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6672发布日期:2021-01-29 17:2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废钢斗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


背景技术:

[0002]
废钢,指的是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不成为产品的钢铁废料(如切边、切头等) 以及使用后报废的设备、构件中的钢铁材料,成分为钢的叫废钢;废钢在废钢斗内的冶炼能降低废钢的比例,便于回收。
[0003]
传统的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由于废钢斗内物件的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吊装过程中容易散落,以及温度超高(最高达1000℃左右),人工装钩以及卸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旨在解决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而人工装钩以及卸钩过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包括:
[0007]
废钢斗本体,所述废钢斗本体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两个第二耳轴;
[0008]
吊钩,所述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以及安装工位,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与所述第一耳轴配合连接于所述废钢斗本体上;
[0009]
吊装时,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在所述废钢斗本体上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对应卡接;
[0010]
倒斗时,所述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脱离。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废钢斗本体本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耳轴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耳轴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耳轴对应与所述吊钩卡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以及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端部的吊臂,所述吊臂上设置有所述卡接工位以及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吊臂通过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卡接工位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工位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臂的径向贯穿所述吊臂,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钩吊装时滑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耳轴的外径,使得所述吊钩吊装时,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第一耳轴滑动后,所述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卡接。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边缘,所述外凸边缘与所述吊臂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外凸边缘与所述吊臂之间形成所述卡接工位。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边缘沿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吊臂上。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边缘远离所述吊臂的端部设置成圆弧状。
[0017]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工位包括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方向为所述吊钩在所述废钢斗本体上滑动的方向。
[0018]
进一步地,还包括吊耳,所述吊耳、所述吊臂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吊臂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工位到所述废钢斗本体上端的距离,使得吊装时,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的上方。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吊钩通过安装工位连接于废钢斗上,行车操作人员在吊装时,吊钩沿第一耳轴滑动后,吊钩上的卡接工位与第二耳轴卡接,可实现自动装钩,而无需人工装钩;行车操作人员在倒斗时,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吊钩上的卡接工位与所述第二耳轴脱落,可实现自动卸钩,而无需人工卸钩,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1]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0029]
100、废钢斗本体;200、吊臂;201、安装工位;202、卡接工位;203、外凸边缘;300、连接板;400、第一耳轴;500、第二耳轴;600、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3]
传统的废钢斗在人工吊装时需要人工来装钩以及卸钩,由于废钢斗内物件的形状的不规则性在吊装过程中容易散落,以及温度超高(最高达1000℃左右),人工装钩以及卸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0034]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其吊钩通过安装工位201连接于废钢斗上,且需要吊装时,吊钩沿第一耳轴400滑动后,吊钩上的卡接工位202与第二耳轴500卡接,行车操作人员在吊装时可实现自动装钩或卸钩,而无需人工装钩或卸钩,消除了安全隐患。
[0035]
图1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废钢斗本体100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自动装卸钩废钢斗的吊钩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3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装卸钩废钢斗,包括:
[0037]
废钢斗本体100,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轴 400、两个第二耳轴500;
[0038]
吊钩,所述吊钩上间隔设置有卡接工位202以及安装工位201,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与所述第一耳轴400配合连接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
[0039]
吊装时,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在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对应卡接;
[0040]
倒斗时,所述吊钩沿吊装时滑动的反方向滑动,使得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脱离。
[0041]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吊装前,所述吊钩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所述卡接工位202可与所述第二耳轴500不连接,吊装时,行车操作工用吊具钩住所述吊钩,所述吊钩沿所述吊具上升的方向移动,即所述安装工位201相对于所述第一耳轴400向上移动,当所述第一耳轴400与所述安装工位201的底部接触时,所述卡接工位202刚好与所述第二耳轴500卡接,完成了所述吊钩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连接。
[0042]
在本发明中,位于所述吊钩同侧的所述安装工位201与所述卡接工位202 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工位201可位于所述卡接工位202的下方,所述安装工位201也可位于所述卡接工位202的上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工位201设于所述卡接工位202的下方。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耳轴400与所述安装工位201适配时,所述吊钩不会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脱落,即所述吊钩在吊装或非吊装状态下,所述吊钩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为非断开状态,当需要吊装时,也不要行车操作工进行装钩或卸钩。
[004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耳轴400以及所述第二耳轴50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耳轴400对称设于所述废钢构本体100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耳轴500对称设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两侧,且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 100的同侧的所述第一耳轴400、所述第二耳轴500呈上下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耳轴400位于所述第二耳轴500的下方;即所述安装工位201设于所述卡接工位202的下方,且所述安装工位201位于所述吊臂200的底部。
[0045]
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同侧的所述第一耳轴400、所述第二耳轴500呈上下分布,所述第一耳轴400位于所述第二耳轴500的上方,即所述安装工位201位于所述卡接工位202的上方。
[0046]
进一步地,所述废钢斗本体100本体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耳轴40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耳轴500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一耳轴400对应与所述吊钩卡接。
[0047]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废钢斗本体100呈方形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0048]
如图1所述,所述容纳腔用于装载废钢,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耳轴400以及所述第二耳轴500,所述第一耳轴400、所述第二耳轴500凸设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一耳轴400、所述第二耳轴500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外侧壁之间均形成有卡接位,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卡接工位202可对应与所述卡接位连接。
[0049]
其中,所述吊钩包括连接板300以及对称设于所述连接板300的端部的吊臂200,所述吊臂200上设置有所述卡接工位202以及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吊臂200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所述卡接工位202对应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外侧。
[0050]
如图5所示,所述吊钩通过所述安装工位201与所述第一耳轴400配合,可实现所述吊钩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吊臂 200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吊臂200离所述连接板300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耳轴 400到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端部的距离,使得吊装时,所述连接板300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上端。
[0051]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工位201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臂200的径向贯穿所述吊臂200,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钩吊装时滑动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耳轴的外径,使得所述吊钩吊装时,所述安装孔沿着所述第一耳轴400滑动后,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卡接。
[0052]
如图6所示,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吊臂200的轴向分布,当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耳轴400适配时,所述安装孔不会从所述第一耳轴400的端部脱落,即所述安装孔的径向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耳轴400的端部直径。
[005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吊臂200的侧壁上设置有外凸边缘203,所述外凸边缘203与所述吊臂200间隔设置,使得所述外凸边缘203与所述吊臂200之间形成所述卡接工位202。
[0054]
如图2所示,所述外凸边缘203设于所述吊臂200的左外侧壁,且所述外凸边缘203与所述吊臂200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外凸边缘203的厚度与所述吊臂200的厚度一致。
[0055]
所述外凸边缘203沿所述吊钩吊装时移动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卡接工位 202,使得所述吊钩沿着所述第一耳轴400移动时,所述卡接工位202与所述第二耳轴500卡接,完成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自动装钩。
[0056]
进一步地,所述外凸边缘203沿靠近所述连接板300的方向倾斜设置在所述吊臂200上。
[0057]
所述外凸边缘203与所述吊臂200的侧壁形成v字形的卡接工位202;在另一实施例
中,所述外凸边缘203与所述吊臂200间隔设置,且所述外凸边缘203 与所述吊臂200平行设置;所述外凸边缘203沿靠近所述连接板300的方向延伸与所述吊臂200围合形成所述卡接工位202。
[0058]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凸边缘203远离所述吊臂200的端部设置成圆弧状。
[0059]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凸边缘203的设置成圆弧状,使得所述卡接工位202 方便与所述第二耳轴500的卡接或脱离。
[0060]
如图6所示,所述卡接工位202包括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方向为所述吊钩在所述废钢斗本体100上滑动的方向。
[0061]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耳轴500的外径,保证所述吊钩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配合连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
[0062]
如图3所示,所述耳轴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废钢斗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所述卡接工位202、所述安装工位201对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保证所述卡接工位202、所述安装工位201不会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处脱落。
[0063]
进一步地,还包括吊耳600,所述吊耳600、所述吊臂200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00上,所述吊臂200的长度大于所述安装工位201到所述废钢斗本体 100上端的距离,使得吊装时,所述连接板300位于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上方。
[0064]
所述吊耳600呈拱形状,所述吊耳600的端部对应设于所述连接板300上,所述吊耳600上设置有吊装工位,所述吊装工位与所述吊具配合连接时,实现对所述废钢斗本体100的吊装。
[0065]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66]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67]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0068]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