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391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包含壳体及缓冲体。壳体具有并排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勾部自第一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二侧壁延伸。第二勾部与第一勾部相对设置,且自第二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一侧壁延伸。缓冲体容纳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间,并具有连接面朝向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连接面上具有凸环,且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分别穿过凸环,并与凸环扣合。相较于现有的包装方式,本发明以壳体即可与缓冲体组合,组装流程较为顺畅,且不需另外钉合或胶合的材料,也较为环保。
【专利说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关于一种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具勾部穿过凸环 固定的设计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

【背景技术】
[0002] 缓冲材如保丽龙、泡棉广泛用于各式商品包装时的内填充物,通常设置在包装箱 内的角落,或是铺设于包装箱内上下两面,以吸收运送过程可能产生的振动,并保护内部商 品免于遭到撞击而受损。
[0003] 然而,现有的缓冲材与包装箱之间并无固定机构,于是,在包装商品的过程中须另 外以钉合或胶合的方式将缓冲材固定在包装箱内,造成组装流程变得繁复。此外,由于缓冲 材与包装箱之间并无固定,故缓冲材在钉合前可能因产线人员误触而偏离预定位置,又要 重新调整,造成组装不便且组装时间拉长。因此现有的商品包装所采用的缓冲材与包装箱 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可固定缓冲体与壳体间的相对位 置。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可减少被包装物品受到的冲 击。
[0006] 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包含壳体及缓冲体;其中壳体具有并排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 壁。第一勾部自第一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二侧壁延伸。第二勾部与第一勾部相对设 置,且自第二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一侧壁延伸。缓冲体容纳于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之 间,并具有连接面朝向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连接面上具有凸环,且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分 别穿过凸环,并与凸环扣合。借由第一勾部及第二勾部与凸环结合,可将缓冲体固定于壳 体,以提高包装结构的稳定性。
[0007] 其中,该第一勾部包含:
[0008] 一第一连接段,自该第一侧壁的尾端伸出;
[0009] -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连接段相反于该第一侧壁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沿该第一 侧壁的壁面方向延伸;以及
[0010] 一第一反勾段,自该第一转折段相反于该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该第 一侧壁延伸;
[0011] 其中,该第一转折段伸入该凸环,且该第一反勾段与该凸环相干涉以避免该第一 勾部脱出该凸环。
[0012] 其中,该第二勾部包含:
[0013] 一第二连接段,自该第二侧壁的尾端伸出并与该第一连接段相向延伸;
[0014] 一第二转折段,自该第二连接段相反于该第二侧壁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沿该第一 转折段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
[0015] 一第二反勾段,自该第二转折段相反于该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该第 二侧壁延伸;
[0016] 其中,该第二转折段伸入该凸环,且该第二反勾段与该凸环相干涉以避免该第二 勾部脱出该凸环。
[0017] 其中,该第一转折段及该第二转折段间夹有间隙。
[0018] 其中,该壳体包含有一底板分别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底端,该第一连 接段及该第二连接段分别与该底板间夹有间隙。
[0019] 其中,该凸环具有一内缘宽度,该内缘宽度小于该第一反勾段末端及该第二反勾 段末端间的距离。
[0020] 其中,当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分别压迫至接触该缓冲体的侧面时,该第一侧 壁及该第二侧壁分别带动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使该内缘宽度不小于该第一反勾段末 端及该第二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
[0021] 其中,该内缘宽度不小于该第一转折段外侧及该第二转折段外侧间的距离。
[0022] 其中,该缓冲体具有一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方向与该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连接段 伸出的延伸方向相同。
[0023] 其中,该第一反勾段的末端在相反于该第一转折段的一侧形成有一倒角。
[0024] 其中,该缓冲体包含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分别面对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 壁,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于对应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顶端的位置分别具有一第一 导引斜面及一第二导引斜面,该第一导引斜面于越接近该第一侧壁顶端时,越靠近该第一 侧壁;该第二导引斜面于越接近该第二侧壁顶端时,越靠近该第二侧壁;当该第一侧壁及 该第二侧壁分别压迫至接触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时,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相向移 动以穿过该凸环;当缓冲体朝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间移动时,该第一导引斜面及该第 二导引斜面分别向外推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使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反相移动 而与该凸环卡合。
[0025] 其中,该缓冲体包含一凸缘部,当该缓冲体位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间时,该 凸缘部卡合于该第一侧壁或该第二侧壁的顶端。
[0026] 相较于现有的包装方式,本发明以壳体即可与缓冲体组合,组装流程较为顺畅,且 不需另外钉合或胶合的材料,也较为环保。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 图1A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立体示意图;
[0028] 图1B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29] 图2A及图2B为对应图1A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实施例正面图;
[0030] 图3至图5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0031] 图6为缓冲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0032] 图7A及图7B为使用图6的缓冲体的实施例正面图;
[0033] 图8至图9为使用图6的缓冲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以及
[0034] 图10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组合完成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0035] 100组合式缓冲包装材
[0036] 101 壳体
[0037] 102 第一侧壁
[0038] 102a 底端
[0039] 102b 顶端
[0040] 104 第二侧壁
[0041] 104a 底端
[0042] 104b 顶端
[0043] 106 底板
[0044] 110 第一勾部
[0045] 112第一连接段
[0046] 114第一转折段
[0047] 116第一反勾段
[0048] 116a 倒角
[0049] 120 第二勾部
[0050] 122第二连接段
[0051] 124第二转折段
[0052] 126第二反勾段
[0053] 126a 倒角
[0054] 201缓冲体
[0055] 2〇2连接面
[0056] 203 顶面
[0057] 204 凸环
[0058] 204a 内缘
[0059] 204b 环孔
[0060] 206 凹槽
[0061] 206a 开口方向
[0062] 208凸缘部
[0063] 212 第一侧面
[0064] 213第一导引斜面
[0065] 214 第二侧面
[0066] 215第二导引斜面
[0067] 300 物品
[0068] dl,d2 间隙
[0069] d3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
[0070] d3'挤压后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
[0071] d4转折段外侧间的距离
[0072] h 高度
[0073] w内缘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本发明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借由壳体内两侧勾部以及缓冲体上的凸环设计,于缓 冲体与壳体组合时利用两侧勾部与凸环扣合,将缓冲体固定于壳体。本发明的壳体例如为 纸箱或木箱,而缓冲体的材质较佳较壳体具有弹性,例如为保丽龙、发泡聚乙烯或其它发泡 或非发泡聚合物。
[0075] 图1A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1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A所示,组合式缓冲 包装材100包含壳体101及缓冲体201。壳体101为长条状,横剖面呈U字型的方盒,具有 并排的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可提供缓冲体201外 部保护,且可作为壳体101与缓冲体201组合时的按压区域。在壳体101内具有第一勾部 110及第二勾部120。第一勾部110自第一侧壁102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二侧壁104延 伸;第二勾部120与第一勾部110相对设置,且自第二侧壁104的尾端伸出,并朝向第一侧 壁102延伸。在较佳实施例中,尾端是指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两边的侧端面,故如 图1A所示,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壁102与第二侧壁104的侧 端面,然后向壳体101内部反折形成。在图1A的实施例中,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 的材质较佳与壳体101的材质相同,且壳体101、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以一体方式 组成,但不以此为限。如图1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是以附加 方式与壳体101结合,换言之,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的材质亦可米用与壳体101不 同的材质,并以黏着或钉合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内表面。就设置位置而言,图1B所示的第一 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是分别连接于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靠近侧端面的位置。 也就是说,尾端也可以是指接近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两边侧端面的位置。
[0076] 另一方面,缓冲体201具有连接面202朝向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连接 面202上具有凸环204,其内缘204a与连接面202间具有空隙以形成环孔204b,故第一勾 部110及第二勾部120可分别穿过凸环204的环孔204b,并与凸环204的本体扣合。内缘 204a与连接面202间的空隙可配合第一勾部110与第二勾部120的厚度予以调整,且凸环 204的环径可视壳体101及缓冲体201所需结合强度进行调整,以提高结构稳定性。此外, 如图1A所示,第一勾部110与第二勾部120于连接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的部分具 有加厚的设计。以第一勾部110为例,加厚部分的形成方式例如可将第一勾部110向内反 折90度后再向第一侧壁102反折180度,但不以此为限。借此,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 120与凸环204扣合时,凸环204可迭设于加厚的部分,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稳固性。
[0077] 如图1A所示,缓冲体201对应于壳体101两侧壁内的空间,即壳体101及缓冲体 201组装后缓冲体201容纳于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之间。在图1A的实施例中,组 合式缓冲包装材100采用三块彼此分离的缓冲体201,并借由左右两块缓冲体201的凸环 204与壳体101卡合。如图1B所示,组合式缓冲包装材100亦可视包装需求或所需保护效 果,采用一体式的缓冲体201,借此,两侧凸环204与壳体101卡合后即可将整个缓冲体201 固定。另外,缓冲体201具有凹槽206,其自缓冲体201顶面203向内凹陷形成,用以容纳所 承载的物品300,例如显示装置。请配合参考图2A及图2B,凹槽206的开口方向206a与第 一转折段114自第一连接段112伸出的延伸方向相同。
[0078] 图2A及图2B为对应图1A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的实施例正面图。如图2A及图2B 所示,缓冲体201的第一侧面212及第二侧面214分别面对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 壳体101的第一勾部110包含三个部分:第一连接段112、第一转折段114及第一反勾段 116。第一连接段112自第一侧壁102的尾端伸出。如前所述,就图1A的壳体101而言,第 一连接段112是连接于第一侧壁102的侧端面,然后向壳体101内部反折形成。若以图1B 的壳体101而言,第一连接段112则是固定于第一侧壁102靠近侧端面的位置。在图2A及 图2B中,第一转折段114 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段112,其自第一连接段112相反于第一侧壁 102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沿第一侧壁102的壁面方向延伸(即朝第一侧壁102的顶端102b 方向)。第一反勾段116与第一转折段114另一端连接;具体而言,其自第一转折段114相 反于第一连接段112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第一侧壁102延伸。换言之,第一连接段114在 第一侧壁102上朝第二侧壁104伸出后,经第一转折段114转换延伸方向而直立于壳体101 内,再由第一反勾段116反向朝第一侧壁102突出。虽然第一反勾段116是反折回来朝向 第一侧壁102延伸,但整体而言第一勾部110还是自第一侧壁102伸出而朝第二侧壁104 伸出的。
[0079] 类似地,第二勾部120包含第二连接段122、第二转折段124及第二反勾段126。第 二连接段122自第二侧壁104的尾端伸出并与第一连接段122相向延伸。第二转折段124 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段122,其自第二连接段122相反于第二侧壁104的一端伸出,并转折 沿第一转折段124的延伸方向延伸(即朝第二侧壁104的顶端104b方向)。第二反勾段 126与第二转折段124另一端连接;具体而言,其自第二转折段124相反于第二连接段122 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第二侧壁104延伸。换言之,第二连接段122在第二侧壁104上朝第 一侧壁102伸出后,经第二转折段124转换延伸方向而直立于壳体101内,再由第二反勾段 126朝第二侧壁104突出。虽然第二反勾段126是反折回来朝向第二侧壁104延伸,但整体 而言第二勾部120还是自第二侧壁104伸出而朝第一侧壁102伸出的。整体而言,第一勾 部110与第二勾部120形成对称的结构,第一连接段112与第二连接段122伸出方向相反 且彼此靠近,而第一反勾段116背向第二反勾段126且彼此朝相反方向远离。
[0080] 此外,如图2A及图2B所示,壳体101包含有底板106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02底端 102a及第二侧壁104底端104a,借此,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可利用与底板106连接 处(底端102a及底端104a)作为固定轴,当挤压或撑开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时, 两侧壁可相对底端转动。另外,第一勾部110与第二勾部120间,以及两勾部与壳体101的 底板106间具有间隙dl及d2。具体而言,第一转折段114及第二转折段124间夹有间隙 dl。第一连接段112及第二连接段122分别与底板106间夹有间隙d2。间隙dl、d2组装 时因挤压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使第一勾部110与第二勾部120彼此靠近所预留的 空间。
[0081] 就缓冲体201与壳体101的组装而言,在较佳实施例中,凸环204的内缘宽度w小 于第一反勾段116末端及第二反勾段126末端间的距离d3,且内缘宽度w不小于第一转折 段114外侧及第二转折段124外侧间的距离d4。因此,内缘宽度w、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d3 及转折段外侧间的距离d4具有如下关:d3>w 3 d4。借此,在缓冲体201与壳体101组装 时,第一转折段114及第二转折段124伸入凸环204,因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d3较大而使第 一反勾段110及第二反勾段120与凸环204相干涉以避免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自 凸环脱出。另外,第一转折段114及第二转折段124的长度较佳与凸环204的高度h相同, 借此,在缓冲体201与壳体101组装后,可将第一反勾段116及第二反勾段126抵靠在凸环 204上,并藉凸环204限制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于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0082] 图3至图5为本发明组合式缓冲包装材组装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组装时 先自外侧压迫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使两侧壁向内靠近,且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 壁104分别带动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彼此靠近,此时第一反勾段116末端及第二 反勾段126末端间的距离缩小为d3'。
[0083] 接着如图4所示,插入缓冲体201时,壳体101的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保 持被挤压的状态。当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分别压迫至接触缓冲体201的侧面时, 凸环204的内缘宽度w不小于挤压后第一反勾段116末端及第二反勾段126末端间的距离 d3',此时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相向移动以穿过凸环。在此实施例,第一反勾段110 的末端相反于第一转折段114的一侧较佳形成有倒角116a,第二反勾段120的末端相反于 第二转折段124的一侧较佳形成有倒角126a,以避免损伤凸环内缘且可帮助组装。
[0084] 最后,如图5所示,当缓冲体201继续朝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间移动直到 第一反勾段110及第二反勾段120自凸环204内穿出后,使用者即可放开第一侧壁102及 第二侧壁104,且第一勾部110与第二勾部120随两侧壁的带动彼此朝反向移动复位,使第 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与凸环204卡合。组合完成后缓冲体201位于第一侧壁102及 第二侧壁104间,且第一反勾段116及第二反勾段126抵靠在凸环204上。
[0085] 图6为缓冲体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示,缓冲体201除了前述凸环204 夕卜,两侧还具有凸缘部及导引斜面。如图7A及图7B的正面图所示,缓冲体201的第一侧面 212及第二侧面214分别面对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在缓冲体201的顶面203两侧 具有凸缘部208 (参考图6,凸缘部208在顶面203两侧沿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方 向延伸),且凸缘部208在顶面203的投影方向上分别对应第一侧壁102顶端102b及第二 侧壁104顶端104b。另外,第一侧面212于对应第一侧壁102顶端102b的位置具有第一 导引斜面213,而第二侧面214于对应第二侧壁104顶端104b的位置则具有第二导引斜面 215。第一导引斜面213及第二导引斜面215于接近顶面203方向上分别向外侧倾斜,从另 一角度观之,第一导引斜面213于越接近第一侧壁102顶端102b时,越靠近第一侧壁102 ; 第二导引斜面215于越接近第二侧壁104顶端104b时,越靠近第二侧壁104。另外,凸环 204的内缘宽度w与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d3及转折段外侧间的距离d4关,以及凸环204的 高度h与第一转折段114及第二转折段124的长度关已如前述,于此不另赘述。
[0086] 图8至图9为使用图6的缓冲体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如前所述,先自外侧压迫第一 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使两侧壁向内靠近,此时第一反勾段116末端及第二反勾段126 末端间的距离缩小为d3'。接着如图8所示,插入缓冲体201时,壳体101的第一侧壁102 及第二侧壁104保持被挤压的状态。当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分别压迫至接触缓冲 体201的侧面时,凸环204的内缘宽度w不小于挤压后第一反勾段116末端及第二反勾段 126末端间的距离d3',此时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相向移动以穿过凸环。类似地, 第一反勾段110的末端及第二反勾段120的末端较佳形成有倒角(116a、126a),以帮助组 装。接着,当缓冲体201继续朝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间移动时,第一侧壁102接触 到第一导引斜面213靠近第一侧面212的一端,第二侧壁104接触到第二导引斜面215靠 近第二侧面214的一端,然后,第一导引斜面213及第二导引斜面215分别向外推动第一侧 壁102及第二侧壁104,使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顺着第一引导斜面213及第二导引 斜面215的倾斜方向朝外侧张开。
[0087] 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被往外推并带动第一勾部110 与第二勾部120彼此朝反向移动复位,使第一勾部110及第二勾部120与凸环204卡合。 组合完成后缓冲体201位于第一侧壁102及第二侧壁104间,第一反勾段116及第二反勾 段126抵靠在凸环204上,且两侧凸缘208部分别与第一侧壁102的顶端102b及第二侧壁 104的顶端104b抵触。换言之,当第一反勾段116及第二反勾段126与凸环204卡合时,缓 冲体201的凸缘部208刚好与侧壁的顶端104b抵触。借此设计,借由第一勾部110及第二 勾部120与凸环204结合,可将缓冲体201固定于壳体101,以提高包装结构的稳定性。相 较于现有的包装方式,本发明以壳体即可与缓冲体组合,组装流程较为顺畅,且不需另外钉 合或胶合的材料,也较为环保。
[〇〇88]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 并排的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 一第一勾部,自该第一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该第二侧壁延伸;以及 一第二勾部,与该第一勾部相对设置,自该第二侧壁的尾端伸出,并朝向该第一侧壁延 伸;以及 一缓冲体,容纳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之间,并具有一连接面朝向该第一勾部及 该第二勾部,该连接面上具有一凸环; 其中,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分别穿过该凸环,并与该凸环扣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勾部包含: 一第一连接段,自该第一侧壁的尾端伸出; 一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连接段相反于该第一侧壁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沿该第一侧壁 的壁面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一反勾段,自该第一转折段相反于该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该第一侧 壁延伸; 其中,该第一转折段伸入该凸环,且该第一反勾段与该凸环相干涉以避免该第一勾部 脱出该凸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勾部包含: 一第二连接段,自该第二侧壁的尾端伸出并与该第一连接段相向延伸; 一第二转折段,自该第二连接段相反于该第二侧壁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沿该第一转折 段的延伸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二反勾段,自该第二转折段相反于该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伸出,并转折朝该第二侧 壁延伸; 其中,该第二转折段伸入该凸环,且该第二反勾段与该凸环相干涉以避免该第二勾部 脱出该凸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折段及该第二转 折段间夹有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有一底板分别 连接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的底端,该第一连接段及该第二连接段分别与该底板间夹有 间隙。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凸环具有一内缘宽度,该 内缘宽度小于该第一反勾段末端及该第二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 壁分别压迫至接触该缓冲体的侧面时,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分别带动该第一勾部及该 第二勾部,使该内缘宽度不小于该第一反勾段末端及该第二反勾段末端间的距离。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内缘宽度不小于该第一 转折段外侧及该第二转折段外侧间的距离。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体具有一凹槽,该凹 槽的开口方向与该第一转折段自该第一连接段伸出的延伸方向相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反勾段的末端在相 反于该第一转折段的一侧形成有一倒角。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体包含一第一侧面 及一第二侧面分别面对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于对应该第一 侧壁及该第二侧壁顶端的位置分别具有一第一导引斜面及一第二导引斜面,该第一导引斜 面于越接近该第一侧壁顶端时,越靠近该第一侧壁;该第二导引斜面于越接近该第二侧壁 顶端时,越靠近该第二侧壁;当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分别压迫至接触该第一侧面及该 第二侧面时,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相向移动以穿过该凸环;当缓冲体朝该第一侧壁及 该第二侧壁间移动时,该第一导引斜面及该第二导引斜面分别向外推动该第一侧壁及该第 二侧壁,使该第一勾部及该第二勾部反相移动而与该凸环卡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缓冲包装材,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体包含一凸缘部, 当该缓冲体位于该第一侧壁及该第二侧壁间时,该凸缘部卡合于该第一侧壁或该第二侧壁 的顶端。
【文档编号】B65D81/133GK104044817SQ201410257917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8日
【发明者】范植洪, 梁哲怀, 蔡承烨 申请人: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