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1702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缠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试验单根连接线的长度可达15米,且数量繁多,连接线容易散落一地,显得很乱,占用空间大,容易造成缠绕难,存取难的问题,比如一个开关特性试验项目需要3颗15米长测试线,大量时间用在缠线上,使用过程中需要来回搬运,造成几颗长线死缠在一起,耗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去解扣,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方便快捷的将连接线缠绕起来的装置。经检索,申请号为200920022818. 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缠线器,其包括底座、转轴和转盘,该转轴设在底座上,转盘与转轴活动连接,转盘可绕转轴转动,转盘上设有一道凹槽或设有两个缠绕杆,转盘上设有把手,底座下方设有吸盘。本装置方便缠绕和存放,但是不能对多跟线分别缠绕,并且不能用于电路中多相连接线的缠绕和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线器,该装置用于输电线路中的多相导线缠绕,可以将多相线分若干个独立仓室通过中间轴将线缠在储线盒内,达到用多长放多长,线线分界清楚且收放自如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线器,包括旋转轴、与旋转轴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隔板为圆形薄板,其中心处于旋转轴固定,隔板的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穿线孔。本实用新型中的穿线孔可以报分隔空间中的多相导线连通,把导线引至端盖处,方便连接线之间的连通。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端盖分为左端盖和右端盖,其中右端盖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连接孔的数量与分隔的空间数量相对应。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皮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的位置与分隔的空间位置相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输电线路中的多相导线调试试验,把多根连接线的进行分开缠绕,并把各相导线通过穿线孔引出至右端盖,避免试验时线路连接的杂乱,便于整理、携带和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示意图;[0012]图2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右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左端盖,2、外皮,3、旋转轴,4、隔板,5、右端盖,6、出线孔,7、手柄,8、穿线孔,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
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缠线器,用于线路试验中连接线的收集,其中该装置包括旋转轴3、与旋转轴3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2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7,旋转轴3中部设有隔板4,隔板4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隔板4为圆形薄板,其中心处于旋转轴3固定,隔板4的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穿线孔8,如附图2所示,该穿线孔8是把隔板4分隔的小空间内的导线引出至端盖处,其中端盖分为左端盖I和右端盖5,其中右端盖5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9,如附图3所示,连接孔9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连接孔9的数量与分隔的空间数量相对应。可以在连接孔处安装插接装置,使外界导线与缠线器的导线方便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上外皮2是把外界空间和储线空间分开,并且在外皮2表面上设有出线孔6,出线孔6的位置与分隔的空间位置相对应,每个空间内的导线从出线孔6引出。附
图1中是三相导线缠线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把整理的连接线两端与外接导线连接,而且方便快捷,在实验完成后,通过转动手柄7,即可把外部的连接线收纳至本实用新型内部,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改进缠线方式,使试验更加便捷省时,投入产出比很高,推广前景广阔,可以应用到各种线的缠绕储存中。
权利要求1.一种缠线器,包括旋转轴(3)、与旋转轴(3)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2)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中部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为圆形薄板,其中心处于旋转轴(3)固定,隔板(4)的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穿线孔(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缠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分为左端盖(I)和右端盖(5), 其中右端盖(5)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9),所述连接孔(9)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连接孔(9)的数量与分隔的空间数量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_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缠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2)上设有出线孔(6),所述出线孔(6)的位置与分隔的空间位置相对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缠线器,包括旋转轴、与旋转轴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所述旋转轴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本实用新型用于输电线路中的多相导线缠绕,可以将多相线分若干个独立仓室通过中间轴将线缠在储线盒内,达到用多长放多长,线线分界清楚且收放自如的目的。
文档编号B65H54/12GK202880570SQ20122056645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兰基升, 沈荣顺, 王朝阳, 王伟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河北省电力公司, 沧州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