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89416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它包括两端分别位于墙体预留槽(1)内的承重梁(2)和安装于承重梁(2)上部的曳引机组件(3.1),所述预留槽(1)内位于承重梁(2)下部沿承重梁(2)宽度方向设有底座组件(3),承重梁(2)与底座组件(3)固定连接,底座组件(3)下部与预留槽(1)之间设有至少二块减振橡胶(4);底座组件(3)上部位于预留槽(1)与承重梁(2)的位置处设有可将水平力转化为竖向力的转化件(5),转化件(5)一端与承重梁(2)相抵,转化件(5)与底座组件(3)一体式连接。
【专利说明】
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无机房电梯具有节省空间、布置灵活等优点,一般曳引机布置时,通常是在墙体的两侧分别预先设有一个预留槽,预留槽相对设置,将承重梁两端分别位于预留槽后二次浇注即可,但由于曳引机的曳引轮位于承重梁外部,而曳引轮用于拉动钢丝绳,使得整个曳引机的重心不在承重梁上,曳引机本身存在一个较大的倾覆力矩,因此,二次浇注后承重梁主要为双向受力,只能通过弯扭组合变形来克服垂直方向的载荷及倾覆力矩,使得其使用寿命低,且大大提升了电梯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承重梁的截面尺寸和负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无机房电梯成本的同时大大制约了其节省空间、布置灵活的优越性;同时,由于承重梁与墙体刚性连接,使得抱闸、曳引机振动等噪音必然存在于井道内,且共振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轿厢和导轨上,严重影响了无机房电梯的乘坐舒适度,并进一步限制了无机房电梯速度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提高电梯舒适度的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它包括两端分别位于墙体预留槽内的承重梁和安装于承重梁上部的曳引机组件,所述预留槽内位于承重梁下部沿承重梁宽度方向设有底座组件,承重梁与底座组件固定连接,底座组件下部与预留槽之间设有至少二块减振橡胶;底座组件上部位于预留槽与承重梁的位置处设有可将水平力转化为竖向力的转化件,转化件一端与承重梁相抵,转化件与底座组件一体式连接。
[0005]作为优选,所述转化件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侧面相抵,H型槽另一侧面与预留槽内壁相抵,H型槽与底座组件一体式连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组件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底面相抵。
[0007]作为优选,所述曳引机组件上部与墙体之间还设有固定连接块。
[0008]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在承重梁一侧壁与预留槽内侧壁之间设有转化件,并在承重梁下部设有底座组件,底座组件与预留槽之间设有减振橡胶,上述结构改变现有技术需要对承重梁进行二次浇注的方式,当曳引轮受力使得承重梁具有向外翻转的力时,由于转化件与承重梁侧面相抵,且转化件与底座组件一体式连接,从而使得承重梁对转化件的水平力在减振橡胶变形的作用下转变为垂直力,进而使得承重梁只受到垂直方向力,不容易扭曲变形,大幅度降低承重梁的最大应力,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且减振橡胶同时具有将曳引机与建筑主体进行振动隔离的作用,提高了电梯运行的舒适度;转化件和底座组件均采用H型钢,提高其刚性,保证其连接牢固,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布置灵活,可适用于目前大多数的无机房结构布置,使无机房电梯避免了刚性连接,在保留现有无机房电梯优点的同时可获得跟有机房电梯一样的舒适度,为更高速度的无机房电梯设计打下基础;固定连接块是用于直接将曳引机与墙体固定连接,用于在发生地震时,承重梁倒塌时,墙体还能将曳引机固定在墙上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省略一侧预留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0011]如图所示:1_预留槽,2-承重梁,3-底座组件,3.1-曳引机组件,4-减振橡胶,5-转化件,6-固定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3]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
[001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它包括两端分别位于墙体预留槽I内的承重梁2和安装于承重梁2上部的曳引机组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I内位于承重梁2下部沿承重梁2宽度方向设有底座组件3,承重梁2与底座组件3固定连接,底座组件3下部与预留槽I之间设有至少二块减振橡胶4;底座组件3上部位于预留槽I与承重梁2的位置处设有可将水平力转化为竖向力的转化件5,转化件5—端与承重梁2相抵,转化件5与底座组件3—体式连接。
[0015]所述转化件5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2侧面相抵,H型槽另一侧面与预留槽I内壁相抵,H型槽与底座组件3—体式连接。
[0016]所述底座组件3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2底面相抵。
[0017]所述曳引机组件3.1上部与墙体之间还设有固定连接块6。
[0018]在承重梁2—侧壁与预留槽I内侧壁之间设有转化件,并在承重梁2下部设有底座组件3,底座组件3与预留槽I之间设有减振橡胶4,上述结构改变现有技术需要对承重梁2进行二次浇注的方式,当曳引轮受力使得承重梁2具有向外翻转的力时,由于转化件5与承重梁2侧面相抵,且转化件5与底座组件3—体式连接,从而使得承重梁2对转化件5的水平力在减振橡胶4变形的作用下转变为垂直力,进而使得承重梁2只受到垂直方向力,不容易扭曲变形,大幅度降低承重梁2的最大应力,提高了电梯的安全系数;且减振橡胶4同时具有将曳引机与建筑主体进行振动隔离的作用,提高了电梯运行的舒适度;转化件5和底座组件3均采用H型钢,提高其刚性,保证其连接牢固,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布置灵活,可适用于目前大多数的无机房结构布置,使无机房电梯避免了刚性连接,在保留现有无机房电梯优点的同时可获得跟有机房电梯一样的舒适度,为更高速度的无机房电梯设计打下基础;固定连接块6是用于直接将曳引机与墙体固定连接,用于在发生地震时,承重梁倒塌时,墙体还能将曳引机固定在墙上的目的。
[001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它包括两端分别位于墙体预留槽(I)内的承重梁(2)和安装于承重梁(2)上部的曳引机组件(3.1),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I)内位于承重梁(2)下部沿承重梁(2)宽度方向设有底座组件(3),承重梁(2)与底座组件(3)固定连接,底座组件(3)下部与预留槽(I)之间设有至少二块减振橡胶(4);底座组件(3)上部位于预留槽(I)与承重梁(2)的位置处设有可将水平力转化为竖向力的转化件(5),转化件(5)一端与承重梁(2)相抵,转化件(5)与底座组件(3)—体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件(5)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2)侧面相抵,H型槽另一侧面与预留槽(I)内壁相抵,H型槽与底座组件(3) 一体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3)为H型槽,H型槽一侧面与承重梁(2)底面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机房电梯的曳引机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组件(3.1)上部与墙体之间还设有固定连接块(6)。
【文档编号】B66B11/00GK205472136SQ20162023866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龚文伟, 张春竹, 傅吴军
【申请人】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