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981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失重坠底时能稳定减速的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属于电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电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设备,电梯是设置在建筑的电梯井里,电梯井中固定设置有导轨,电梯的轿厢通过导靴滑动设置在导轨上,电梯轿厢由曳引机驱动移动,在电梯发生故障断绳时,轿厢会下落冲底,如果限速器、安全钳发生故障,不起作用或不动作,轿厢就自由下落冲底撞到底坑内的缓冲器上,由于下落惯性轿厢内的人员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危及生命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梯发生故障断绳时,轿厢会下落冲底,如果限速器、安全钳发生故障,不起作用或不动作,轿厢就自由下落冲底撞到底坑内的缓冲器上,由于下落惯性轿厢内的人员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危及生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包括安装在井道内的导轨以及通过导靴滑动装配在导轨上的轿厢,井道底部的地坑内设置有缓冲器,所述导轨处在地坑内的下端部的两侧工作面为斜面,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下端之间的间隙。
[0005]所述的轨道的工作面为斜面的下端部的长度为0.5?1.2m。
[0006]所述的斜面的斜度为0.00208-0.008。
[0007]所述的导靴为滑动导靴,包括导靴座,导靴座上设置有具有U型槽的导靴头,导靴头的U型槽内设置有导靴衬,导靴衬内具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U形滑槽。
[0008]所述的导靴衬为尼龙导靴衬。
[0009]本发明的导轨处在地坑内的下端部的两侧工作面为斜面,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下端之间的间隙,在轿厢下落到导轨下端部时,导靴滑行到导轨变宽的地方,随着轿厢下落导靴衬会被这段撑开,从而产生摩擦和横向涨力,由于这段导轨工作面向下逐渐加宽,导靴衬与导轨工作面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而产生的摩擦越来越大,从而减缓轿厢的下落速度,最终减小轿厢内的人所受到的惯性和下落冲撞所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中的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种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的实施例,在图1和图2中,其导轨1安装在井道内,轿厢2通过导靴3装配在导轨1上,导靴3与导轨1的两个工作面滑动配合。在地坑内设置有缓冲器4,在轿厢2失控冲底时,会压在缓冲器4上,导轨1处在地坑内的下端部的两个工作面为斜面5,并且两个斜面5越往下距离越远,也就是导轨1下端部的两工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下端之间的间隙,即越往下导轨1的宽度越宽。
[0012]本实施例中的轨道1的工作面为斜面的下端部的长度为0.5m,在其他实施例中,轨道的工作面为斜面的下端部的长度可以在0.5?1.2m之间选择。
[0013]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斜面的斜度为0.005,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斜面的斜度可以在
0.00208?0.008之间选择。
[0014]导靴3为滑动导靴,其导靴座上设置有具有U型槽的导靴头,导靴头的U型槽内设置有导靴衬,导靴衬内具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U形滑槽。
[0015]这里的导靴衬为尼龙导靴衬。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包括安装在井道内的导轨以及通过导靴滑动装配在导轨上的轿厢,井道底部的地坑内设置有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处在地坑内的下端部的两侧工作面为斜面,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下端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的工作面为斜面的下端部的长度为0.5?1.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面的斜度为0.00208?0.008。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靴为滑动导靴,包括导靴座,导靴座上设置有具有U型槽的导靴头,导靴头的U型槽内设置有导靴衬,导靴衬内具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U形滑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靴衬为尼龙导靴衬。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坠底保护结构的电梯系统,包括安装在井道内的导轨以及通过导靴滑动装配在导轨上的轿厢,井道底部的地坑内设置有缓冲器,所述导轨处在地坑内的下端部的两侧工作面为斜面,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的上端之间的间隙小于导轨下端部的两工作面下端之间的间隙。在轿厢下落到导轨下端部时,导靴滑行到导轨变宽的地方,随着轿厢下落导靴衬会被这段撑开,从而产生摩擦和横向涨力,由于这段导轨工作面向下逐渐加宽,导靴衬与导轨工作面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而产生的摩擦越来越大,从而减缓轿厢的下落速度,最终减小轿厢内人所受到的惯性和下落冲撞所造成的伤害。
【IPC分类】B66B5/22
【公开号】CN105438920
【申请号】CN201510950215
【发明人】孙红亮, 罗冠永, 谢志威, 周岩
【申请人】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