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涉及酒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筒本体和塑料酒瓶,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为一节竹筒,竹筒本体的上下部都有竹节,竹筒本体的上部竹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塑料酒瓶的瓶口通过圆孔透出在竹筒本体的外侧。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重量轻,不易碎,制造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具有农家特色,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酒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
【背景技术】
:
[0002]稻酒是由稻谷作为原料的而加工制作的一种酒,稻谷酒是一种很好的酒,喝了稻谷酒是对身体有很多好处的,对保健养生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稻谷酒的营养价值很高,常常作为药引子,也常常作为礼品进行送人。现有的作为礼品送人的一般都是采用比较高档的玻璃瓶或者瓷器瓶装的,不仅重量重,易碎,而且作为礼品这种包装没有多少特色,制造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不易碎,制造成本低的农家稻酒竹筒酒瓶。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筒本体和塑料酒瓶,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为一节竹筒,竹筒本体的上下部都有竹节,竹筒本体的上部竹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塑料酒瓶的瓶口通过圆孔透出在竹筒本体的外侧。
[0006]所述的竹筒本体包括设置在上部两侧的提耳,所述的提耳之间设置有提杆。
[0007]所述的竹筒本体包括设置在竹筒本体上部一边侧壶嘴。
[0008]所述的竹筒本体的底部设置透气孔。
[0009]所述的塑料酒瓶的瓶壁贴附在竹筒本体的内壁上。
[0010]本实用新型外侧为竹筒,内侧为塑料酒瓶,重量轻,陈本低,而且制造业简单,制作的方法是,先将生产号的塑料酒瓶加热烧软,并捋成条状,通过竹筒本体上部的圆孔塞入到竹筒膨体的内部,塑料酒瓶的瓶口漏在竹筒本体的圆孔的外部,在塑料酒瓶保持热度之前,通过塑料酒瓶的瓶口向塑料酒瓶的内部吹气,直至塑料酒瓶的瓶壁贴附在竹筒本体的内壁上为止,吹气时,竹筒本体的底部设置透气孔有利于竹筒本体气体排出。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重量轻,不易碎,制造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具有农家特色,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倒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5]如图1、2所示,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包括竹筒本体1和塑料酒瓶2,塑料酒瓶2设置在竹筒本体1为一节竹筒,竹筒本体1的上下部都有竹节,竹筒本体1的上部竹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3,塑料酒瓶2设置在竹筒本体1的内部,塑料酒瓶2的瓶口 4通过圆孔3透出在竹筒本体1的外侧。竹筒本体1包括设置在上部两侧的提耳5,提耳5之间设置有提杆6。竹筒本体1包括设置在竹筒本体1上部一边侧壶嘴7。竹筒本体1的底部设置透气孔8。塑料酒瓶2的瓶壁贴附在竹筒本体1的内壁上。
[001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竹筒本体和塑料酒瓶,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为一节竹筒,竹筒本体的上下部都有竹节,竹筒本体的上部竹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孔,所述的塑料酒瓶设置在竹筒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塑料酒瓶的瓶口通过圆孔透出在竹筒本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筒本体包括设置在上部两侧的提耳,所述的提耳之间设置有提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筒本体包括设置在竹筒本体上部一边侧壶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竹筒本体的底部设置透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农家稻酒竹筒酒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酒瓶的瓶壁贴附在竹筒本体的内壁上。
【文档编号】B65D85/72GK204124593SQ20142028077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郑为君 申请人:郑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