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温区移动仓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537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多温区移动仓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包括厢体框架,厢体框架至少由厢顶板、厢底板、前侧板、后侧板所组成;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将厢体框架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每个温控区域分别设置有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从而控制各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本实用新型的各温控区域作为小型库位,分别存贮不同的产品品类,能够按货物属性进行分类储存;内部可拆卸结构可以存放不同体积大小的产品,从而提高电商行业品质保障与配送效率。
【专利说明】
多温区移动仓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链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作为电商的分支之一的生鲜电商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仅中国生鲜电商每年就产生数千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并以每年两位数以上的数字增长。但是,目前生鲜电商供应链配送设备落后,造成生鲜电商行业整体亏损,每年达数百亿人民币。
[0003]现有的生鲜电商供应链配送设备主要采用冷藏集装厢、冷藏厢式货车、常温集装箱、厢式货车、面包车等。对于生鲜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集装厢卡车进入无法进入城市市内道路,因此只能采用冷藏厢式货车或小型运输车辆。[〇〇〇4]冷藏厢式货车的特点是:在其外部装有冷机,内部装有内机,厢体四周都设有隔热层。其缺点是:1、装货过程中,冷冻货物在装卸之前需要预冷,环境温度为35°C以上时将车厢预冷至〇度左右,最少需要20分钟;2、无法在车上进行货物分拣,必须卸货进行整理;3、车门打开后,取最低温区单一商品时,同温区商品同时温度流失。【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它可以实现快速整装整卸。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多温区移动仓库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7]包括厢体框架,厢体框架至少由厢顶板1、厢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所组成;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将厢体框架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每个温控区域分别设置有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从而控制各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008]多个所述纵隔板与底部纵隔板由上至下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组成厢体框架的纵向分隔板,N个纵向分隔板将厢体空间沿前后方向分隔为N+1个纵向存储区域;每个纵向存储区域内搭设有M个横隔板,M个横隔板将每个纵向存储区域沿上下方向分隔为M+1个温控区域;从而将厢体框架分隔为(N+1)X(M+1)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
[0009]所述横隔板由水平设置的K+1个横向连接板7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竖向连接板8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底部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底部连接板6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
[0010]所述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卡槽7-7内设置有内隔板,K个内隔板将每个温控区域沿左右方向分隔为K+1个单元格。
[0011]所述前侧板3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位于前侧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于前侧板3的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上,该横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0012]所述后侧板4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位于后侧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于后侧板4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该横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0013]位于中部温控区的所述横向连接板7的两侧边横向搭接于前后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板8的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0014]所述每个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温控区门板5。
[0015]所述厢顶板1的前部开设有通风口 A;厢顶板1具有与通风口 A连通的厢顶通风道1-10,厢顶通风道1-10与厢顶板1下方的顶部温控区域连通;所述前侧板3的上部开设有通风口 B;前侧板3具有与通风口 B连通的侧部通风道,侧部通风道与前侧板3—侧的前侧温控区连通;当通风口A连接冷机时,冷空气先进入厢顶板1的厢顶通风道1-10,然后进入顶部温控区域;之后经横向连接板7的通风口由上至下最终到达底部温控区;后侧温控区的冷空气经竖向连接板8、底部连接板6的通风口从后向前流动,进入前侧板3的侧部通风道,最终从通风口 B排出,实现冷空气的循环。
[0016]所述厢顶板1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位于纵向分隔板上端的竖向连接板8;所述厢底板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底部连接板6的下端。
[0017]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0018]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叉车整体搬运至厢式货车的车厢或集装箱内,并通过厢式货车实现冷链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够大幅度缩短配送时间,从而降低产品损耗率。
[0019]本实用新型的各温控区域作为小型库位,分别存贮不同的产品品类,能够按货物属性进行分类储存,内部可拆卸结构可以存放不同体积大小的产品,从而提高电商行业品质保障与配送效率。
[0020]本实用新型的各温控区域能够实现独立温控,从而能够避免各温控区域相互影响。
[00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每个温控区域的温控区门板打开,并拆除全部内隔板,同时打开所有通风口的挡板,即可使温控区域全部敞开,此时能够在冷库内进行整体快速预冷,从35°C以上预冷至0°C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解决了现有的厢式货车预冷时间长,而集装厢空间大预冷效果差的问题。
[0022]反之,将每个温控区域的全部内隔板装上,关闭温控区门板,并关闭所有通风口的挡板,即可使温控区域的全部单元格的密闭,从而确保每个单元格内的货物实现低温仓储。
[0023]本实用新型在冷库内使用时,可以敞开快速整体制冷,在普通仓库使用时,可以外接通风道实现整体温控,在常规车辆上可以外装冷机进行温控,在冷藏车或制冷集装箱内可以外接通风管道进行温控。
[0024]本实用新型将厢体空间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单元格,能够在保障快速装运的前提下,实现现场分拣、储存、分拨、配送。不同于现有电商必须要用分拨站点才能实现客户单独配送。由于实现了货物在总仓内直接分拣配对完毕,能够在多个热点消费地区实现最近距离按单个客户需求进行分拨配送。[〇〇25]本实用新型每个单元格能够实现独立温控,结合多个高客流区域最近距离配送。
[0026]本实用新型每个单元格同时受到来自于顶部和底部的支撑,承重性能更好。【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文中的左右方向是指厢体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是指厢体的长度方向(即图中的前后方向);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温区移动仓库的示意图;
[0029]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厢顶板的剖面图;
[0030]图2b是图2a的仰视图;[003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厢顶板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的示意图;
[00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厢底板的剖面图;
[003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厢底板的底部连接板定位槽的示意图;
[0036]图8a是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连接板的截面示意图;[0〇37]图8b是图8a的侧视图;[0〇3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连接板的截面不意图;
[003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连接板的示意图;安装时将横向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即图中的上下方向)沿厢体框架的左右方向设置;
[0040]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侧板的示意图;
[0041]图12a是本实用新型的温控区门板的示意图;[〇〇42]图12b是图12a的侧视图。[〇〇43]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44]1为厢顶板,2为厢底板,
[0045]3为前侧板,4为后侧板,
[0046]5为温控区门板,6为底部连接板,[〇〇47]7为横向连接板,8为竖向连接板,[0〇48]1-1为顶上板,1-2为顶下板,
[0049]1-3为顶前板,1-4为顶后板,[〇〇5〇]1-5为顶部通风道,1-6为导流开关,
[0051]1-7为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10为厢顶通风道,[0〇52]1-7-1为圆形导向槽,1-7-2为横向导向槽,[〇〇53]1-7-3为导向板,1-7-4为竖向导向槽,[〇〇54]1-7-5为圆形顶部槽,
[0055]1-8为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9为竖向连接板限位器,
[0056]2-1为厢底板主体,2-2为底部连接板定位槽,[〇〇57]2-2-1为底部连接平衡槽,2-2-2为弧形导向槽,
[0058]2-2-3为纵向导向槽,[〇〇59]2-3为支撑脚,2-4为叉车定位槽,
[0060]2-5为导向板,
[0061]3-1为前侧板主体,3-2为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
[0062]3-3为横向通风口,3-4为横向转轴,[〇〇63]3-5为阀板,3-6为通风阀传感器,[〇〇64]5-1为门板主体,5-2为凹槽,[〇〇65]5-2-1为按钮式开关,5-2-2为连接机构,
[0066]5-2-3 为插销,
[0067]5-3为弹性板,5-4为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0〇68]5-5为横向转轴端部固定件,
[0069]6-1为底部连接板主体,6-2为底部连接平衡件,
[0070]6-3为横向转轴,6-4为阀板,
[0071]6-5为T字型连接件,6-6为横向通风口,[〇〇72]6-7为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〇〇73]7-1为横向连接板主体,7-2为纵向通风口,
[0074]7-3为挡板,7-4为卡槽,
[0075]8-1为竖向连接板主体,8-2为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〇〇76]8-3为横向通风口,8-4为横向转轴,[〇〇77]8-4-1为转轴连接件,
[0078]8-5为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6为滑轮导向板,[〇〇79]8-7为T字型连接件,8-8为阀板,[〇〇8〇]8-9为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8-10为竖向连接板限位槽,
[0081]8-9-1为弹性定位件,[〇〇82]8-11为通风阀传感器,8-12为横向连接板限位槽,[〇〇83]1-11为前部厢顶板,1-12为后部厢顶板,[0〇84]3-11为前部前侧板,3-12为后部前侧板。【具体实施方式】
[008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温区移动仓库,包括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厢顶板1、厢底板2、前侧板3、后侧板4所组成的厢体框架;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多个纵隔板与底部纵隔板由上至下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组成厢体框架的纵向分隔板, N个纵向分隔板将厢体空间由前向后分隔为N+1个纵向存储区域;每个纵向存储区域内搭设有M个横隔板,M个横隔板将每个纵向存储区域由上向下分隔为M+1个温控区域;从而将厢体框架分隔为(N+1)X(M+1)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
[0086]横隔板由水平设置的K+1个横向连接板7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竖向连接板8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底部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 1个底部连接板6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
[0087]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卡槽7-7内设置有内隔板,K个内隔板将每个温控区域沿左右方向分隔为K+1个单元格;
[0088]每个温控区域分别设置有用于引导通风的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从而控制各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089]每个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温控区门板5,能够将各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封闭。
[0090]其中,厢顶板1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顶部,厢底板2的顶部两端分别连接前侧板3和后侧板4的底部;
[0091]厢顶板1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固定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结构,如凸块与插槽的配合连接;
[0092]厢底板2与前侧板3和后侧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固定连接结构(如焊接固定), 以保证厢体框架的稳定性。[0〇93]如图2a所示,厢顶板1包括顶上板1-1、顶下板1-2、顶前板1-3、顶后板1-4、顶左板、 顶右板,顶上板1-1、顶下板1-2、顶前板1-3、顶后板1-4、顶左板及顶右板固定连接组成一腔体,作为厢顶通风道1-10;顶上板1-1、顶后板1-4、顶左板、顶右板采用隔热材料,作为通风道隔热层;顶下板1 -2作为承重层;顶前板1 -3开设有通风口 A;[〇〇94] 顶下板1-2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1个顶部通风道1-5,顶部通风道1-5沿上下方向延伸,将厢顶通风道1-10与顶下板1-2下方的顶部温控区域连通;
[0095]如图2b所示,顶下板1-2的底面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个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 -7与竖向连接板8的上部相配合,以使厢顶板1与竖向连接板8之间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顶下板1-2通过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连接N个竖向连接板8;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位于相邻的两个顶部通风道1-5之间,以使每个顶部温控区具有各自的顶部通风道 1-5;
[0096]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沿左右方向延伸;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上开设有N-1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N-1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沿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个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对应一竖向连接板限位器1-9,竖向连接板限位器1-9能够沿竖向连接板限位槽1-8移动,从而对竖向连接板8的端部进行限位;
[0097]每个顶部通风道1-5分别设置导流开关1-6,导流开关1-6能够绕其固定端转动,实现顶部通风道1-5的开合,从而控制厢顶通风道1-10与顶部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098]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形导向槽1-7-1,圆形导向槽1-7-1的顶部形成横向导向槽1-7-2,从而实现竖向连接板8与顶下板1 -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该结构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 -7,圆形导向槽1 -7-1和横向导向槽1 -7-2起连接导向作用,同时横向导向槽1 -7-2还能够起对竖向连接板8的支撑作用;
[0099]圆形导向槽1-7-1可以直接在顶下板1-2上开设;也可以由导向板1-7-3形成,导向板1-7-3通过螺栓与顶下板1-2形成可拆卸连接;在竖向连接板8沿圆形导向槽1-7-1和横向导向槽1-7-2左右滑动的过程中,如果在横向导向槽1-7-2内产生污垢需要清理时,只需拧下螺栓将导向板1-7-3从顶下板1-2上拆下,即可对横向导向槽1-7-2进行清理;这种结构能够减少清理污垢的工作量;
[0100]圆形导向槽1-7-1也可以替换为如图2所示的直形导向槽;[0101 ]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导向槽1 -7-4;或者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导向槽1 -7-4,竖向导向槽1 -7-4的顶部形成圆形顶部槽1 -7-5;该结构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竖向导向槽1-7-4和圆形顶部槽1-7-5仅起连接导向作用。
[0102]如图6所示,厢底板2包括厢底板主体2-1,厢底板主体2-1的顶面沿前后方向分布有N个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与底部连接板6的底部相配合,厢底板2 通过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连接N个底部连接板6,以使底部连接板6与厢底板2之间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N个底部连接板6将厢底板2的上方区域分隔为N+1个底部温控区;厢底板主体2-1的下表面设置有保温层;[〇1〇3]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沿左右方向延伸;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底部设置有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6,用于底部连接板6在厢底板2上的定位;[〇1〇4]厢底板主体2-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脚2-3,支撑脚2-3的底面设置有耐磨防滑层2-3-1;支撑脚2-3用于厢体的承重及防滑;厢底板主体2-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两个叉车定位槽2-4,叉车定位槽2-4沿左右方向延伸,用于叉车货叉的伸入并定位;两个叉车定位槽 2-4之间的间距与叉车的货叉间距相匹配;每个叉车定位槽2-4的承载力不小于2吨,以实现厢体的平稳整体装运。
[0105]如图7所示,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包括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底部连接平衡槽2-2-1的底部中央形成有弧形导向槽2-2-2,底部连接平衡槽2-2-1的顶部中央形成有纵向导向槽2-2-3;
[0106]优选地,纵向导向槽2-2-3由导向板2-5形成,导向板2-5通过螺栓与厢底板主体2-1形成可拆卸连接;当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和弧形导向槽2-2-2内产生污垢需要清理时,只需拧下螺栓将导向板2-5从厢底板主体2-1上拆下,即可对底部连接平衡槽2-2-1和弧形导向槽2-2-2进行清理;这种结构能够减少清理污垢的工作量。
[0107]本实用新型的厢顶板1的横向导向槽1-7-2能够起对竖向连接板8的支撑作用,同时厢底板2的底部连接平衡槽2-2-1能够起对底部连接板6的支撑作用,由于厢顶板1和厢底板2同时作为受力点,即使上方的货物重量大而体积小时,也不会损坏下方的货物,解决了现有运输设备中必须将大件货物或重货物存放在底部的问题。
[0108]本实用新型无需使用大型起吊设备,只需利用叉车就可实现快速整体搬运至运输车辆(如厢式货车),能够极大地提高装卸效率和成本,解决了现有的厢式货车不能整体快速装卸货的问题。
[0109]在装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叉车定位槽2-4能够起到平衡作用,防止由于移动仓库内货物重量不均而导致的仓库偏移滑动,实现不用建造月台,就能够将货物整体全部装运到厢式货车内。
[0110]如图8a、图8b所示,竖向连接板8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竖向连接板主体8-1, 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上部与厢顶板1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 -7及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相配合(S卩厢顶板1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与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的结构相同),从而实现竖向连接板8与厢顶板1或相邻的竖向连接板8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0111]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用于支撑横向连接板7;
[0112]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的两端设置有横向连接板限位槽8-12,横向连接板限位槽8-12用于对与竖向连接板8连接的横向连接板7进行限位;
[0113]竖向连接板主体8-1上开设有横向通风口 8-3,横向通风口 8-3沿左右方向(即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长度方向)延伸;[〇114] 横向通风口 8-3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横向通风口 8-3的开合,从而控制前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115]通风阀包括阀板8-8,阀板8-8的中部通过横向转轴8-4连接横向通风口 8-3的两侧;驱动横向转轴8-4旋转,带动阀板8-8绕其固定端旋转,当阀板8-8的上下两端接触横向通风口 8-3的上下边缘,此时横向通风口 8-3处于关闭状态;
[0116]显然,横向转轴8-4也可以设置于阀板8-8的上端或下端;
[0117]阀板8-8的自由端设置有通风阀传感器8-11,当横向通风口 8-3关闭时,通风阀传感器8-11产生信号;
[0118]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下部开设有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 与竖向连接板8及底部连接板6的上部相配合(即竖向连接板8与底部连接板6的上部结构相同),从而实现上下相邻的竖向连接板8以及竖向连接板8与底部连接板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0119]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左右两侧边开设有竖向连接板限位槽8-10,竖向连接板限位槽8-10用于对左右相邻的竖向连接板8的左右端部进行限位;
[0120]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 8-9,竖向连接板8通过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8-9实现与左右相邻竖向连接板8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21]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8-9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定位件8-9-1,左右相邻的竖向连接板8通过竖向连接板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竖向连接板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左右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8-9内,弹性定位件 8-9-1从上下两侧对竖向连接板连接件进行夹持定位,从而实现竖向连接板连接件与两个竖向连接板8的固定连接;
[0122]横向转轴8-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连接件8-4-1,横向转轴8-4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件8-4-1实现与左右相邻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转轴8-4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23]优选地,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的上方或下方设置有滑轮导向板8-6,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与滑轮导向板8-6形成滑轮导向槽,用于对横向连接板7的滑轮进行定位导向;
[0124]优选地,竖向连接板主体8-1的上部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T字型连接件8-7,T字型连接件8-7与厢顶板1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7及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相配合;
[0125]优选地,T字型连接件8-7的两翼分别设置有滑轮,T字型连接件8-7通过滑轮连接厢顶板1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1 -7或另一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〇126]如图9所示,底部连接板6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部连接板主体6-1,底部连接板主体6-1的上部与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相配合,从而实现底部连接板6 与竖向连接板8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0127]底部连接板主体6-1的底部形成有底部连接平衡件6-2,底部连接平衡件6-2与厢底板2的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相配合,从而实现底部连接板6与厢底板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0128] 底部连接板主体6-1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通风口 6-6,横向通风口 6-6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横向通风口6-6的开合,从而控制相邻底部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129]通风阀包括阀板6-4,阀板6-4的中部通过横向转轴6-3连接横向通风口 6-6的两侦;驱动横向转轴6-3旋转,带动阀板6-4绕其固定端旋转,当阀板6-4的上下两端接触横向通风口 6-6的上下边缘,此时横向通风口 6-6处于关闭状态;[〇13〇]显然,横向转轴6-3也可以设置于阀板6-4的上端或下端;
[0131]阀板6-4的自由端设置有通风阀传感器,当横向通风口6-6关闭时,通风阀传感器产生信号;
[0132]底部连接板主体6-1的左右两侧边开设有底部连接板限位槽,底部连接板限位槽用于对左右相邻的底部连接板6的左右端部进行限位;
[0133]底部连接板主体6-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 6-7,底部连接板6通过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6-7实现与左右相邻底部连接板6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34]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6-7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定位件,左右相邻的底部连接板6通过底部连接板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底部连接板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左右相邻的两个底部连接板6的底部连接板侧部连接卡槽6-7内,弹性定位件从上下两侧对底部连接板连接件进行夹持定位,从而实现底部连接板连接件与两个底部连接板 6的固定连接;
[0135]横向转轴6-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连接件,横向转轴6-3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件实现与左右相邻底部连接板6的横向转轴6-3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36]优选地,底部连接板主体6-1的上部形成沿左右方向延伸的T字型连接件6-5,T字型连接件6-5与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相配合;
[0137]优选地,T字型连接件6-5的两翼分别设置有滑轮,T字型连接件6-5通过滑轮连接竖向连接板8的竖向连接板定位槽8-5;
[0138]优选地,底部连接平衡件6-2与厢底板2的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之间的配合方式为滚动摩擦配合;底部连接平衡件6-2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轴,固定轴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轴上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滚轮,底部连接平衡件6-2通过滚轮接触厢底板2的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滚轮能够沿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滚动,从而减小底部连接板6相对于厢底板2移动过程中底部连接平衡件6-2与底部连接板定位槽2-2之间的摩擦力。
[0139]如图10所示,横向连接板7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连接板主体7-1,横向连接板主体7-1上开设有两个纵向通风口 7-2,纵向通风口 7-2沿左右方向(即横向连接板主体7-1的长度方向)延伸;
[0140]每个纵向通风口 7-2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纵向通风口 7-2的开合,从而控制上下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0141 ]通风阀包括阀板7-4,阀板7-4的中部通过横向转轴7-3连接纵向通风口 7-2的两侦h驱动横向转轴7-3旋转,带动阀板7-4绕其固定端旋转,当阀板7-4的上下两端接触纵向通风口 7-2的上下边缘,此时纵向通风口 7-2处于关闭状态;
[0142]显然,横向转轴7-3也可以设置于阀板7-4的上端或下端;
[0143]阀板7-4的自由端设置有通风阀传感器,当纵向通风口 7-2关闭时,通风阀传感器产生信号;
[0144]横向连接板主体7-1的一端或两端形成有卡槽7-7,卡槽7-7用于内隔板的定位;
[0145]横向连接板主体7-1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 7-5,横向连接板7通过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7-5实现与左右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46]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7-5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定位件7-6,左右相邻的横向连接板7通过横向连接板连接件实现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横向连接板连接件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左右相邻的两个横向连接板7的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7-5内,弹性定位件7-6从前后两侧对横向连接板连接件进行夹持定位,从而实现横向连接板连接件与两个横向连接板7的固定连接;
[0147]横向转轴7-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轴连接件,横向转轴7-3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件实现与左右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横向转轴7-3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48]横向连接板主体7-1的前后两侧边横向搭接于两个竖向连接板8之间,能够相对于竖向连接板8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
[0149]优选地,横向连接板主体7-1的前后两侧边分别设置有滑轮,利于横向连接板7相对于竖向连接板8的滑动。
[0150]如图11所示,前侧板3包括前侧板主体3-1,前侧板主体3-1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用于支撑横向连接板7;前侧板主体3-1的外侧面设置有保温层;[0151 ]前侧板主体3-1内形成侧部通风道;前侧板主体3-1的上部开设有通风口 B;
[0152]前侧板主体3-1沿上下方向分布有M+1个横向通风口 3-3,横向通风口 3-3沿左右方向延伸,将侧部通风道与前侧板3—侧的前侧温控区连通;
[0153]每个横向通风口 3-3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横向通风口 3-3的开合,从而控制侧部通风道与前侧温控区的连通与否;
[0154]通风阀包括阀板3-5,阀板3-5的上端通过横向转轴3-4连接横向通风口 3-3的上边缘;驱动横向转轴3-4旋转,带动阀板3-5绕其固定端旋转,当阀板3-5的自由端(下端)接触横向通风口 3-3的下边缘,此时横向通风口 3-3处于关闭状态;
[0155]阀板3-5的自由端设置有通风阀传感器3-6,当横向通风口 3-3关闭时,通风阀传感器3-6产生信号。
[0156]后侧板4的内侧面由上至下分布有M个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与前侧板3上的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相对应),用于支撑横向连接板7。
[0157]如图12a、图12b所示,温控区门板5包括门板主体5-1,门板主体5-1的宽度大于横向连接板7的宽度;门板主体5-1的高度小于竖向连接板8的高度;门板主体5-1设置有隐形门锁;
[0158]门板主体5-1的下部与位于门板主体5-1下方的横隔板端部固定连接;门板主体5-1的前后两侧边通过隐形门锁实现与纵隔板或底部纵隔板端部之间的定位;
[0159]门板主体5-1的上部设置有弹性板5-3,弹性板5-3的下端固定连接门板主体5-1, 弹性板5-3的上端伸出门板主体5-1的上边缘;弹性板5-3具有向内的回弹力,以使弹性板5-3的上端具有向门板主体5-1方向运动的趋势,从而保证温控区门板5的上端与位于门板主体5-1上方的横隔板端部之间的密封性。
[0160]隐形门锁包括按钮式开关5-2-1,按钮式开关5-2-1通过连接机构5-2-2连接插销 5-2-3;按钮式开关5-2-1设置于温控区门板5上开设的凹槽5-2边缘。
[0161]门板主体5-1的下部设置有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5-4,温控区门板5通过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5-4实现与位于横隔板端部的横向连接板7外端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62]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5-4内设置有温控区门板连接件;温控区门板连接件的一端伸入温控区门板5的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5-4,温控区门板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入横向连接板7的横向连接板端部连接卡槽7-5内,从而实现温控区门板5与横向连接板7的固定连接;
[0163]门板主体5-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横向转轴端部固定件5-5,横向转轴端部固定件5-5与横向转轴7 -3的端部相配合,横向连接板7的横向转轴7 -3的端部通过横向转轴端部固定件5-5实现与温控区门板5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164]当移动仓库处于密封状态下,门板主体5-1的前后两侧边分别接触纵隔板或底部纵隔板的左右端部,插销5-2-3伸入竖向连接板8或底部连接板6的温控区门板定位凹槽内, 实现温控区门板5的前后两侧边与纵隔板或底部纵隔板端部的定位;此时,门板主体5-1的弹性板5-3在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与温控区门板5上方的横隔板端部接触,以保证温控区门板5的上端与横隔板端部之间的密封性;
[0165]按动按钮式开关5-2-1,按钮式开关5-2-1通过连接机构5-2-2带动插销5-2-3向内运动,使插销5-2-3离开竖向连接板8的温控区门板定位凹槽,竖向连接板8失去对温控区门板5的定位,此时能够向外抽拉横隔板。
[0166]当通风口 A连接冷机时,冷空气先进入厢顶板1的厢顶通风道1-10,然后经顶部通风道1-5进入顶部温控区;之后经横向连接板7的纵向通风口 7-2由上至下最终到达底部温控区;
[0167]后侧温控区的冷空气经竖向连接板8、底部连接板6的横向通风口从后向前流动, 经前侧板3的横向通风口 3-3进入侧部通风道,最终从通风口 B排出,实现冷空气的循环。
【主权项】
1.一种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框架,厢体框架至少由厢顶板(1)、厢底 板(2)、前侧板(3)、后侧板(4)所组成;厢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纵隔板、底部纵隔板, 将厢体框架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每个温控区域左右贯通;每个温控区域分别 设置有通风口;每个通风口分别设置有通风阀,通风阀用于控制通风口的开合,从而控制各 温控区域与相邻温控区的连通与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纵隔板与底部纵隔板 由上至下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组成厢体框架的纵向分隔板,N个纵向分隔板将厢体空间沿前 后方向分隔为N+1个纵向存储区域;每个纵向存储区域内搭设有M个横隔板,M个横隔板将每 个纵向存储区域沿上下方向分隔为M+1个温控区域;从而将厢体框架分隔为(N+1)X(M+1) 个相互独立的温控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由水平设置的K+1 个横向连接板(7)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竖向连接板 (8)沿左右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底部纵隔板由垂直设置的K+1个底部连接板(6)沿左右 方向依次首尾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横向连接板(7)的卡 槽(7-7)内设置有内隔板,K个内隔板将每个温控区域沿左右方向分隔为K+1个单元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板(3)的内侧面由上 至下分布有M个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 ),位于前侧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 搭接于前侧板(3)的第一横向连接板支撑件(3-2)上,该横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 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板(4)的内侧面由上 至下分布有M个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位于后侧温控区的横向连接板(7)的一侧边搭接于后侧 板(4)的横向连接板支撑件上,该横向连接板(7)的另一侧边搭接于竖向连接板(8)的横向 连接板支撑件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部温控区的所述横向连 接板(7)的两侧边横向搭接于前后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板(8)的第二横向连接板支撑件(8-2)上,横向连接板(7)能够沿左右方向自由滑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温控区域的左右两端 分别设置有温控区门板(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厢顶板(1)的前部开设有 通风口 A;厢顶板(1)具有与通风口 A连通的厢顶通风道(1-10),厢顶通风道(1-10)与厢顶板 (1)下方的顶部温控区域连通;所述前侧板(3)的上部开设有通风口 B;前侧板(3)具有与通 风口 B连通的侧部通风道,侧部通风道与前侧板(3)—侧的前侧温控区连通;当通风口 A连接冷机时,冷空气先进入厢顶板(1)的厢顶通风道(1-10),然后进入顶部 温控区域;之后经横向连接板(7)的通风口由上至下最终到达底部温控区;后侧温控区的冷 空气经竖向连接板(8)、底部连接板(6)的通风口从后向前流动,进入前侧板(3)的侧部通风 道,最终从通风口 B排出,实现冷空气的循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温区移动仓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厢顶板(1)通过可拆卸连 接结构连接位于纵向分隔板上端的竖向连接板(8);所述厢底板(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底部连接板(6)的下端。
【文档编号】B65D81/38GK205602462SQ201620243463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发明人】董康辉
【申请人】董康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