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2771发布日期:2019-07-31 10:2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曳引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实际工程实践中,电梯曳引机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其占用空间的大小关系到整体电梯的建设成本,同时,电梯轿厢的稳定性是衡量电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乘客的体验感,因此,如何在尽量减少曳引机占用空间的基础上,同时使得电梯核心部件曳引机的减震设计就成为关键难点之一,传统的曳引机及其基座占用空间大,减震结构占用一定空间且减震结构并未考虑曳引机在重量和受力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曳引机整体占用空间大,且减震结构受到不同大小的力,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减震结构变形程度不同,导致减震效果不能产生协同效应,影响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通过曳引机基座及其减震系统的重新设计,同时在曳引机的承重梁及绳头组件部分均进行了紧凑化设计,使得曳引机基座占用空间减少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也能获得保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包括:

曳引机,用于升降电梯;

基座,用于固定曳引机,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

承重梁,所述基座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重梁。

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为薄钢板,所述减震垫分为左减震垫和右减震垫,且所述左减震垫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右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厚度不大于5cm。

优选地,所述承重梁由两块槽钢相对设置组成。

优选地,所述承重梁内部设置四折加强钢板,且每个所述加强钢板的侧面通过四个第三锁紧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承重梁下侧设置绳头板,所述绳头板通过第四锁紧螺栓固定,绳头穿过所述绳头板并延伸至所述承重梁的两块槽钢所形成的缝隙之中。

优选地,所述承重梁搭设于电梯井的混凝土圈梁之上,所述承重梁和所述圈梁之间还设置有钢垫,所述承重梁焊接于所述钢垫。

通过上述设计,基座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均为薄钢板,且减震垫分为左减震垫和右减震垫,左减震垫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右减震垫,同时减震垫厚度不大于5cm,在此情况下既保证了基座占用空间小,且曳引机的震动通过第一钢板、减震垫以及第二钢板的传递并逐级分散至承重梁,实现在基座占用空间小的情况下,实现减震。

通过两块槽钢的相对设计,相比工字钢而言,承重梁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且其内部设置了四折加强钢板,并通过螺栓固定,使得加强钢板与槽钢融为一体,承重梁不易被压弯变形。

通过绳头穿过并深入承重梁缝隙的设计,有效利用了承重梁的多余缝隙空间,同时,保证了电梯运行中的行程,降低对电梯顶层和底坑高度的需求。

通过将承重梁搭设并焊接于于圈梁上的钢垫,使得曳引机与圈梁融为一体,使得该设计对电梯井土建的要求变低,降低了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曳引机1,用于升降电梯;

基座,用于固定曳引机1,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9、减震垫10,所述减震垫10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9之间,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11固定;

承重梁3,所述基座通过第二锁紧螺栓12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重梁3。

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9均为薄钢板,所述减震垫10分为左减震垫和右减震垫,且所述左减震垫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右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厚度不大于5cm。

所述承重梁3由两块槽钢相对设置组成。

所述承重梁3内部设置四折加强钢板4,且每个所述加强钢板4的侧面通过四个第三锁紧螺栓14固定。

所述承重梁3下侧设置绳头板5,所述绳头板5通过第四锁紧螺栓13固定,绳头6穿过所述绳头板5并延伸至所述承重梁3的两块槽钢所形成的缝隙之中。

所述承重梁3搭设于电梯井的混凝土圈梁7之上,所述承重梁3和所述圈梁7之间还设置有钢垫8,所述承重梁3焊接于所述钢垫8。

通过上述设计,基座的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9均为薄钢板,且减震垫10分为左减震垫和右减震垫,左减震垫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右减震垫,同时减震垫厚度不大于5cm,在此情况下既保证了基座占用空间小,且曳引机1的震动通过第一钢板2、减震垫10以及第二钢板9的传递并逐级分散至承重梁3,实现在基座占用空间小的情况下,实现减震。

之所以左减震垫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右减震垫,原因在于左侧为曳引机的主要承重力地方,其有利于在长时间使用后,仍然能够保持左右两侧减震垫的减震效果基本相同,有利于电梯的整体稳定性。

通过两块槽钢的相对设计,相比工字钢而言,承重梁占用空间进一步缩小,且其内部设置了四折加强钢板4,并通过螺栓固定,使得加强钢板4与槽钢融为一体,承重梁不易被压弯变形。

通过绳头5穿过并深入承重梁3缝隙的设计,有效利用了承重梁3的多余缝隙空间,同时,保证了电梯运行中的行程,降低对电梯顶层和底坑高度的需求。

通过将承重梁3搭设并焊接于于圈梁7上的钢垫8,使得曳引机1、承重梁3与圈梁7融为一体,使得该设计对电梯井土建的要求变低,降低了整体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固定装置,包括:曳引机,用于升降电梯;基座,用于固定曳引机,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减震垫,所述减震垫设置于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并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固定;承重梁,所述基座通过第二锁紧螺栓固定设置于所述承重梁,通过曳引机基座及其减震系统的重新设计,同时在曳引机的承重梁及绳头组件部分均进行了紧凑化设计,使得曳引机基座占用空间减少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也能获得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付年庚;李许芳;顾跃斌;徐强;秦磊;万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西德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2
技术公布日:2019.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