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工装线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线缆的装置,具体为一种金属工装线盘。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中国改革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各种线缆需求越来越大。
[0003]线缆生产过程完成后会缠绕到工装线盘上。为了保证卷绕时线缆不会脱离工装线盘,通常在工装线盘的盘轴和侧壁上设有圆形的穿线孔,在卷绕线缆前将线缆卡入穿线孔中,然后开始卷绕。但采用圆形的穿线孔存在的问题是,在卷工装线盘卷绕线缆的过程中进行线缆的线头很容易从圆形的穿线孔中脱出,特别是对于线径较细的单芯电线和多股线芯的软线,为了保证这一类的线缆不会脱落,操作工人一般需要采取在线盘上绕上很多圈压住线头后再开启收线机的方法来进行收线,操作过于复杂和费时。此外,收线完成后要对线缆进行绝缘检查,这就要求线头的要与金属工装线盘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而采取在线盘上绕上很多圈压住线头的方式无法保证线头与金属工装线盘的可靠的电气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圆形穿线孔与线缆的连接不稳定不具备可靠的电气连接的问题,意在提供一种能与线缆连接稳固、具备可靠的电气连接的金属工装线盘。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是: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包括盘轴以及固定在盘轴两端圆形的侧挡板,其中,所述盘轴和侧挡板均设有穿线孔组,所述穿线孔组包括一号穿线孔和二号穿线孔,所述一号穿线孔与二号穿线孔均为尖锥状,所述一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二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逆时针方向。
[0006]工作原理:首先操作工人将线缆的线头剥开露出铜线的金属表面,并轻微弯曲该部分。观察收线机旋转盘轴的方向,将线头插入朝向与盘轴旋转方向旋转相反一号穿线孔由于插入的一号穿线孔,所以线头会向一号穿线孔的锥头方向运动,线头会卡入锥头中并越卡越深。如果收线机反向旋转那么插入二号穿线孔。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优点在于:首先操作工人无需消耗过多的时间在固定线头上,只需将线头剥开,轻微弯曲即可。其次线头与一号穿线孔或者二号穿线孔的固定会在旋转的过程中逐渐加固,保证了连接线缆与金属工装线盘连接的稳定性,最后由于是露出的铜线线头与穿线孔直接卡接,而穿线孔是金属工装线盘的一部分,这就保证了线缆与金属工装线盘的电气连接的稳定性,此外金属工装线盘要放线时,金属工装线盘反向旋转放线,由于是反向旋转所以放线到尾端时线头将会远离一号穿线孔的锥头,所以线头与一号穿线孔的连接越来越松直至自然脱落,不会出现因线头无法脱落而拉断铜线或造成设备异常停机的情况。
[0008]方案二: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盘轴的穿线孔组靠近侧挡板设置,盘轴上的穿线孔组靠近盘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益效果:绕线时通常就是从靠近侧挡板和盘轴外表面开始,线头固定在这些位置绕出的线缆更为规范。
[0009]方案三: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穿线孔组以盘轴为中心周向分布有至少两组。有益效果:穿线孔组的数量越多,工人越容易找到便于固定的穿线孔。
[0010]方案四: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侧挡板分为主体板与止动板,所述止动块卡接于柱体板上。有益效果:圆形的侧挡板便于转移,但不便于固定,取下止动板使主体板不为圆形便于本方案的固定。
[0011 ]方案五: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穿线孔组具有4组。有益效果:4组是不会影响金属工装线盘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方便工人操作的数量。
[0012]方案六: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一号穿线孔与二号穿线孔的孔壁上覆盖有摩擦层。有益效果:穿线孔与线缆的线头间的摩擦力决定了线缆能否固定在穿线孔内,设置摩擦层增强的穿线孔与线缆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盘轴1、侧挡板2、穿线孔组30、一号穿线孔31、二号穿线孔32、止动板4。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包括盘轴I以及固定在盘轴I两端圆形的侧挡板2,其中,所述盘轴I和侧挡板2均设有穿线孔组30,所述穿线孔组30包括一号穿线孔31和二号穿线孔32,所述一号穿线孔31与二号穿线孔32均为尖锥状,所述一号穿线孔31的锥头以盘轴I为中心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二号穿线孔32的锥头以盘轴I为中心朝向逆时针方向。盘轴I的穿线孔组30靠近侧挡板2设置,盘轴I上的穿线孔组30靠近盘轴I的外表面设置。所述侧挡板2分为主体板与止动板4,所述止动块卡接于柱体板上。所述穿线孔组30具有4组。所述一号穿线孔31与二号穿线孔32的孔壁上覆盖有摩擦层。
[0018]操作方法及原理:首先操作工人将线缆的线头剥开露出铜线的金属表面,并轻微弯曲该部分。观察收线机旋转盘轴I的方向,将线头插入朝向与盘轴I旋转方向旋转相反一号穿线孔31由于插入的一号穿线孔31,所以线头会向一号穿线孔31的锥头方向运动,线头会卡入锥头中并越卡越深。如果收线机反向旋转那么插入二号穿线孔32。与现有技术相比,首先操作工人无需消耗过多的时间在固定线头上,只需将线头剥开,轻微弯曲即可。其次线头与一号穿线孔31或者二号穿线孔32的固定会在旋转的过程中逐渐加固,保证了连接线缆与金属工装线盘连接的稳定性,最后由于是露出的铜线线头与穿线孔直接卡接,而穿线孔是金属工装线盘的一部分,这就保证了线缆与金属工装线盘的电气连接的稳定性,此外金属工装线盘要放线时,金属工装线盘反向旋转放线,由于是反向旋转所以放线到尾端时线头将会远离一号穿线孔31的锥头,所以线头与一号穿线孔31的连接越来越松直至自然脱落,不会出现因线头无法脱落而拉断铜线或造成设备异常停机的情况。
[0019]盘轴I的穿线孔组30靠近侧挡板2设置,盘轴I上的穿线孔组30靠近盘轴I的外表面设置。绕线时通常就是从靠近侧挡板2和盘轴I外表面开始,线头固定在这些位置绕出的线缆更为规范。穿线孔组30以盘轴I为中心周向分布有至少两组。穿线孔组30的数量越多,工人越容易找到便于固定的穿线孔。所述侧挡板2分为主体板与止动板4,所述止动块卡接于柱体板上。圆形的侧挡板2便于转移,但不便于固定,取下止动板4使主体板不为圆形便于本方案的固定。所述穿线孔组30具有4组。4组是不会影响金属工装线盘的结构强度同时也方便工人操作的数量。所述一号穿线孔31与二号穿线孔32的孔壁上覆盖有摩擦层。穿线孔与线缆的线头间的摩擦力决定了线缆能否固定在穿线孔内,设置摩擦层增强的穿线孔与线缆间的摩擦力。
【主权项】
1.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包括盘轴以及固定在盘轴两端圆形的侧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轴和侧挡板均设有穿线孔组,所述穿线孔组包括一号穿线孔和二号穿线孔,所述一号穿线孔与二号穿线孔均为尖锥状,所述一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二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逆时针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其特征在于:盘轴的穿线孔组靠近侧挡板设置,盘轴上的穿线孔组靠近盘轴的外表面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其特征在于:穿线孔组以盘轴为中心周向分布有至少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分为主体板与止动板,所述止动块卡接于柱体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组具有4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穿线孔与二号穿线孔的孔壁上覆盖有摩擦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装载线缆的装置,具体为一种金属工装线盘,包括盘轴以及固定在盘轴两端圆形的侧挡板,其中,所述盘轴和侧挡板均设有穿线孔组,所述穿线孔组包括一号穿线孔和二号穿线孔,所述一号穿线孔与二号穿线孔均为尖锥状,所述一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顺时针方向,所述二号穿线孔的锥头以盘轴为中心朝向逆时针方向。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圆形穿线孔与线缆的连接不稳定不具备可靠的电气连接的问题,意在提供一种能与线缆连接稳固、具备可靠的电气连接的金属工装线盘。
【IPC分类】B65H75/18, B65H75/14
【公开号】CN205367337
【申请号】CN201521017042
【发明人】严旭东
【申请人】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