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1471发布日期:2020-04-24 21:0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饮片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中医药的迅速发展,中药的配置采用见方逐味称重和小包装发放两种形式,速度慢且劳动强度大,医院住院部药房和门诊药房每天都有大量分发药品的工作,不仅压力大、任务重,其工作量巨大繁琐,且容易发生错误。

因此药房的现代化建设日益受到医院的重视,而高效、健康、安全、专业化成为未来我国药房发展的必然趋势。中药饮片发药系统从根本上将药师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避免发生药品分发错误,实现中药房自动化、数字化管理。

而自动化分发设备的下料组件尤其显得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方便下料是急需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方便下料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包括用于让药材流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顶部斜向上设有第一测管道,所述第一测管道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的出口处贯通,所述主管道的中部开有通孔,沿所述通孔的斜上方连接有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二测管道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所述主管道的管道上至少有一组斜向上连接的用于药材流通的侧管道。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第一测管道的顶部通过设备法兰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测管道的尾部与管道法兰与主管道连接。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第二测管道的顶部通过第二设备法兰与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测管道的尾部与第二管道法兰与主管道连接。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第一侧管道与主管道的夹角为0至45°。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第二侧管道与主管道的夹角为10°至45°。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主管道的颈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二主管道的法兰连接,形成双边下料。

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是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所述第二主管道的结构与主管道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组件,采用竖直向下的树型枝丫结构,结构优化配置,同时节约了空间资源,不仅提高了下料的速率,而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发药管道,提高了下料的效率,自动化程度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缩短处方调剂的时间,提高了中药房综合处理的效率,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人工寻药、拉取柜桶的操作,使得人员工作更加轻松高效,同时提升药房的整体环境,使得变得更加干净。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工作示意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边的结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包括用于让药材流通的主管道4,所述主管道4的顶部斜向上设有第一侧管道2,所述第一侧管道2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8的出口处贯通,所述主管道4的中部开有通孔10,沿所述通孔10的斜上方连接有第二侧管道6,所述第二侧管道6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11,所述主管道4的管道上至少有一组斜向上连接的用于药材流通的侧管道。

所述第一侧管道2的顶部通过设备法兰1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8连接,所述第一侧管道2的尾部与管道法兰3与主管道4连接。

所述第二侧管道6的顶部通过第二设备法兰5与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11连接,所述第二测管道6的尾部与第二管道法兰7与主管道4连接。

所述第一侧管道2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0至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管道2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25°。

所述第二侧管道6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10°至4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管道6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30°。

所述主管道4的颈口通过连接件9与第二主管道12的法兰连接,形成双边下料。

所述第二主管道12的结构与主管道4的结构相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让药材流通的主管道(4),所述主管道(4)的顶部斜向上设有第一侧管道(2),所述第一侧管道(2)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8)的出口处贯通,所述主管道(4)的中部开有通孔(10),沿所述通孔(10)的斜上方连接有第二侧管道(6),所述第二侧管道(6)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11),所述主管道(4)的管道上至少有一组斜向上连接的用于药材流通的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2)的顶部通过设备法兰(1)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8)连接,所述第一侧管道(2)的尾部与管道法兰(3)与主管道(4)连接,所述第二侧管道(6)的顶部通过第二设备法兰(5)与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11)连接,所述第二侧管道(6)的尾部与第二管道法兰(7)与主管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管道(2)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0至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管道(6)与主管道(4)的夹角为10°至4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4)的颈口通过连接件(9)与第二主管道(12)的法兰连接,形成双边下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管道(12)的结构与主管道(4)的结构相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药饮片自动发药系统的下料组件,包括用于让药材流通的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顶部斜向上设有第一侧管道,所述第一侧管道与第一加料存储药单元的出口处贯通,所述主管道的中部开有通孔,沿所述通孔的斜上方连接有第二侧管道,所述第二侧管道的顶部贯通连接有第二加料存储药单元,所述主管道的管道上至少有一组斜向上连接的用于药材流通的侧管道,本实用新型的下料组件,采用竖直向下的树型枝丫结构,结构优化配置,同时节约了空间资源,不仅提高了下料的速率,而且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发药管道,提高了下料的效率,自动化程度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朱夕祥;肖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文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3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