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运行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HS16580设备原有的部件及控制信号,辅以必要的电气元件,由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运行控制的技术。
技术背景:HS16580设备广泛应用于民航机场的交运行李检查。这种设备跨装在值机柜台后面的行李输送带上,借助行李输送带将行李送入检查通道,实现对旅客交运行李的安全检查。通常每两条行李输送带上跨装一台安检设备,每台安检设备形成可交替运行的两条通道(双通道)。行李输送带由客运值机人员控制,不受安检设备的控制,见图1。当双通道安检设备离开行李输送带,作为单机使用时,需由设备来控制二条传送带的启动、停止及双向(正反向)运行,即与HS16580设备联动。传送带由一个通用的三相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滚筒来拖动。因此双通道安检设备离开行李输送线,作为单机使用时,需对设备进行改造,使其与传送带可联动,并增加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的运行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控制装置,解决了 HS16580设备不能控制传送带正反向运行的问题。实现了 HS16580设备对二条传送带的运行控制。这是一种 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运行的控制装置,由HS16580设备的操作键盘、信号处理模块、电机控制保护模块、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接收联动控制信号开始运行,键盘发出的传送带运行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被电机控制保护模块接收,对传送带电机保护,控制其运行及换向,由切换控制模块选择对传送带A与B进行控制。即用HS16580设备的标准操作键盘上的传送带控制键(Kl、K2、K3)、编程键(P3)及设备的控制信号,通过加装的信号处理模块(JK)、传送带控制保护模块、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完成与双通道安检设备的联动,同时对传送带的运行进行控制。控制过程见图2。其特征在于:传送带A与传送带B的运行控制,由电机控制保护模块中的信号处理控制板(Al)来完成。效果为:运用HS16580设备开机发生的一个直流电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控制该双通道安检设备传送带运行的控制装置的供电,以此来实现与双通道安检设备的联动。由编程键(P3)控制传送带A与传送带B运行的切换模式。在传送带A运行的控制模式下,按下传送带前进键,传送带A正向运行,可将被检物由入口端送入检查通道;按下传送带停止键,传送带A停止;按下传送带反向键,传送带A反向运行。在传送带B运行的控制模式下,按下传送带前进键,传送带B正向运行,可将被检物由入口端送入检查通道;按下传送带停止键,传送带B停止;按下传送带反向键,传送带B反向运行。其特征在于:传送带A与传送带B运行切换是由HS16580设备操作键盘的按键P3控制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GO来实现的。该技术装置提升了 HS16580设备离线作为单机应用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方便实用,降低了能耗,消除了空防安全隐患,经现场使用效果很好。
:图1所示为HS16580设备传送带位置图。图2所示为HS16580设备标准键盘按键分布图。图3所示为控制过程方框图。图4所示为控制电原理方框图。图5所示为传送带控制保护部分接线图。图6所示为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电原理框图。图7所示为DB板上信号处理模块(JK)、电机控制保护模块(CK)、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QH)分布图。图8所示为DB板在HS16580设备中的位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HS16580设备可利用资源:①HS16580设备的标准操作键盘上的传送带控制键(Kl、K2、K3)、编程键(P3)。②HS16580设备·的控制信号——24VDC (设备开机时发生)。③HS16580 设备的电源 220AC。④HS16580设备编程键P3控制的继电器G0。需增加器件:①信号处理模块(JK):位于HS16580设备控制机柜左侧。功能:接受HS16580设备的联动控制信号(24VDC),为装置提供220VAC、12VDC、5VDC电源,接受按键的信号,向传送带控制保护模块发送传送带控制信号。包括:开关电源Dl (输入220VAC输出12VDC 0.5A、5VDC 0.5A)、导轨、接线端子、线槽、继电器J-1 (两开两闭24VDC控制)。继电器J-2、J-3(两开两闭12VDC控制)为备份,功能扩展用。②传送带控制保护模块(CK):位于HS16580设备控制机柜左侧,信号交换模块下方。功能为接受来自信号处理模块的送传送带控制按键信号、对三相电机过压、过流、过热等异常情况保护。控制电机运行及停止。包括:信号处理控制板(Al)、马达保护开关Ql (ABB 1A_2.5A)、电机换向接触器KM1、KM2(三路常开主触点一路常闭触点220VAC控制)、导轨、接线端子、线槽、空气开关QF (三相、10A)③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QH):位于信号交换模块下方。功能为接受HS双通道安检设备操作键盘P3按键有效时的控制信号。完成传送带A的拖动电机或传送带B的拖动电机的供电。包括:继电器GO (两开两闭24VDC控制)、交流接触器KA、KB(三路常开主触点、220VAC控制、至少一路常闭辅触点)、导轨、接线端子、线槽、实施步骤:(I)将信号处理模块、电机控制保护模块、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的元件及部件安装在固定底板DB上(铝合金材质,450mmX750mmX 1.5mm)。DB位置如图8所示。上述三个模块的元件及部件在DB上的分布如图7所示。(2)从HS16580设备的配电板1、2端引出受控的220VAC电源,至信号处理模块的
1、2接线端子。作为Dl的输入电源。从HS16580设备的配电板21、22端引出受控的24VDC电源(设备开机时发生此24VDC),至信号交换控制模块的5、6接线端子,作为控制信号。继电器J-1控制端接至信号分配模块的5、6接线端子,两组常开触点一端分别接至信号交换控制模块的1、2接线端子,另一端分别接至信号交换控制交换控制模块的3、4接线端子,作为Dl的受控输入电源。Dl输出端12VDC、5VDC分别接至信号交换处理模块的7、8接线端子,9端子为“GND”。(3)L四芯电缆(内有红、蓝、黄、白四色线)截取7米,导入金属蛇皮护套,一端连接信号交换控制模块,另一端引入设备操作键盘:红线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的8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键盘K1、K2、K3键的一端。蓝线一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的10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键盘Kl键的另一端。黄线一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的11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键盘K2键的另一端。白线一端连接至信号处理模块的12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键盘K3键的另一端。(4)信号处理控制板Al接线端15、16、17接至JK端子的8、9、7,Al接线端1、2、3接至JK端子的10、11 、12,Al接线端5、6接至JK的端子3、4。(5)如图5将电机控制保护模块(CK)的接线端子1、2连接信号交换处理模块(JK)的3、4端子。空气开关QF连接380VAC电源(三相五线制)。QF的出线端连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3、4、5、6,连接端子3仏1)、4仏2)、5仏3)为火线,6 (N)为零线,端子7为保护线(PE)。(6)信号处理控制板Al的接线端5、6对应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1、2。将Al的接线端10与11短接。其它连接见图4。将图5(0)处三火线引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
8、9、10。(8)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8、9、10,连接马达保护开关Ql,Ql出线端连接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QH的接线端子1、2、3,交流接触器KA与KB的常开触点连接接线端子1、2、3。KA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QH的接线端子4、5、6,KB常开触点的另一端接QH的接线端子7、8、9。(9)传送带A的拖动电机MA的三火线接QH的接线端子4、5、6,零线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6,保护线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7 ;传送带B的拖动电机MB的三火线接QH的接线端子7、8、9。零线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6,保护线接电机控制保护模块端子7。如电机内部有热保护开关,其引线两端接入电机控制器Al。(10)继电器GO的控制端连接至HS16580设备的配电板23、24端,两组常开与常闭触点的公共端连接信号交换控制模块JK的3、4端子,另外二组触点的端头分别连接KA与KB的控制端。见图6。
权利要求1.一种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运行的控制装置,由HS16580设备的操作键盘、信号处理模块、电机控制保护模块、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接收联动控制信号开始运行,键盘发出的传送带运行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被电机控制保护模块接收,对传送带电机保护,控制其运行及换向,由切换控制模块选择对传送带A与B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A与传送带B的运行控制,由电机控制保护模块中的信号处理控制板(Al)来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A与传送带B运行切换是由HS16580设备操作键盘的按键P3控制传送带A与传送带B切换控制模块中的继电器GO来实现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技术装置涉及HS16580设备对传送带运行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接收联动控制信号开始运行,键盘发出的传送带运行信号经信号处理模块,被电机控制保护模块接收,对传送带电机保护,控制其换向,由切换控制模块选择对传送带A与B进行控制。完成与HS16580设备的联动,对HS16580设备的二条传送带的运行进行控制。该实用新型技术装置提升了HS16580设备离线作为单机应用的完整性及可靠性,方便实用,降低了能耗,消除了空防安全隐患,经现场使用效果很好。
文档编号B65G43/00GK203112048SQ2013200649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何山 申请人: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