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941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叠层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卷曲性和透明性、光泽优异的叠层膜和底材。该叠层膜为依次叠层有表面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叠层膜,该叠层膜的特征在于,上述热封层包括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热封层(A),本发明的底材的特征在于,由上述叠层膜构成。
【专利说明】叠层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叠层膜。
[0002] 本申请基于2012年5月2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2 - 116135号主张优先权, 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 -直以来,作为用于保存食品和饮料等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使用着塑料制的包装 体。该包装体由收容内容物的底材、和密封于底材的盖材构成。该底材例如通过真空成形 或压空成形将叠层膜成形为适合于内容物的形状来使用。
[0004] 作为对于这样的包装体所使用的膜的要求性能,通常可以列举阻气性和耐针孔性 等。另外,近年来,除了这些涉及内容物保护的功能以外,还要求与内容物相适应的性能,作 为这样的要求特性,例如可以列举能够辨识和区别内容物的透明性、使商品的美观性良好 的光泽性等。
[0005] 另外,作为其他的要求特性之一,可以列举卷曲性。这里所说的卷曲性是表示将底 材和盖材密封时在包装体的凸缘部产生的卷曲少到何种程度。如果卷曲性差,即,在包装体 的凸缘部产生的卷曲大,那么在制造时利用传送带的搬运中会产生不良,或者在需要在包 装体上粘贴印刷的标签时,可能产生无法正常粘贴的问题,因此需求卷曲性优异的叠层体。
[0006]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开发出了专利文献1那样的由阻气性多层膜构成的包装 体,但这并未根本上解决卷曲性,需求开发进一步满足上述要求特性的包装体。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10 - 234718公报


【发明内容】

[0010]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曲性、透明性和光泽性优异的叠层膜。
[0012]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3] 这样的目的通过以下(1)?(13)所记载的本发明实现。
[0014] (1) -种叠层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叠层有表面层、中间层和热封层,上述热封层包 括热封层(A),该热封层(A)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 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
[0015] (2)如上述(1)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热封层还包括另外的热封层(B)。
[0016] (3)如上述(2)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热封层(B)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 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
[0017] (4)如上述(1)?⑶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热封层(A)的厚度为 3 iim以上IOOiim以下。
[0018] (5)如上述⑵?⑷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热封层⑶的厚度为 3 iim以上IOOiim以下。
[0019] (6)如上述(2)?(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将上述热封层(A)的厚度设 为H(A)、上述热封层(B)的厚度设为H(B)时,H(A)/H(A)所表示的厚度的比率为1.0以上 且5.0以下。
[0020] (7)如上述⑴?(6)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表面层由聚丙烯树脂构 成。
[0021] (8)如上述⑴?(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中间层由聚酰胺树脂构 成。
[0022] (9)如上述⑴?⑶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在上述表面层与上述中间层 之间、和/或上述中间层与上述热封层(A)之间,具有由粘接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
[0023] (10)如上述⑴?(9)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叠层膜的厚度为50 以上250iim以下。
[0024] (11)如上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中,上述叠层膜的雾度为15% 以下,且表面光亮度(光泽值(gloss value))为100以上。
[0025] (12) -种由上述(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构成的底材。
[0026] (13) -种由上述(12)所述的底材构成的包装体。
[0027] 发明效果
[0028]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卷曲性以及透明性、光泽优异的叠层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叠层膜的截面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叠层膜的截面图。
[0031] 图3是由本发明的叠层膜构成的底材的截面图。
[0032] 图4是具备本发明的叠层膜的包装体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根据以下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0034] <第一实施方式>
[0035] 首先,对本发明的叠层膜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6] 图1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叠层膜100的一例的截面图。
[0037]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叠层膜100依次配置有表面层1、中间层2 和热封层3。热封层3包括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 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热封层(A) 31和热封层(B) 32。
[0038] 下面,分别对叠层膜100的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039] <表面层>
[0040] 作为表面层1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和 乙烯一乙烯醇共聚物(以下,称为"EV0H树脂")。具体而言,在对包装食品、饮料或者工业 用部件等内容物后的包装体进行加热杀菌处理的情况下,表面层1暴露于热水和高温蒸气 中。因此,作为表面层1的材料,优选使用耐热性高的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或者熔 点高的聚酯系树脂,例如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醇酯树脂等,这些之中,特别是从操作 容易、原料单价低廉和蒸煮后的卷曲性良好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使用聚丙烯系树脂。
[0041] 作为上述聚丙烯系树脂,例如可以使用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结 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使用结晶性丙烯均聚物、结晶性丙烯一乙烯无规共聚物、结晶性丙 烯一 a-烯烃无规共聚物、乙烯和a-烯烃的至少一方与丙烯的结晶性嵌段共聚物等。作为 上述a-烯烃,可以使用1 一丁烯、1 一戊烯、1 一己烯、1 一辛烯、1 一癸烯等碳原子数4? 10的a-烯烃。并且,这些a-烯烃也可以以任意的比率共聚。
[0042] 表面层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 iim以上IOOiim以下,更优选为5 iim以 上85 ii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 iim以上70 iim以下。表面层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 够比较廉价地得到光泽性优异的外观良好的叠层膜100。
[0043] <中间层>
[0044] 作为中间层2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聚酰胺系树脂、EVOH树脂等,这些之中,优选 使用聚酰胺系树脂。通过使用聚酰胺系树脂,能够得到兼备阻气性和耐针孔性的叠层膜 100。
[0045] 作为上述聚酰胺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尼龙一 6,6、尼龙一 6, 10、由己二胺和对苯二 甲酸形成的尼龙一 6T、由己二胺和间苯二甲酸形成的尼龙一 61、由壬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 成的尼龙一 9T、由甲基戊二胺和对苯二甲酸形成的尼龙一 M5T、由己内酰胺和十二碳内酰 胺形成的尼龙一 6, 12等。还可以使用上述树脂与尼龙一 6、尼龙一 11和尼龙一 12中的至 少1种的共聚物。这些树脂能够单独使用或者并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己二 胺等脂肪族二胺与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等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缩聚反应得到的非晶性 芳香族聚酰胺(无定形尼龙)。
[0046] 中间层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 iim以上IOOiim以下,更优选为5 iim以 上70ii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IOiim以上50 iim以下。当中间层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 能够得到耐针孔性优异的叠层膜100。
[0047] <热封层>
[0048] 热封层3包括热封层(A) 31和另外的热封层(B) 32而构成,具有耐内容物性的功 能和与密封的对象材料的密封适应性的功能。所谓耐内容物性是指在内容物是药品或含有 大量油分的食品等时,不会由于该药品或油分而导致热封层丧失与对象材料的密封适应性 的功能的性质。
[0049] 热封层3包括热封层(A) 31。并且,热封层(A) 31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 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通过热封层(A) 31使用直链状低密度聚 乙烯树脂,能够得到透明性和密封强度等优异的热封层3。并且,在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 烯树脂之中,通过使用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 烯树脂,能够得到缓冲性和加工性均优异的热封层3,由此,能够得到卷曲性优异的叠层膜。
[0050] 热封层(A) 3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 iim以上IOOiim以下,更优选5 iim以 上80 iim以下,进一步优选7 iim以上50 iim以下。热封层(A) 3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 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外观良好的叠层膜1。
[0051] 热封层3还包括另外的热封层(B)32。作为热封层(B)32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中密度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 月旨、聚丙烯树脂、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 乙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一丙烯酸乙酯一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一丙烯 酸共聚物、乙烯一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离聚物等。这些之中,在透明性和密封强度、蒸煮后的 卷曲等优异的方面,优选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此外,从缓 冲性、加工性和强度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的a烯烃共聚而 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0052] 其中,热封层3根据需要也可以不包括热封层(B)32。
[0053] 热封层⑶3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 ii m以上100 ii m以下,更优选为5 ii m 以上80 ii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 iim以上50 iim以下。热封层(B) 3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 时,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外观良好的叠层膜。
[0054] 热封层3优选包括:例如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 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热封层(A)31、和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的a烯烃共聚而 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热封层(B) 32。通过热封层3包括热封层(A) 31和 热封层(B) 32,能够得到卷曲性更加优异的叠层膜。
[0055] 将热封层(A) 31的厚度设为H(A)、热封层⑶32的厚度设为H⑶时,H(A)/H⑶ 所表示的厚度的比率优选为1.0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上4.2以下。通过H(A)/ H (B)所表示的厚度的比率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抑制蒸煮后的卷曲。
[0056] 热封层3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 ii m以上200 ii m以下,更优选为20 ii m以 上70ii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iim以上60iim以下,最优选为35iim以上55iim以下。热 封层3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外观良好的叠层膜。
[0057] <第二实施方式>
[0058] 接着,对本发明的叠层膜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59] 图2是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叠层膜100的一例的截面图。
[0060]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叠层膜100依次配置有表面层1、粘接层 (X)41、中间层2、粘接层(Y)42和热封层3。热封层3包括: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 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的热封层(A) 31、和热封层(B) 32。
[0061]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叠层膜100的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以与上述第一实 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事项省略其说明。此外,在图2中,对于与第 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与之前说明的图1相同的符号。
[0062] 本实施方式中的表面层1、中间层2、热封层(A)31和热封层(B)32分别能够使用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表面层1、中间层2、热封层(A) 31和热封层(B) 32同样的层。
[0063] 〈粘接层〉
[0064] 本实施方式中的叠层膜100例如如图2所示,在表面层1与中间层2之间、和/或 中间层2与热封层(A) 31之间,具有由粘接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4。将位于表面层1与中 间层2之间的粘接层设为粘接层(X)41、将位于中间层2与热封层(A)3之间的粘接层设为 粘接层(Y)42时,粘接层(X)41和粘接层(Y)42能够提高位于粘接层的两面的被粘接层间 (在此,为表面层1与中间层2之间、或者中间层2与热封层(A) 3之间)的粘接强度,并且 提高叠层膜100的硬度的强度、耐针孔性、柔软性或者成形性等。
[0065] 作为粘接层(X) 41和粘接层(Y) 42的材料,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性树脂,例如粘接 性聚烯烃系树脂等。具体而言,作为粘接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乙烯一甲基丙烯酸酯一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或者、在各种聚烯烃上接枝有一元不饱和脂肪酸、二元不饱和 脂肪酸、或者它们的酸酐而得到的物质(马来酸接枝化乙烯一乙酸乙烯酯共聚物、马来酸 接枝化乙烯一 a-烯烃共聚物等)等。作为一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用丙烯酸、甲基丙烯 酸等。作为二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用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等。其中,粘接层(X)41和 粘接层(Y)42的材料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66] 粘接层⑴4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 iim以上50 iim以下,更优选为3 iim 以上40 pm以下。粘接层(X)41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赋予了良好 的粘接强度的叠层膜1〇〇。
[0067] 粘接层⑴42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 ii m以上70 ii m以下,更优选为3 ii m 以上60iim以下。粘接层(Y)4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比较廉价地得到赋予了良好 的粘接强度的叠层膜1〇〇。
[0068] <叠层膜的制造方法>
[0069] 接着,对图2所示的叠层膜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70] 如上所述的叠层膜100例如通过分别制造具有粘接层(X) 41的表面层1、中间层3 和具有粘接层(Y)42的热封层3,之后通过层压等将它们接合而得到。此外,叠层膜100也 可以通过利用空冷式或水冷式共挤出吹塑法、或者共挤出T模法制成具有粘接层(X)41的 表面层1、中间层3和具有粘接层(Y) 42的热封层3而得到。特别是从叠层膜100的厚度的 控制和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利用共挤出T模法制膜的方法,能够通过使用适当的进料 块和模头来制膜。
[0071] 通过上述制造方法得到的叠层膜10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0i!m以上 250 iim以下,更优选为90 iim以上180 iim以下。由于叠层膜100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能 够得到具有适度的耐强度和柔软性的叠层膜。
[0072] 上述叠层膜的雾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2%以下。由于叠 层膜的雾度在上述记载的范围内,能够清楚地辨识内容物。
[0073] 上述雾度通过下述方法算出。
[0074] 根据JIS K 7136,从片中央部切出长50mmX宽50mm的正方形的片状样品,使用日 本电饰工业株式会社制NDH - 2000进行测定,将测得的值作为雾度。
[0075] 上述叠层膜的表面光亮度(光泽值)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 120以上。由于叠层膜的表面光亮度(光泽值)在上述记载的范围内,能够使内容物的美观 性良好。
[0076] 上述表面光亮度(光泽值)通过下述方法算出。
[0077] 根据JIS Z 8741,使用日本电饰株式会社制手动光泽计PG - 1,在出射入射角度 60°的条件下,对膜的表面测定表面光亮度。对同一样品进行5次同样的测定,将所得到的 表面光亮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表面光亮度。
[0078] 〈底材〉
[0079]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底材。
[0080]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底材200的一例的图。
[0081]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底材200由上述叠层膜100形成。底材200通过在叠层膜 100形成凹部(凹陷,pocket) 201而得到。凹部201中收纳食品、饮料或者工业用部件等内 容物。
[0082] 其中,底材200以叠层膜100的表面层1为外侧、热封层3为内侧的方式形成。
[0083] < 盖材 >
[0084] 作为上述盖材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双轴拉伸的聚丙烯膜、蒸镀了金属氧化物的 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以及叠层有聚乙烯树脂的膜等。
[0085] <包装体>
[0086]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包装体300由底材200和盖材202构成,在底材的凹部201 中收容内容物后,盖材202被密封在底材200上,底材200的凹部201被密封。底材200由 上述的叠层膜100构成,所以包装体300能够成为具有良好的耐针孔性和阻气性,而且卷曲 性、透明性和光泽性均优异的包装体。
[0087] 实施例
[0088] 以下,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0089] (实施例1)
[0090] <叠层膜的制造>
[0091] 为了得到叠层膜100,作为构成表面层1的树脂,准备聚丙烯树脂(住友化学株式 会社制、商品名:Nobrene FL8115)。作为构成粘接层41的树脂,准备粘接性树脂(三井化 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QF551)。作为构成中间层2的树脂,准备聚酰胺树脂(宇部兴产株 式会社制,商品名:1030B2)。作为构成粘接层42的树脂,准备粘接性树脂(三井化学株式 会社制,商品名:NF536)。作为热封层(A)31,准备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 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道化学公司制,商品名:DOWLEX XUS60901. 07)。
[0092] 使用进料块和模头将作为表面层1的上述聚丙烯树脂、作为粘接层41的上述粘接 性树脂、作为中间层2的上述聚酰胺树脂、作为粘接层42的上述粘接性树脂和作为热封层 (A)31的上述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共 挤出,制作叠层膜1〇〇。
[0093] 实施例1的叠层膜100的整体的厚度为150 i! m,表面层1的厚度为40 i! m,粘接层 41的厚度为8 iim,中间层2的厚度为40 iim,粘接层42的厚度为8 iim,热封层(A) 31的厚 度为54 u m。
[0094] <底材的制造>
[0095] 使用深拉深型全自动真空包装机(MULTIVAC公司制、型号:R530),以成形温度95 度的条件,在所得到的叠层膜形成长边155mm、短边112mm、拉深深度65mm的凹部(凹陷), 由此得到底材200。
[0096] 〈包装体的制造〉
[0097] 将作为盖材202的ONy/LL(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制,商品名,厚度65 ii m)和上述的 形成有凹部的底材在密封温度140°C的条件下进行密封,得到包装体300。
[0098] (实施例2)
[0099] 作为热封层(B) 32,准备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 低密度聚乙烯树脂(道化学公司制、商品名:D0WLEX203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准备。
[0100] 使用进料块和模头将作为表面层1的上述聚丙烯树脂、作为粘接层41的上述粘接 性树脂、作为中间层2的上述聚酰胺树脂、作为粘接层42的上述粘接性树脂、作为热封层 (A) 31的上述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 和作为热封层(B) 32的上述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 度聚乙烯树脂共挤出,制作叠层膜100。
[0101] 实施例2的叠层膜100的整体的厚度为150 i! m,表面层1的厚度为40 i! m,粘接层 41的厚度为8 iim,中间层2的厚度为40 iim,粘接层42的厚度为8 iim,热封层(A) 31的厚 度为36 ii m,热封层⑶的厚度为18 ii m。
[0102] (实施例3)
[0103] 作为热封层(B) 32,准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Prime polymer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Moretech 0438CN),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准备。
[0104] 使用进料块和多歧管模头,将作为表面层1的上述聚丙烯树脂、作为粘接层41的 上述粘接性树脂、作为中间层2的上述聚酰胺树脂、作为粘接层42的上述粘接性树脂、作 为热封层(A) 31的上述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a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 乙烯树脂、和作为热封层(B)32的上述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Prime polymer株式会社 制,商品名:Moretech 0438CN)共挤出,制作叠层膜100。
[0105] 实施例3的叠层膜100的整体的厚度为150 ii m,表面层1的厚度为40 ii m,粘接层 41的厚度为8 iim,中间层2的厚度为40 iim,粘接层42的厚度为8 iim,热封层(A) 31的厚 度为36 ii m,热封层⑶的厚度为18 ii m。
[0106] (实施例4)
[0107] 除了 H(A)/H(B)的比率(密封剂的厚度)为4.4以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
[0108] (比较例1)
[0109] 作为热封层(A)31,准备低密度聚乙烯(简称为"LDPE")(宇部丸善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F222NH),除此以外,全部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0110] 比较例1的叠层膜的整体的厚度为150 ym,表面层1的厚度为40 iim,粘接层41 的厚度为8 ii m,中间层2的厚度为40 ii m,粘接层42的厚度为8 ii m,热封层(A) 31的厚度为 54 u m〇
[0111] (比较例2)
[0112] 作为热封层(A) 31,准备LDPE (宇部丸善株式会社制,商品名:Z322),除此以外,全 部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0113] 比较例2的叠层膜的整体的厚度为150 iim,表面层1的厚度为40 iim,粘接层41 的厚度为8 ii m,中间层2的厚度为40 ii m,粘接层42的厚度为8 ii m,热封层(A) 31的厚度为 54 u m〇
[0114]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叠层膜和包装体进行以下的评价。评价项目和内容 一并表不如下。
[0115] <卷曲性>
[0116] 在放入97°C水槽40分钟后,立即在水平设置的测定台之上以包装体的底材侧向 上来放置,测定包装体的4角的卷曲高度。各符号的含义如下。其中,评价以n= 10进行。
[0117] 〇:4角的卷曲高度的平均值为IOmm以下。
[0118] X :4角的卷曲高度的平均值超过10mm。
[0119] <雾度和表面光亮度(光泽值)>
[0120] 雾度根据JIS K 7136,从片中央部切出长50mmX宽50mm的正方形的片状样品,使 用日本电饰工业株式会社制NDH - 2000进行测定,将测得的值作为雾度。
[0121] 表面光亮度(光泽值)根据JIS Z 8741,使用日本电饰株式会社制手动光泽计 PG - 1,以出射入射角度60°的条件,对膜的表面测定表面光亮度。对同一样品进行5次同 样的测定,将得到的表面光亮度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品的表面光亮度。
[0122] 将以上的各实施例、比较例的评价结果表示在表1中。
[0123] [表 1]
[0124]

【权利要求】
1. 一种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依次叠层有表面层、中间层和热封层, 所述热封层包括热封层(A),该热封层(A)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6个的α烯烃共聚 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树脂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封层还包括另外的热封层(B)。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封层(B)由使乙烯和碳原子数为8个的α烯烃共聚而得到的直链状低密度聚 乙烯树脂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封层(A)的厚度为3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封层(B)的厚度为3 μ m以上100 μ m以下。
6.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热封层(A)的厚度设为H(A)、所述热封层(B)的厚度设为H(B)时,H(A)/H(B) 所表示的厚度的比率为I. 0以上5. 0以下。
7.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层由聚丙烯树脂构成。
8.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层由聚酰胺树脂构成。
9.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表面层与所述中间层之间、和/或所述中间层与所述热封层(A)之间,具有由粘 接性树脂构成的粘接层。
10.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层膜的厚度为50 μ m以上250 μ m以下。
11.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叠层膜的雾度为15%以下,并且表面光亮度(光泽值)为100以上。
12. -种由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膜构成的底材。
13. -种由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底材构成的包装体。
【文档编号】B65D65/40GK104321196SQ201380026367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高桥靖典 申请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