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注塑机、混料机、搅拌机等工作设备在运行的时候,都需要预先将粉状或颗粒状的原料倒入料斗中,设备在工作的时候,料斗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原料。为了能够向料斗中倾倒原料,通常设置有爬梯或行走架,在向料斗中倾倒原料时,操作工人通过爬梯或行走架将原料搬运至料斗出,再向料斗中倒入原料。这样的操作方式或装置不仅搬运不方便,而且效率低,而且对于工作设备体积较大,料斗较高,操作就更加不方便。
[0003]尤其是生产线上,混合原料的混料机与工作设备相隔较远时,通过需要将混料机出来的原料经远距离搬运至工作设备处,再将原料倒入工作设备中,这样,原料的搬运、倾倒等操作,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传统生产加工领域内的问题,提供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无需人工操作,通过叉车可搬运中转单元,通过传送单元上料,操作简单、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分体式上料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的传送单元与中转物料的中转单元;
[0007]所述的传送单元包括进料端预埋至地下的送料管,送料管中设置有送料螺杆,送料螺杆与预埋至地下的驱动电机相连;处于送料管的进料端上方的地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底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连接座与底座中间均设置有与送料管的进料端连通的进料通道;
[0008]所述的中转单元包括中转料箱,以及支撑中转料箱的支架,位于中转料箱底部的出料口固定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中间均设置有与中转料箱的出料口连通的出料通道,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中间设置有阀板;
[0009]中转单元的支架置于地面时,中转单元的第二阀座与传送单元的连接座相互贴入口 ο
[0010]优选地,底座中间的进料通道中固定设置有若干横向且间隔分布的分料杆。
[0011]优选地,所述的阀板包括过料的中空部与防止过料的实体部,中空部与实体部并排设置,阀板两侧还设置有防止阀板被抽出的翻边部。
[0012]优选地,所述的中转料箱顶部出料口设置有箱盖。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预先将传送单元固定在地下,然后在混料设备处将物料倒入中转单元中,通过叉车等设备将中转单元搬运至传送单元上方,通过传送单元将物料传送至工作设备的料斗中,操作方便,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上料装置全剖视图。
[0016]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转单元侧视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送单元剖视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阀板剖剖视图。
[0020]图中标记:10-中转单元,11-箱盖,12-中转料箱,13-支架,14-第一阀座,140-出料通道,15-第二阀座,150-出料通道,16-阀板,161-翻边部,162-中空部,163-实体部,20-传送单元,21-送料管,22-送料螺杆,23-驱动电机,24-底座,240-进料通道,25-连接座,250-进料通道,26-弹性连接件,27-分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的传送单元20与中转物料的中转单元10。
[0022]传送单元20包括进料端预埋至地下的送料管21,送料管21中设置有送料螺杆22,送料螺杆22与预埋至地下的驱动电机23相连;处于送料管21的进料端上方的地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24,底座24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5,连接座25与底座24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6,底座24与连接座25中间均设置有与送料管21的进料端连通的进料通道240、250。
[0023]中转单元10包括中转料箱12,以及支撑中转料箱12的支架13,位于中转料箱12底部的出料口固定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中间均设置有与中转料箱12的出料口连通的出料通道140、150,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中间设置有阀板16。中转料箱12顶部出料口设置有箱盖11。
[0024]中转单元10的支架13置于地面时,中转单元10的第二阀座15与传送单元20的连接座25相互贴合。
[0025]针对粉状物料的运用场合,物料同时从中转料箱12进入送料管21,容易形成堆积的问题,在底座24中间的进料通道240、250中固定设置有若干横向且间隔分布的分料杆27,这样从中转料箱12中出来的物料通过分料杆27分隔后,再进入送料管21中。
[0026]阀板16包括过料的中空部162与防止过料的实体部163,中空部162与实体部163并排设置,阀板16两侧还设置有防止阀板16被抽出的翻边部161。通过拉拽阀板16的翻边部161即可将阀板16的实体部163推至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的出料通道140、150之间,形成关闭状态;或者将阀板16的中空部162推至第二阀座15和第二阀座15的出料通道140、150之间,形成关闭状态,实现开关功能。同时,设置的翻边部161能够有效防止阀板16因用力过度而被抽出或推出第一阀座14与第二阀座15之间。
[0027]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上料装置,通过叉车等移动搬运设备将上部的中转单元10移动至上料处,例如混料机处,上料完成后,通过叉车将其搬运至传送单元20处,放下。并将中转单元10的第二阀座15底部对准传送单元20的连接座25,由于连接座25和底座24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6,当放下中转单元10时,第二阀座15对连接座25形成挤压,通过弹性连接件26的作用,第二阀座15与连接座25之间形成紧密贴合。
[0028]打开阀板16后,物料从中转料箱12落下,由出料通道140、150进入进料通道240、250,再进入送料管21中,通过驱动电机23驱动送料螺杆22转动,送料管21直接连接到注塑机等工作设备的料斗中,通过送料螺杆22可将物料送至料斗中,完成送料工作。
【主权项】
1.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的传送单元(20)与中转物料的中转单元(10); 所述的传送单元(20)包括进料端预埋至地下的送料管(21),送料管(21)中设置有送料螺杆(22),送料螺杆(22)与预埋至地下的驱动电机(23)相连;处于送料管(21)的进料端上方的地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24),底座(24)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25),连接座(25)与底座(24)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6),底座(24)与连接座(25)中间均设置有与送料管(21)的进料端连通的进料通道(240、250); 所述的中转单元(10)包括中转料箱(12),以及支撑中转料箱(12)的支架(13),位于中转料箱(12)底部的出料口固定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中间均设置有与中转料箱(12)的出料口连通的出料通道(140、150),第一阀座(14)和第二阀座(15)中间设置有阀板(16); 中转单元(10)的支架(13)置于地面时,中转单元(10)的第二阀座(15)与传送单元(20)的连接座(25)相互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24)中间的进料通道(240)中固定设置有若干横向且间隔分布的分料杆(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板(16)包括过料的中空部(162)与防止过料的实体部(163),中空部(162)与实体部(163)并排设置,阀板(16)两侧还设置有防止阀板(16)被抽出的翻边部(1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转料箱(12)顶部出料口设置有箱盖(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上料装置,包括固定安装的传送单元与中转物料的中转单元;所述的传送单元包括送料管,送料管中设置有送料螺杆,送料螺杆驱动电机相连;处于送料管的进料端上方的地表面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底座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弹性连接件,连接座与底座中间均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的中转单元包括中转料箱,以及支架,位于中转料箱底部的出料口固定设置有固定连接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中间均设置有出料通道,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中间设置有阀板;中转单元的支架置于地面时,中转单元的第二阀座与传送单元的连接座相互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上料装置,能够方便大体积工作设备的上料操作。
【IPC分类】B65G65/46
【公开号】CN204980439
【申请号】CN201520535479
【发明人】熊其军, 叶忠会, 马荣驰, 吴世明, 李小红
【申请人】四川多联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