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型的市场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追求目标。与此相适应,发动机的生产制造模式也必须适应多品种、不同批量的市场需求。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加快,促使许多发动机企业先后引进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的柔性生产线一柔性制造系统(FMS)。它能够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环境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需求。发动机的生产线通常分为内装线和外装线两大部分。在这两条生产线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很多辅助夹具和设备来完成,其中,许多零件的装配是在分装线上的发动机托盘上完成的。在发动机内装线和外装线的装配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主要呈现三种不同的姿态第一种姿态为缸体顶面朝上,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第二种姿态为缸体顶面朝下,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第三种姿态为发动机顶面朝上,安装飞轮的一端朝前,此时是通过已经安装到发动机上的支撑悬置定位在托盘上的。然而,在发动机的柔性生产线中,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上述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通用性差,这就需要给上述三种发动机姿态分别配一种托盘,增加了设备的投资成本。再者,在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发动机托盘,影响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此外,受发动机托盘的限制,现有发动机的每条生产线只能满足一种机型的装配,这种生产线产品单一,生产效率较低,而且设备投资成本高昂,耗电耗能。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以提高其通用性,从而降低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以提高其通用性,从而降低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底端的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三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层支撑部依次沿所述底板的边缘向其内侧布置,且三者的支撑面的高度依次降低。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底面的第一支撑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三个边底部的所述第一支撑座的顶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动机缸体水平移动的导向板;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四个边底部的定位板。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沿与所述第四 个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第一销孔,且所述定位板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内的第一定位销与所述底板相连。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导向板的导向面自其顶端向其底端沿所述底板的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倾斜。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二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上的水道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的第二支撑座,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定位销的第二销孔。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第三层支撑部包括四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底端的第三支撑座,且四个所述第三支撑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和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顶面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的支撑悬置的底端相配合并用于防止其水平移动的定位槽。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放置从所述发动机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的随行配对料板。优选的,上述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所述底板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端并可绕所述支撑板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且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层支撑部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所述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一种姿态;所述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二种姿态;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0031]再者,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使得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减少,进而减少了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发动机托盘的次数,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包括底板4,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其中,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且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均设置在底板4上。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的第一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底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一种姿态;第二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的顶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二种姿态;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再者,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使得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减少,进而减少了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发动机托盘的次数,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底端的第三层支撑部,第三层支撑部设置在底板4上。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层支撑部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底端,适用于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呈现的第三种姿态。故,上述托盘包括的三层支撑部分别可适用于在发动机内装线和外装线的装配过程中,其在发动机托盘上主要呈现的三种不同的姿态,进一步提高了其通用性;同时,在发动机的生产线上只需要配一种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投资成本。再者,由于发动机生产线中只需要一种本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托盘,避免了发动机不同姿态装配的过程中对发动机托盘的更换,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装配进度,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第三层支撑部、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依次沿底板4的边缘向其内侧布置,且三者的支撑面的高度依次降低。由于受发动机缸体底端与顶端以及发动机底端的支撑部位面积大小和结构的不同的影响,第三层支撑部、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所形成的支撑面范围大小不同,上述的关于三者的布置方式便于操作人员对发动机在装配时的不同姿态找到与其配对的支撑部,节省了定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当然,第三层支撑部、第一层支撑部和第二层支撑部的布置方式和支撑面的高度关系不局限于上述这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只要不影响三者的功能的布置均可。具体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第一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发动机缸体底面的第一支撑座11,且位于发动机缸体底端的三个边底部的第一支撑座11的顶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发动机缸体水平移动的导向板12 ;和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四个边底部的定位板13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当发动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上呈现第一种姿态时,将发动机缸体的底面放置在第一支撑座11的顶面上,使发动机缸体的底端的四个边正好卡设在导向板12和定位板13形成的导向面中,此时,第一支撑座11对发动机缸体的底面起到支撑作用,导向板12和定位板13的配合可以防止发动机缸体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底板4上设置有多个沿与第四个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第一销孔14,且定位板13通过设置在第一销孔14内的第一定位销15与底板4相连。此时,可以通过选择第一定位销15插入的第一销孔14的位置,来调整导向板12和定位板13形成的导向面的大小,以使其适用于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处于第一种姿态时的装配。为了便于发动机缸体底端的定位,上述导向板12的导向面自其顶端向其底端沿底板4的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倾斜,该导向面具有更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第二层支撑部包括多个用于与发动机缸体顶面上的水道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销21 ;和多个用于支撑发动机缸体顶面的第二支撑座22,每个第二支撑座22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第一定位销21的第二销孔;如图4所示。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当发动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上呈现第二种姿态时,首先根据发动机缸体的顶面上的水道孔的位置将第一定位销21装入相应的第二销孔内,然后将发动机缸体的顶面放置在第二支撑座22的顶面上,使水道孔与第一定位销21相配合,此时,第二支撑座22对发动机缸体的顶面起到支撑作用,而第一定位销21可以防止发动机缸体在水平方向的移动。[0052]此外,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缸体的顶面上的水道孔的位置的差异使第一定位销21装入与上述水道孔相应的第二销孔内,故,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处于第二种姿态时的装配。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第三层支撑部包括四个用于支撑发动机底端的第三支撑座31,且四个第三支撑座31分别设置在底板4的四个边角处,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别的位置,但必须满足底板4的两侧均具有该第三支撑座31,以保证不影响其对发动机的支撑作用;和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三支撑座31顶面上的定位块32,定位块32的顶面上设置有与发动机的支撑悬置的底端相配合并用于防止·其水平移动的定位槽33 ;如图I所示。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当发动机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上呈现第三种姿态时,首先将发动机的支撑悬置安装到发动机底端的四个边角处,然后将支撑悬置放置在第三支撑座31的定位块32上,使支撑悬置的底端正好卡设在定位槽33中,此时,第三支撑座31对发动机起到支撑作用,而定位槽33可以防止支撑悬置的水平移动,进而防止了发动机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托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所安装的支撑悬置尺寸和形状的差异,更换具有能与支撑悬置配合的定位槽33的定位块32即可,故,其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发动机的处于第三种姿态时的装配。当然,上述的第一层支撑部、第二层支撑部和第三层支撑部均只是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形式,其他的能实现其支撑和定位功能的均可。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盘时,发动机的每条生产线可以满足多种机型的装配,改善了生产线产品的单一性,满足了柔性生产线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中,还包括设置在底板4上,用于放置从发动机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的随行配对料板5。在发动机装配的过程中,从其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可以放在随行配对料板5的对应位置上,避免弄错零部件的配对顺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的,上述底板4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底端并可绕支撑板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板。此时,旋转板可绕支撑板的轴线进行360°的旋转,实现了装配人员站装配线的一侧就可以装发动机多个面上的零部件,提高了生产效率。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4); 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⑷上; 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底端的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三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层支撑部依次沿所述底板(4)的边缘向其内侧布置,且三者的支撑面的高度依次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支撑部包括 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底面的第一支撑座(11 ),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三个边底部的所述第一支撑座(11)的顶端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发动机缸体水平移动的导向板(12);和 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四个边底部的定位板(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设置有多个沿与所述第四个边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布置的第一销孔(14),且所述定位板(13)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销孔(14)内的第一定位销(15)与所述底板(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12)的导向面自其顶端向其底端沿所述底板(4)的外侧向其内侧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支撑部包括 多个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上的水道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销(21);和多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缸体顶面的第二支撑座(22),每个所述第二支撑座(22)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定位销(21)的第二销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支撑部包括 四个用于支撑所述发动机底端的第三支撑座(31),且四个所述第三支撑座(31)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4)的四个边角处;和 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座(31)顶面上的定位块(32),所述定位块(32)的顶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的支撑悬置的底端相配合并用于防止其水平移动的定位槽(33)。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用于放置从所述发动机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的随行配对料板(5)。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端并可绕所述支撑板的轴线旋转的旋转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包括底板(4);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底端的第一层支撑部,所述第一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用于支撑和定位发动机缸体顶端的第二层支撑部,所述第二层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底板(4)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柔性生产线用托盘可以适用于两种发动机姿态的定位和支撑,与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托盘只能针对一种发动机姿态进行定位和支撑相比,提高了其通用性,减少了发动机生产线中所需要的发动机托盘种类,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生产线的设备投资成本。
文档编号B65D19/26GK202642293SQ2012201987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杨学文, 汪祥支, 江益群, 汪得亭, 何成琪, 许建伟, 储招节, 金玉兰 申请人: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