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8992发布日期:2022-07-01 19:0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


背景技术:

2.智能托盘(pallet)是为了满足自动化装配及物流系统中对工装夹具及物料的输送和定位;它是自动化物流周转中最不起眼,却又无处不在的一种物流工具,是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主要手段,然而现有的工装托盘在移动时通常是采用机械式被动摩擦传动,使用效果不佳,并且在使用时易摩擦、碰撞不稳定、噪音高、可控性差;
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支撑托盘加以改进,使其能够适应现在对工装夹具及物料输送使用的需要,同时也可以适用于搭建智能仓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由于现有的智能托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能够自主控制其传动,使用效果佳、可控性好,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5.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上方的工装板、设置于机身下方的盖板,所述机身下方设有移动控制机构;所述机身的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状态显示屏、传感器接口、电源开关,所述机身的侧面四周还设有侧边通电导轮,所述侧边通电导轮、移动控制机构、状态显示屏、电源开关与蓄电池组件连接。
6.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机身上两相对的侧面还设有若干侧边导向轮。
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机身上设有侧边导向轮的侧面中间还设有侧边定位槽。
8.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移动控制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与齿轮传动机构通过转动轴连接的驱动车轮、与驱动车轮通过皮带连接的从动车轮;所述驱动电机与蓄电池组件连接,所述移动控制机构安装于工装板下方且位于机身内。
9.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机身内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导向柱,所述定位导向柱贯穿盖板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
10.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机身内另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贯穿盖板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
11.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驱动车轮与从动车轮设置于盖板的外侧。
12.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盖板上设有rfid芯片。
1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包括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机身上相对的两侧。
14.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很好地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可控性强,智能化程度高,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机身;2、工装板;3、盖板;4、移动控制机构;41、驱动电机;42、齿轮传动机构;421、转动轴;43、驱动车轮;44、从动车轮;51、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6、状态显示屏;7、传感器接口;8、电源开关;9、侧边通电导轮;10、蓄电池组件;11、侧边导向轮;12、侧边定位槽;13、定位导向柱;14、定位柱;15、rfid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20.由于现有的智能托盘存在一些缺陷,不能满足我们的使用需求,因此我们在现有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能够自主控制其传动,使用效果佳、可控性好,便于人们进行使用。
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1-4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2.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包括机身1、设置于机身1上方的工装板2、设置于机身1下方的盖板3,所述机身1下方设有移动控制机构4;所述机身1的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状态显示屏6、传感器接口7、电源开关8,所述机身1的侧面四周还设有侧边通电导轮9,所述侧边通电导轮9、移动控制机构4、状态显示屏6、电源开关8与蓄电池组件10连接;其中电源开关8用于对托盘进行断电;其中,侧边通电导轮9用于为托盘进行供电,并且由蓄电池组件10进行储存电能并进行稳压供电;其中,侧边通电导轮9在使用时,能够贴紧外部供电铜条,确保供电稳定;激光测距传感器用于对托盘输送时的距离控制,其中,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包括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1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所述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1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分别设置于机身1上相对的两侧,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能够用于托盘反向输送时的自动距离控制,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1能够用于托盘正向输送时的自动距离控制;传感器接口7能够方便客户接入传感器对安装于托盘工装板2上的治具进行实时监控;状态显示屏6能够实时显示托盘当前的工作状态信息,便于信息追溯,交互确认及故障排查。
23.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机身1上两相对的侧面还设有若干侧边导向轮11,所述机身1上设有侧边导向轮11的侧面中间还设有侧边定位槽12,其中侧边导向轮11与侧边定位槽12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托盘进行精确定位,满足装配过程中对位置的精确要求。
24.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移动控制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与驱动电机41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42、与齿轮传动机构42通过转动轴421连接的驱动车轮43、与驱动车轮43通过皮带连接的从动车轮44;所述驱动电机41与蓄电池组件10连接,所述移动控制机构4安装于工装板2下方且位于机身1内,驱动电机41能够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2控制驱动车轮43
在轨道上运行,驱动车轮43在轨道上运行时从动车轮44也会随之在移动,从而使得托盘在轨道上稳定运行。
25.其中,所述机身1内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导向柱13,所述定位导向柱13贯穿盖板3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所述机身1内另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贯穿盖板3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定位柱14与定位导向柱13的设置能够对托盘进行精确定位,并且满足装配过程中对位置的精确要求。
2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车轮43与从动车轮44设置于盖板3的外侧,安装使用方便,并且定位使用效果佳。
27.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所述盖板3上设有rfid芯片15,每个托盘内置的rfid芯片15能够对托盘进行编码,自动记录运行状态并交互给上位机系统,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
28.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包括机身(1)、设置于机身(1)上方的工装板(2)、设置于机身(1)下方的盖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下方设有移动控制机构(4);所述机身(1)的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状态显示屏(6)、传感器接口(7)、电源开关(8),所述机身(1)的侧面四周还设有侧边通电导轮(9),所述侧边通电导轮(9)、移动控制机构(4)、状态显示屏(6)、电源开关(8)与蓄电池组件(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两相对的侧面还设有若干侧边导向轮(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上设有侧边导向轮(11)的侧面中间还设有侧边定位槽(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控制机构(4)包括驱动电机(41)、与驱动电机(41)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42)、与齿轮传动机构(42)通过转动轴(421)连接的驱动车轮(43)、与驱动车轮(43)通过皮带连接的从动车轮(44);所述驱动电机(41)与蓄电池组件(10)连接,所述移动控制机构(4)安装于工装板(2)下方且位于机身(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导向柱(13),所述定位导向柱(13)贯穿盖板(3)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另一对角线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柱(14),所述定位柱(14)贯穿盖板(3)的上下表面且凸出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车轮(43)与从动车轮(44)设置于盖板(3)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上设有rfid芯片(1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包括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1)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所述正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1)和反向激光测距传感器(52)分别设置于机身(1)上相对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智能托盘,包括机身、设置于机身上方的工装板、设置于机身下方的盖板,所述机身下方设有移动控制机构;所述机身的侧面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状态显示屏、传感器接口、电源开关,所述机身的侧面四周还设有侧边通电导轮,所述侧边通电导轮、移动控制机构、状态显示屏、电源开关与蓄电池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对货物的输送,可控性强,智能化程度高,便于人们进行使用。人们进行使用。人们进行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柳德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佰拓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22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