130a 与密封层150的粘合强度提高。应予说明,可以不设置外层110、第I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及密封层150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也可以以反复层叠部130a的第2层132与外层110相接的方式来构成反复层叠部130a。(B)图4所示的多层膜IOOb中,反复层叠部130b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为17层,第I层131可以为8层,第2层132可以为9层。在该情况下,反复层叠部130b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0b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均为第2层
132。(C)图5所示的多层膜IOOc可以具备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与密封层150之间的隔氧层160。此时,第2粘合层140被配置于隔氧层160与密封层150之间。应予说明,第2粘合层140也可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与隔氧层160之间。作为隔氧层160的材料,可使用具有隔氧性的公知材料,例如,可使用聚乙烯醇树月旨、EVOH树脂、偏氯乙烯树脂,或者在二胺成分中具有芳香环的聚酰胺树脂等。多层膜IOOc通过具备隔氧层160,从而具有隔氧性。一般而言,具有高隔氧性的树脂为刚直的树脂,因冲击而容易发生脆性破坏。隔氧层160的脆性破坏发生时,多层膜IOOc中,由于破坏部而变得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若发生应力集中,反复层叠部130的冲击的缓和效果会变小。因此,该多层膜IOOc例如被用于在输送时从外层110侧容易受到冲击的包装体200的情况下,通过隔氧层160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与密封层150之间,从而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160。因此,即使多层膜IOOc从外层110侧受到冲击,隔氧层160也难以被脆性破坏,反复层叠部130的冲击的缓和效果容易得到维持。(D)图6所示的多层膜IOOd也可具备被配置于外层110与反复层叠部130之间的隔氧层160。此时,第I粘合层120被配置于外层110与隔氧层160之间。应予说明,第I粘合层120也可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与隔氧层160之间。该多层膜IOOd例如在被用于包装硬且尖的内容物、包装时或输送时从密封层150侧容易受到冲击的包装体200的情况下,通过隔氧层160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与外层110之间,从而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160。因此,即使多层膜IOOd从密封层150侧受到冲击,隔氧层160也难以被脆性破坏,反复层叠部130的冲击的缓和效果容易得到维持。(E)
图7所示的多层膜IOOe设有多个反复层叠部130、130,可具备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130彼此之间的隔氧层160。例如,在图7所示的多层膜IOOe的情况下,各反复层叠部130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总计层叠数为9层,第I层131为5层,第2层132为4层。应予说明,反复层叠部130、130中,第I层131及第2层132的层叠数可以不同。该多层膜IOOe例如在被用于包装硬且尖的内容物、输送时从外层110侧及密封层150侧容易受到冲击,包装时从密封层150侧容易受到冲击的包装体200的情况下,通过隔氧层160被配置于反复层叠部130、130彼此之间,从而冲击难以到达隔氧层160。因此,SP使多层膜IOOe从外层110侧及密封层150侧受到冲击,隔氧层160也难以被脆性破坏,反复层叠部130的冲击的缓和效果容易得到维持。(F)图8所示的多层膜IOOf可在第2粘合层140与密封层150之间进一步具备功能层170。功能层170是用于对多层膜IOOf赋予特定功能的层。功能层170通过追加层或·者用层压法层叠另行制膜的其它膜或片而被设置于多层膜IOOf中。反复层叠部130介由第I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及功能层170,被配置于外层110与密封层150之间。应予说明,功能层170也可被配置于第2粘合层140与密封层150之间以外的部位,例如,夕卜层110与第I粘合层120之间、第I粘合层120与反复层叠部130之间,反复层叠部130与第2粘合层140之间。另外,多层膜IOOf可进一步具备隔氧层160。通过将聚烯烃系树脂用于功能层170的材料,从而多层膜IOOf可抑制由弯曲所致的针孔发生。进而,在对密封层150赋予易剥离功能的情况下,多层膜IOOf可使密封层150的剥离强度均匀。具体而言,作为功能层6的材料,可使用LDPE树脂、LLDPE树脂、MDPE树月旨、HDPE树脂、PP树脂等聚烯烃树脂,及作为乙烯共聚物的EVA树脂、EMMA树脂、EEA树脂、EMA树脂、E-EA-MAH树脂、EAA树脂、EMAA树脂、ION树脂等聚烯烃系树脂。特别是,通过在功能层170中使用LLDPE树脂,ION树脂,从而可使多层膜IOOf的耐针孔性更加良好。在此所述的LLDPE树脂也包含用茂金属催化剂制造的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mLLDPE树脂)。另外,作为在ION树脂的分子链间交联的金属阳离子,可列举出Na+,Zn2+等。(G)图9所示的多层膜IOOg中,通过将双轴拉伸聚丙烯膜(以下,称为“0ΡΡ膜”)、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下,称为“0ΡΕΤ膜”)、双轴拉伸聚酰胺膜(以下,称为“0ΝΥ膜”)、无拉伸的聚丙烯膜(以下,称为“CPP膜”)、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下,称为“APET膜”)等利用干式层压法贴合于外层110,从而设置最外层180。最外层180的厚度例如优选20 μ m。(H)多层膜100、100a、100b、100c、IOOcU IOOeUOOf, IOOg 可作为盖材 400 使用,也可被
用于底材300与盖材400双方。-第2实施方式-接着,对于图10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多层膜IOOh进行说明。上述第I实施方式的多层膜100的第2层132的主要成分为LLDPE-g-MAH、PP-g-MAH、EMAA树脂、及ION树脂中的至少一种。与此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多层膜IOOh的第2层133的主要成分设为EVOH树脂。应予说明,对于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适当地省略其说明。〈反复层叠部〉反复层叠部134是交替地反复层叠第I层131与第2层133而成的。反复层叠部134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3的总计层叠数优选为7 999,更优选为11 499,进一步优选为17飞5。例如,在图10所示的多层膜IOOh的情况下,反复层叠部134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3的总计层叠数为17层,第I层131为9层,第2层133为8层。反复层叠部134的总计层叠数为7以上时,多层膜IOOh中,耐针孔性良好,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反复层叠部134的总计层叠数为999以下时,多层膜IOOh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3的各层的厚度不会过于变薄,具有良好的外观。反复层叠部134介由第I粘合层120与第2粘合层140被配置于外 层110与密封层150之间。反复层叠部134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4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均为第I层131。应予说明,反复层叠部134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4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中可以仅任一方为第I层131。第I层131、第2层133的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O. 05 μ πΓ20 μ m,更优选为O. I μ πΓ Ο μ m,进一步优选为O. 4 μ πΓ6 μ m。第I层131、第2层133的各层的厚度为O. 05 μ m以上时,多层膜IOOh具有良好的外观。第I层131、第2层133的各层的厚度为20μπι以下时,多层膜IOOh耐针孔性良好,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第2层133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EVOH树脂。EVOH树脂的乙烯共聚比率优选为20摩尔9Γ50摩尔%,更优选为30摩尔9Γ4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30摩尔9Γ35摩尔%,最优选为32摩尔%。应予说明,在外层110的材料中使用EVOH树脂时,第2层133的材料可使用与外层110相同的EVOH树脂。<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第2层133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EVOH树脂的多层膜IOOh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耐针孔性及隔氧性。由此,该多层膜IOOh在维持与以往的多层膜同等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的同时,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能够使厚度变薄,也能够显示出隔氧性。〈变型例〉(A)图11所示的多层膜IOOi中,可以不设置第I粘合层120及第2粘合层140。反复层叠部134与外层110和密封层150相接,并被配置于外层110与密封层150之间。应予说明,可以不设置外层110、第I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及密封层150中的至少一层。(B)图12所示的多层膜IOOj中,具备2个反复层叠部134,在反复层叠部134彼此之间可以设置粘合层191。作为粘合层191的材料,可使用公知的粘合性树脂,例如,可使用粘合性聚烯烃系树脂等。应予说明,多层膜IOOj可以具备3个以上的反复层叠部134。在该情况下,在反复层叠部134彼此之间分别设有粘合层191。(C)在图13所示的多层膜IOOk中,反复层叠部134k的第I层131及第2层133的总计层叠数为17层,第I层131可为8层,第2层133可为9层。在该情况下,反复层叠部134k的与外层110最接近的层,及反复层叠部134k的与密封层150最接近的层均为第2层
133。(D)在图14所示的多层膜IOOm中,第2粘合层140与密封层150之间可进一步具备功能层170。反复层叠部134介由第I粘合层120、第2粘合层140及功能层170,被配置于外层110与密封层150之间。应予 说明,功能层170可被配置于第2粘合层140与密封层150之间以外的部位,例如,反复层叠部134与第2粘合层140之间,第I粘合层120与反复层叠部134之间,外层110与第I粘合层120之间。(E)图15所示的多层膜IOOn中,通过利用干式层压法将OPP膜、OPET膜、ONY膜、CPP膜及APET膜等贴合于外层110,从而可设置最外层180。最外层180的厚度例如优选20 μ m。(F)多层膜100h、IOOi、IOOj、100k、100m、IOOn可被用作底材300或盖材400,也可被用于底材300与盖材400双方。实施例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多层膜或包装体的实施例与比较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本发明并不由这些实施例进行任何限定。(实施例I)为了制作图10所示的多层膜100h,作为构成外层110的树脂,准备聚丙烯系树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FH3315)。作为构成第I粘合层12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QB550)。作为构成反复层叠部134的第I层131的树脂,准备聚酰胺树脂(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1022B)。作为构成反复层叠部134的第2层133的树脂,准备EVOH树脂(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作为构成第2粘合层14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F536)。作为构成密封层150的树脂,准备LLDPE树脂(宇部丸善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1520F)。使用给料块及模,将外层110的聚丙烯系树脂、第I粘合层120的粘合性树脂、第I层131的聚酰胺树脂、第2层133的EVOH树脂、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树脂、及密封层150的LLDPE树脂共挤出,制作多层膜100h。该多层膜IOOh中,将第I层131的层叠数设为9层,将第2层133的层叠数设为8层,将反复层叠部134的总计层叠数设为17层。将多层膜IOOh的整体厚度设为150 μ m。另外,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2. 5 μ m0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3的总计厚度设为1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
6.67 μ m,第2层133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88μπι。<拉伸冲击强度的评价>根据JIS Κ7160,以试验时的拉伸方向成为长度方向(MD方向)的方式,将制得的多层膜IOOh进行冲孔,制作3形试验片(样品)。根据JIS Κ7160的A法,测定所得到的样品的拉伸冲击强度值。对10个样品分别进行该试验,求得拉伸冲击强度的平均值。
进行上述项目的测定的结果是,本实施例的多层膜IOOh的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388kJ/m2 (参照下述表I)。〈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根据ASTMF392,进行利用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理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多层膜IOOh的耐弯曲性的测定。将多层膜IOOh的样品卷绕固定在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对置的直径8. 8cm的2个圆板上。然后,对成为圆筒状的多层膜IOOh加以扭转,进行弯曲处理。将该弯曲处理在温度23°C的条件下进行500次。将该试验对10片样品进行,数出各样品发生的针孔的个数。然后,算出每片样品的针孔的平均发生数。进行上述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2个(参照下述表I)。(比较例I)
为了制作图16所示的多层膜500,作为构成外层110的树脂,准备聚丙烯系树脂(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冊3315)。作为构成第I粘合层12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树月旨(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QB550)。作为构成聚酰胺树脂层511的树脂,准备聚酰胺树脂(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商品名1022B)。作为构成EVOH树脂层513的树脂,准备EVOH树脂(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作为构成第2粘合层140的树脂,准备粘合性树脂LLDPE-g-MAH(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F536)。作为构成密封层150的树脂,准备LLDPE树脂(宇部丸善聚乙烯株式会社制,商品名1520F)。使用给料块及模,将外层110的聚丙烯系树脂、第I粘合层120的粘合性树脂、聚酰胺树脂层511的聚酰胺树脂、EVOH树脂层513的EVOH树脂、第2粘合层140的粘合性树月旨、及密封层150的LLDPE树脂共挤出,制作多层膜500。该多层膜500中,将多层膜500的整体厚度设为150 μ m。另外,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2. 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60 μ m,将EVOH树脂层513的厚度设为15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882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11个(参照下述表I)。(实施例2)对于下述以外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得到图I所示的多层膜100。作为构成第2层132的树脂,准备LLDPE-g-MAH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F536)。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82. 5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3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7. 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3. 33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O. 94 μ m。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83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I)。
(比较例2)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I同样地进行,得到图17所示的多层膜500a。省略EVOH树脂层513。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1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82. 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3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a,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a,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599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3个(参照下述表I)。(实施例3)·
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将多层膜100的整体厚度设为100 μ m,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5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2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
2.22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O. 63 μ m。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178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I)。(比较例3)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a。将多层膜500a的整体厚度设为100 μ m,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10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2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a,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500a,拉伸冲击强度值为2342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2个(参照下述表I)。(实施例4)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2. 5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15μπι。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6.67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I. 88 μ m。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171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I)。(比较例4)
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a。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
10.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6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21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52. 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6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a,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a,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033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2个(参照下述表I)。(实施例5)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30 μ m。应予说明,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 3. 75 μ m。 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978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I)。(比较例5)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a。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3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6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a,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a,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328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3个(参照下述表I)。(实施例6)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作为构成第2层132的树脂,准备 EMAA 树脂(Dupont - Mitsui Polychemicals 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0903HC)。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431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2)。(比较例6)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I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代替EVOH树脂层513,设置EMAA树脂层。作为构成EMAA树脂层的树脂,准备EMAA树脂(Dupont - MitsuiPolychemicals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0903HC)。将多层膜500的整体厚度设为150 μ m。另夕卜,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82. 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EMAA树脂层的厚度设为7. 5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724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3个(参照下述表2)。(实施例7)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45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1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6. 67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88μπι。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14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2)。(比较例7)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45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60 μ m,将EMAA树脂层的厚度设为15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701kJ/m2。另外,Gelbo 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3个(参照下述表2)。(实施例8)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将多层膜100的整体厚度设为100 μ m,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40μπι,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ΙΟμπι。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4. 44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25μπι。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401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2)。(比较例8)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6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将多层膜500的整体厚度设为100 μ m,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10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40 μ m,将EMAA树脂层的厚度设为1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887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2个(参照下述表2)。(实施例9)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100。作为构成第2层132的树脂,准备ION树脂(Dupont - Mitsui Polychemicals株式会社制,产品编号1650)。对于该多层膜1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855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2)。(比较例9)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7同样地进行,得到多层膜500。代替EMAA树脂层,设置ION树脂层。作为构成ION树脂层的树脂,准备ION树脂(Dupont -Mitsui Polychemicals株式会社制,产品编号1650)。对于该多层膜500,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399kJ/m2。另外, 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I个(参照下述表2)。(实施例10)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图5所示的多层膜100c。在反复层叠部130与第2粘合层140之间,设置隔氧层160。作为构成隔氧层160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隔氧层16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1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6. 67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88μπι。对于该多层膜100c,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c,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833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3)。(比较例10)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图18所示的多层膜500b。在聚酰胺树脂层511与第2粘合层140之间,设置隔氧层160。作为构成隔氧层160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作为构成隔氧层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隔氧层16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6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b,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b,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81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6个(参照下述表3)。(实施例11)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图6所示的多层膜100d。在第I粘合层120与反复层叠部130之间,设置隔氧层160。作为构成隔氧层160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隔氧层16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60 μ m,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15μπι。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6.67 μ m,第2层132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88μπι。对于该多层膜100d,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d,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80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4)。(比较例11) 对于下述以外,与比较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图19所示的多层膜500c。在第I粘合层120与聚酰胺树脂层511之间,设置隔氧层160。作为构成隔氧层160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隔氧层16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将聚酰胺树脂层511的厚度设为60 μ m。对于该多层膜500c,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比较例的多层膜500c,拉伸冲击强度值为379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7个(参照下述表4)。(实施例12)对于下述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得到图7所示的多层膜100e。多层膜IOOe中,设置多个反复层叠部130、130。在反复层叠部130、130彼此之间,设置隔氧层160。对于各反复层叠部130,将第I层131的层叠数设为5层,将第I层131的总计厚度设为30 μ m,将第2层132的层叠数设为4层,将第2层132的总计厚度设为7. 5 μ m。应予说明,第I层131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6. O μ m,第2层133的各层的平均厚度为1.88μπι。作为构成隔氧层160的树脂,准备(株式会社kuraray制,商品名J171B)。将外层110的厚度设为22. 5 μ m,将第I粘合层12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隔氧层16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第2粘合层140的厚度设为7. 5 μ m,将密封层150的厚度设为30 μ m。对于该多层膜100e,与实施例I同样地进行拉伸冲击强度值的测定,进行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其结果是,对于本实施例的多层膜100e,拉伸冲击强度值为4850kJ/m2。另外,Gelbo挠曲测试仪试验的结果是,针孔的平均发生数为O个(参照下述表5)。[表 I]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膜,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复层叠部, 所述反复层叠部是第I层与第2层交替地反复层叠而成的, 所述第I层以聚酰胺树脂为主要成分,所述聚酰胺树脂不包括弹性体, 所述第2层以碳原子数为2 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反复层叠部的所述第I层和所述第2层的总计层叠数为7 999。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第2层的所述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离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第2层的所述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进一步具备外层与密封层, 所述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所述反复层叠部的与所述外层最接近的层、和所述反复层叠部的与所述密封层最接近的层中的至少一方为所述第I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膜,其中,进一步具备隔氧层。
7.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和隔氧层, 所述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所述隔氧层被配置于所述反复层叠部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和隔氧层, 所述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所述隔氧层被配置于所述反复层叠部与所述外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广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设有多个所述反复层叠部, 进一步具备外层、密封层和隔氧层, 多个所述反复层叠部被配置于所述外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 所述隔氧层被配置于所述反复层叠部彼此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外层由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树脂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5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密封层具有易剥离功能。
12.一种包装体,是使用权利要求f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膜而制作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多层膜及包装体,其通过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弯曲性及耐针孔性,从而可使厚度与以往的多层膜相比变薄。本发明的多层膜(100)具备反复层叠部(130)。反复层叠部(130)是交替地反复层叠第1层(131)与第2层(132)而成的。第1层(131)以聚酰胺树脂(不包括弹性体)为主要成分。第2层(132)以碳原子数为2~4的烯烃系烃与含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为主要成分。
文档编号B65D65/40GK102917877SQ2011800271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31日
发明者中岛洋平, 前岨晋一 申请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