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721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运送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片状物加工工序中的运送装置。
在一般加工作业中,将加工物经由上料装置送至加工机台上,经过机台的加工工序后,由下料装置将完成加工工序的加工物取下,其中,在机台上的加工工序作业中,一端为进料,另一端为出料,中间则依实际所需流程及加工物的差异而予以设计不同的加工工序,这是常用的加工工序,加工物的进出机台必需借助于运送装置,尤其在自动化作业系统中,运送装置更是必要的设备;为简化机构设计,最常见者为循环方式的运送动作,然而某些加工物的工序复杂,对必须经由多道加工工序才得以完成的产品来说,在单位时间内产量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加工工序机台的设计无法极小化,为了在机台上完成整个工序,机台长度无法有效缩短,原因在于循环方式的动作模式中,加工物的运送装置皆仅能单线进出料,对需要提供多道加工工序的机台来说,其完成后的机体体积相当庞大,不但占用厂房面积,维修保养亦十分困难。
以半导体行业及电子行业常用的结构封装IC、基板、LED、印刷电路板、导线架材料(LEADFRAME)等片状加工物而言,在产品完成前必需经过前处理、电镀、清洗、凸块焊垫湿式工序(BUMPING WET PROCESS)烘干等多道且复杂的加工流程,而其中必需使用到多种酸碱溶液、有机溶剂及高温高压流体喷洗,因此必需使整个加工工序在一封闭系统(CLOSE SYSTEM)中完成,以避免腐蚀性气体、废水、废气或毒性物质外漏,危害人身安全或污染厂房,并达到零污染、安全、高产率及低运转成本的目标;但在工件夹持运送过程中,为使片状加工物经过各溶液槽时,能有效减少阻力并使运送过程顺畅,片状物的前进方向又必须维持与片状物本身片体方向一致,一般以带式或链条式夹持为最常见机构,由于加工机台的设计无法缩短,而为使加工序能维持在一封闭系统,尤其在湿式作业环境中运送,更增添其设计上的难度,在其他产业的加工情况,亦有同样的困扰。
如上所述,以循环方式的加工运送作业而言,它所以无法在单一时间产量条件下有效缩短机台长度,在于其运送装置是以一输送带连续夹持片状加工物,经由两端的转轮带动使的循环动作,此种运送方式,在两侧的进出料仅能单线进行,因为以两条输送带做同心的循环动作,内周与外周的输送带周长不同,导致无法维持其夹持加工物在每一段工序中保持相同的作业时间,且输送带若有局部故障毁损,势必停机将整条输送带拆下重新焊接或修补,再装上开机运转,对时间成本的损失自然难以估量,且待机损失及维修成本亦大幅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可以在循环方式的加工工序运送作业中,提供一种同一生产能力条件下,有效缩短机台长度的运送装置,可以有效简化及缩短连续作业线上中断处的换装过程及换装时间,维持加工工序运送作业的顺畅性,提高生产能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种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包括有至少一组的轨道,包含平行而设的去程轨道及回程轨道,设于机台加工工序进行路径的上方处;一组规格一致的台车,台车上方为一固定板,在固定板两侧或上方配合轨道形态可成组设置相应的滑移构件,该滑移构件可悬设于相应的轨道下方处,台车固定板下方螺固有可供夹持片状物的夹具,这些台车并可依序相连接在轨道上滑移;推送装置,在去、回程轨道的入口端分设有一推送器,该推送器可为油压缸或气压缸或其他动力,在前端依轨道组的安装数设有一推板,推板前端设有相应轨道组数及轨道形态的推头,可顶推位于各轨道入口端的首座台车;平移装置,设置在垂直轨道方向上,在去程轨道入口端、回程轨道出口端间及去程轨道出口端、回程轨道入口端间各设有一平移器,平移器上设有一承载器,承载器受平移器的带动可为往复运动,该平移器可为油压、气压或滚珠导杆配合马达的动力装置驱动的平移器,该承载器则配合台车的滑移构件而设置,亦可为延伸轨道的形态态样,可支承台车,经平移器带动移往去、回程轨道的入口端,由设于轨道入口端的推送器顶推而衔接导入轨道继续往前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是可以在循环方式的加工工序运送作业中,提供一种同一生产能力条件下,有效缩短机台长度的运送装置,可在相同工序的机台长度下扩增其生产能力,再者,可同时缩短机台长度并提升生产能力,有效简化及缩短连续作业线上中断处的换装过程及换装时间,维持加工工序运送作业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总成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立体构件示意图(二);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去程轨道入口端动作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回程轨道入口端动作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轨道及台车另一形态实施例图(一);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轨道及台车另一形态实施例图(二);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台车另一形态实施例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送装置的多组轨道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的描述。
首先请参阅
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以两组轨道的双轨式形态做一最佳实施例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至少一组的轨道10,包含平行而设的去程轨道11及回程轨道12,轨道11、12设置于机台1加工工序所需进行的路径上方处,轨道11、12依实际所需可设计为不同形态,如图6、7所示为其不同的实施例,轨道11、12上亦可依所悬设的台车情况,设置有相应的抵压构件110、120,可抵压下述台车20固定板21的上方或两侧,使其位移量得以控制;一组规格一致的台车20,台车20上方为一固定板21,在固定板21两侧或上方配合轨道11、12形态可成组设置相应的滑移构件22,如图6、7所示,为滑移构件22的不同实施例,该滑移构件22可悬设于相应的轨道11、12上,台车20固定板21下方并螺固有可供夹持片状物的夹具23,台车20固定板21相接触的两端亦可粘贴地设有软质衬垫24,使台车20间的相连接触时抵触力得以缓冲,该若干台车20并可依序相接于轨道11、12上滑移;推送装置30,在去、回程轨道11、12的入口端分设有一推送器31、32,该推送器31、32可为油压缸或气压缸,在前端依轨道组的安装数设有一适当宽度的推板310、320,推板310、320前端设有相应轨道组数及轨道形态的推头311、321,可顶推位于各轨道11、12入口端处受下述承载器410、420支承的首座台车,利用台车20间相连接的状态,提供位于轨道11、12上相连各台车20的滑移动力;一平移装置40,垂直轨道11、12方向而设置,在去程轨道11入口端、回程轨道12出口端间及去程轨道11出口端、回程轨道12入口端间各设有一平移器41、42,平移器41、42上设有一承载器410、420,承载器410、420受平移器41、42的带动可为往复运动,该平移器41、42可为油压、气压或滚珠导杆配合马达的动力装置驱动,该承载器410、420则配合台车20的滑移构件22而设,亦可为延伸轨道11、12的形态,可支承台车20,经平移器41、42带动移往去回程轨道11、12的入口端,由设于轨道11、12入口端的推送器31、32顶推而衔接导入轨道11、12继续往前滑移。
请配合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由去程轨道11入口端为起始点做一说明,台车20由平移器41及承载器410移往去程轨道11的入口端,此时由推送器31往前推送推头311,同时顶推前方相应的各台车20,使其导入去程轨道11的预设轨径上,并接触前一座台车边缘,因台车20在轨道11、12上是紧邻相接,因此,位于去程轨道11最末端的台车受前一座的台车顶推而落入平移装置40的另一承载器420上,并受平移器42的带动往回程轨道12的入口端处位移并至定位,一经过位移的台车20经由推送器32的顶推,如去程轨道11入口端推送器31的相同作动方式,将此一台车20导入回程轨道12的预设轨径上,且接触前一座台车边缘在此同时回程轨道12最末端的台车20亦受前一座台车的顶推,而落入回程轨道12出口端等待支程的承载器410上,程载器410再将台车20移往去程轨道11的入口端,回到起始点继续相同的后续运送动作,而承载器410、420在将台车20移往推送器31、32经顶推动作后,则移回原位置,等待支承下一座脱离的台车。
因推送器31、32周而复始的顶推动作,使轨道11、12上的各台车成为紧邻的台车输送带模式,由以上循环的作动方式运送,夹持在去程轨道11与回程轨道12台车上的片状物件可以经由行进路径的各个不同工序完成其加工作业,人们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工序路径适当处,配合上料与下料机构的使用;如上所述周而复始持续其循环运送动作,该等循环运送作业系可经由程式化而自动控制,各加工物的行进工序亦可依不同需求而加以设计。
请再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的台车20可以为两片式的夹具23设计,如此更可使同一时间及工序条件下的加工产量倍增,又如第9图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三轨式的去、回程轨道11、12使用实施例,相对地,本实用新型亦可采用为四轨式或更多轨道数的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进出料可以多线进行,有效提升单一时间的产量,而亦可在相同产量条件下,缩短每一工序的设备长度,大幅减少机台的体积,当然在多轨或两片式夹具台车的运用下,多线进出料的设计更可同时提高产量并缩短机台长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运送动作是以台车20紧邻为特征的,当某一段的台车夹具故障毁损时,只须将损坏的台车取下,换上一座备用台车连接即可使运送线继续作动而不致待机太久,再将取下的台车修复后,做为另一备用台车替换使用,如此不但更换容易,对整个运送作业的连贯性亦可保持最顺畅的情形,可以有效提升运转效率。
所以,本实用新型轨道10及台车20的设计,可作为多线进出料的运送作业,而推送装置30及平移装置40可作为台车20行进的动力及去回程轨道11、12间的台车20衔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与一般输送带式或链条式的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侧面推送方式,可行多轨设计,有效解决惯用机台无法缩减体积及提高产量的缺点,对自动化机构设备产业而言,极其重要。
权利要求1.一种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的轨道,包含平行而设的去程轨道及回程轨道,设于机台加工制程进行路径的上方处;多数座规格一致的台车,台车上方为一固定板,在固定板两侧或上方配合轨道形态可成组设置相应的滑移构件,该滑移构件可悬设在相应的轨道上,台车固定板下方螺固有可供夹持片状物的夹具,该若干台车并可依序相连接于轨道上滑移;推送装置,分别设置在去、回程轨道的入口端,其前端依轨道组的安装数设有一适当宽度的推板,推板前端设有相应轨道组数及轨道形态的推头,可顶推位于各轨道入口端处受承载器支承的首座台车;平移装置,设置在垂直轨道方向上,在去程轨道入口端、回程轨道出口端间及去程轨道出口端、回程轨道入口端间各设有一平移器,平移器上设有一承载器,承载器受平移器的带动可为往复运动,该承载器系配合台车的滑移构件而设,亦可延伸轨道的形态,可支承台车,经平移器带动移往去回程轨道的入口端。
2.权利要求1所述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上在适当间距可依所悬设的台车形态,设置有相应可抵压台车固定板上方或两侧的抵压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台车固定板相接触的两端可粘设有缓冲抵触力的软质衬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推送器可为油压或气压动力驱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平移器可为油压、气压或滚珠导杆配合马达的动力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片状物加工工序的运送装置,包括:至少一组的去回程平行轨道,设于机台加工工序所需进行的路径上方处;多数座规格一致的台车、推送装置和平移装置,利用该装置可同一生产能力条件下,有效缩短机台长度,扩增其生产能力,维持加工工序运送作业的顺畅性。
文档编号B65G49/00GK2312218SQ9820193
公开日1999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12日
发明者黄钦世, 张国忠 申请人:黄钦世, 张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