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92320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无人机在抗震救灾、小范围战场侦察、打击效果评估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受复杂环境和各种路况的影响,运输过程中保证无人机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进行无人机运输时,先将无人机置于包装箱内,然后将包装箱直接放在车厢上,或者在包装箱与车厢之间添加缓冲材料,这样的运输方式其防震效果不佳,而且缓冲材料并不能重复使用,导致运输不环保且成本高;另外,现有的包装箱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其防水防潮效果差,结构也不紧凑。
[0004]基于此,现有技术确实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的运输装置,以改善减震效果,提高运输效率,并对包装箱进行优化。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所述装置包括:底板组件、减震单元、安放平台以及包装箱体;
[0008]所述减震单元通过所述底板组件固定在车厢与安放平台之间;
[0009 ]所述安放平台置于减震单元上,所述包装箱体置于所述安放平台上;
[0010]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多个减震器以及至少一个瓦特连杆。
[0011]优选的,所述安放平台包括平台,在所述平台的下表面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
[0012]所述多个减震器的上端对应固定在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瓦特连杆的中心接头连接在第一连接件上;
[0013]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层垫板,所述减震器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层垫板上;
[0014]所述底板组件在其相对两侧,且对应于中心接头的位置固定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杆的高度;
[0015]所述瓦特连杆的上连杆与第一连接杆固定,下连杆与第二连接杆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震屏蔽杆;所述减震屏蔽杆连接在底层垫板与安放平台之间,且相对于底层垫板与安放平台可拆卸。
[0017]优选的,所述安放平台的平台为框架结构,由横纵角钢焊接而成,且相邻两纵角钢的距离与包装箱体的宽度相等。
[0018]优选的,所述包装箱体包括箱体,在箱体的内部贴合有内撑,在箱体的外角上包有包角;
[0019]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为铝制蒙皮、内部为层合板材,所述内撑的材料为吸能泡沫材料。
[0020]优选的,所述底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杆;
[0021]所述第三连接杆的高度小于减震器的高度;在所述第三连接杆与安放平台之间固定有斜杆。
[0022]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底板组件之间、第二连接杆与底板组件之间均固定有加强杆。
[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通过在车厢及包装箱之间固定减震器和瓦特连杆,减震器和瓦特连杆配合,消除多余的横向和滚转自由度,提高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整体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的部分结构详细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包装箱体示意图;
[0027]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多包装箱体堆叠示意图,图4(b)为箱体上包角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板组件1、减震单元2、安放平台3以及包装箱体4;
[0030]所述减震单元2通过所述底板组件I固定在车厢与安放平台3之间;
[0031]所述安放平台3置于减震单元2上,所述包装箱体4置于所述安放平台3上;
[0032]其中,所述减震单元2包括多个减震器21以及至少一个瓦特连杆22。
[0033]所述安放平台3包括平台31,在所述平台31的下表面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33;
[0034]所述多个减震器21的上端对应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3上,所述瓦特连杆22的中心接头22a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2上;
[0035]所述底板组件I包括底层垫板11,所述减震器21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层垫板11上;
[0036]所述底板组件I在其相对两侧,且对应于瓦特连杆22的中心接头22a的位置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杆13的高度;
[0037]所述瓦特连杆22的上连杆22b与第一连接杆12固定,下连杆22c与第二连接杆13固定。
[0038]上述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当路面颠簸时,车厢及包装箱体之间的减震器和瓦特连杆配合工作,消除了多余的横向和滚转自由度,防止包装箱体振动,从而对无人机各部件进行保护。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震屏蔽杆5;所述减震屏蔽杆5连接在底层垫板11与安放平台3之间,且相对于底层垫板11与安放平台3可拆卸。当需要对包装箱体进行减震时,取下减震屏蔽杆5,释放减震器21和瓦特连杆22进行减震;当不需要对包装箱体进行减震时,将减震屏蔽杆5固定在底层垫板11与安放平台3之间。
[0040]如图2所示,所述安放平台3的平台31为框架结构,由横纵角钢焊接而成,且相邻两纵角钢的距离与包装箱体4的宽度相等,形成与包装箱体4大小一致的凹槽,使得包装箱体4能轻松滑入凹槽中,并对包装箱体4起固定作用。
[0041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包装箱体4包括箱体41,在箱体41的内部贴合有内撑42,在箱体41的外角上包有包角43,所述包角43的放大图如图4(b)所示;
[0042]所述箱体41的外表面为铝制蒙皮、内部为层合板材,所述内撑42的材料为吸能泡沫材料,复合式的材料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包装箱体的刚度,减轻了包装箱体的重量,所述多个包装箱体堆叠示意图如图4(a)所示。
[0043]优选的,所述底板组件I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杆14;所述第三连接杆14的高度小于减震器21的高度;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与安放平台3之间固定有斜杆15,以对安放平台3进行支撑。
[0044]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12与底板组件I之间、第二连接杆13与底板组件I之间均固定有加强杆16,以防止侧倾,同样的,还可以在减震器21的周围固定加强杆。
[004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底板组件(1)、减震单元(2)、安放平台(3)以及包装箱体(4); 所述减震单元(2)通过所述底板组件(1)固定在车厢与安放平台(3)之间; 所述安放平台(3)置于减震单元(2)上,所述包装箱体(4)置于所述安放平台(3)上; 所述减震单元(2)包括多个减震器(21)以及至少一个瓦特连杆(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放平台(3)包括平台(31),在所述平台(31)的下表面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32)以及多个第二连接件(33); 所述多个减震器(21)的上端对应固定在第二连接件(33)上,所述瓦特连杆(22)的中心接头(22a)连接在第一连接件(32)上; 所述底板组件(I)包括底层垫板(11),所述减震器(21)的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层垫板(11)上; 所述底板组件(I)在其相对两侧,且对应于中心接头(22a)的位置固定有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所述第一连接杆(12)的高度大于第二连接杆(13)的高度; 所述瓦特连杆(22)的上连杆(22b)与第一连接杆(12)固定,下连杆(22c)与第二连接杆(13)固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震屏蔽杆(5); 所述减震屏蔽杆(5)连接在底层垫板(11)与安放平台(3)之间,且相对于底层垫板(11)与安放平台(3)可拆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平台(3)的平台(31)为框架结构,由横纵角钢焊接而成,且相邻两纵角钢的距离与包装箱体(4)的宽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箱体(4)包括箱体(41),在箱体(41)的内部贴合有内撑(42),在箱体(41)的外角上包有包角(43); 所述箱体(41)的外表面为铝制蒙皮、内部为层合板材,所述内撑(42)的材料为吸能泡沫材料。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I)进一步包括第三连接杆(14); 所述第三连接杆(14)的高度小于减震器(21)的高度;在所述第三连接杆(14)与安放平台(3)之间固定有斜杆(15)。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2)与底板组件(I)之间、第二连接杆(13)与底板组件(I)之间均固定有加强杆(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减震运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板组件、减震单元、安放平台以及包装箱体;所述减震单元通过所述底板组件固定在车厢与安放平台之间,所述安放平台置于减震单元上,所述包装箱体置于所述安放平台上,所述减震单元包括多个减震器以及至少一个瓦特连杆,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减震效果,提高运输效率。
【IPC分类】B65D81/02, B65D61/00
【公开号】CN205203748
【申请号】CN201520921928
【发明人】郭正, 侯中喜, 刘珏, 王鹏, 杨希祥, 董兵, 闫秋飞, 陈清阳, 鲁亚飞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