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17542发布日期:2022-09-14 12:1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说明书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3.对于硅片等片状物料,现有的上料方式通常采用吸盘。具体的,吸盘先移动到物料的上方,然后吸盘下降吸取住物料,接着吸盘上升将物料运送到特定位置。
4.然而现有的此种上料方式已到达提速的瓶颈,无法适应更高速的情形下的使用要求。
5.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能够实现无间隙地快速上料。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
8.第一上料位,用于放置装有若干叠置片状物料的料盒;
9.传送带,设有多个孔体,用于吸附所述片状物料;
10.第一气流驱动件,用于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所述片状物料分离;
11.其中,所述传送带能在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所述片状物料分离后,吸附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并输送出去。
12.进一步地,上料装置还包括:
13.第二气流驱动件,用于在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所述片状物料分离后,通过气流驱动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继续上升以贴合所述传送带。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流驱动件包括伯努利吸盘;所述上料装置还包括:
15.控制器和第一传感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伯努利吸盘电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知到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接近至距离所述传送带第一预设距离后,产生第一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第一信号,停止所述伯努利吸盘的工作。
16.进一步地,上料装置还包括:
17.顶升组件和第二传感器,均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18.其中,所述顶升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气流驱动件通过气流驱动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上升之前,将所述料盒中的片状物料顶离所述料盒的底部;
19.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知到所述最上层的所述片状物料接近至距离所述传送带第二预设距离后,产生第二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第二信号,停止所述顶升组件的
工作;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
20.进一步地,上料装置还包括:
21.安装板,固定设于所述传送带背离所述第一上料位的一侧;所述传送带和所述安装板贴合设置;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所述伯努利吸盘和所述第一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2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和所述孔体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相连;所述第二气流驱动件包括真空发生器,用于对所述腔体抽真空。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流驱动件包括风刀,所述风刀位于所述第一上料位和所述传送带之间,用于对所述片状物料进行分料;所述风刀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传送带之间,所述第二风口的风力大于所述第一风口的风力。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风口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风口的长度。
25.进一步地,所述风刀有多个,分别固定位于所述传送带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且任意两个所述第一风口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任意两个所述第二风口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竖直方向。
26.进一步地,上料装置还包括:
27.第二上料位,用于放置装有若干叠置片状物料的料盒;
28.第一转运位,用于在所述第二上料位进行上料时,将装有所述片状物料的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一上料位,以及在所述第一上料位完成上料后,将空料盒从所述第一上料位移除;
29.第二转运位,用于在所述第一上料位进行上料时,将装有所述片状物料的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二上料位,以及在所述第二上料位完成上料后,将空料盒从所述第二上料位移除;所述第一转运位和所述第二转运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上料位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
30.接料位,用于将装有所述片状物料的料盒输送至所述第一转运位和所述第二转运位,以及将空料盒从所述第一转运位和所述第二转运位移除;所述接料位和所述第二上料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上料位沿第二方向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1.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设有第一气流驱动件,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从而设有多个孔体的传送带能吸附最上层的片状物料,并将其输送出去。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待吸盘下降的上料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能使片状物料持续处于流片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无间隙地快速上料。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33.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35.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承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风刀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风刀和料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39.图7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承载组件的俯视图;
40.图8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将空料盒运走的路线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第一上料位;2、传送带;3、第一气流驱动件;4、料盒;5、伯努利吸盘;6、第一传感器;7、顶升组件;8、第二传感器;9、承载组件;10、第一缺口;11、垫板;12、电机;13、滑轨;14、滑块;15、安装板;16、支架;17、风刀;171、第一风口;172、第二风口;18、第二上料位;19、第一转运位;20、第二转运位;21、接料位;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6.请参阅图1至图8。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料装置,包括第一上料位1、传送带2和第一气流驱动件3。
47.其中,第一上料位1用于放置装有若干叠置片状物料的料盒4。传送带2设有多个孔体(图未示),用于吸附片状物料。第一气流驱动件3用于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传送带2能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后,吸附最上层的片状物料,并输送出去。
48.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设有第一气流驱动件3,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从而设有多个孔体的传送带2能吸附最上层的片状物料,并将其输送出去。与现有技术中需要等待吸盘下降的上料方式不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能使片状物料持续处于流片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无间隙地快速上料。
49.本实施方式中的片状物料可以是硅片,也可以是其它轻薄的片状材料。片状物料水平叠置于料盒4内,当然,片状物料也可以大致呈水平状态,与水平面有较小的夹角,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传送带2的孔体分布较密,从而具有更优的吸附效果,能将片状物料吸附
住并转移到其他位置。
50.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气流驱动件(图未示),用于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后,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继续上升以贴合传送带2。具体的,第二气流驱动件可以对传送带2的孔体进行抽真空,从而使传送带2能吸附片状物料。
5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气流驱动件3可以包括伯努利吸盘5。伯努利吸盘5和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之间能产生真空,从而伯努利吸盘5能使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并与其下方的片状物料分离。
52.具体的,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图未示)和第一传感器6。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6和伯努利吸盘5电连接。第一传感器6用于感知到最上层的片状物料接近至距离传送带2第一预设距离后,产生第一信号。控制器用于响应第一信号,停止伯努利吸盘5的工作。
53.其中,第一传感器6可以是接近传感器。当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至距离传送带2第一预设距离后,接近传感器能感应到该片状物料,并产生第一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信号停止伯努利吸盘5的工作,此后由第二气流驱动件驱动该片状物料继续上升以贴合传送带2。
5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顶升组件7和第二传感器8。顶升组件7和第二传感器8均分别电连接控制器。
55.其中,顶升组件7用于在第一气流驱动件3通过气流驱动最上层的片状物料上升之前,将料盒4中的片状物料顶离料盒4的底部。顶升组件7可以位于第一上料位1下方。
56.具体的,第一上料位1设有承载组件9,料盒4可以放置在承载组件9上方。如图3所示,承载组件9设有第一缺口10,以供顶升组件7通过。同时,料盒4面对承载组件9的一侧设有第二缺口(图未示),即料盒4底部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和第一缺口10在竖直方向对齐。如图4所示,料盒4内设有可活动的垫板11,且垫板11位于片状物料下方以及第二缺口上方。顶升组件7可以穿过第一缺口10和第二缺口,将片状物料和垫板11顶起。
57.如图1所示,上料装置可以设有电机12,以驱动顶升组件7上升或下降。电机12的移动端与顶升组件7相连,电机12可以为直线电机、伺服电机等,本技术对此不作唯一的限定。控制器可以与电机12电连接。
58.具体的,电机12驱动顶升组件7上升,承载组件9和料盒4本身不会随之升高,而料盒4中的垫板11及垫板11上放置的片状物料会随之上升。顶升组件7可以设置在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轨13上。顶升组件7可以通过滑块14与滑轨13滑动连接,滑块14可以在滑轨13上沿竖直方向移动。电机12可以固定安装于滑轨13上且位于顶升组件7下方。
5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8用于感知到最上层的片状物料接近至距离传送带2第二预设距离后,产生第二信号。控制器用于响应第二信号,停止顶升组件7的工作。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第二传感器8可以是激光传感器。当料盒4内的所有片状物料被顶升组件7顶起上升至预定位置,激光传感器感应到了片状物料,即最上层的片状物料距离传送带2第二预设距离,激光传感器产生第二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控制电机12停止工作。该预定位置可以是距离传送带2第二预设距离,当然除传送带2以外也可以以其他部件为参照物,本技术对此不作唯一的限定。
6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板15,固定设于传送带2背离第一上料位1的一侧,且传送带2和安装板15贴合设置,即传送带2的一部分紧贴安装板15的下表面。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16,安装板15可以固定安装于支架16。支架16表面可以设有多个转动轴,从而传送带2可以设于各转动轴上。优选的,本实施方式中的传送带2可以有两圈,两圈传送带2沿第一方向x间隔分布。其中第一方向x为图1和图2中垂直纸面的方向。两圈传送带2之间的间隔小于片状物料在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
61.安装板15可以设有安装孔(图未示),从而伯努利吸盘5和第一传感器6可以固定设于该安装孔内。安装孔可以位于第一上料位1的正上方。并且,安装孔位于两圈传送带2之间,因此在水平面上,伯努利吸盘5、第一传感器6和传送带2的正投影不具有重合的部分,从而传送带2不会阻挡伯努利吸盘5和第一传感器6对片状物料的吸取和感应。第二传感器8可以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5下方。
62.具体的,安装板15内部可以设有腔体(图未示),腔体和传送带2的孔体连通,且腔体和第二气流驱动件相连,从而第二气流驱动件能通过安装板15的腔体作用于传送带2的孔体。腔体和安装孔并不连通。第二气流驱动件可以包括真空发生器,用于对腔体抽真空。第二气流驱动件还可以是风机。本实施方式对第二气流驱动件的位置不做限定。第二气流驱动件可以对安装板15的腔体进行抽真空,真空会透过传送带2的密孔,从而使转动的传送带2具有真空吸附力。
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气流驱动件3还可以包括风刀17。风刀17位于第一上料位1和传送带2之间,用于对片状物料进行分料。如图5所示,风刀17设有第一风口171和第二风口172。第一风口171位于第二风口172和传送带2之间,即第一风口171位于第二风口172的上方。第二风口172的风力大于第一风口171的风力。
64.具体的,第一风口171和第二风口17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从而第一风口171和第二风口172互不连通,两个风口分别单独通气。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风口171的长度大于第二风口172的长度。第二风口172的风力较大,用于预吹,可以同时将多个片状物料吹起。第一风口171在竖直方向上呈长条状,可以将堆叠的多个片状物料吹散开。
65.如图6所示,风刀17有多个,分别固定位于传送带2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从而能从两侧作用于料盒4内的片状物料,方便将片状物料吹起。其中,第一方向x垂直于竖直方向。在图2中,第一方向x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在图6中,第一方向x为上下方向。
66.优选的,为了防止风刀17之间来自对面的风的相互影响,任意两个第一风口171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相交,任意两个第二风口172的连线与第一方向x相交。也即任意两个第一风口171的连线不与第一方向x平行,任意两个第二风口172的连线不与第一方向x平行,多个风刀17在第一方向x上并不对齐,而是错开设置。
67.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7所示,上料装置还包括第二上料位18,用于放置装有若干叠置片状物料的料盒4,从而在第一上料位1料盒4内的片状物料全部被完成上料后,可以对第二上料位18的料盒4内的片状物料进行上料。安装板15在第二上料位18的正上方可以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伯努利吸盘5和第一距离感应器。第二上料位18对应设置有顶升组件7和第二传感器8。
68.具体的,如图7所示,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转运位19和第二转运位20。第一转运位19用于在第二上料位18进行上料时,将装有片状物料的料盒4输送至第一上料位1,以
及在第一上料位1完成上料后,将空料盒从第一上料位1移除。第二转运位20用于在第一上料位1进行上料时,将装有片状物料的料盒4输送至第二上料位18,以及在第二上料位18完成上料后,将空料盒从第二上料位18移除。上料完成后,将空料盒运走的方向如图8中的各个箭头所示,满料盒4则反向进入。
6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料盒4具体的切换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将一个满料盒4移载至第二上料位18,第二上料位18进行上料,同时将另一个满料盒4移载至第一上料位1,等待上料;当第二上料位18的片状物料上完后,立即对第一上料位1的片状物料进行上料。此时将第二上料位18的空料盒按图8所示方向运送到第二转运位20,再将新的满料盒4搬运至第二上料位18,等待上料。因此可以实现无间隙地切换料盒4。
70.如图7所示,上料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料位21,用于将装有片状物料的料盒4输送至第一转运位19和第二转运位20,以及将空料盒从第一转运位19和第二转运位20移除。接料位21可以设有用于搬运满料盒4和空料盒的搬运组件。
71.优选的,第一转运位19和第二转运位20可以分别位于第一上料位1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接料位21和第一上料位1可以分别位于第二上料位18沿第二方向y相对的两侧。其中,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x,且第二方向y垂直于竖直方向。在7中,第一方向x为上下方向,第二方向y为左右方向。
72.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的工作流程如下:料盒4到位(即满料盒4放置于第一上料位1或第二上料位18)后,顶升组件7将片状物料顶起上升,通过第二传感器8感应片状物料到达预定位置,电机12停止工作。然后打开风刀17的第二风口172进行预吹分料,接着打开第一风口171使多个片状物料被吹至大致悬浮状态。此时伯努利吸盘5工作产生吸力,将料盒4内悬浮的最上层的片状物料吸起,当第一传感器6感应到片状物料时(此时片状物料并未接触到传送带2,片状物料距离传送带2第一预设距离),伯努利吸盘5停止工作,第二气流驱动件给予传送带2的真空吸力,使得传送带2能将该最上层的片状物料吸住并传输走。当一片片状物料被移走后,顶升机构会上移一片片状物料厚度的距离,从而保证最上层片状物料的高度不变。此时伯努利吸盘5再次工作,重复上述吸片过程。整个吸片过程风刀17的第一风口171长吹,顶升机构持续顶升,直至料盒4内的片状物料被吸完。
73.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上料装置,通过风刀17、伯努利吸盘5和传送带2相配合的方式进行上料,使片状物料处于一直流片的状态,可以达到传送带2的极限传输速度;同时无间隙切换料盒4省去了换料盒4的时间。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吸盘下降上升吸取硅片、再搬运至传输带从而移走物料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上料效率。
7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5.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76.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
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7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