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高架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3939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高架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搬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高架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程施工及物料转运过程中,采用起重机搬运物料已较为普遍。移动式高架起重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港口集装箱、杂货及散货等物料吊运的多用途起重设备,它具有机动性好、效率高、操作方便灵活及适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满足多种作业工况的需要。
[0003]现有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根据行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轨道式和轮胎式两大类,其中,轨道式高架起重机只能沿着固定的轨道移动,轮胎式高架起重机可以在作业场地内灵活移动,移动过程中不受轨道限制;虽然,轮胎式高架起重机移动的灵活性远胜于轨道式高架起重机,但是,轮胎式高架起重机的承载能力受到轮胎的限制,且如果高架起重机的自重较大,地面承载能力不够强的场地容易受到破坏;有鉴于此,轮胎式高架起重机的承载能力难以继续提高;另外,由于轮胎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高,在场地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比如地面的平整程度不理想),轮胎式高架起重机无法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结构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以提升移动式高架起重机的承载能力及适应能力。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包括回转平台、立柱、桁架臂、变幅油缸、卷扬机构、钢丝绳、吊具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框架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上,所述回转平台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上;所述立柱和卷扬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回转平台上,所述桁架臂一端铰接在立柱上,所述桁架臂的另一端及立柱的顶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构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与吊具连接;所述变幅油缸设置于立柱和桁架臂之间,或者,所述变幅油缸设置于回转平台和桁架臂之间,用于驱使桁架臂转动。
[0006]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盘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履带行走机构连接,其顶端与框架连接。
[0007]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框架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回转驱动机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柱及履带行走机构相对框架转动。
[0008]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式高架起重机还包括支腿臂和支腿油缸,所述支腿臂一端与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支腿油缸连接,所述支腿油缸竖直设置。
[0009]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腿油缸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
[0010]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位于所述桁架臂与立柱的铰接点的上方。
[0011]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从立柱的底端通向立柱的顶端。
[0012]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履带及驱动机构,所述履带为钢制履带或橡胶履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采用履带行走机构,一方面保证了移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履带的接触面积远大于轮胎,使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及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尚架起重机的正面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尚架起重机的左面视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框架2、回转平台3、履带行走机构4、支腿臂5、支腿油缸
[0019]6、立柱7、桁架臂8、变幅油缸9、驾驶室10、钢丝绳
[0020]11、支撑板12、回转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包括回转平台2、立柱6、桁架臂7、变幅油缸8、卷扬机构(图中未示出)、钢丝绳10、吊具(图中未示出)和底盘,其中,底盘包括框架1、支撑柱和履带行走机构3,支撑柱的底端与履带行走机构3连接,支撑柱的顶端与框架I连接,框架I通过支撑柱支撑在履带行走机构3上,支撑柱与框架I之间还设置有回转驱动机构12,在转向时,回转驱动机构12驱使履带行走机构3相对框架I转动;回转平台2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I上,立柱6和卷扬机构固定设置在回转平台2上,如图1所示,桁架臂7的左端铰接在立柱6上,桁架臂7的右端及立柱6的顶端均设置有滑轮,这些滑轮构成滑轮组,钢丝绳10的一端与卷扬机构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组后与吊具连接,吊具通过钢丝绳10悬挂在桁架臂7的右端上;变幅油缸8设置于立柱6和桁架臂7之间,或者,变幅油缸8设置于回转平台2与桁架臂7之间,具体设置时,变幅油缸8的底端与立柱6或者回转平台2铰接,变幅油缸8的顶端与桁架臂7铰接;当变幅油缸8伸缩时,桁架臂7相对立柱6转动,进而改变桁架臂7的俯仰角度。作业时,履带行走机构3将移动式高架起重机驱动至预定的工作位置,然后卷扬机构放出钢丝绳10,相应地,吊具向下移动并靠近物料,当吊挂好物料后,卷扬机构卷入钢丝绳10,对应地,吊具将物料吊起,然后,回转平台2相对底盘转动,进而带动桁架臂7、吊具及物料移动至预定的堆放位置,最后放下物料。该移动式高架起重机通过采用履带行走机构3,一方面保证了移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履带行走机构3的接触面积远大于轮胎,使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及适应能力。
[0023]为提高整机的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图1所示,移动式高架起重机还包括支腿臂4和支腿油缸5,支腿臂4的一端与框架I连接,另一端与支腿油缸5连接,支腿油缸5竖直设置,作业时,履带行走机构3驱使移动式高架起重机移动至预定的工作位置,然后,支腿油缸5伸长并支撑在地面,此时,履带行走机构3脱离地面,在整个吊运过程中,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及物料的重力完全由支腿油缸5承受。为了增大支腿油缸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支腿油缸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1,支腿油缸5的受力通过支撑板11传递至地面。
[0024]为了方便作业,在立柱6上设置有驾驶室9,且驾驶室9位于桁架臂7与立柱6的铰接点的上方,作业时,操作人员在驾驶室9内有较大的视角,能够更好观察现场情况。
[0025]为了方便维护和保养,在立柱6上还设置有爬梯,爬梯从立柱6的底端通向立柱6的顶端。
[0026]在上述实施例中,履带行走机构3的具体结构并不受特殊限制,可以采用常见结构的履带行走机构3,比如可以借鉴铣刨机或挖掘机上的履带行走机构3 ;通常履带行走机构3包括履带及驱动机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履带可以为钢制履带或橡胶履带。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平台(2)、立柱(6)、桁架臂(7)、变幅油缸(8)、卷扬机构、钢丝绳(10)、吊具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框架(I)和履带行走机构(3),所述框架(I)设置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上,所述回转平台(2)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I)上;所述立柱(6)和卷扬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回转平台(2)上,所述桁架臂(7) —端铰接在立柱(6)上,所述桁架臂(7)的另一端及立柱(6)的顶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钢丝绳(10)的一端与卷扬机构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与吊具连接;所述变幅油缸(8)设置于立柱(6)和桁架臂(7)之间,或者,所述变幅油缸⑶设置于回转平台⑵和桁架臂(7)之间,用于驱使桁架臂(7)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与履带行走机构(3)连接,其顶端与框架(I)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I)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回转驱动机构(12),所述回转驱动机构(12)用于驱使所述支撑柱及履带行走机构(3)相对框架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腿臂(4)和支腿油缸(5),所述支腿臂(4) 一端与框架(I)连接,另一端与支腿油缸(5)连接,所述支腿油缸(5)竖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油缸(5)的底端设置有支撑板(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上设置有驾驶室(9),所述驾驶室(9)位于所述桁架臂(7)与立柱(6)的铰接点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6)上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从立柱出)的底端通向立柱¢)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行走机构(3)包括履带及驱动机构,所述履带为钢制履带或橡胶履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包括回转平台、立柱、桁架臂、变幅油缸、卷扬机构、钢丝绳、吊具和底盘,所述底盘包括框架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框架设置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上,所述回转平台可转动地设置于框架上;所述立柱和卷扬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回转平台上,所述桁架臂一端铰接在立柱上,所述桁架臂的另一端及立柱的顶端均设置有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卷扬机构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滑轮与吊具连接;所述变幅油缸设置于立柱和桁架臂之间,用于驱使桁架臂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式高架起重机采用履带行走机构,一方面保证了移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履带的接触面积远大于轮胎,使移动式高架起重机具备更强的承载能力及适应能力。
【IPC分类】B66C23-80, B66C23-06, B66C23-62, B66C23-84
【公开号】CN204281110
【申请号】CN201420674153
【发明人】李国杰, 何海胜, 覃梓洪
【申请人】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