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85802发布日期:2021-10-16 12:5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对于小麦等农作物试验用种子的储存一般需要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这就对储存环境及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储存多以放置在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简单存放为主,不能将小麦种子产生的潮气排出,导致储存环境达不到要求,严重时会使种子变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通过底座保障良好的通风效果,实现理想的储存环境。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布风管段和给风管段,给风管段位于布风管段下部且两者之间相互连接;
6.所述给风管段的底部为密闭结构,且给风管段底面上设有进风口,给风管段的底面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
7.所述布风管段的内部设有一布满其通风截面的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为涟漪状结构,布风板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布风口,布风板边缘与布风管段内壁连接固定。
8.所述给风管段的底面边缘还设有若干与其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之间构成通风部,通风部位置设有与给风管段连接的过滤网。
9.所述布风管段的内部还设有一与其连接的均流板,均流板位于布风板下部,均流板表面设有若干均流孔,均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布风口的直径设置。
10.所述均流板下部还设有与其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一侧与所述风扇的出风位置对应设置,导流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均流板对应设置。
11.所述均流板的下部边缘还设有与其连接的侧壁,且所述导流板端部分别与所述侧壁连接固定。
12.所述侧壁上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操作板。
13.还包括了筒身和顶盖,所述筒身底部与所述底座本体连接固定,顶盖与筒身顶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筒身或顶盖上还设有排气孔。
14.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筒身或顶盖的侧壁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为小麦储存的环境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布风均匀,可以及时排出潮湿空气,使得筒身内部达到较好的防潮效果,保障了小麦的储存质量。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给风管段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布风管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01给风管段、102布风管段、103过滤网、104风扇、105支撑部、106进风口、107布风板、108布风口、200筒身、201排气孔、300顶盖、400导流板、401均流板、402均流孔、403操作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22.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底座本体安装固定在筒身200的底部,筒身200的顶部设有与其连接的顶盖300,用于将筒身200内部密闭,而筒身200内部则用于储存小麦使用,所述底座本体具有通风功能,可以自下至上向筒身200内部送入新鲜、干燥的空气,使得筒身200内部的空气流通,可以将潮气向上排出,在筒身200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201,用于潮湿空气的排出,实现空气的循环,持续保持筒身200内部的干燥效果。
23.对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具体安装结构如下所述,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布风管段102和给风管段101,给风管段101位于布风管段102下部且两者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整体;
24.所述给风管段101的底部为密闭结构,且给风管段101底面上设有进风口106,进风口106为镂空状,用于外部空气进入底座本体使用,给风管段101的底面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进风口106对应设置的风扇104,作为空气输送的动力来源,可以在通电的状体下将外部空气输送至筒身200内部;所述给风管段101的底面边缘还设有四组与其连接的支撑部105,支撑部105的支撑效果将给风管段101的下部支撑至悬空状态,所述支撑部105之间构成通风部,通风部为敞口结构,通风部位置设有与给风管段101连接的过滤网103,可以防止外部杂物在通风部进入进风口106;
25.所述布风管段102的内部设有一布满其通风截面的布风板107,所述布风板107为涟漪状结构,使得其截面为波浪状,表面积更大,使得用于通风的布风面积也更加充足,布风板107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布风口108,布风口108孔径在1

2mm之间,布风板107边缘与布风管段102内壁连接固定,与布风管段102构成一个整体结构;
26.进一步地,为了保障底座本体可以向筒身200内部提供稳定、均匀的空气,所述布风管段102的内部还设有一与其连接的均流板401,均流板401与布风管段102采用螺纹连接的可拆卸结构,均流板401位于布风板107下部,均流板401表面设有若干均流孔402,均流孔402的直径在5

10mm之间,并大于所述布风口108的直径设置,减小空气输送阻力,可以用于将空气均匀输送至均流板401和布风板107之间的空隙内,从而使空气均匀进入布风口108;
27.更进一步地,所述均流板401的下部边缘还设有与其连接的侧壁,侧壁用于与布风管段102内壁螺纹连接使用,所述均流板401下部还设有与其连接的两组导流板400,导流板400为平面状,两组导流板400构成倒八字形分布,导流板400端部分别与所述侧壁连接固
定,两组导流板400之间较小的开口位于下部,两组导流板400之间较大的开口位于上部,使得导流板400一侧与所述风扇104的出风位置对应设置,导流板400的另一侧与所述均流板401对应设置,可以将风扇104较小的出风面积扩散至整个均流板401表面,达到均匀的送风效果;
28.所述侧壁上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操作板403,可以用于旋转均流板401使用,使得均流板401可以自由拆装。
29.在上述结构中,对于筒身200、顶盖300、布风管段102和给风管段101之间的连接方式易采用螺纹连接,拆卸方便,便于使用。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布风管段和给风管段,给风管段位于布风管段下部且两者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给风管段的底部为密闭结构,且给风管段底面上设有进风口,给风管段的底面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所述布风管段的内部设有一布满其通风截面的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为涟漪状结构,布风板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布风口,布风板边缘与布风管段内壁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给风管段的底面边缘还设有若干与其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之间构成通风部,通风部位置设有与给风管段连接的过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管段的内部还设有一与其连接的均流板,均流板位于布风板下部,均流板表面设有若干均流孔,均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布风口的直径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下部还设有与其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一侧与所述风扇的出风位置对应设置,导流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均流板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板的下部边缘还设有与其连接的侧壁,且所述导流板端部分别与所述侧壁连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操作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筒身和顶盖,所述筒身底部与所述底座本体连接固定,顶盖与筒身顶部连接固定,且所述筒身或顶盖上还设有排气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筒身或顶盖的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麦储存用防潮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布风管段和给风管段,给风管段位于布风管段下部且两者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给风管段的底部为密闭结构,且给风管段底面上设有进风口,给风管段的底面内部安装有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的风扇;所述布风管段的内部设有一布满其通风截面的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为涟漪状结构,布风板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布风口,布风板边缘与布风管段内壁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为小麦储存的环境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布风均匀,可以及时排出潮湿空气,使得筒身内部达到较好的防潮效果,保障了小麦的储存质量。保障了小麦的储存质量。保障了小麦的储存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姚怀昌 张爱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