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记录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8919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图像记录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记录部,对在输送方向输送的片材记录图像;多个输送辊,配置在记录部输送方向下游,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隔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带齿辊,分别与多个输送辊相面对配置,在第一带齿辊与输送辊之间夹持片材;多个第二带齿辊,分别配置于在宽度方向相邻第一带齿辊之间;以及第一引导构件,配置在第一带齿辊和第二带齿辊的输送方向上游,具有向输送辊与第一带齿辊的夹持位置引导片材的第一引导面,当沿宽度方向看时第二带齿辊与夹持位置重叠,当沿宽度方向看时沿第二带齿辊外周的圆形虚拟外周线与沿第一引导面的虚拟直线不重叠。本实用新型能够由第二带齿辊使片材容易地形成凹状下凹状态。
【专利说明】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能够使在记录部中被记录图像的片材成为波浪状态。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在从设在记录部的喷嘴向支撑在压板上的记录纸张等片材喷射墨来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中,有时因为片材的附着有墨的部分浸润而发生片材从压板浮起的现象(起皱)。当发生起皱时,片材的从压板浮起的部分与记录部接触,或者与用于引导片材的引导构件接触,因而有时使记录在片材上的图像紊乱,或者发生卡纸。
[0003]为此,已知一种结构,通过在压板的输送方向下游设置多个排纸辊和多个第一带齿辊以及多个第二带齿辊从而能够抑制起皱的发生。具体来说,多个排纸辊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彼此隔着间隔而配置,与片材的记录有图像的面相反的面接触。多个第一带齿辊中的每个与多个排纸辊中的每个的上方相对而设置,由彼此相对的第一带齿辊和排纸辊夹持和输送片材。多个第二带齿辊中的每个配置在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带齿辊之间,最下端的位置比排纸辊的最上端低。
[0004]多个第二带齿辊中的每个与从压板输送的片材的记录有图像的面抵接,对所抵接的部分向排纸辊最上端的下方施压。由此,片材沿着宽度方向成为波浪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支撑在压板上的片材因为附着了墨而导致片材的一部分浸润,也能抑制片材从压板浮起的现象(起皱)的发生。
[0005]但是,在上述结构中,因为第二带齿辊设在第一带齿辊的输送方向下游,因此,在片材呈被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带齿辊和排纸辊夹持的状态以后,第二带齿辊在每个夹持位置之间对片材向排纸辊最上端的下方施压。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夹持位置之间片材在凹之前是平坦的,那么,该平坦之处难以下凹成凹状。因此,有时不能使片材沿着宽度方向成为波浪状态。
[0006]对于上述结构,在将第二带齿辊设在第一带齿辊上游的情况下,为了使片材下凹成凹状,必须将第二带齿辊的最下端配置在第一带齿辊与排纸辊的夹持位置的下方,因片材相对于第二带齿辊的进入角度而导致对与第二带齿辊抵接的片材施加大的载荷,这导致可能发生片材的一部分破损或者因此而卡纸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能够使被记录部记录了图像的片材容易地沿着与片材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成为波浪状态。
[0008](I)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记录部,用于对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片材记录图像;多个输送辊,配置在所述记录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而设置;多个第一带齿辊,分别与所述多个输送辊相面对而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带齿辊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夹持所述片材;多个第二带齿辊,分别配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一带齿辊之间;以及第一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带齿辊和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具有用于向着所述输送辊与所述第一带齿辊之间的夹持位置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一引导面,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二带齿辊与所述夹持位置重叠,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二带齿辊的外周的圆形的虚拟外周线与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的虚拟直线不重叠。
[0009]通过上述结构,沿着第一引导构件的第一引导面而被引导的片材在到达夹持位置之前或者与片材被夹持同时抵接第二带齿辊。由此,能够由第二带齿辊容易地使片材成为凹状下凹状态。此外,因为由第一引导面引导的片材相对于第二带齿辊的进入角度(接触角度)被限制,因此,当片材抵接第二带齿辊时,不对片材施加大的载荷。由此,抑制片材破损,抑制在第二带齿辊处发生卡纸。此外,因为第二带齿辊当沿着宽度方向看时与夹持位置重叠,因此,能够有效地使片材成为波浪状态。
[0010](2)较佳地,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一带齿辊的外周的圆形的虚拟外周线与所述虚拟直线不重叠。
[0011]由此,因为由第一引导构件的第一引导面引导的片材相对于第一带齿辊的进入角度被限制,因此,当片材抵接第一带齿辊时,不对片材施加大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片材破损,抑制在第一带齿辊处发生卡纸。
[0012](3)较佳地,在所述第一带齿辊和所述第二带齿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设有第三带齿辊,所述第三带齿辊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带齿辊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输送辊的位置处配置在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
[0013]在这种情况下,在片材被第一带齿辊和输送辊夹持同时因被第二带齿辊施压而使片材的位置稳定之后,片材的位于第二带齿辊外侧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由第三带齿辊确实施压。由此,能够抑制片材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向上方翘起,能够抑制在第三带齿辊处的卡纸。
[0014](4)较佳地,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与配置有所述第三带齿辊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向着所述第三带齿辊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
[0015]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呈向上方翘起的状态,因为由第二引导面引导,当与第三带齿辊抵接时不对片材施加大的载荷。由此,能够抑制片材的破损,能够抑制在第三带齿辊处的卡纸。
[0016](5)较佳地,所述第二引导面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从所述夹持位置的上游延伸到下游。
[0017]由此,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由第二引导面稳定地引导到第三带齿辊。
[0018](6)较佳地,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支撑所述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二带齿辊和所述第三带齿辊。
[0019]由此,容易对第一带齿辊、第二带齿辊和第三带齿辊中的每个进行定位。
[0020](7)较佳地,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虚拟外周线上的与含有所述输送辊的轴心的虚拟平面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位于所述夹持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
[0021]由此,因为第二带齿辊在夹持位置的片材输送方向下游对片材施加载荷,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带齿辊抵接时对片材施加的载荷,能够抑制卡纸、片材的破损。
[0022](8)较佳地,还包括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相对,具有用于向着所述夹持位置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三引导面,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三引导面的虚拟直线与所述第一引导面交叉。
[0023]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引导构件的第三引导面引导的片材在被第一引导构件的第一引导面引导的片材的头端向着夹持位置之后,与第二带齿辊抵接。由此,片材抵接第二带齿辊时不对片材施加大的载荷,能够抑制第二带齿辊处的卡纸。
[0024](9)较佳地,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与所述输送辊的辊轴抵接,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于所述夹持位置呈预定状态。
[002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引导构件的第三引导面,使片材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稳定地通过夹持位置。
[0026]本实用新型能够由第二带齿辊使片材容易地形成凹状下凹状态。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0028]图2是示出复合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3是从上方看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图。
[0030]图4是图3中的第二导轨被取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1]图5是图4的俯视图。
[0032]图6是图3的A-A剖视图。
[0033]图7是图3的B-B剖视图。
[0034]图8是用于说明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的示意图。
[0035]图9是示出第一导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6]图10是图3的H-H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改变。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复合机10以能够使用的方式而设置的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和宽度方向(左右方向)9。
[0038][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0039]图1所示的复合机10(本实用新型的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例子)具有打印机功能、传真机功能、复印机功能等各种功能。复合机10具有:被构成为大体薄型的长方体状的设备本体11;以及能够相对于设备本体11的下部进行装卸的供纸盘13。供纸盘13通过从图1所示的安装在了设备本体11的状态相对于设备本体11向前方拉出而变成相对于设备本体11非安装状态。
[0040]如图2所示,在设备本体11内的上部,设有用于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31。安装在了设备本体11的供纸盘13位于记录部31的下方,以上下重叠堆叠的状态容纳被记录部31形成图像的多个片材(被记录介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供纸盘13内,以长尺寸方向沿着前后方向8的状态容纳A4尺寸普通纸的记录纸张14来作为片材。[0041 ]在设备本体11的内部,设有:供纸部16,用于将容纳在供纸盘13内的最上部的一个记录纸张14向后方输送;以及供纸引导构件15,用于将从供纸盘13向后方输送的记录纸张14向上方引导。供纸引导构件15配置在设备本体11内靠近背面的位置。
[0042]供纸部16具有:供纸辊16A,沿着宽度方向9而配置;以及支撑臂16B,以能够在上下方向7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供纸辊16A。支撑臂16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在沿着宽度方向9的支撑轴16D,供纸辊16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支撑臂16B的头端部。通过支撑臂16B以支撑轴16D为中心在上下方向7上转动,供纸辊16A在与被容纳在供纸盘13内的最上部的记录纸张14抵接的位置和从该记录纸张1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之间移动。供纸辊16A通过动力传递机构16C而被传递图未示的马达的动力,从而进行旋转。
[0043]当供纸辊16A在与容纳在供纸盘13内的最上部的记录纸张14抵接的状态下旋转时,该记录纸张14被向后方进给。从供纸盘13进给的记录纸张14被向着供纸引导构件15的下端部输送。
[0044]在供纸引导构件15设有记录纸张14所通过的供纸路径15C。供纸路径15C呈向着设备本体11的背面突出的圆弧状,被供纸引导构件15引导的记录纸张14从供纸引导构件15的上端部向前方输送。
[0045]供纸盘13内的记录纸张14以其宽度方向9的中央部沿着供纸路径15C的宽度方向9的中央部的状态以中央为基准被输送。不限于A4尺寸的记录纸张14,即使是更小尺寸的记录纸张,例如明信片(比普通纸的刚性高),复合机10也能够以中央为基准向供纸路径15C进给。
[0046]在供纸引导构件15的上端部附近的前方位置,设有将通过了供纸引导构件15上端部的记录纸张14向记录部31的下方输送的输送辊对21 ο在输送辊对21的前方,S卩,在输送辊对21的记录纸张14输送方向(以下称为片材输送方向6(参照图2))下游,设有在记录部31的下方支撑记录纸张14的压板35。在相对于压板35片材输送方向6的上游和下游,设有用于对记录纸张14沿着宽度方向9赋予波浪形状的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和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
[0047]输送辊对21将通过了供纸引导构件15的记录纸张14输送到在压板35与记录部31之间形成的输送路径29。输送路径29经由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到达排纸盘17。
[0048]输送辊对21具有:一个第一输送辊22,其与通过了供纸引导构件15的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第一表面)抵接;以及多个夹送辊26,它们与记录纸张14的下表面(第二表面)抵接。通过了供纸引导构件15的记录纸张14通过由处于旋转状态的第一输送辊22和夹送辊26夹持而输送到压板35上。
[0049]设在压板35上方的记录部31由第一导轨36和第二导轨37支撑,第一导轨36和第二导轨37分别沿着宽度方向9而配置。第一导轨36和第二导轨37以与片材输送方向6隔着预定间隔的状态沿着宽度方向9延伸。
[0050]记录部31具有:滑架(carriage)32,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撑在第一导轨36和第二导轨37之间;以及记录头33,安装在滑架32的下部。滑架32能够沿着第一导轨36和第二导轨37沿着宽度方向9往复移动。
[0051]记录头33具有向下方喷射墨的多个喷嘴34。将墨从墨盒(图未示)供给到各喷嘴34。多个喷嘴34沿着片材输送方向6成列配置,各喷嘴34的下端在作为记录头33的下表面的喷嘴面34A开口。喷嘴面34A是沿着前后方向8和宽度方向9的平面。
[0052]设在记录部31下方的压板35将输送辊对21所输送的记录纸张14以与喷嘴面34A平行的状态进行支撑。
[0053]当由输送辊对21所输送的记录纸张14到达压板35上的预定位置时,记录纸张14的输送停止。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滑架32在与片材输送方向6垂直的宽度方向9上滑动,同时在该滑动期间从记录头33的喷嘴34选择性地喷射墨的记录处理。然后,通过反复进行将压板35上的记录纸张14由输送棍对21仅输送预定距离的输送处理和由记录头33进行的记录处理,在记录纸张14的全部区域上记录图像。
[0054]相对于压板35设在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的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将支撑在压板35上的记录纸张14沿着片材输送方向6输送,同时对压板35上的记录纸张14赋予沿着宽度方向9的波浪形状。通过了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的记录纸张14排出到排纸盘17上。
[0055][输送辊对]
[0056]输送辊对21的第一输送辊22分别支撑在子框体39(参照图3),子框体39用于支撑第一导轨36的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如图3所示,第二导轨37的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也支撑在子框体39中的每个。第一输送辊22通过被传递图未示的马达的旋转而以图2中的箭头Dl所示的方向旋转。
[0057]多个夹送辊26设在第一输送辊22的下方,每个夹送辊26以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的状态支撑在辊保持部(图未示)。辊保持部能够移动,从而各夹送辊26从与第一输送辊22抵接的状态变为离开第一输送棍22的状态。与第一输送棍22抵接着的夹送棍26跟随第一输送辊22的旋转而旋转。
[0058][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
[0059]如图3、4所示,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具有:七个上游抵接构件62,安装在第一导轨36的下表面;以及两个端部抵接构件63,分别设在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后述的设在压板35的主肋35G也构成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
[0060]在七个上游抵接构件62中,位于宽度方向9中央部的三个上游抵接构件62构成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相对于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分别设在位于宽度方向9两侧的两个上游抵接构件62构成一组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的中央的上游抵接构件62设在与压板35的宽度方向9中央相对应的位置。构成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的三个上游抵接构件62隔着预定间隔Gl而配置。这三个上游抵接构件62被设置为对于只与这三个上游抵接构件62抵接、沿着宽度方向9的长度是小尺寸的记录纸张(例如明信片)不赋予波浪形状,对于A4尺寸的记录纸张14赋予波浪形状。在所输送的是明信片的情况下,这三个上游抵接构件62与明信片抵接,从而压板35整体向下方移动。由此,不对明信片赋予波浪形状。
[0061]如图3所示,构成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的两个上游抵接构件62隔着比上述间隔Gl短的间隔G2而配置。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宽度方向9两端的上游抵接构件62与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中靠近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的上游抵接构件62隔着与上述间隔Gl相等的间隔。
[0062]七个上游抵接构件62中的每个形状相同,如图6所示,具有:基部62A,安装在第一导轨36的下表面;连续部62B,呈从基部62A垂下的状态;以及抵接部62C,设在连续部62B的下端部。上游抵接构件62由合成树脂(例如聚醛树脂(POM))—体形成。
[0063]基部62A沿着第一导轨36的下表面而配置,具有配合在第一导轨36的多个配合部62D。各配合部62D从基部62A向上方突出。在第一导轨36设有被各配合部62D插入的开口36A。
[0064]连续部62B呈沿着宽度方向9的长度几乎相同的带状板状,形成为从基部62A的前端部沿着第一输送辊22的外周部分向前方突出而弯曲的形状。连续部62B的前端部位于基部62A的前方并且下方的位置。连续部62B具有能够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移动的可挠曲性。
[0065]设在连续部62B的下端部的抵接部62C呈平板状,形成为俯视时随着向前侧而沿着宽度方向9的长度逐渐变短的三角形。抵接部62C相对于记录部31中的喷嘴34的位置位于记录纸张14的输送方向上游。
[0066]抵接部62C以位于输送方向下游的头端部位于最下方的方式倾斜。抵接部62C的上述头端部比设在压板35的主肋35G的上端部低。
[0067]如图6所示,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记录纸张14上表面的位置与输送辊对21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l在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仅隔着距离LI。
[0068]如图7所示,分别设在全部上游抵接构件62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端部抵接构件63与上游抵接构件62同样地具有基部63A、连续部63B和抵接部63C。抵接部63C呈俯视时四角形。端部抵接构件63的其它结构与上游抵接构件62的结构大体相同。端部抵接构件63的抵接部63C对于输送辊对21所输送的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向下方施压。
[0069][压板]
[0070]如图6、7所示,压板35的位于片材输送方向6上游的端部位于第一导轨36的下方,位于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的端部位于第二导轨37的下方。压板35具有压板本体部35A,压板本体部35A从上游抵接构件62的下方位置连续到第二输送辊42A和第一带齿辊43A夹持记录纸张14的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6上的上游位置。
[0071 ]压板本体部35A被构成为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6垂直的宽度方向9的带状板状。压板本体部35A通过抵接第二输送辊42A的辊轴42B而以能够以辊轴42B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撑。
[0072]在平板状的压板本体部35A,在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的相邻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设有三个主肋35G。主肋35G中的每个以沿着前后方向8的状态从压板本体部35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的宽度方向9两端的上游抵接构件62与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中的靠近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的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在每个之间都设有结构相同的一个主肋35G。
[0073]而且,在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中的一对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也设有结构相同的两个主肋35G,这两个主肋35G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在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中的靠近端部抵接构件63的上游抵接构件62与该端部抵接构件63之间,在每个之间都设有结构相同的两个主肋35G,这两个主肋35G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
[0074]各主肋35G分别从压板本体部35A的上表面突出预定高度,各自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具有大体相同的高度。各主肋35G分别从压板本体部35A的片材输送方向6上游端部延伸到比片材输送方向6途中更靠下游的位置。
[0075]而且,在压板本体部35A,在与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的中央的上游抵接构件62的下方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子肋35H。子肋35H呈沿着前后方向8的状态,从压板本体部35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子肋35H的上表面以比中央的上游抵接构件62的下方低,但是从该上游抵接构件62在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随着向下游而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而且,在与该倾斜部分连续的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形成比主肋35G的突出高度低的预定突出高度。子肋35H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位置与主肋35G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位置大体是同一位置。
[0076]在压板本体部35A,在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中的宽度方向9两端的上游抵接构件62的下方,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一对子肋35H,这些一对子肋35H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在这些一对子肋35H之间,在相对于该子肋35H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位置,设有一个辅助肋35K。该辅助肋35K与两侧的子肋35H相比,除了向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偏移以外,结构大体相同。
[0077]在压板本体部35A,在构成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的各上游抵接构件62的下方,也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一个子肋35H。在压板本体部35A,在侧部波浪形状赋予部61B的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位置,也设有结构相同的一个子肋35H。
[0078]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部62C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如上所述,比设在压板本体部35A的主肋35G低。因此,当抵接部62C与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第一表面)抵接时,记录纸张14呈在位于该抵接部62C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主肋35G之间凹状下凹状态。
[0079]子肋35H在相邻的主肋35G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当抵接部62C使记录纸张14呈凹状下凹状态时,子肋35H支撑各凹状下凹部分的下表面。一对辅助肋35K将中央波浪形状赋予部61A不赋予波浪形状的小尺寸记录纸张宽度方向9两侧的端部向着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进行引导。
[0080][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
[0081]如图6、7所示,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具有:多个第二输送辊42A,沿着宽度方向9配置;第一引导构件46,配置在第二输送辊42A的上方;以及多个第一带齿辊43A、多个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分别支撑在第一弓I导构件46。
[0082]多个第二输送辊42A抵接记录纸张14的与被记录部31记录了图像的上表面(第一表面)相反的下表面(第二表面)。第二输送辊42A中的每个的轴心部被一个辊轴42B插通。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中的每个与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抵接。多个第一带齿辊43A中的每个与第二输送辊42A中的每个的上方相对而配置。
[0083]在压板本体部35A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设有第二引导构件48,第二引导构件48将从压板本体部35A输送的记录纸张14向着第二输送辊42A的上方引导。在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下方,在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部,配置有辊轴42B。在第二引导构件48,在辊轴42B的上方,设有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的多个开口部48B(参照图7)。开口部48B设在与相邻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相对应的位置,设在与端部抵接构件63中的每个和与各端部抵接构件63相邻的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分别相对应的位置,设在与上游抵接构件62和端部抵接构件63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分别相对应的位置。在设在与相邻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和设在与端部抵接构件63中的每个和与各端部抵接构件63相邻的上游抵接构件62之间分别相对应的位置的开口部48B内,分别配置第二输送辊42A。第二输送辊42A通过第二引导构件48的开口部48B,其一部分突出到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上方。
[0084]如图6、7所示,在第二引导构件48,设有用于将记录纸张14从压板本体部35A引导到第二输送辊42A的下部引导面(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引导面”的一个例子)48A。下部引导面48A在与片材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一带齿辊43A的轴心CLl (参照图8)之间的距离以随着向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而靠近的方式倾斜。
[0085 ]第二输送辊4 2A中的每个被构成为由橡胶等弹性构件制成的圆筒状,以同轴状态嵌合到上述辊轴42B。这些八个第二输送辊42A中的每个突出到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上表面的上方。辊轴42B通过图未示的传动机构被传递马达的旋转力,沿着图2中的箭头D2所示的方向旋转。由此,全部第二输送辊42A—体地旋转。
[0086]用于支撑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中的每个的第一引导构件46配置在输送路径29的上方。第一引导构件46在宽度方向9上的长度比在片材输送方向6上的长度长。如图6所示,与第二输送辊42A的上方相对而配置的第一带齿辊43A支撑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片材输送方向6的上游端部。
[0087]如图4放大所示,在第一带齿辊43A,设有圆板状的两个齿部43C,这两个齿部43C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在齿部43C中的每个的外周面,沿着周向设有凹凸部。在第一带齿辊43A的轴心部,沿着宽度方向9的辊轴43B插通它。在第一引导构件46,在第一带齿辊43A的宽度方向9两侧,设有沿着前后方向8配置的辊支撑部46C,在各辊支撑部46C以分别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辊轴43B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
[0088]图8是用于说明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8中,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第三带齿辊45A中的每个由沿着外周的圆形的第一虚拟外周线VLl、第二虚拟外周线VL2和第三虚拟外周线VL3示出。
[0089]沿着第一带齿辊43A外周的圆形第一虚拟外周线VLl呈与下方的第二输送辊42A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当第二输送辊42A旋转时,第一带齿辊43A跟随该旋转而旋转。第一带齿辊43A的第一虚拟外周线VLl与第二输送辊42A接触的位置是记录纸张14被夹持的夹持位置NP2,从压板35输送的记录纸张14在夹持位置NP2被夹持,向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输送。
[0090]如图5所不,在第一引导构件46,在与相邻第二输送棍42A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支撑第二带齿辊44A。第二带齿辊44A中的每个与上述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中的七个上游抵接构件62中的每个在宽度方向9上的位置相对应(一致),位于各上游抵接构件62的片材输送方向下游。
[0091]如图4放大所示,第二带齿辊44A中的每个具有与第一带齿辊43A的各齿部43C的形状相同的一个齿部44C,在每个的轴心部被沿着宽度方向9的辊轴44B插通。辊轴44B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沿着前后方向8设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二辊支撑部 46E。
[0092]如图8所示,第二带齿辊44A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呈与夹持位置NP2重叠的状态。即,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夹持位置NP2位于沿着第二带齿辊44A外周的圆形第二虚拟外周线VL2内。第二带齿辊44A的轴心CL2位于比第一带齿辊43A的轴心CLl低的位置。即,在与片材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中的每个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7)上,第二带齿辊44A的轴心CL2与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CLR并且沿着片材输送方向6的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在上下方向7上的距离)L4小于第一带齿辊43A的轴心CLl与虚拟平面VRF之间的距离L3。
[0093]在这种情况下,沿着第二带齿辊44A的外周的圆形第二虚拟外周线VL2在与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CLR的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LP处,与第二输送辊42A和第一带齿辊43A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2在输送方向下游仅隔着距离L2,在该最短位置LP与记录纸张14抵接。因此,在上述夹持位置NP2的输送方向下游仅隔着距离L2的位置,第二带齿辊44A以压力最大的状态抵接记录纸张14。该距离L2比从输送辊对21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l到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I短。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面62C抵接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的位置相当于与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线CLR并且沿着输送方向的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
[0094]如图4、5所示,第三带齿辊45A分别支撑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各第三带齿辊45A配置在与第二带齿辊44A的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相对应的位置,在与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的两个端部抵接构件63中的每个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相对应的位置。
[0095]第三带齿辊45A与第二带齿辊44A的结构相同。如图4所示,第三带齿辊45A的辊轴45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沿着前后方向8设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三辊支撑部46N。如图8所示,第三带齿辊45A和第二带齿辊44A与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CLR的虚拟平面VFR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体相同。因此,第三带齿辊45A和第二带齿辊44A在与记录纸张14抵接的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大体相同。
[0096]如图4所示,在第一引导构件46,在与全部第二带齿辊44A中的每个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相对应的位置,以及在与第三带齿辊45A中的每个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支撑有第四带齿辊47A。
[0097]第四带齿辊47A与第二带齿辊44A的结构相同,辊轴47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在沿着前后方向8设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四辊支撑部46X。如图6、7所示,第四带齿辊47A和第二带齿辊44A与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CLR的虚拟平面VFR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体相同。因此,第四带齿辊47A和第二带齿辊44A在与记录纸张14抵接的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大体相同。
[0098]如图4?7所不,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片材输送方向6上游端部,设有沿着宽度方向9垂直地立起的壁面46K。壁面46K在压板35的压板本体部35A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位于该压板本体部35A附近。如图5所示,壁面46K配置在第一范围Fl,第一范围Fl沿着宽度方向9含有支撑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全部第一带齿辊43A。
[00"] 如图9所不,在壁面46K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引导部46G,第一引导部46G向着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并且向着下方延伸。第一引导部46G设在壁面46K的整个宽度方向9上,因而配置在上述第一范围中。
[0100]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部46G以在与输送方向6和上述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从输送方向6的上游向下游而变短的方式倾斜。在第一弓I导部46G,设有从第一引导部46G突出并且在宽度方向9上隔着间隔而设置的多个引导肋46H。各引导肋46H沿着第一引导部46G的倾斜方向而设置,各第一引导部46G的突出侧的头端面成为第一引导面46J,第一引导面46J与第一引导部46G类似,以在与输送方向6和上述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从输送方向6的上游向下游而变短的方式倾斜。如图8所示,第一引导面46 J与虚拟直线FL2交叉,虚拟直线FL2沿着设在压板35的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下部引导面48A。
[0101]如图9所示,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壁面46K的宽度方向9两侧的端部,设有端部引导面46R,端部引导面46R分别沿着壁面46K的两侧外和片材输送方向6延伸。端部引导面46R配置在相对于第一引导部46G所设置的第一范围Fl位于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第二范围F2,以随着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而与上述第一范围Fl沿着宽度方向9的距离变长的方式倾斜。换言之,端部引导面46R相对于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倾斜,以片材输送方向6的最下游位置比最上游位置位于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方式倾斜。
[0102]如图9、1所示,在端部引导面46R的下端,连续设有向着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并且向着下方延伸的第二引导部46M。第二引导部46M与端部引导面46R相同地配置在相对于第一范围位于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第二范围F2。第二引导部46M具有第二引导面46P,第二引导面46P呈随着从片材输送方向6的上游到下游而逐渐靠近含有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CLR的虚拟平面VFR。第二引导面46P呈与第一引导面46J相同的倾斜状态,以在与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之间的距离随着从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向下游而变短的方式倾斜。
[0103]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所示,第五距离L5比第六距离L6短,第五距离L5是在输送方向6的第一引导面46J所设置的范围,在与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第一引导面46J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第六距离L6是在输送方向6的第二引导面46P所设置的范围,在与输送方向6和宽度方向9垂直的方向上第二引导面46P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在输送方向6上第二引导面46P的最下游位置位于在输送方向6上第一带齿辊43A与第二带齿辊44A之间。
[0104]第二引导面46P虽然呈与第一引导面46J相同的倾斜状态,但是在宽度方向9的中央部形成沿着该第二引导面46P的倾斜方向的台阶46Z。台阶46Z以位于各第二引导面46P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端部比更靠近宽度方向9中央的部分位于片材输送方向6更下游的方式而形成。
[0105]第二引导面46P位于第一引导面46J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相对于第二输送辊42A和第一带齿辊43A之间的夹持位置NP2配置在片材输送方向6从上游位置到下游位置。
[0106]如图8所示,沿着第二带齿辊44A外周的圆形第二虚拟外周线VL2配置成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相对于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不重叠的状态。即,第二带齿辊44A的第二虚拟外周线VL2与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位于夹持位置NP2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
[0107]第一带齿辊43A的第一虚拟外周线VLl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呈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不重叠的状态。即,第一带齿辊43A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也位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
[0108][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压板、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的作用]
[0109]在上述结构的复合机10中,供纸盘13内的记录纸张14当从供纸引导构件15内的供纸路径15C以中央为基准向着输送辊对21输送时,被第一输送辊22和夹送辊26夹持,输送到压板35上。这时,七个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部62C的头端部在与第一输送辊对21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l仅隔着距离LI的位置与第一输送辊对21所输送的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抵接。由此,记录纸张14被各抵接部62C向下方施压。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被端部抵接构件63分别向下方施压。
[0110]因为在压板35的压板本体部35A设有位于各抵接部62C的宽度方向9两侧外的主肋35G,因此,抵接该主肋35G的部分不被向下方施压,在这些主肋35G之间与抵接部62C抵接的部分呈凹状下凹状态。由此,记录纸张14被赋予沿着宽度方向9的波浪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记录纸张14的凹状下凹部分的下表面由子肋35H支撑。
[0111]在压板35上沿着宽度方向9被赋予了波浪形状的记录纸张14在记录部31下方的预定位置被记录图像。然后,记录纸张14被向着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输送。
[0112]在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从压板35上输送的记录纸张14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侧的头端部沿着设在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下部引导面48A而被引导。这时,因为沿着下部引导面48A的虚拟直线FL2与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交叉,因此,沿着下部引导面48A输送的记录纸张14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侧的头端部除了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以外与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 J抵接,沿着第一引导面46J向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引导。然后,宽度方向9两端部以外的记录纸张14的头端部与处于旋转状态的第一带齿辊43A的外周面抵接,被向着第一带齿辊43A和第二输送辊42A的夹持位置NP2引导。
[0113]这时,各第二带齿辊44A当沿着与片材输送方向6垂直的宽度方向9看时呈与夹持位置NP2重叠的状态,沿着第二带齿辊44A外周的圆形第二虚拟外周线VL2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呈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不重叠的状态。由此,沿着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而被引导的记录纸张14在被夹持在夹持位置NP2之前抵接第二带齿辊44A。此外,根据第二带齿辊44A的配置,记录纸张14可能在被夹持在夹持位置NP2的同时抵接第二带齿辊44A。不论哪种情况,记录纸张14因为第二带齿辊44A而能够容易地成为凹状下凹状态。其结果是,记录纸张14被沿着宽度方向9赋予波浪形状。
[0114]因为由第一引导面46J引导的记录纸张14相对于第二带齿辊44A的进入角度(接触角度)被限制,因此,当该记录纸张14抵接第二带齿辊44A时,不对记录纸张14施加大的载荷。由此,抑制记录纸张14破损,抑制在第二带齿辊44A处发生卡纸。因为第二带齿辊44A当侧视时与夹持位置重叠,因此,能够有效地使记录纸张14成为波浪状态。
[0115]而且,下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41的从第二输送辊42A和第一带齿辊43A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2到第二带齿辊44A抵接记录纸张14的位置之间沿着输送方向的距离L2小于上游波浪形状赋予机构61的从输送辊对21夹持记录纸张14的夹持位置NPl到上游抵接构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记录纸张14的上表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LI。
[0116]在这种情况下,在上游抵接构件62不抵接记录纸张14的状态之前,第二带齿辊44A抵接记录纸张14。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维持记录纸张14的波浪形状。
[0117]而且,第一带齿辊43A的虚拟外周线VLl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呈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不重叠的状态。由此,当记录纸张14抵接第一带齿辊43A时不对记录纸张14施加大的载荷。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记录纸张14破损或者在第一带齿辊43A处的卡纸。
[0118]然后,记录纸张14被第二输送辊42A和第一带齿辊43A夹持,向着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输送。
[0119]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在两端部以外的部分被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引导之后,被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二引导面46P引导。被第二引导面46P引导的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通过第二输送辊42A的上方。接下来,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抵接各第三带齿辊45A。由此,记录纸张14的各端部由第三带齿辊45A从片材输送方向6的下游侧部分依次施压。
[0120]由此,因为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被位于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处的第二引导面46P引导,因此,与第三带齿辊45A平顺地抵接而被施压。因此,记录纸张14因与第二带齿辊44A抵接而沿着宽度方向9成为波浪状态,即使宽度方向9的两端部呈向上方翘起的状态,也能由第三带齿辊45A确保施压。然后,记录纸张14由第四带齿辊47A排出到排纸盘17上。
[0121]而且,当记录纸张14呈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的状态时,记录纸张14位于输送方向下游处的宽度方向9一方的角部被端部引导面46R引导,因此,以不受大的冲击的方式与第二引导面46P抵接。
[0122][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0123]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一引导面46J引导的记录纸张14在到达夹持位置NP2之前与第二带齿辊44A抵接。由此,第二带齿辊44A能够容易地使记录纸张14形成凹状下凹状态。被第一引导面46J引导的记录纸张14在与第二带齿辊44A抵接之前由第一带齿辊43A向着夹持位置NP2引导。由此,不对第二带齿辊44A施加大的载荷,能够抑制在第二带齿辊44A处的卡纸。
[0124]因为第一带齿辊43A的第一虚拟外周线VLl位于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处,因此,被第一引导面46J引导的记录纸张14在与第二带齿辊44A抵接之前被第一带齿辊43A向着夹持位置NP2引导。其结果是,不对第一带齿辊43A施加大的载荷,能够抑制在第一带齿辊43A处的卡纸。
[0125]设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三带齿辊45A配置在第二带齿辊44A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处,在比第一带齿辊43A更靠近虚拟平面VFR的位置。由此,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的端部能够确实由第三带齿辊45A施压。
[0126]设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二引导面46P位于第一引导面46J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由此,即使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呈向上方翘起的状态,也能平顺地向第三带齿辊45A引导,由第三带齿辊45A确实施压。
[0127]第二引导面46P在片材输送方向6从夹持位置NP2的上游延伸到下游。由此,记录纸张14的宽度方向9两端部由第二引导面46P稳定地引导到第三带齿辊45A。
[0128]第一引导构件46支撑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因此,容易对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中的每个进行定位。
[0129]第二带齿辊44A的第二虚拟外周线VL2与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LP位于夹持位置NP2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由此,第二带齿辊44A在夹持位置NP2的片材输送方向6下游对记录纸张14施加载荷,能够抑制第二带齿棍44A抵接时对记录纸张14施加的载荷,能够抑制卡纸、记录纸张14的破损等。
[0130]第二引导构件48具有与第一引导构件46相对、将记录纸张14向着夹持位置NP2引导的下部引导面48A,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沿着第一引导面46J的虚拟直线FLl与下部引导面48A交叉。
[0131]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引导构件48的下部引导面48A引导的记录纸张14在被第一引导构件的第一引导面46J引导的记录纸张14的头端向着夹持位置NP2之后,与第二带齿辊44A抵接。由此,记录纸张14抵接第二带齿棍44A时不对记录纸张14施加大的载荷,能够抑制第二带齿棍44A处的卡纸。
[0132]第二引导构件48通过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辊轴42B抵接而使下部引导面48A相对于第二夹持位置NP2呈预定状态,因此,能够将记录纸张14相对于第二输送辊42A稳定地输送。
[0133][变形例]
[013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带齿辊43A外周的圆形第一虚拟外周线VLl当沿着宽度方向9看时不与虚拟直线FLl重叠。但是,因为第一带齿辊43A随着输送记录纸张14时排出辊42A的旋转而旋转,在夹持位置NP2处第一带齿辊43A对记录纸张14施加的载荷小,因此,第一虚拟外周线VLl也可以与虚拟直线FLl重叠。此外,也可以采用在第一引导构件46不设置第三带齿辊45A的结构,或者采用在第一引导构件46不设置第二引导面46P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构件46的第二范围F2被设置成与第一引导部46G相同的倾斜面。
[0135]而且,第一带齿辊43A、第二带齿辊44A和第三带齿辊45A不限于支撑在第一引导构件46的结构,也可以是支撑在第一引导构件46以外的构件的结构。
[0136]不限于第二带齿辊44A的第二虚拟外周线VL2与虚拟平面VFR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位于夹持位置NP2的输送方向下游的结构,还可以是位于上游的结构。
[0137]不限于第二引导构件48与第二输送辊42A的辊轴42B抵接从而被定位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相对于其它构件来定位的结构。
【主权项】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记录部,用于对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片材记录图像; 多个输送辊,配置在所述记录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隔着间隔而设置; 多个第一带齿辊,分别与所述多个输送辊相面对而配置,用于在所述第一带齿辊与所述输送辊之间夹持所述片材; 多个第二带齿辊,分别配置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一带齿辊之间;以及 第一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带齿辊和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具有用于向着所述输送辊与所述第一带齿辊之间的夹持位置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一引导面, 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所述第二带齿辊与所述夹持位置重叠, 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二带齿辊的外周的圆形的虚拟外周线与沿着所述第一引导面的虚拟直线不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一带齿辊的外周的圆形的虚拟外周线与所述虚拟直线不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带齿辊和所述第二带齿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设有第三带齿辊,所述第三带齿辊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带齿辊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更靠近所述输送辊的位置处配置在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与配置有所述第三带齿辊的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用于向着所述第三带齿辊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配置在所述第一引导面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面在所述输送方向上从所述夹持位置的上游延伸到下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支撑所述第一带齿辊、所述第二带齿辊和所述第三带齿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齿辊的所述虚拟外周线上的与含有所述输送辊的轴心的虚拟平面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位于所述夹持位置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相对,具有用于向着所述夹持位置引导所述片材的第三引导面, 当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看时,沿着所述第三引导面的虚拟直线与所述第一引导面交叉。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与所述输送辊的辊轴抵接,所述第三引导面相对于所述夹持位置呈预定状态。
【文档编号】B41J11/00GK205471910SQ20162006536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发明人】伊藤毅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