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包括设置于每个轮对两内侧的轮对固定件,所述轮对固定件一端连接轮对内侧的轴,另一端连接设置该轮对的所述车底架;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的底架固定件,所述底架固定件一端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另一端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底面的防滑垫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具有稳固的结构且可以避免整车之间发生磨损,能够满足铁路车辆整车出口运输的实际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属于铁路车辆装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铁路车辆整车为了降低运输成本,通常将多个整车叠加放置,进行捆绑后再运输,从而节省占地面积提高运输工具的运力。但是,为出口需要,铁路车辆整车运输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且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倾斜和振动,以往的整车装运捆绑结构只适用于国内相对较短的运输行程,采用以往的整车装运捆绑结构进行出口运输常常会发生局部零部件磨损或变形,导致无法交付,给制造企业和采购方造成了极大地不便和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具有稳固的结构且可以避免整车之间发生磨损,能够满足铁路车辆整车出口运输的实际要求。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铁路车辆 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包括:需要运输的相互叠加的两个铁路车辆整车,所述铁路车辆整车包括车底架和转向架;所述车底架分为两端部和中部,所述车底架的中部底面高度低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底面高度,所述转向架设置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所述转向架设置有轮对;
[0006]还包括:设置于每个轮对两内侧的轮对固定件,所述轮对固定件一端连接轮对内侧的轴,另一端连接设置该轮对的所述车底架;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的底架固定件,所述底架固定件一端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另一端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底面的防滑垫块。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轮对固定件包括U形固定杆和条状固定块一,所述U形固定杆的U形端套装于轮对轴上,所述U形固定杆的两端与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的所述条状固定块一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条状固定块一为工字形,包括上条块、下条块、以及连接所述上条块和所述下条块中部的连接块,所述下条块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上,所述上条块位于所述下条块上方,所述上条块和所述下条块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U形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并穿过所述通孔与位于所述上条块上方的螺母配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设置于同一个轮对轴上的两个所述条状固定块一的连接块为一体结构。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架固定件包括连接杆、条状固定块二、条状固定块三,所述条状固定块二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底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三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顶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二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均垂直于所述车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杆为两个且分别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的两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架固定件还包括插销;所述条状固定块二两端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置有插孔一,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的一端设置有插孔二,所述插销穿过所述插孔一和所述插孔二以连接所述连接臂和所述条状固定块
--O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滑垫块垂直于所述车底架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车底架的底面宽度;所述防滑垫块顶部设置有夹持结构以固定所述车底架底面的外延边。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滑垫块顶部两端的限位凸起、夹持块、固定螺栓,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的外侧,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的上方,所述夹持块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设于所述限位凸起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架固定件为三个且均匀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中部,所述防滑垫块为四个,每个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中部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防
滑垫块。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轮对固定件、所述底架固定件和所述防滑垫块与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防磨垫。所述弹性防磨垫为橡胶片等弹性薄片材料。
[00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具有稳固的结构且可以避免整车之间发生磨损,能够满足铁路车辆整车出口运输的实际要求;并且通过进一步地改进提高了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的安装效率,且提高了铁路车辆整车运输安全性;此外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供了保证铁路车辆整车运输安全性的最低配置方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 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B— B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包括:需要运输的相互叠加的两个铁路车辆整车,所述铁路车辆整车包括车底架和转向架;所述车底架分为两端部I和中部2,所述车底架的中部2底面高度低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I底面高度,所述转向架设置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所述转向架设置有轮对3 ;还包括:设置于每个轮对3两内侧的轮对固定件4,所述轮对固定件4 一端连接轮对3内侧的轴,另一端连接设置该轮对3的所述车底架;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2的底架固定件5,所述底架固定件5—端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另一端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2底面的防滑垫块6。所述结构具有稳固的结构且可以避免整车之间发生磨损,能够满足铁路车辆整车出口运输的实际要求。
[0025]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轮对固定件4包括U形固定杆41和条状固定块一 42,所述U形固定杆41的U形端套装于轮对3轴上,所述U形固定杆41的两端与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的所述条状固定块一 42连接。所述结构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快速地安装固定所述轮对固定件4。具体优选地,所述条状固定块一 42为工字形,包括上条块421、下条块422、以及连接所述上条块421和所述下条块422中部的连接块423,所述下条块422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上,所述上条块421位于所述下条块422上方,所述上条块421和所述下条块422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U形固定杆41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并穿过所述通孔与位于所述上条块421上方的螺母配合。所述结构使所述条状固定块一 42具有弹性结构,从而提高固定的稳固性。再进一步地,设置于同一个轮对3轴上的两个所述条状固定块一 42的连接块423为一体结构。即同一个轮对3轴上的两个所述条状固定块一 42分别具有两个所述上条块421和所述下条块422,而共用一块条状的连接块423,所述连接块423垂直于所述车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结构能够防止所述轮对固定件4沿着轮对3轴向发生滑移。
[0026]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底架固定件5包括连接杆51、条状固定块二 52、条状固定块三53,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底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顶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均垂直于所述车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杆51为两个且分别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的两端。所述连接杆51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
二52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的两端是指其中一根连接杆51连接条状固定块二 52的第一端和条状固定块三53的第一端,其中另一根连接杆51连接条状固定块二 52的第二端和条状固定块三53的第二端;所述结构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便于快速地安装固定所述底架固定件5。再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固定件5还包括插销54 ;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两端设置有连接臂55,所述连接臂55设置有插孔一,所述连接杆51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的一端设置有插孔二,所述插销54穿过所述插孔一和所述插孔二以连接所述连接臂55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所述结构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所述底架固定件5的安装便捷性。
[0027]进一步改进地,所述防滑垫块6垂直于所述车底架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车底架的底面宽度;所述防滑垫块6顶部设置有夹持结构以固定所述车底架底面的外延边7。所述结构使所述车底架与所述防滑垫块6结合更紧密,避免发生相对移动而造成所述防滑垫块6脱落或者所述车底架发生偏转移动。再进一步地,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滑垫块6顶部两端的限位凸起61、夹持块62、固定螺栓63,所述限位凸起61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7的外侧,所述夹持块62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7的上方,所述夹持块6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3固设于所述限位凸起61上。所述结构是优选的夹持结构,具有安装便捷且结构稳固的优点。更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固定件5为三个且均匀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中部2,所述防滑垫块6为四个,每个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中部2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防滑垫块6。作为实际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保证铁路车辆整车运输安全性的最低配置方案。
[0028]进一步改进地,所述轮对固定件4、所述底架固定件5和所述防滑垫块6与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防磨垫8。所述弹性防磨垫8为橡胶片等弹性薄片材料,具有缓冲和防止铁路车辆整车擦伤的作用。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包括:需要运输的相互叠加的两个铁路车辆整车,所述铁路车辆整车包括车底架和转向架;所述车底架分为两端部(I)和中部(2),所述车底架的中部(2)底面高度低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I)底面高度,所述转向架设置于所述车底架的两端部,所述转向架设置有轮对(3);其特征是,还包括: 设置于每个轮对(3)两内侧的轮对固定件(4),所述轮对固定件(4) 一端连接轮对(3)内侧的轴,另一端连接设置该轮对(3)的所述车底架; 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2)的底架固定件(5),所述底架固定件(5)—端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另一端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 以及设置于每个所述车底架中部(2)底面的防滑垫块(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轮对固定件(4)包括U形固定杆(41)和条状固定块一(42),所述U形固定杆(41)的U形端套装于轮对(3)轴上,所述U形固定杆(41)的两端与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的所述条状固定块一(42)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条状固定块一(42)为工字形,包括上条块(421)、下条块(422)、以及连接所述上条块(421)和所述下条块(422)中部的连接块(423),所述下条块(422)位于所述车底架顶面上,所述上条块(421)位于所述下条块(422)上方,所述上条块(421)和所述下条块(422)两端设置有通孔,所述U形固定杆(41)的两端设置有螺纹并穿过所述通孔与位于所述上条块(421)上方的螺母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设置于同一个轮对(3)轴上的两个所述条状固定块一(42)的连接块(423)为一体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架固定件(5 )包括连接杆(51)、条状固定块二( 52 )、条状固定块三(53 ),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 )设置于位于下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底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顶面,所述条状固定块二(52)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均垂直于所述车底架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杆(51)为两个且分别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52)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三(53)的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架固定件(5 )还包括插销(54 );所述条状固定块二( 52 )两端设置有连接臂(55 ),所述连接臂(55 )设置有插孔一,所述连接杆(51)连接所述条状固定块二(52)的一端设置有插孔二,所述插销(54)穿过所述插孔一和所述插孔二以连接所述连接臂(55)和所述条状固定块二(5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防滑垫块(6)垂直于所述车底架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车底架的底面宽度;所述防滑垫块(6)顶部设置有夹持结构以固定所述车底架底面的外延边(J)。
8.如权利要求7所 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夹持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滑垫块(6)顶部两端的限位凸起(61)、夹持块(62)、固定螺栓(63),所述限位凸起(61)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7 )的外侧,所述夹持块(62 )位于所述车底架底面外延边(7)的上方,所述夹持块(62)通过所述固定螺栓(63)固设于所述限位凸起(61)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底架固定件(5)为三个且均匀设置于所述车底架中部(2),所述防滑垫块(6)为四个,每个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车底架中部(2 )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所述防滑垫块(6 )。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铁路车辆整车装运的捆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轮对固定件(4 )、所述底架固定件(5 )和所述防滑垫块(6 )与所述铁路车辆整车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弹性防磨垫(8)。
【文档编号】B65D71/04GK203652346SQ201320790147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潘吉顺 申请人:铜陵晟王铁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