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56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成型物品特别是由塑料制成的物品的设备。 本发明还涉及与用于成型物品的设备相关的取出装置和用于取出用所述设备成型的物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上述物品可以通过压塑或注塑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模制技术成型。 成型的物品可包括具有本体和附件的物品,其中,该附件通过塑料制成的弹性铰
链连接到本体并可相对于本体移动。 这种物品还可包括盖帽,例如分成两部分的盖帽,该盖帽包括基体和盖,该盖通过塑料制成的弹性铰链连接到基体。 使用时,例如通过旋拧而使基体与期望的容器相联。 由于弹性铰链,盖相对于基体在封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封闭位置盖叠置于基体上以封闭盖帽,在打开位置盖移离基体,从而能够获取容纳在容器中的物质。
这类盖帽通常称为"翻转(f 1 ip-top)"盖帽。 用于制造"翻转"盖帽的已知设备包括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具有用于成型盖帽基
体的第一空腔和用于成型盖帽的盖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接在一起且形状做
成使得在基体和盖之间形成弹性的连接铰链。 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定位成使得基体和盖彼此并排。 用期望的模制技术成型盖帽,例如注塑。 用于"翻转"盖帽的已知模具包括两列成型模具。 在成型步骤之后,打开模具,以从成型盖帽的底切部脱离,随后驱动取出系统以从模具取出盖帽。 为了取出盖帽,已知的取出系统包括模具内的内部取出装置和模具外的外部封闭装置。 内部取出装置包括第一取出板,其可相对于成型模具竖直移动并位于成型模具本体内。 在第一取出板上固定有取出杆。 外部封闭装置包括梳理装置(comb device),其安装在成型模具外的平面上并固定在移动板上,该移动板可沿横向于成型模具的方向移动。 为了取出翻转式盖帽,通过升高第一取出板来移动第一取出板,以便从而升高固
定在第一取出板上的取出杆,该取出杆沿其纵轴线滑动。 通过这种方式,取出杆的上端逐渐抵靠到盖的表面上。 通过继续升高第一取出板,取出杆的上端推压到盖上,从而使其相对于成型位置绕铰链旋转大约90。。 通过这种方式,盖从成型位置到达中间位置,在成型位置盖与基体并排,在中间位置盖定位在与基体所处平面垂直的平面中。 随后,驱动梳理装置的移动板,以使梳理装置朝成型模具移动。 使梳理装置从静止位置到达工作位置,在静止位置梳理装置移离成型模具,在工 作位置梳理装置与盖相互作用。 特别地,梳理装置的位于成型模具侧的作用端被逐渐推动成抵靠在盖表面上。
通过继续使梳理装置靠近,梳理装置的作用端推动盖,从而使盖相对于其已被内 部取出装置带到的中间位置绕铰链进一步旋转90。。
通过这种方式,将盖叠置在盖帽的基体上。
这样,盖帽呈封闭构形。 这种取出系统具有两个不同的致动机构,实际上,内部取出装置和外部封闭装置 彼此独立地被驱动。 提供第一致动机构和第二致动机构,该第一致动机构布置用于驱动第一取出板, 该第二致动机构布置用于驱动梳理装置的移动板。 随后,一旦盖帽已处于封闭位置,就致动第二取出板以取出被成型模具封闭的盖
帽,该第二取出板布置在成型模具内并可相对于成型模具竖直移动。 环形取出元件固定在第二取出板上,其形状做成与盖帽基体的截面相匹配。 通过升高第二取出板,环形取出元件逐渐抵靠到基体的基底区域上并逐渐将盖帽
推出到成型腔外。 当盖帽已完全离开成型腔时,盖帽朝收集装置下落,随后被输送到其他处理步骤。 上述的取出系统很复杂,因为它包括内部取出装置和外部封闭装置。 此外,存在两个不同的移动机构也使取出系统更加复杂。 此外,这种取出系统限制了可以在同一成型设备中布置的成型模具的数量。 因此,这限制了可在模具冲程中进行模制的盖帽的数量。 实际上,每个成型模具必须至少在一侧能被接近,以使梳理装置靠近盖并与盖相 互作用。
因此,有必要仅布置两列成型模具,通常每列包括8个成型模具,从而在一个模具
冲程中模制16个盖帽。 此外,这种取出系统特别庞大。 实际上,在每个成型模具的一侧必须提供一空间,用于在离开成型模具的位置处 容纳梳理装置和梳理装置的驱动装置。 从EP1386712还已知一种"翻转"盖帽取出系统,其包括第一环形取出器和位于第 一环形取出器外侧的第二环形取出器。 第一和第二环形取出器定位在成型模具的第一模具部分内,从而与成型腔部分相 联,在该成型腔部分中,盖帽本体成型并固定在相应的移动板上。 该盖帽取出系统还包括封闭装置,用于把成型的盖封闭在相应的盖帽本体上。
该封闭装置固定在支撑板上,该支撑板与驱动该封闭装置的线性致动器连接。
多个可轴向滑动的杆固定在该支撑板上,每个杆具有铰接在杆的自由端上的相应 引导杆,即铰接在与支撑板相对的端部上。可自由旋转的辊即空转辊被约束在连接杆的自 由端上。
每个空转辊可在静止位置和末端冲程位置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辊容纳在设于成 型腔侧的成型模具第一模具部分的上表面上的支座中,在末端冲程位置辊把盖封闭在相应 的盖帽本体上。 为了从模具取出分成两个成型部分的盖帽,根据EP1386712,通过使第二模具部分
移离第一模具部分来打开模具,并移动第一和第二环形取出器,以便通过作用在相应的移
动板上而部分地从相应的成型腔取出盖帽本体和盖。 通过这种方式,盖可以旋转并在侧面被封闭装置接近。 随后,驱动线性致动器,以控制支撑板,从而轴向地移动杆,并且因此借助连接杆
而沿一轨迹把空转辊推到盖上,该轨迹由接纳空转辊相对端部的导向槽限定。 通过逐渐沿导向槽移动,空转辊朝盖移动并使盖绕铰链转动,从而把盖封闭到盖
帽本体上。 随后,进一步移动支撑板,从而该支撑板使与第二环形取出器连接的第二板移动。 通过这种方式,第二环形取出器作用在相应的盖帽本体上,从而从相应的成型腔弹出盖帽 本体,使盖帽本体下落到收集装置上。 最后,在已经弹出盖帽之后,重新移动空转辊以使其到达在静止位置容纳其的支 座,以便能开始新的成型循环。 这种取出系统很复杂,并需要复杂的操作顺序。 此外,即使使用在EP1386712中公开的取出系统,模具总体尺寸也相当大。
实际上,在静止位置,封闭装置相对于每列成型腔横向地定位在盖侧。
此外,每列盖必须在横向上可由封闭装置接近。 此外,对于两个相邻列的成型腔的空转辊,提供两个不同的轨迹,这样由于干涉问 题要提供具有彼此形状不同的槽。 这进一步使EP1386712的模具的结构复杂化。 此外,EP1386712中提供了多个移动装置, 一个用于第一环形取出器, 一个用于第
二环形取出器,以及一个用于封闭装置。 这导致模具和模具的制造在结构上明显复杂化。 这进一步增大了制造和操作模具的成本。 此外,由于增加了移动机构的数量,因此必须增大模具的精度和检查,这进一步增 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用于取出分成两部分的物品的取出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用于取出"翻转"盖帽的取出装置。 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取出"翻转"盖帽的取出装置,其具有紧凑、简单的结构。 又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取出"翻转"盖帽的取出装置,其操作简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改进用于成型"翻转"盖帽的成型设备。 又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高生产率的用于成型"翻转"盖帽的成型设备。 又一个目的是提供总体尺寸有限的用于成型"翻转"盖帽的成型设备。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模具本体和取出装置,成型的物品必须从模具本体取出,该成型的物品具有基体和连接到所述基体的附件,该取出装置用于从
所述模具本体取出所述附件和用于将所述附件与所述基体结合,所述取出装置包括推动部
件,该推动部件可沿直线路径移动以便从所述模具本体移离所述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
动部件还可沿曲线路径移动,用于使所述附件旋转到所述基体上。 由于本发明的这方面,能够制造紧凑的取出装置,其具有有限的总体尺寸。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推动部件,还能够使用单个装置从模具本体取出附件和将
附件与基体结合。 这样能够大大地简化成型设备。 这进一步地还使取出成型物品的取出步骤比已知的步骤更加简单和便宜。 相对于具有已知取出装置的设备尺寸,减小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取出装置的成型
设备的尺寸。 与已知的设备相比,使得能够非常低成本地制造设备,以及与已知的设备相比,本 发明的设备可以使用具有有限吨位的成型压机。 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取出装置,实际上,就不必提供第一取出装置使附件相对 于成型位置旋转大约90° ,以及不必提供第二装置进一步旋转附件并将附件叠置在基体 上。 根据本发明的取出装置可以容纳在成型设备的本体和/或支撑结构内,从而进一 步减小了设备的总体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取出装置还包括移动装置,推动部件固定在该移动装置上并且 该移动装置可大体上在设备本体内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模具本体的形状可以做成提供大量的成型腔,用于成型大量 的物品。 此外,不必为每个成型腔提供用于横向接近所述模具本体的接近区域,相反,这在
现有技术中是必需的,用于使取出梳理装置或封闭装置与盖帽的附件相互作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模具本体的形状可以做成适合形成比现有技术中更多
的成型腔。 此外,这些成型腔可以定位成使得形成期望数量的行和/或列。在具有已知取出 装置的设备中出现的局限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不存在。 实际上,已知设备的成型腔必须可以在彼此横交的两个方向上被接近,以使内部 取出装置和外部封闭装置与附件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取出装置,就足以能在单一的方向上接近所成型的 物品,以使取出装置能与附件相互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取出装置还包括另一推动部件,其构造成和所述推动部件一 样并布置用于与用所述设备成型的另一物品的另一附件相互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另一推动部件相对于所述推动部件对称地定位,以便能沿大 体上与所述直线路径平行的另一直线路径移动以及沿大体上与所述曲线路径共面但方向 相反的另一曲线路径移动。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能够制造非常紧凑的取出装置,其具有非常有限的总体 尺寸。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地分别与一个物品的附件和不同于所述物品的另一物品 的另一附件相互作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驱动所述取出装置的驱动机构,其包括直线驱动 机构,例如气动活塞。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部件包括多个推动元件,它们的形状做成与在所述 设备中成型的多个物品的多个附件相互作用。 所述多个推动元件中每个推动元件的形状做成与所述多个附件的对应附件相互 作用。 所述多个附件的每个附件属于所述多个物品中的一个物品。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大量的盖帽同时相互作用,以及能够与在设备中成型的所 有盖帽同时相互作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模具本体取出成型的物品,
所述成型的物品具有基体和连接到所述基体的附件;以及将所述附件与所述基体结合;所
述取出包括直线地移动取出装置,以使所述附件移离所述模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还包括旋转地移动所述取出装置,以使所述附件旋转到所述基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出包括驱动所述取出装置的驱动装置。 由于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因此能够简化从用于成型物品的相应模具本体取出物品
的方法。 还能够获得特别简单和低成本的取出方法。
优选地,所述驱动包括驱动线性驱动装置。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用简单、廉价的驱动装置实现复合的运动。


参考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附图通过非限制性例子来示出本发明实 施例,其中 图1是处于封闭位置的翻转盖帽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盖帽处于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成型"翻转"盖帽的设备的平面图; 图4是沿图3中平面IV-1V的剖视图,示出处于第一操作位置的图3的设备的两 个成型腔; 图5是类似图4的视图,示出处于第二操作位置的设备;
图6是类似图4的视图,示出处于第三操作位置的设备;
图7是类似图4的视图,示出处于第四操作位置的设备;
图8是类似图4的视图,示出处于第五操作位置的设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和2,示出了翻转型的盖帽100,其包括基体101和通过弹性铰链103连 接到基体101上的盖102。 弹性铰链103被成形为使得盖102能够沿箭头F指示的方向相对于基体101在图1示出的封闭位置X和图2示出的打开位置Y之间旋转,在封闭位置盖102位于基体101 上,在打开位置盖102移离基体101并且定位成几乎平行于基体101。 基体101包括布置成用于与容器颈部接合的裙部104和从该裙部104突出的嘴部 106。 嘴部106用于分配与盖帽IOO相连的容器中容纳的物质,并且嘴部106包括用于 排出物质的喷嘴110。 在流体物质的情况下,通常嘴部106直接位于使用者的嘴中,使得使用者可以通 过喷嘴110容易地和直接地从容器接受容纳在容器中的流体。 裙部104具有几乎环形的形状,其中,优选是圆形的底部限定了直径D并由边缘 113界定边界。 裙部104上设有打开指示部件lll,打开指示部件111被成形成裙部104的削弱
部,并布置用于指示盖帽IOO从该盖帽IOO先前相连的容器上可能的移除。 裙部104内还具有螺纹105,用于使盖帽100能旋紧在期望的容器上或从期望的容
器上拧开。 盖102的形状与基体101相匹配,从而使嘴部106能被正确地容纳且盖帽100能 被密封地封闭。 盖102包括底面114,突起107从该底面向内伸出,以在封闭位置X接合嘴部106 的相应凹进108,使得在盖102的两个连续突起107之间可插入嘴部106的另一个突起112。
通过这种方式,在盖帽100的封闭位置X改进了盖102和基体101之间的形状匹 配。 盖102还包括设置在盖102的外表面上的抓握部109,其布置用于便于将盖102从 基体101上提起进而打开盖帽100。 盖帽100可以通过未示出的密封装置(例如由塑料制成的薄膜)在外部密封,以 保持包装的完整性。 盖帽100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成型设备形成,例如图3-8中示出的设备1。 参考图3-8,示出的成型设备1包括支撑结构IO,该支撑结构IO有多个成型模具
2,每个成型模具用于模制分成两部分的盖帽,例如盖帽100 。 设备1适于成型由塑料制成的分成两部分的物品,该物品包括基体和通过弹性铰 链连接到基体上的附件,例如盖帽100。 设备1可以使用压塑法或注塑法,或任何其他合适的用于成型由塑料制成的分成 两部分的物品的技术。 多个成型模具2中的每个成型模具20包括第一半模具21和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半 模具,该第二半模具布置成与第一半模具21在形状上相匹配以限定出具有盖帽100形状的 成型腔。 第一半模具21和第二半模具包括突起部和凹进部,它们被定位成使得具有上述 形状的盖帽100在第一半模具21和第二半模具之间形成。 第一半模具21包括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它们可沿箭头Fl的方向
在图23和4示出的成型位置K和图5-8示出的分离位置J之间移动。 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与未示出的驱动装置连接,该驱动装置布置用于使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在成型位置K和分离位置J之间移动。 在成型位置K,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合拢并定位成限定一部分模腔
24,用于成型盖帽100。 在分离位置J,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彼此分开,使得盖帽100的底 切部分可以被释放。 在分离位置J,在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保持一间隙,以便合适 的取出装置能把盖帽100从所述一部分模腔24取出,这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
进一步地,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的形状做成由它们限定的所述一 部分模腔24包括第一模腔26、第二模腔27和在第一模腔26和第二模腔27之间限定的空 腔28,第一模腔26布置用于成型盖帽100的基体101,第二模腔27布置用于成型盖102,空 腔28用于成型铰链103。 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盖帽就具有由弹性铰链相互连接的两部分。 第二半模具包括具有适当形状的模具部分,以便与用于成型盖帽100的基体101
和盖102的第一模腔26和第二模腔27分别匹配。 第二半模具和/或第一半模具21可沿图4示出的另一箭头F2的方向相互移动, 以便在未示出的模制位置和在图3-8示出的分开位置之间成型盖帽100,在模制位置第二 半模具和第一半模具21彼此靠拢以成型盖帽100,在分开位置第二半模具和第一半模具21 彼此移离并且能够获取成型好的盖帽100。 特别地,第一半模具21是固定的,并与第二半模具配合来成型盖帽100,第二半模 具相对于第一半模具21可动。 第一模腔26的形状做成可成型基体101,特别地是裙部104。第一模腔26的内表 面的形状做成可成型螺纹105。 第一模腔26还包括第一底面29,其形状做成可成型基体101的边缘113,通过这 种方式,盖帽100的基体101成型,具有从第一模腔26的第一底面29突出的嘴部106。
第二模腔27的形状做成可成型盖帽100的盖102,该第二模腔27包括第二底面 30,其形状做成可成型盖102的底面114和盖102的突起107。 此外,每个成型模具20连接到冷却装置31,该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所述一部分模腔 24,特别是第一模腔26。 冷却装置31可包括用于将期望的冷却流体输送到所述一部分模腔24的供给管和 用于排走由于冷却所述一部分模腔24而被加热了的流体的回流管。回流管可以将冷却流 体输送到冷却单元以便再次被冷却,或者将冷却流体输送到排放单元,通过该排放单元将 流体排放到外部。 设备1可具有期望数量的成型模具2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二十四个成型模具20布置成六列。 通过这种方式,在每一列上布置四个成型模具20,即布置四行每行包括六个成型 模具20。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布置任何数量的成型模具。 此外,可以在成型设备或模制设备中以各种方式定位所布置的各成型模具,从而 限定期望数量的行和/或列的模具,各行和/或列具有期望数量模具。
在设备1中布置的成型模具20以下面描述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形成多对3成型模 具。 在图4-8中示出了在设备1中布置的多对3中的一对成型模具4,处于各个操作位 置,下文将更加详细描述。 多对3中每一对成型模具4包括第一成型模具5和第二成型模具6,它们如图3所 示彼此成镜像的方式定位,并在下文进行说明。 第一成型模具5和第二成型模具6包括在图4-8中示出的第一成型模具部分,它 们与未示出的各第二模具部分相配合,用于产生形状适于成型盖帽100的成型腔。
第一成型模具5的第一模具部分包括第一半模具和第二半模具,它们相互可动且 相互配合以形成第一部分模腔50。 第一部分模腔50包括用于成型盖帽100的基体101的第一成型腔7、用于成型盖 102的第二成型腔8以及用于成型铰链103的第三成型腔12。 第二成型模具6的形状与第一成型模具5 —样,包括各个半模具,它们相互配合以 形成第二部分模腔60。 第二模腔60包括用于成型另一基体101a的另一第一成型腔9,用于成型另一盖 102a的另一第二成型腔ll,用于成型另一盖帽100a的另一铰链103a的另一第三成型腔 13。 第一、第二成型模具5、6的第一成型模具部分和第二模具部分的形状进一步地做 成在打开位置Y成型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 相同的一对成型模具4的第一和第二成型模具5、6构造成使得第二成型腔8和另 一第二成型腔11彼此并排并处于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之间。
通过这种方式,用每对成型模具4成型的盖102和另一盖102a彼此并排,并处于 基体101和另一基体101a之间。 每对成型模具4具有取出装置15,用于从第一成型腔7取出盖帽100的基体101 和从另一第一成型腔9取出另一基体101a,这将在下文说明。 取出装置15包括第一取出板14和驱动装置,第一取出板14容纳在设备1的支撑 结构10内,该驱动装置用于使第一取出板14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在图4-7示出的静止位 置W和在图8示出的弹出位置Z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取出装置15不与成型的盖帽相互作 用且盖帽容纳在各成型腔内,在弹出位置取出装置15已与成型的盖帽相互作用并且盖帽 从各成型腔弹出。 驱动装置优选包括直线驱动装置,例如气动活塞,或还有蜗杆。 取出装置15还包括第一管状本体17和第二管状本体18,它们分别通过底端部
17a、18a固定在第一取出板14上。 第一和第二管状本体17、 18分别包括端部17b和另一端部18b,它们分别与各底端 部17a、18a相反,并且布置用于分别与在第一成型腔7中成型的基体101的边缘113和在 另一第一成型腔9中成型的另一基体101a的另一边缘113a相互作用。
第一管状本体17和第二管状本体18的形状做成使得端部17b和另一端部18b与 边缘113和另一边缘113a在形状上相匹配。 在静止位置W,第一管状本体17和第二管状本体18容纳在支撑结构10内,端部
1317b和另一端部18b分别与边缘113和另一边缘113a隔开。 在该位置,第一成型模具5和第二成型模具6的第一模具部分分别处于端部17b 和边缘113之间以及另一端部18b和另一边缘113a之间。 如果在设备1中布置了多列成对成形模具4,则每列模具可布置一个取出装置,该 取出装置包括多个连接到单个取出板的管状本体。 管状本体的数量对应于在同一列模具中成型的基体101和/或盖帽100的数量, 并因此对应于在每列中布置的成型腔的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还可提供单个移动装置,其布置用于移动取出板,同时移动固定在 取出板上的管状本体。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驱动每列的取出板,能够同时弹出所有基体,并因此弹出在同 一列布置的成型腔中成型的所有盖帽。 可能地,不同行成型模具的取出板可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机构能够同时
驱动所有的取出板,以便可能同时地弹出在设备中成型的所有基体和/或盖帽。 此外,还可以为整个设备1提供单独的取出板,多个管状本体与该取出板连接,且
数量相应于在设备1中成型的基体101和/或盖帽100的数量,因此也相应于设备中布置
的成型腔的数量。 第一和第二成形模具5、6还分别具有容纳在支撑结构10中的第一支撑元件32和 第二支撑元件33。 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分别至少部分地定位在第一管状本体17和 第二管状本体18的内部,并与第一管状本体17和第二管状本体18同心。
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32、33的形状适于形成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用 于成型盖帽基体101和另一盖帽基体101a。 特别地,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32、33具有成形部,它们布置用于成型盖帽100和另 一盖帽100a的螺纹105。 此外,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32、33构造成使得冷却装置31至少部分延伸到第一和 第二支撑元件32、33的内部。 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32、33还通过各自的固定端32a、33a固定在板34上。可能 地,板34可连接到驱动装置,以便如下文更详细描述地那样被移动。
这些驱动装置可包括直线驱动装置,例如弹簧、蜗杆或其他。 每对成型模具4还具有第二取出板41,其容纳在设备1的支撑结构10内,并可沿 另一箭头F2的方向在图4示出的静止构形A、下文更详细描述的各种作用位置以及图7和 8示出的另一静止构形E之间移动,所述各种作用位置包括图5示出的第一作用构形B和图 6示出的第二作用构形C。 在将限定了所述一部分模腔24的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分开之后, 第二取出板41可从静止构形A移动。 第二取出板41由未示出的移动装置移动,该移动装置适于使第二取出板41在静 止构形A、第一作用位置B、第二作用位置C和另一静止构形E之间移动,反之亦然。
移动装置包括优选的直线移动装置,例如气动活塞或还有蜗杆。
第二取出板41上还连接有位于支撑结构10内的另一取出装置40,位于每对成型模具4的第一成型模具5和第二成型模具6之间,以便能与这一对成型模具4的成型模具 5、6相互作用。 如果设备1具有多列的多对成型模具4,则为每列模具可提供单独的第二取出板, 固定在该第二取出板上的另一取出装置的数量等于在设备中布置的多列成对成型模具的 列数。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驱动每列的第二取出板,能够同时移动和取出在同一列中布 置的成型腔中成型的所有盖。 可能地,不同行的成型模具的第二取出板可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该驱动机构能 够同时驱动所有的板,以便可能同时地弹出在设备中成型的所有盖。 可能地,还可以为整个设备l提供单独的第二取出板,与该第二取出板连接的多 个另一取出装置的数量相应于在设备中布置的成对成型模具4的对数。
另一取出装置40包括固定在第二取出板41上的衬套44、布置用于从相应的模腔 取出盖102的取出元件45以及位于衬套44和取出元件45之间的支撑装置46,该支撑装置 46使衬套44和取出元件45能相互连接。 衬套44包括固定在第二取出板41上的底座部47和内部中空的本体48,该本体的 形状做成限定了壳49。 支撑装置46包括内部中空的支撑体55和叉形元件56,该支撑体以滑动的方式插
入在壳49内,该叉形元件包括在叉形元件56的两个相对的壁之间延伸的枢轴59。 叉形元件56具有在横向于另一箭头F2的方向的方向测量的外部尺寸Dl,和位于
第一成型模具5和/或第二成型模具6 —侧上的表面57。 取出元件45包括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 第一锤式取出器63包括足部65、本体67和头部68,足部65具有孔,该孔用于使 足部65能插入枢轴59,该头部68位于与足部65相反的一侧上并布置用于与在第二成型腔 8中成型的盖102相互作用。 足部65和头部68的形状做成相对于本体67从同一部分上突出,从而使第一锤式 取出器63呈"C"形。 类似地,第二锤式取出器64包括另一足部69、另一本体71和另一头部72,该另一 足部69具有另一孔,该另一孔用于使该另一足部69能插入枢轴59,该另一头部位于与该另 一足部69相反的一侧上并布置用于与在另一第二成型腔11中成型的另一盖102a相互作 用。 该另一足部69和该另一头部72相对于该另一本体71从同一侧突出,从而使第二 锤式取出器64呈"C"形。 通过将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插入叉形元件56的枢轴59,能够将取出元件45铰 接在支撑装置46上,使得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能够如旋转箭头F3所 指示地围绕枢轴59旋转,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相对彼此以镜像的方式定位在叉形元件 56中,也就是说,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以及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相对彼此从相反侧突 出。 通过这种方式,第一锤式取出器63的头部68面对第一成型模具5,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的另一头部72面对第二成型模具6。 在该位置,取出元件45具有总尺寸D3,作为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的相反端部之 间的测量距离,该总尺寸D3大于叉形元件56的外部尺寸Dl。 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定位在叉形元件56中,分别从叉形元件56的外部尺寸Dl 伸出部分"d"。 通过这种方式,在另一静止位置A,取出元件45的总尺寸D3等于与足部65相关的 部分"d"、叉形元件56的外部尺寸Dl以及与另一足部69相关的部分"d"的总和。进一步 地,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定位成几乎与叉形元件56的表面57平齐。
在支撑结构10中,还布置了一对具有台阶形轮廓的导向表面70,其形状做成限定 了另一壳73,以便使另一取出装置40能够滑动并引导其滑动。 该另一壳73包括支座74、另一支座75以及处于支座74和另一支座75之间的连 接表面76,支座74的第一内部尺寸D2几乎相应于取出元件45的总尺寸D3,另一支座75 的第二内部尺寸D4几乎相应于叉形元件56的外部尺寸Dl。因此,叉形元件56可以接纳在 支座74和另一支座75内。 另一方面,取出元件45可以接纳在支座74内,但不接纳在另一支座75内。
这样,连接表面76用作取出元件45的止动表面,特别是用于铰接在叉形元件56 上的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的止动表面。 另一支座75位于另一壳73的面对第一和/或第二成形模具5、6的区域中,并且 包括封闭的底面77,该底面77在第一和/或第二成形模具5、6的一侧上限定了该另一支座 75的边界。 支座74还具有纵向尺寸L,包括第一纵向尺寸Ll和第二纵向尺寸L3,该第一纵向 尺寸Ll是作为在另一静止位置A时叉形元件56的表面57和连接表面76之间的距离测量 的。该第一纵向尺寸Ll相应于叉形元件56在静止构形A和第一作用构形B之间在支座74 内能够移动的范围。 另一支座75具有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测量的另一纵向尺寸L2,该另一纵向尺寸 L2是作为连接表面76和底面77之间的距离测量的。该另一纵向尺寸L2与叉形元件56在 第一作用构形B和第二作用构形C之间在另一支座75内能够一直移动到底面77为止的范 围相同。 该另一纵向尺寸L2基本上相应于另一支座75的总的纵向长度。
在静止构形A中,叉形元件56位于另一壳73内的降下位置,使得叉形元件56的 表面57与连接表面76相隔一定的距离,该距离等于第一纵向尺寸Ll,并且取出元件45几 乎完全延伸到另一壳73内。 通过把第二取出板41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从静止构形A移动以使第二取出板41 逐渐到达第一作用构形B和第二作用构形C,就可使叉形元件56在另一壳73中滑动,特别 是首先在支座74内滑动并且随后是在另一支座75内滑动。 这将导致取出元件45移动,使其逐渐离开另一壳73,从而使取出元件45本身逐渐 插入在分离位置J时在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限定的间隙中。
由于第二取出板41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从静止构形A向图5所示的第一作用构 形B的移动而产生的移动量几乎等于第一纵向尺寸Ll,即等于在另一静止位置A时叉形元
16件56的表面57和连接表面76之间的距离。 第二取出板41从静止构形A向第一作用构形B的移动使得叉形元件56在支座74 中进行几乎等于第一纵向尺寸LI的移动,并导致取出元件45的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 锤式取出器64相应的直线移动。 取出元件45从静止构形A向第一作用构形B的直线移动包括位于静止构形A和 未示出的接触位置之间的第一移动部分以及位于该接触位置和第一作用构形B之间的第 二移动部分。 在第一移动部分中,第一锤式取出器63的头部68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的另一头 部72分别逐渐地靠近在第二成型腔8中成型的盖102以及在另一第二成型腔11中成型的 另一盖102a,直到达到了接触位置,在该接触位置,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分别与盖102的 表面114和另一盖102a的另一表面114a相接触。 在已经达到上述接触位置后,第二取出板41的每个后续移动使得头部68和另一 头部72分别与表面114和另一表面114a之间相互作用。 在第二移动部分中第二取出板41的移动是指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分别向表面 114和另一表面114a施加推力,从而使盖102和另一盖102a分别围绕铰链103和另一铰链 103a旋转,分别如旋转箭头F4和F5所示。 此外,沿着第二移动部分,在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分别与表面114和另一表面
114a之间的接触区从铰链103和另一铰链103朝抓握部109和另一抓握部109a移动。 在图5示出的第一作用构形B中,盖102和另一盖102a处于相对于打开位置Y以
及封闭位置X而言的中间位置Q,盖102和另一盖102a在打开位置Y被成型。 在中间位置Q,盖102和另一盖102a相对于打开位置Y而言旋转大约90。,并且
所处的平面横向于基体101和另一基体101a分别所处的平面。 在第一作用构形B,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抵靠在连接表面76上。 随后,可以进一步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驱动第二取出板41,使其从第一作用构形
B移动到图6示出的第二作用构形C。 第二取出板41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从第一作用构形B向第二作用构形C的进一 步移动几乎等于另一纵向尺寸L2,即几乎等于连接表面76和另一支座75的底面77之间的 距离。 第二取出板41从第一作用构形B向第二作用构形C的进一步移动导致叉形元件 56在另一支座75内滑动的相应的进一步移动,以及导致取出元件45的第一锤式取出器63 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分别沿箭头F4和F5的方向相应的旋转运动,这在下文更详细描述。
第二取出板41的进一步移动导致叉形元件56的相应进一步直线移动以及从而导 致枢轴59的相应进一步直线移动,其中,在另一支座75中移动的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 二锤式取出器64铰接在枢轴59上。 然而,由于另一支座75的第二内部尺寸D4比取出元件45的总尺寸D3更短,因此 取出元件45不能与叉形元件56 —起移动。 足部65和另一足部69被连接表面76锁定,从而不能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进行 任何进一步的移动。 接着,枢轴59的进一步移动迫使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绕枢轴59旋转,以适应铰接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的枢轴59的移动。 这样,第二取出板41从第一作用构形B向第二作用构形C的进一步移动导致第一
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围绕枢轴59分别沿箭头F4和F5的方向分别朝第一
成型模具5和第二成型模具6旋转运动。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的这种
旋转运动分别使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向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移动。 在旋转运动时,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分别推压表面114和另一表面114a的合适
接触区,从而分别使盖102和另一盖102a分别绕铰链103和另一铰链103a进一步旋转。 随着该旋转运动,表面114和另一表面114a分别与头部68和另一头部72之间的
接触区进一步从铰链103和另一铰链103a向抓握部109和另一抓握部109a移动。 在图6示出的第二作用构形C中,盖102和另一盖102a分别与基体101和另一基
体101a结合,即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定位在封闭位置X。 在图6示出的第二作用构形C中,盖102和另一盖102a分别沿箭头F4和F5的方 向相对于中间位置Q而言进一步旋转大约90° ,所述中间位置Q是在第一作用构形B中盖 102和另一盖102a占据过位置。 在第二作用构形C中时叉形元件56在另一支座75中的实际位置以及取出元件45 在第一作用构形B和第二作用构形C之间的纵向移动量取决于构造上的决定,例如取决于 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的形状和实际尺寸,特别是取决于头部68和另一 头部72的横向长度以及本体67和另一本体71的纵向长度。 该纵向移动必须能确保在第二作用构形C中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定位在封 闭位置X。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第二作用构形C中叉形元件56部分地定位在另一支座75 内,以使得叉形元件56的表面57与另一支座75的底面77隔开。 在未示出的可替换实施例中,在第二作用构形C中,叉形元件56定位在另一支座 75内,以使得叉形元件56的表面57抵靠另一支座75的底面77。 第二取出板40可以从第二作用构形C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进一步移动,使其到 达图7和8示出的另一静止构形E。 该进一步的移动是指第一锤式取出器63和第二锤式取出器64分别从盖102和另 一盖102a分离,并逐渐返回到支撑结构10内。 在另一静止构形E中,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处于封闭位置X,且盖102和另一 盖102a分别与基体101和另一基体101a结合,这样,第二成型腔8和另一第二成型腔11 变空。 在已经封闭了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后,还可驱动第一取出装置15,以用于分
别从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取出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 参考图8,示出第一取出板14的弹出位置Z。通过驱动相应的驱动装置,使第一取
出板14达到弹出位置Z,以用于分别从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弹出盖帽100和
另一盖帽100a。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定位在分离位置J,以便释放盖帽100
和另一盖帽100a的底切部,并且从而能够将第一取出板14从静止位置W移动到弹出位置Z。 通过将第一取出板14从静止位置W逐渐移动到弹出位置Z,取出装置15的第一管状本体17的端部17b和第二管状本体18的另一端部18b沿另一箭头F2的方向产生相应 的移动。 特别地,在第一取出板14移动时,端部17b和另一端部18b分别逐渐地移动靠近 边缘113和另一边缘113,直到它们抵靠边缘113和另一边缘113,随后推压边缘113和另 一边缘113上,从而逐渐地分别从第一成型腔7弹出盖帽100和从另一第一成型腔9弹出 另一盖帽100a。 在弹出位置Z,第一管状本体17的部分17c和第二管状本体18的另一部分18c被 插入到限定在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的间隙中。 在弹出位置Z,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已分别从第一成型腔7和从另一第一成 型腔9弹出。 可能地,为了便于弹出步骤,板34以及连接到板34上的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 支撑元件33也可沿箭头F2的方向与第一取出板14的移动方向相反地移动。
板34可以移动成分别使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移离盖帽基体101 和另一盖帽基体101a。 通过这种方式,通过第一管状本体17和第二管状本体18的移动作用以及通过第 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的另一移动作用,盖帽基体101和另一盖帽基体101a分 别从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分离。 这样进一步促进了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从设备1的弹出步骤。 在操作中,提供成型步骤,其中,通过压塑或注塑,在设备1中成型盖帽lOOUOOa。 在成型步骤中,第一半模具21的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处于成型位
置K,即,它们移动靠近彼此以形成所述一部分模腔24,并且第二半模具与第一半模具21配
合以形成成型腔,该成型腔的形状适合成型甚至具有复杂形状的物品。 随后,第二半模具移离第一半模具21 ,并且成型的盖帽100、 100a留在模腔24的各
部分中一段时间,该时间足以确保图3、4中的盖帽100、100a合适的冷却。 随后,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沿箭头Fl的方向彼此远离,即到达分
离位置J,从而在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限定一间隙,释放盖帽100的底
切部,并驱动取出装置和另一取出装置以便能接近盖帽100。 随后,提供取出步骤,其中,移动另 一取出装置40以使取出元件45直线移动,从而 使盖102和另一盖102a从打开位置Y旋转到图5的中间位置Q,正如前面所描述的。
随后,使另一取出装置40进行进一步移动,以使取出元件45作旋转运动,从而使 盖102和另一盖102a从中间位置Q进一步旋转到图6的封闭位置X。 随后,使另一取出装置40再进一步移动,以适于使另一取出装置40返回到支撑结 构10内,从而防止另一取出装置40与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相互作用,如图7所示。
随后,提供弹出步骤,其中,驱动取出装置15,以分别从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 成型腔9弹出盖帽100和另一盖帽100a,如图8所示。 在该步骤中,可以进一步地使板34移动,以使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 分别移动远离盖帽基体101和另一盖帽基体101a。 盖帽IOO和另一盖帽100a在被从相应的成型腔弹出后,由收集装置收集,并可被 输送到设备的其他区域,例如输送到其他处理区域或包装区域。
19
然后使取出装置15返回静止位置,在该静止位置,取出装置不与盖帽的基体101、 101a相互作用。 类似地,使第一支撑元件32和第二支撑元件33返回成型位置,在该成型位置,它 们与其他模制部件相配合,以分别形成第一成型腔7和另一第一成型腔9。
此时,设备1准备重新开始成型和弹出盖帽的新循环。 这样,在成型位置K再次封闭第一成型部分22和第二成型部分23,用以形成所述 一部分模腔24。
权利要求
一种设备,包括模具本体(5,6,21,22,23)和取出装置(40,41,45,44,46,48,49,55,56,57,59,63,64),成型的物品(100,100a)必须从模具本体取出,该成型的物品(100,100a)具有基体(101,101a)和连接到所述基体(101,101a)的附件(102,102a),该取出装置用于从所述模具本体(5,6,21,22,23)取出所述附件(102,102a)和用于将所述附件(102,102a)与所述基体(101,101a)结合,所述取出装置包括推动部件(63,64),该推动部件能够沿直线路径(F2)移动,以便使所述附件(102,102a)从所述模具本体(5,6,21,22,23)移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件(63,64)还能沿曲线路径(F4,F5)移动,用于使所述附件(102,102a)旋转到所述基体(101,101a)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推动部件(63,64)包括具有"C"形的本体部 件(65,67,68,69,71,72)。
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本体部件包括具有伸长形状的取出器本体 (67,7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本体部件还包括头部(68,72),该头部位于 所述取出器本体(67, 71)的端部上并且布置用于与所述附件(102, 102a)相互作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本体部件还包括底座部(65,69),该底座部 位于所述取出器本体(67,71)上与所述端部相反的另一端部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底座部(65,69)铰接在所述取出装置的支 撑元件(41,44,46,48,49,55,56,57,59)上,该支撑元件布置用于支撑所述推动部件(63, 64)。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元件(44, 46, 48, 56, 59)能沿所述直线 路径(F2)直线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元件(44, 46, 48, 56, 59)包括叉形元件 (55,56,57)。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叉形元件(55,56,57)包括一对壁,枢轴 (59)在这对壁之间延伸,该枢轴布置用于接纳设置在所述底座部(65,69)中的铰链孔,以 用于把所述底座部(65,69)与所述支撑元件(44, 46, 48, 56, 59)铰接起来。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模具本体(5,6,21,22,23) 还包括导向部件(70),其布置用于引导所述取出装置(40,41,45,44,46,48,49,55,56,57, 59, 63, 64)沿所述直线路径(F2)的所述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导向部件(70)的形状做成限定了用于接 纳所述取出装置(40,41,45,44,46,48,49,55,56,57,59,63,64)的壳部件(73, 74, 75, 76, 77)。
12. 当权利要求10从属于权利要求5至9中任何一项时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 其中,所述壳部件包括壳(74),其具有横向尺寸(D3),以便接纳所述底座部(65,69)和所述 支撑元件(44, 46, 48, 56, 59)的所述叉形元件(55, 56, 57)。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壳部件包括另一壳(75),其具有比所述横 向尺寸(D3)小的另一横向尺寸(D4),以便接纳所述支撑元件(44, 46, 48, 56, 59)的所述叉 形元件(55, 56, 57)。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壳部件还包括连接表面(76),其位于所述壳(74)和所述另一壳(75)之间并且布置用于作为所述底座部(65,69)的抵靠表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或当权利要求10从属于权利要求8或9时根据权利要求10 至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叉形元件包括内部中空的伸长本体(55)。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连接元件(44,47,48, 49),其限定了接纳所述细长本体(55)的壳。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元件还包括底座(44),其固定在所述 支撑元件的支撑板(41)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取出装置包括多个推动 部件(63,64),其布置用于与多个成型的物品(100,100a)相互作用。
19. 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7的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推动部件(63, 64)固定在所述支撑元件的所述支撑板(41)上。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推动部件中的每个推动部件包 括布置用于与成型物品(100)的附件(102)相互作用的第一推动件(63)和布置用于与另 一个成型物品(100a)的另一附件(102a)相互作用的第二推动件(64)。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或1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推动件(63)相对于所述第二推 动件(64)对称地布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取出装置(40, 41, 45, 44, 46, 48, 49, 55, 56, 57, 59, 63, 64)的移动机构。
2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包括弹出装置(14,15,17,18),其布 置用于将所述成型物品(100,100a)的所述基体(101,101a)弹出。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弹出装置(14, 15, 17, 18)包括圆柱形本体 部件(17,18),其构造成与所述基体(101,101a)的边缘(113, 113a)在形状上相匹配。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弹出装置(14, 15, 17, 18) 的支撑板部件。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以移动所述 弹出装置(14, 15, 17, 18)。
27. 根据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弹出装置(14, 15, 17, 18)包括多个弹出元件,其布置用于与多个物品(100, 100a)的多个基体(101, 101a)相互作用。
28. 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模具本体包括第一模具部 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它们能沿横向方向(Fl)在彼此接近的成型位置(K)和彼此 远离的分离位置(J)之间移动。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 (23)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彼此接近的成型位置(K)处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 模具部分(23)之间限定了用于成型所述物品(100,100a)的成型腔(24)。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 部分(23)构造成使得在所述彼此远离的分离位置(J)处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 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限定了间隙,该间隙适于使所述推动部件(63,64)能接近所述物品 (100,100a)。
31. 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 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23)的移动机构。
32. 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物品包括分成两部分的盖 帽,例如翻转式盖帽。
33. 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基体包括用于和容器相联 的盖帽本体(101,101a)。
3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附件包括盖部分(102, 102a)。
3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设备,还包括另一模具本体,其与所述模具 本体配合以产生用于成型所述物品(100,100a)的模腔。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模具本体和所述另一模具本体的形状做 成适合产生用于成型多个物品(100,100a)的多个模腔。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模腔包括24个模腔,它们定位成形成 多行和多列模腔。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模腔定位成使得形成6行、4列模腔。
39. —种方法,包括从模具本体(5, 6, 21, 22, 23)取出成型的物品(100, 100a),所述成 型的物品(100, 100a)具有基体(101, 101a)和连接到所述基体(101, 101a)上的附件(102, 102a);将所述附件(102, 102a)与所述基体(101,101a)结合;所述取出包括直线地移动取 出装置(63,64),以使所述附件(102, 102a)移离所述模具本体(5, 6, 21, 22, 23)移动,其特 征在于,所述取出还包括旋转地移动所述取出装置(63,64),以使所述附件(102,102a)旋 转到所述基体(101,101a)上。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直线移动过程中,沿直线路径(F2)的一 部分(Ll)平移所述取出装置(63,64)的支撑元件(40, 41, 45, 44, 46, 48, 49, 55, 56, 57, 59)。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旋转移动过程中,沿所述直线路径(F2) 的另一部分(L2)进一步移动所述支撑元件(40, 41 ,45, 44, 46, 48, 49, 55, 56, 57, 59)。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移动后执行所述进一步移动。
43.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离包括使所述附件 (102, 102a)朝所述基体(101,101a)进一步旋转。
44.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直线移动包括朝所述附 件(102, 102a)移动所述取出装置(63,64)。
45. 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43的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直线移动还包括把 所述取出装置(63,64)推动到所述附件(102,102a)上,以导致所述附件(102, 102a)朝所 述基体(101,101a)的所述进一步旋转。
46.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彼此接近的成型位置(K) 和彼此远离的分离位置(J)之间移动所述模具本体的第一模具部分(22)和第二模具部分(23) 。
47. 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包括沿横向于所述直线路径(F2)的 横向直线方向(Fl)移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23)。
48. 根据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包括使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23)相互移离,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 (23)之间仍然限定了适于使所述取出装置(63,64)通过的间隙。
49. 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直线移动之前执行所述移离。
50. 根据权利要求46至4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包括使所述第一模 具部分(22)和所述第二模具部分(23)相互并排,以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具部分(22)和所述 第二模具部分(23)之间限定了用于成型所述物品(100,100a)的成型腔(24)。
51. 根据权利要求39至5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取出还包括从所述模具 本体(5, 6, 21, 22, 23)弹出所述物品(100, 100a)。
52. 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结合之后执行所述弹出。
53. 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弹出包括驱动另一取出装置。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包括直线地移动所述另一取出装置。
55. 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包括使所述另一取出装置移动 靠近所述基体(101,101a)。
56. 根据权利要求53至5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弹出包括使所述另一取 出装置与所述基体(101,101a)的边缘部(113, 113a)在形状上匹配。
57. 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驱动包括把所述另一取 出装置挤压到所述基体(101,101a)的边缘部(113,113a)上,以从所述模具本体(5,6)取 走所述基体。
58. 根据权利要求39至5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成型所述物品(100,100a)。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型包括注塑。
60. 根据权利要求39至5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冷却所述物品(100, 100a)。
61. 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58或59的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成型后和在 所述取出前进行所述冷却。
全文摘要
一种设备,包括模具本体(5,6,21,22,23)和取出装置(40,41,45,44,46,48,49,55,56,57,59,63,64),成型的物品(100,100a)必须从模具本体取出,该成型的物品具有基体(101,101a)和连接到所述基体(101,101a)上的附件(102,102a),该取出装置用于从所述模具本体(5,6,21,22,23)取出所述附件(102,102a)和用于将所述附件(102,102a)与所述基体(101,101a)结合,所述取出装置包括推动部件(63,64),其可沿直线路径(P2)移动,以便使所述附件(102,102a)从所述模具本体(5,6,21,22,23)移离,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件(63,64)还可沿曲线路径(F4,F5)移动,用于使所述附件(102,102a)旋转到所述基体(101,101a)上。
文档编号B29C45/00GK101711198SQ20088002183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7日
发明者S·埃尔米 申请人: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