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翻转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58976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新型翻转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化输送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涂装车间前处理及电泳输送的新型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大规模的汽车涂装线的前处理、电泳生产线采用的机械化输送设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自行小车、积放式悬挂输送机、摆杆输送机等主要设备,他们具有投资小、制造简单、维护容易等特点,但是这些输送设备具有许多局限性:工件在槽内翻转的最大角度仅能达到45度,导致车身表面前处理及电泳的不均匀,满足不了车身愈来愈苛刻的质量要求;传统的输送设备由于角度的限制,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导致设备室体长度的增加,从而增加设备的投资,由于设备室体长度的增加,相应的前处理电泳介质及后续的能源投入增加,造成能源的浪费,不利于节能环保;同时传统的输送设备由于缺少智能性,无法满足由于汽车产量逐步提升而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工艺要求。
[0003]迫切需要一种设备,可以实现工件以任意角度翻转入槽和翻转出槽的运动,同时又能实现工件在槽内的任意角度翻转,以满足汽车车身产品越来越高的工艺要求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生产柔性化、智能化;可实现工件任意角度翻转入槽和出槽、槽内任意角度翻转的新型翻转装置,解决了现有输送设备的上述不足。
[000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一种新型翻转装置,该装置包括摆动系统和旋转系统,所述的摆动系统包括电机21、齿形链22、主动齿轮23、被动齿轮24、翻转轴25和摆动大臂26;其中所述的电机21输出端与主动齿轮23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23通过齿形链22与被动齿轮24连接;所述的翻转轴25的一端通过胀套与被动齿轮24连接,另一端与输送机的固定框架连接;所述的摆动大臂26通过法兰固定在翻转轴25上;所述的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31、旋转轴32、一级齿轮33、二级齿轮34、齿轮轴35、四连杆机构37、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所述的旋转电机31输出端与旋转轴32的一端连接,旋转轴32的另一端与一级齿轮33连接;所述的旋转轴3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有相互啮合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 ;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齿轮轴35与四连杆机构37连接;所述的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固定在一起共同旋转;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在摆动大臂26上。
[0006]所述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均为人字齿轮。
[0007]所述的旋转系统采用三级传动,一级传动为旋转电机31和旋转轴32直连构成的传动;二级传动为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构成的人字齿轮传递;三级传动为四连杆机构构成的传递。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0]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不意图;
[001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21、电机;22、齿形链;23、主动齿轮;24、被动齿轮;25、翻转轴;26、摆动大臂;31、旋转电机;32、旋转轴;33、一级齿轮;34、二级齿轮;35、齿轮轴;36、连接法兰;37、四连杆机构;38、连接轴;39、翻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涂装车间的电泳阶段。车身通过输送系统运送至水洗、脱脂、表调、磷化、电泳等各个室体工位,根据工艺要求,需要在一定的位置停止并进行一定的动作,如涂装的前处理沥水工位,要求车身在该工位停止后翻转一定的角度,将车身内腔及表面的液体沥液干净;车身运行到室体工位时,为了节省槽体的长度,需要以一定的角度翻转进入槽体,同时在不同的工位,车身要求不同的角度进行摆动,以实现不同的工艺过程,如前处理脱脂室体,要求车身在槽体内实现最大角度的旋转摆动,本方案采用的是翻转360度,通过脱脂处理液体,实现工件的除油、除渣等脱脂工艺。
[0014]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摆动系统和旋转系统,所述的摆动系统包括电机21、齿形链22、主动齿轮23、被动齿轮24、翻转轴25和摆动大臂26;其中所述的电机21输出端与主动齿轮23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23通过齿形链22与被动齿轮24连接;所述的翻转轴25的一端通过胀套与被动齿轮24连接,另一端与输送机的固定框架连接;所述的摆动大臂26通过法兰固定在翻转轴25上;
[0015]摆动系统主要分为二级传动,一级传动主要包括摆动电机21和主动齿轮23,二者采取直连的方式进行驱动;二级传动则由主动齿轮23通过齿形链22带动被动齿轮24的方式进行传动。
[0016]参阅图3、图4,所述的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31、旋转轴32、一级齿轮33、二级齿轮34、齿轮轴35、四连杆机构37、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所述的旋转电机31输出端与旋转轴32的一端连接,旋转轴32的另一端与一级齿轮33连接;所述的旋转轴3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有相互啮合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 ;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齿轮轴35与四连杆机构37连接;所述的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固定在一起共同旋转;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在摆动大臂26上。
[0017]所述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均为人字齿轮。
[0018]所述的旋转系统采用三级传动,一级传动采用旋转电机31和旋转轴32直连的方式;位于翻转轴25处装有滑动轴承,旋转轴32通过滑动轴承,可实现旋转运动。
[0019]二级传动采用人字齿轮传递的形式,从而保证传动的平稳性;旋转轴32和一级齿轮33通过胀套的形式连接在一起,保证连接的方便性及可靠性,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均为人字齿轮,采用高强度材料加工制作而成,保证传递强度的同时又免润滑;二级齿轮34通过连接法兰36安装在摆动大臂26上面,并通过齿轮轴35和四连杆机构37相连;由于此处的工作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因此通过密封装置将连接法兰36和摆动大臂26密封起来,保证传动系统处于一个相对较干净清洁的工作环境,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及较少设备的使用故障率。
[0020]三级传动采用四连杆机构。二级齿轮34通过齿轮轴35将齿轮传递的扭矩传递到四连杆机构37上面;根据所受扭矩大小的不同,四连杆机构37采用和受力相对应的大小不同的四连杆截面;由二级齿轮34传递的扭矩通过连接轴38带动翻转体39实现360度旋转。具体的结构形式可从图4中清晰的看出,该结构主要为电泳室体内的结构,前处理的结构略有不同。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0022]1、工件的任意角度出槽和入槽。由于不同的产品对工艺的要求不一致,同时由于工艺的特殊要求,要求每个工位工件入槽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该输送机带动工件出槽和入槽主要通过大臂26的摆动来实现的,摆动大臂通过电机31驱动旋转,为了实现一定旋转角速度,采用采用二级传动,同时为了保证摆动的平稳性及可靠性,采用齿形链传递的结构;
[0023]2、工件在槽内的任意角度翻转。为了实现柔性的工艺性能,提供车身的表面质量,该输送机带动工件在槽体内可以实现0°?360°的任意角度旋转,旋转主要通过三级传动来进行实现,一级传动布置在车体行走框架上,二级传动采用具有传动平稳准确、振动噪音小、强度高、工作可靠的齿形链22,安装在车体框架上,三级传动采用人字齿轮33及34和四连杆机构37组合的方式。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摆动系统和旋转系统,所述的摆动系统包括电机(21)、齿形链(22)、主动齿轮(23)、被动齿轮(24)、翻转轴(25)和摆动大臂(26);其中所述的电机(21)的输出端与主动齿轮(23)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23)通过齿形链(22)与被动齿轮(24)连接;所述的翻转轴(25)的一端通过胀套与被动齿轮(24)连接,另一端与输送机的固定框架连接;所述的摆动大臂(26)通过法兰固定在翻转轴(25)上;所述的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31)、旋转轴(32)、一级齿轮(33)、二级齿轮(34)、齿轮轴(35)、四连杆机构(37),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所述的旋转电机(31)输出端与旋转轴(32)的一端连接,旋转轴(32)的另一端与一级齿轮(33)连接;所述的旋转轴(32)的中部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有相互啮合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齿轮轴(35)与四连杆机构(37)连接;所述的连接轴(38)和翻转体(39)固定在一起共同旋转;所述的二级齿轮(34)通过连接法兰(36)固定在摆动大臂(2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均为人字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系统采用三级传动,一级传动为旋转电机(31)和旋转轴(32)直连构成的传动;二级传动为一级齿轮(33)和二级齿轮(34)构成的人字齿轮传递;三级传动为四连杆机构构成的传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化输送领域,是一种新型翻转装置。该装置包括摆动系统和旋转系统,所述的摆动系统包括电机、齿形链、主、被动齿轮、翻转轴和摆动大臂;电机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通过齿形链与被动齿轮连接;翻转轴的一端与被动齿轮连接,另一端与输送机的固定框架连接;摆动大臂固定在翻转轴上;旋转系统包括旋转电机、旋转轴、一、二级齿轮、齿轮轴、四连杆机构、连接轴和翻转体;旋转电机与旋转轴连接,旋转轴与一级齿轮连接;旋转轴的中部固定有一、二级齿轮;二级齿轮四连杆机构连接;连接轴和翻转体旋转;二级齿轮固定在摆动大臂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工件任意角度翻转入槽和出槽、槽内任意角度翻转的新型翻转装置。
【IPC分类】B65G47/248
【公开号】CN205169744
【申请号】CN201520936938
【发明人】苏波, 曹辉, 于广利, 艾巍, 赵锐
【申请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