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85653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龙门吊使用的方法,具体是指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门式起重机是桥式起重机的一种变形,主要用于室外的货场、料场货、散货的装卸作业。它的金属结构像门形框架,承载主梁下安装两条支脚,可以直接在地面的轨道上行走,主梁两端可以具有外伸悬臂梁;门式起重机具有场地利用率高、作业范围大、适应面广、通用性强等特点,在港口货场得到广泛使用。龙门吊是门式起重机中的一种,龙门吊主要由主梁结构、支腿、行走梁、行走结构、电器、梯子司机室组成;龙门吊主体结构为板焊箱型结构,主梁和支腿可分成若干段,节段间通过节点板和M24B级精制高强度螺栓联接,具有运输方便、拆装灵活、拼组速度快等特点,并可根据需要分别组合出25m、20m、17m、12m不同跨度,16m、12m、7m、3m不同起升高度,适合现场不同条件的使用要求;大车运行机构采用双线台车、“三合一”驱动机构,台车架与支腿铰接,以克服轨道铺设误差造成的车轮受力不均;起重小车运行机构为“三合一”驱动,起升机构采用变频调速系统,实现无级调速,使架梁作业平稳,提高了架梁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并且龙门吊各主要构件间均为螺栓或销轴联接,使龙门吊的运输、安装和转场作业方便、快速安全。
[0003]同时龙门吊也是油田常用的一种设备,它通过驱动装置带动走行轮转动,从而实现整个龙门吊在钢轨上的移动。现有的龙门吊移动装置主要通过链条传动,链条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每个走行轮,驱动走行轮转动,从而实现吊装物件的移动;但是同时此种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问题在于,当链条有松动时,链条极易与周围的连接结构撞击,因此增大了链条磨损和链节脱落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方便货物快速移动的同时,保证龙门吊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
[0005]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走行轮的外圆面开有凹槽,使用时将钢轨嵌入凹槽中,使之沿固定的轨迹移动,在两个走行轮的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分别与凹槽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的外齿圈啮合,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走行轮在钢轨上移动,设置的外齿圈可使得凹槽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避免凹槽的一端集中受力而出现倾斜,进而增大走行轮与龙门吊主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影响龙门吊的移动的稳定性;移动时,凹槽对走行轮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走行轮发生侧向的位移,同时在凹槽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与钢轨、驱动齿轮间的摩擦;两个所述走行轮间隔设置,在所述走行轮的外圆面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设置有外齿圈,还包括电机和设置于走行轮上方并与外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连接。
[0006]还包括转轴、啮合的锥齿轮A和锥齿轮B,驱动齿轮通过转轴与锥齿轮A连接,锥齿轮B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07]所述驱动齿轮的圆心与两个所述走行轮的圆心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0008]在所述走行轮上还安装有保护罩。
[0009]所述外齿圈的材质为合金钢。
[00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以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1]1、本发明在凹槽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与钢轨、驱动齿轮间的摩擦,增强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龙门吊移动时链连接所带来的高磨损、高风险的影响。
[0012]2、本发明的保护罩安装在走行轮的转轴上,保护罩的上端开口使得走行轮能够与驱动齿轮接触,保护罩的下端开口可使走行轮能够与钢轨接触,而装置的其余部分则被保护罩完全包裹,避免其受到风雨的侵蚀,防止装置的个别部件氧化生锈影响实际操作的安全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走行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走行轮、2-凹槽、3-外齿圈、4-驱动齿轮、5-电机、6-转轴、7-维齿轮A、8_维齿轮B、9-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走行轮的外圆面开有凹槽,使用时将钢轨嵌入凹槽中,使之沿固定的轨迹移动,在两个走行轮的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分别与凹槽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的外齿圈啮合,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走行轮在钢轨上移动,设置的外齿圈可使得凹槽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避免凹槽的一端集中受力而出现倾斜,进而增大走行轮与龙门吊主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影响龙门吊的移动的稳定性;移动时,凹槽对走行轮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走行轮发生侧向的位移,同时在凹槽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与钢轨、驱动齿轮间的摩擦;两个所述走行轮间隔设置,在所述走行轮的外圆面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设置有外齿圈,还包括电机和设置于走行轮上方并与外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电机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连接。
[0015]当电机5驱动锥齿轮B8旋转时,锥齿轮B8就开始带动锥齿轮A7转动,进而带动驱动齿轮4转动,驱动齿轮4与外齿圈3啮合,走行轮I便开始在钢轨上带动所挂持的货物滑动前进;设置的锥齿轮A7和锥齿轮B8有利于减小装置的横向体积,便于电机5的放置。
[0016]本发明采用齿轮传动替代链传动,在走行轮I的外圆面开有凹槽2,使用时将钢轨嵌入凹槽2中,使之沿固定的轨迹移动,在两个走行轮I的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4,驱动齿轮4分别与凹槽2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的外齿圈3啮合,在电机5的驱动下,驱动齿轮4转动,带动两个走行轮I在钢轨上移动;移动时,凹槽2对走行轮I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走行轮I发生侧向的位移,设置的外齿圈3可使得凹槽2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避免凹槽2的一端集中受力而出现倾斜,进而增大走行轮I与龙门吊主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影响龙门吊的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在凹槽2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I与钢轨、驱动齿轮4间的摩擦,增强装置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龙门吊移动时链连接所带来的高磨损、高风险的影响;保护罩9安装在走行轮I的转轴6上,保护罩9的上端开口使得走行轮I能够与驱动齿轮4接触,保护罩9的下端开口可使走行轮I能够与钢轨接触,而装置的其余部分则被保护罩9完全包裹,避免其受到风雨的侵蚀,防止装置的个别部件氧化生锈影响实际操作的安全与稳定性。
[0017]其中,驱动齿轮4的圆心与两个走行轮I的圆心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走行轮I通过中间的驱动齿轮4连接,过驱动齿轮4圆心的直线将两个走行轮I的中心距垂直平分,使得驱动齿轮4在转动时两个走行轮I上的受力均匀,避免出现一个走行轮I过度磨损,另一个完好无损,在实际操作中降低了货物移动时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001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走行轮的外圆面开有凹槽(2),使用时将钢轨嵌入凹槽(2)中,使之沿固定的轨迹移动,在两个走行轮(I)的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4),驱动齿轮(4)分别与凹槽(2)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的外齿圈(3 )啮合,在电机(5 )的驱动下,驱动齿轮(4)转动,带动两个走行轮(I)在钢轨上移动,设置的外齿圈(3)可使得凹槽(2)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避免凹槽(2)的一端集中受力而出现倾斜,进而增大走行轮(I)与龙门吊主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影响龙门吊的移动的稳定性;移动时,凹槽(2)对走行轮(I)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走行轮(I)发生侧向的位移,同时在凹槽(2)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I)与钢轨、驱动齿轮(4)间的摩擦;两个所述走行轮(I)间隔设置,在所述走行轮(I)的外圆面上开有凹槽(2),所述凹槽(2)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设置有外齿圈(3 ),还包括电机(5 )和设置于走行轮(I)上方并与外齿圈(3 )啮合的驱动齿轮(4),电机(5)的输出端与驱动齿轮(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6)、啮合的锥齿轮A (7)和锥齿轮B (8),驱动齿轮(4)通过转轴(6)与锥齿轮A (7)连接,锥齿轮B (8)与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4)的圆心与两个所述走行轮(I)的圆心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走行轮(I)上还安装有保护罩(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齿圈(3)的材质为合金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龙门吊移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走行轮的外圆面开有凹槽,使用时将钢轨嵌入凹槽中,使之沿固定的轨迹移动,在两个走行轮的上方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分别与凹槽两侧的凸起部分上包裹的外齿圈啮合,在电机的驱动下,驱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走行轮在钢轨上移动,设置的外齿圈可使得凹槽的左右两端受力均匀,避免凹槽的一端集中受力而出现倾斜,进而增大走行轮与龙门吊主体结构之间的摩擦,影响龙门吊的移动的稳定性;移动时,凹槽对走行轮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走行轮发生侧向的位移,同时在凹槽内涂抹有润滑油以减小走行轮与钢轨、驱动齿轮间的摩擦。
【IPC分类】B66C9/14
【公开号】CN105621249
【申请号】CN201410575857
【发明人】任世忠
【申请人】任世忠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