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模压辊轮一起使用的光滑柔性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753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与模压辊轮一起使用的光滑柔性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热塑薄膜的制造方法,此薄膜的一面具有光学元件,另一面为光滑表面。
背景技术
具有带图形表面的薄膜可用于各种应用中。例如,相纸可包含一个具有无光泽光洁度或有光泽光洁度的薄膜。当无意的观察者观看时,此无光泽光洁度或有光泽光洁度的面可能在相片上产生所希望的效果。有光泽光洁度或无光泽光洁度要求相纸的制造过程具有一定的公差(即一定的精度)。制造过程的公差越小,则通常制造过程越复杂越昂贵。换句话说,制造相纸用的带图形的薄膜所要求的公差可能比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控光薄膜所需的公差低得多。
控光薄膜可用于各种应用中。例如,光定向薄膜可用作液晶显示器(LCD)的一部分,以增加LCD的功率效率。提高LCD(或其它类似显示器)的功率效率可能很有意义。液晶显示器经常包含在使用电池的移动装置(如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内。人们希望这些移动装置的电池使用时间尽可能长。尽管电池技术在不断改进,但延长移动装置的电池寿命的一种途径仍是降低该装置的功耗而性能不下降。提高移动装置的效率可以延长移动装置的电池寿命,这对用户非常有利。
与相纸上的有光泽光洁度或无光泽光洁度的光路相比较,控光薄膜的光路很特殊很精细。因而,产生相纸上有光泽光洁度或无光泽光洁度的制造过程的精度可能不适合于制造控光薄膜。例如,用来制造其它带图形的薄膜的制造过程,可能不适合于复制控光薄膜的光学元件或提供厚度均匀的薄膜,而这对于控光薄膜可能是必需的。以往制造过程的这些不适应性在制造控光薄膜时必须仔细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各实施例涉及一种包含刚性表面和柔性表面的装置。刚性表面包括一个光学元件模压图形。柔性表面和刚性表面形成一个辊隙,其结构可使嵌入辊隙的黏滞材料形成固态薄膜。
另一些实施例涉及包含环带的柔性压力带。此环带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金属层。带的外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小于50纳米,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
另一些实施例涉及形成带图形的薄片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提供热塑聚合物的熔融屏,并将此屏送入模压辊轮和柔性压力带之间的模压辊隙内。柔性压力带包括一个环带。环带包含至少一个弹性层。带的外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小于50纳米,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
另一些实施例涉及形成带图形的薄片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提供热塑聚合物的熔融屏,并将此屏送入模压辊轮和压力带之间的模压辊隙内。此压力带包括一个与熔融屏接触的接触带和一个与熔融屏相反侧上金属带接触的减震带。减震带的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
根据本发明各实施例,制造过程可产生可用于各种应用的控光薄膜,例如采用本发明各实施例可产生能精确复制特定光学元件的控光薄膜,这种特定光学元件的复制可让薄膜显著增加液晶显示器的效率。相应地,效率的增加可延长移动装置(如手机、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的电池寿命。各实施例的制造过程可产生具有均匀厚度的离散光学元件的薄膜。不具备离散光学元件和均匀厚度的控光薄膜不可能有效地增加显示装置的效率而不降低显示质量。


图1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背光源和控光薄膜系统一部分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和4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系统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上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有柔性带系统的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带金属层和弹性层的带系统示意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带一个外金属层,两个弹性层和一个内金属层的带系统示意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带金属层和弹性层的带系统示意图,其中弹性层有加强纤维,其取向基本为一个方向。
图10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周期性突起的带系统示意图。
图11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在外金属层上有三维图形的带系统示意图。
图12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它具有柔性带系统和不起毛的软编织往复清洁器。
图13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它具有柔性带系统和抛光辊轮。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它具有柔性带系统和静电放电系统。
图15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种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它具有一个柔性带系统,包括金属带和弹性带,且金属带和弹性带围绕不同的带辊轮。
图16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部分控光薄膜的视图,显示一些棱边和脊背。
发明的详细说明图1和图2示意地表示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系统1的一种形式。控光薄膜系统1可包括一个控光薄膜2,它使背光源BL(或其它光源)发射的大部分光朝更垂直于薄膜表面的方向再分布。图2可用来把从几乎任何照明光源来的光再分布在所希望的观察角以内。例如,薄膜2可与显示器D(如用于手提电脑内,字处理器,航空显示器,手机和PDA等的液晶显示器内)一起用来使显示器变亮。液晶显示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包括透射型液晶显示器(如图1和2所示),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如图3所示),或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如图4所示)。在各实施例中,控光薄膜提供大于1.0的光增益(输出/输入之比)。
示于图3的反射式液晶显示器D可能包括一个靠近背面的背反射器40,用来将进入显示器的背景光向后反射出显示器,以提高显示器的亮度。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2可安放在靠近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顶部,以使进入显示器的背景光(或从前面来的光)重新指向更垂直于薄膜平面的方向,通过背反射器向后反射在所希望的观察角之内,从而提高显示器的亮度。可将控光薄膜2连接,叠压或用别的方式固定到液晶显示器顶部的位置上。
示于图4的透反射液晶显示器D包括一个处于显示器和背光源BL之间的透反射器T,以将进入显示器前方的背景光向后反射出显示器,从而提高显示器在照明环境中的亮度,同时使从背光源来的光穿过透反射器从显示器出来,为在黑暗环境中的显示器照明。在这个实施例中,可将控光薄膜2放在显示器顶部附近或显示器底部附近,或者如图4所示那样二者兼有,以控制或再分配背景光和/或从背光源来的光,使其更垂直于薄膜平面,让光线输出分布能使光更好地穿过显示器,从而提高显示器的亮度。
控光薄膜2可包括一个薄的透明薄膜或底片8,它在薄膜的光出射表面6上有许多形状很确定的各个离散光学元件5让入射光分布这样折射,使得从薄膜出射的光分布在更垂直于薄膜表面的方向。图5是一个控光薄膜2的示例。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元件是一些形状很确定(可以是在光薄膜内的突起或凹陷)的元件。相对光学薄膜的长度和宽度而言,各个光学元件可能很小。一个曲线表面可以是曲度至少在一个平面内的单个元件的一部分。楔形元件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几个斜面的元件,这些表面可能是平面或曲线表面的组合。
在各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元件具有一个曲线表面和一个平面。曲线表面可能有一个,两个,或三个轴线的曲度,且用于多个方向的光校直。两个平面相遇的地方是脊背。脊背由直线顶形成,元件的各边在那儿相遇。元件可能有在薄膜平面内的曲度,从而使得这些元件可以在一个以上方向校直。
每个单个光学元件5的宽度和长度可能只有薄膜的宽度和长度的很多分之一,而且可由薄膜出射表面上的凹陷和突起形成。这些单个光学元件5可能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将入射光折射到垂直于光出射表面的方向。光学元件5的高宽比可大于0.4。本发明各个光学元件可以随机安置且彼此平行。这种安置可使脊背一般排列在同一方向。在各实施例中,通常有取向的脊背线可能较为有利,这样薄膜将在一个方向比其它的方向更为准直,因而当用于液晶背光系统中时可产生更高的轴上增益。
各元件的横截面在元件的最高点可能具有90度的包容角。90度脊背角可使控光薄膜产生最高的轴上亮度。不过,90度角并不是绝对必需的。例如,88至92度的角可得到类似的结果。当脊背角小于85度或大于95度时,控光薄膜的轴上亮度可能下降。
图5的实施例表示在薄膜2上的各个光学元件5的一种图形。这些光学元件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形状。这里我们把题为“控光薄膜和薄膜系统”的美国专利申请出版物NO.US 2001/0053075A1全部引用过来作参考。此申请列举了许多光学元件的变型。但是,本专业技术人员将会发现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控光薄膜光学元件的其它变型很有用。
如图2的例子所示,薄膜2的光入射表面7可能有一个光学涂层25(例如,抗反射涂层,反射极化器,阻滞涂层或极化器)。另外,在这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所要求的视觉外观在光入射表面7上提供一种无光泽或漫射结构。无光泽光洁度可以产生较柔和的图象,其轴上增益不高。可以把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各个光学元件5的平面和曲线表面的组合做成使射到上面的一些光束重新射向不同的方向,从而产生较柔和的图象而不需在薄膜入射表面上提供额外的漫射器或无光泽光洁度。控光薄膜2的各个光学元件5还可以按交错,互锁和/或交叉的结构相互重叠,以造成具有适当表面积复盖率的光学结构。
背光源BL可以是基本上平的或是曲线的。背光源BL可以是单层或多层,同时可以有不同的厚度和形状。背光源BL可以是柔性的或刚性的,且可用各种组合件制成。另外,背光源BL可以是空心的,用流体和空气填充的,或是实心的,而且可以有孔或脊背。
光源26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类型(例如,弧光灯,白炽灯且可以着色,滤光或上漆,带透镜端部的灯泡,线性光,卤素灯,发光二极管(LED),由LED组成的电路片,氖灯泡,冷阴极荧光灯,从远处光源发送的光纤发光管,激光或激光二极管,或其它任何适当的光源)。另外,光源26可以是多种颜色的LED,或者一种多色辐射源的组合,以提供所希望的有色或白色光输出分布。例如,可采用许多如不同颜色(如红,兰,绿色)LED的有色光或带多种颜色电路片的单个LED,通过改变每个单独的有色光的强度而产生白光或任何其它有色光输出分布。
背反射器40可如图1和2所示安装或固定在背光源BL的一侧,以便通过将从那侧发射的光反射回背光源而从相对一侧射出,以改善背光源的光输出效率。另外,可如图1和2所示,在背光源的一侧或两侧提供一光学变型的图案50,以改变光程使之超过内部临界角,和使一部分光从背光源的一侧或两侧射出。
具有结构性表面的热塑薄膜有从封装到光学薄膜等的应用。此结构可以在由压力辊轮和带图形的辊轮组成的压型辊隙内产生。按照传递给热塑薄膜的图形,很难在整个薄膜宽度上得到均匀的复制。获得这种均匀的复制且薄膜有光滑的背面也很难。
可采用橡胶压力辊轮在整个压型辊隙上提供较均匀的压力,因为它们的复盖面可以变形而适应熔融屏中任何的厚度不均匀性。这些厚度不均匀性可能是由于存在厚边缘向内弯曲,或挤压模造成的其它非均匀流动而产生的。但是,橡胶覆盖面可能没有足够低粗糙度的表面来产生光滑的(如平滑的)背部表面。
图6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一个带柔性带系统的挤压辊模压系统示意图。可利用T形模或衣架形模从狭缝模作熔融挤压。挤压模161使材料(如聚合物,聚碳酸脂等)保持或转变成黏滞状态。黏滞材料163(如熔融聚合物)被送入带图形的辊轮165和带167之间的辊隙。此黏滞材料可以是热塑聚合物。它们在刚要进入辊隙之前的黏滞度可在10Pa·S至100Pa·S之间。黏滞材料的停留时间(如将它转化成固体)可在20和40毫秒之间。辊隙压力可在1.4*108达因/厘米和2.63*108达因/厘米之间。这种材料的玻璃相变温度低于200℃。但当该材料离开辊隙时,它必须处于固体状态。在各实施例中,紧靠辊隙前面的点和紧接带从辊隙出来后之间的温度梯度至少是148.88℃。带167用带辊轮169来加强。带辊轮171还被用来在带167中维持适当的张力。
各个光学元件可由聚碳酸脂构成。聚碳酸脂有各种等级,适合不同的应用,其中有些配方可耐高温,有优良的尺寸稳定性,环境稳定性,且熔融黏滞度较低。
在各实施例中,带图形的辊轮165包含一个图形,用来将特定光学元件复制在从辊隙输出的光学薄膜上。在各实施例中,带图形的辊轮165是刚性的,且在带图形的辊轮165上的图形是精确的。较之带图形的辊轮165,带167是相对柔性的。虽然当施加压力到辊隙上时带167是柔性的,但它也有足够的硬度和平滑度,可以在从辊隙输出的固态薄膜一侧产生平的表面。在各实施例中,该带167的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卡洛硬度计)之间。从辊隙输出的薄膜在转变为固体状态(或准固态)之后可沿带167行走一些时间。在各实施例中,带167由金属和弹性材料构成,而辊轮169可以是金属或弹性材料。或者,本专业技术人员可能采用其它材料用作带167和带辊轮169,从而使带的柔性部分产生厚度均匀的薄膜,其一面为适当平滑的表面,而另一面具有从带图形的辊轮165适当复制的图形。
带167可以是一条连续的金属带,它被设计成使从辊隙输出薄膜的一面有平滑的光洁度。在各实施例中,带167的外表面具有小于50纳米的平均粗糙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粗糙度在15至30纳米之间。带167的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在某些实施例中,带167由金属和弹性材料的组合制成。金属层可以是带系统的最外层,而且与被挤压的聚合物相接触。金属层可以抛光至低粗糙度,且其分离特性允许带图形的薄片分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层可以安装在带的内面上。在带内面上的金属提供一种精确驱动带系统的方法。带167的周长可在0.75和10米之间,宽度在0.5和2米之间。在各实施例中,弹性材料可以在带的外面。在各实施例中,给带提供一种分离媒质,它可以让输出薄膜在离开辊隙后容易从带上脱离。弹性材料可包含聚合物的重量比在1至10%之间,此聚合物具有22至35达因/平方厘米的表面能量,业已证明它能很好地与已挤压的聚合物分离。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可对进入辊隙前的带167加热。使用加热带有助于减小形成在控光薄膜上的光学元件的棱边面积(下面将进一步讨论)。另外,因为带167被加热,当薄膜离开辊隙时,控光薄膜可以暂时保持与带相连。这有利于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本专业技术人员知道,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对带167提供热量。例如,可以通过传导或感应方式将热量提供给带。在各实施例中,带只与辊隙处的材料相接触。在各实施例中,带167在辊隙处的温度比带图形的辊轮169高。
图7的例子表示一个具有带辊轮103和带辊轮105的带系统,辊轮为具有弹性层107和金属层109的金属带导向。弹性层107和金属层109相组合有利于维持在辊隙内的柔性和/或在薄膜一面上提供光滑的硬表面。带的柔性可在整个辊隙上提供平稳的复制和高度的复制,而带的光滑性为控光薄膜提供平滑的背面。
图8为带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111,它有两个金属层和两个弹性层。带辊轮113和带辊轮115维持着具有外金属层117,外弹性层119,内弹性层121,和内金属层123的带。在各实施例中,外弹性层119和内弹性层121具有不同的硬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外弹性层119的硬度比内弹性层121高,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弹性层121的硬度比外弹性层119高。带中有两个或更多个柔性弹性层(双硬度)可造成不同的柔性度,以适应产品和辊隙内所需压力分布的需求。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带可包含一个内弹性层137,它包含取向基本沿一个方向的加强纤维。如图9所示,弹性层137有处于外面的金属层135。这些加强纤维可增加带的柔性和寿命,而同时保持金属层135的平滑硬表面。在各实施例中,弹性层可包括重量占0.2至5%的微粘土颗粒。在弹性层中加入微粘土颗粒可改善其机械性能,提供对弯曲和压缩力高5%至20%的机械抵抗力。微粘土颗粒可增强弹性层内的粘接网络,从而提供对弯曲和压缩的抵抗力。微粘土颗粒还可改善弹性层的耐热性,使弹性层更好地承受挤压过程产生的热量。
如图10所示,在各实施例中,带系统141可以在带143上包含一些周期性突起145。周期性突起145可帮助制造机械校准在辊隙处辊轮在带143内的运动。本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可以把周期性突起145安置在带的内部或外部。
如图11的实施例所示,带151可能包含三维图形153。此三维图形可以是输出光学薄膜的光漫射层。在诸如用于显示器的控光薄膜的应用中,光漫射层可用来增大LCD的观察角。在LCD TV的许多产品中,希望具有增大观察角的特性。
图12与图6相类似。但在图12中,在表面带167上安置了一个不起毛的软编织往复清洁器181。此清洁器可为进入辊隙之前的带提供清洗机构。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一个抛光辊轮191。抛光辊轮191和带167之间形成一个辊隙。抛光辊轮191可方便带167的抛光,以使薄膜从带图形的辊轮165和带167之间的辊隙中出来时形成适当光滑的表面。
如图14的实施例所示,可在靠近带167处安置一个静电放电系统。此静电放电系统201将带进入辊隙之前带的电荷除掉。静电放电将提高系统输出薄膜的质量,其作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US专利5,494,619中所述可以产生这类静电放电。
在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金属带211可以与带辊轮169和带图形的辊轮165之间的辊隙处的弹性带213一起使用。将弹性带213和金属带211相组合对于在辊隙柔性面上产生适当的柔性和光滑性可能是很理想的。这种结构很有用,因为弹性层和金属带在加热和冷却时可以用不同的比率和不同的百分数膨胀。也可以只使金属层或弹性层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加热或冷却。也可以用弹性层来带动金属层。
图16是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控光薄膜一部分的视图,显示棱边和脊背。每个光学元件219包括一个棱边215和一些脊背217。脊背217和形成它们的表面提供光学能力并用来改变光的方向。相反,棱边215不增加系统的光学能力,也不改变光的方向。因而,需要显著改变光的方向的控光薄膜没有棱边215而只有脊背217。但是,由于有制造公差,采用可产生非常小的棱边的制造过程和材料可能是不现实的(例如,太昂贵)。因此,对于控光薄膜,需要棱边215相对脊背217的比例优于预定的水平。
在各实施例中,棱边215的宽度小于5微米。在各实施例中,棱边215的宽度小于3微米。在各实施例中,棱边215的宽度小于1微米。在各实施例中,固态薄膜各棱边的全部表面积小于控光薄膜表面积的约20%,而固态薄膜各脊背的全部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80%。在各实施例中,固态薄膜各棱边的全部表面积小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6.66%,而固态薄膜各脊背的全部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93.33%。在各实施例中,固态薄膜各棱边的全部表面积小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3.33%,而固态薄膜各脊背的全部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96.67%。本专业技术人员知道,各脊背的表面积是平行于固态薄膜的光学有效面积的总和。
本专业技术人员知道,为了减少控光薄膜的棱边面积,需要仔细选择材料和制造过程。还有,在减少各棱边215的面积的同时,还要维持在薄膜相反一面的光滑面积221。此外,必须考虑保持薄膜的厚度均匀。
带系统中带的金属层应当足够薄,从而提供充分的柔软性以容纳熔融屏内任何的厚度不均匀性。金属层的厚度最好在50至2000微米之间。低于35微米,金属层可能太脆弱,导致生产中的寿命较短。当金属层厚度等于或大于2500微米时,其柔软性不够,且很难在整个辊隙上保持均匀的压力。较好的金属层材料包括不锈钢,镍,高磷镍,铬,合金,或任何其它适当的金属。套筒最好无缝,以防止薄膜背面的任何缺陷在薄膜上再现。
带的弹性层可包含聚合材料。弹性层可提供柔性表面,使得即使熔融屏宽度上有厚度变化也可保持比较均匀的辊隙压力。弹性层应为3至20毫米厚,以提供适当的弹性而不牺牲其传热性能。复盖层材料可用硅橡胶,氯丁二烯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氟橡胶,氯磺酰化聚乙烯合成橡胶,聚胺基甲酸酯,或任何其它有适当硬度和耐久性的材料。但本专业技术人员知道,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该带系统可有耐久性,以抵抗在挤压型辊隙内出现的高温和高辊隙压力。套筒应能抛光至光学光洁度,且能对被挤压材料有适当的分离特性。套筒可耐塑料在高温下挤压时残渣的累积,而且当其表面积累了过多的残渣时也能很容易清洗。最好是具有在生产过程中清洗这种辊轮表面的装置。
零件列表1;控光薄膜系统2;控光薄膜5;光学元件6;光出射表面7;光入射表面25;光学涂层26;光源30;光学漫射层40;背反射器101;有金属层和弹性层的带系统103;带辊轮105;带辊轮107;弹性层109;金属层111;具有两个金属层和两个弹性层的带系统113;带辊轮115;带辊轮117;外金属层119;外弹性层121;内弹性层123;内金属层131;带辊轮133;带辊轮135;金属层137;具有取向基本在一个方向的加强纤维的弹性层141;有周期性突起的带系统143;带145;周期性突起151;带三维图形的带
153;三维图形161;挤压模163;熔融聚合物165;带图形的辊轮167;带169;带辊轮171;带辊轮181;不起毛的软编织往复清洁器191;抛光辊轮201;静电放电系统211;金属带213;弹性带215;棱边217;脊背219;光学元件BL;背光源D;显示器R;光线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压力带,包括一条至少由一个弹性层和一个金属层组成的环带,其中该带的外表面具有小于50纳米的平均粗糙度,及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的硬度。
2.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金属层是在所述带的外面。
3.如权利要求2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处于所述带内部的金属层。
4.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和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不同;所述第一弹性层相对第二弹性层处在带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于第二弹性层。
6.如权利要求4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第二弹性层的硬度高于第一弹性层。
7.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在有颗粒存在的层内包括总量占重量百分比0.2至5%的微粘土颗粒。
8.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包括取向基本在一个方向的加强纤维。
9.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的周长在0.75至10米之间,宽度为0.5米至2米。
10.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是在所述带的外部,且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层包含聚合物的重量百分比在1至10,此聚合物具有22至35达因/平方厘米的表面能量。
11.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的内面装有一些周期性突起。
12.如权利要求1的柔性压力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一个外金属层,所述金属层上装有三维图形。
13.一种形成带图形的薄片的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热塑聚合物的熔融屏,并将该屏带入模压辊轮和由环带构成的柔性压力带间的模压辊隙内,环带至少有一个弹性层,其中所述带的外表面具有50纳米以下的平均粗糙度,和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的硬度。
14.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聚合物在进入所述模压辊轮和所述柔性压力辊轮之间以前具有10Pa·S至100Pa·S的黏滞度。
15.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塑聚合物在所述辊隙内的驻留时间在20至40毫秒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辊轮压力在1.4×108至2.63×108达因/厘米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不起毛的软编织往复清洁器清洗所述的带。
18.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所述带接触的抛光辊轮。
19.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聚合物包括聚碳酸酯。
20.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进入所述辊隙之前有静电电荷。
21.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辊轮装有间格,它有至少有一个曲线表面和至少一个平面。
22.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辊轮装有间格,其高宽比大于0.4。
23.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压辊轮装有间格,其深度大于15微米。
24.一种形成带图形的薄片的方法,包括提供一种热塑聚合物的熔融屏,并将所述屏带入模压辊轮和压力带之间的模压辊隙内,其中所述压力带包括一条与所述熔融屏接触的接触带,和一条减震带,它与所述熔融屏相反一面上的所述金属带相接触,和所述减震带的硬度在90肖氏A至50肖氏D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带和所述减震带的长度不同,且绕过不同的辊轮。
26.一种包含一个刚性表面和一条带的装置,其中该带包含至少一个金属层和至少一个弹性层;刚性表面包含一个光学元件模压图形;带和刚性带图形的表面形成一个辊隙;辊隙的结构作成可由插入辊隙内的黏滞材料形成固态薄膜。
27.如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刚性表面是辊轮的一部分。
28.如权利要求2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轮是金属辊轮。
29.如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模压图形是固态薄膜第一表面的倒象。
30.如权利要求2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态薄膜是控光薄膜。
31.如权利要求3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光薄膜包括一个薄的光学透明基片,它有一些形状确定的各个光学元件,使透过该基片的光线沿垂直于此基片的方向重新分布,至少某些光学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曲线表面和至少一个平的表面,使光线沿两条不同的轴线重新分布,至少某些光学元件相互重叠。
32.如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的光滑性足以在固态薄膜第二表面上产生一个光学上平滑的表面;及该带的柔性足以在辊隙处产生厚度基本均匀的固态薄膜。
33.如权利要求3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包括一个金属表面。
34.如权利要求3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金属表面在进入辊隙之前被加热至足够的温度,以在固态薄膜内适当地显微复制光学元件。
35.如权利要求3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是带图形的。
36.如权利要求3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带上的图形在固态薄膜第二表面上形成一个光学漫射层。
37.如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黏滞材料在辊隙内的粘度足以在固态薄膜上基本复制光学元件模压图形。
38.如权利要求3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复制的固态薄膜上的光学元件模压图形包括几乎没有基本平行于固态薄膜的表面的光学元件。
39.如权利要求3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态薄膜上复制的光学元件模压图形包括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脊背和棱边;棱边基本平行于固态薄膜;以及脊背与固态薄膜形成一个角度。
40.如权利要求3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棱边宽度小于5微米。
41.如权利要求4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棱边宽度小于3微米。
42.如权利要求4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棱边宽度小于1微米。
43.如权利要求39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态薄膜上棱边总表面积小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20%;及固态薄膜上脊背总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80%。
44.如权利要求4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态薄膜上棱边总表面积小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6.66%;及固态薄膜上脊背总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93.33%。
45.如权利要求4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态薄膜上棱边总表面积小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3.33%;及固态薄膜上脊背总表面积大于固态薄膜表面积的约96.6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制造固态薄膜的装置和方法。黏滞材料(163)被输入到带图形的辊轮(165)和带(167)之间的辊隙内。柔性辊轮(169)有利于带图形的辊轮(165)和带(167)之间的辊隙的形成。因此,可生产具有多个离散光学元件和一个光滑背面的薄膜。
文档编号B29D11/00GK1968802SQ200580019524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5日
发明者J·E·本森, R·P·布尔德莱斯, C·J·布里基 申请人:伊斯曼柯达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