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923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拉伸吹瓶机,特别是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 结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双轨道的自动拉伸吹瓶机,其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加热轨道1'、吹 制轨道2'和设置在两轨道之间用于瓶坯转移的移坯机构3'组成,加热轨道1'上设置有 上坯装置11'和加热装置,吹制轨道中设置吹制模具21'和下料装置22'。在此,无论是 加热轨道1'还是吹制轨道2',两轨道的结构都是完整的轨道,轨道中的瓶坯座均以步进 式的工作方式作循环运动。经多年的使用发现,现有完整轨道设置的吹制轨道2'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吹制 轨道2'中的一半轨道是以空转的形式进行运转的,在实际中只起到实现瓶坯座循环的作 用,但其结构不仅造成吹瓶机成本增加、体积变大,同时为了维持整个吹制轨道2'的运作, 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二、移坯机构3'采用机械手结构,结构复杂、造价高、养护成本高, 其整个动作过程包括下移定位一夹坯一上移一平移一下移一松夹一复位上移一复位平移 共八个动作,步骤多,控制比较困难;三、通过机械手3'自加热轨道1'转移过来的瓶坯首 先放入模具21'前方的瓶坯座上,而后通过步进式的方式逐步进入模具21'进行吹制加 工,这导致瓶坯出加热区到进行吹制加工的间隔时间过长,瓶坯的热量散失很大,从而造成 不必要的能量损耗,特别是当外界环境温度比较低时,甚至会因瓶坯温度过低出现吹制失 败现象;四、吹制好的瓶子移出模具21'后,为实现自动下料,需要在轨道之外设置专门的 下料机构22'。此外,现有吹瓶机吹制模具的封口和拉伸机构如图2所示,其包括底板61'、封口 板62'、拉伸板63'、固定板64'、封口缸65'和拉伸缸66'组成,其中底板61'和固定 板62'通过连杆67'固定连接;封口板62'和拉伸板63'依序设置在底板61'和固定板 64'之间;封口缸65'和拉伸缸66'均设置在固定板64'上,封口缸65'的活塞杆651' 与封口板62'固连,拉伸缸66'的活塞杆661'与拉伸板63'固连,同时拉伸板63'顶部 设置有贯通封口板62'和底板61'的定位导向杆68'。所述封口板62'上均勻分布设置 有若干个封口装置621',拉伸板63'上设置有与封口装置一一对应的拉伸杆631',拉伸 杆631'头部深入封口装置621'并对中设置在封口装置621'中心。在以上结构中,封口板62'运作和拉伸板63'运作不具有同步性,两者是各自 独立的运作过程,两者之间的联系仅是封口板62'为拉伸板的导向杆68'提供导向定位 的作用,当封口板62'上移进行封口动作时,拉伸板63'位置保持不动,其与封口板62' 的位置越来越大,拉伸杆631'相对封口装置处于拉出状态,该过程一直到封口板62'上 推到极限位置,此时,封口板62'和拉伸板63'间距拉开很大,即拉伸板63'的上推距离 会很大,需要运作的周期比较长,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过大的移动距离也使拉伸杆 631'相对封口装置621'的对中定位容易出现偏差。[0006]在吹瓶机的吹制当中,封口装置62Γ和拉伸杆631'之间的对中定位非常重要, 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瓶坯吹制失败。而以上结构中,封口装置621'和拉伸杆631'的对 中定位是通过封口板62'和拉伸板63'的间接定位来达到的,而封口板62'定位由封口 缸的活塞杆651'实现,拉伸板63'的定位由拉伸缸活塞杆661'实现,同时封口板62'与 拉伸板63'的相对定位由导向杆68'实现,但在实际中,因加工误差、装配误差及使用磨 损的存在,封口板62'与拉伸板63'通过导向杆68'实现的相对定位很不稳定,偏差比较 大,导致封口装置621'和拉伸杆631'的对中定位精度难以保证,经常出现瓶坯吹制失败 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具有 结构简单、移坯方便、能耗少、下料快捷的特点;同时改进了吹制模具的封口和拉伸机构,具 有移动间距少、对中定位准确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加热轨道、吹制轨道和移坯机 构组成,吹制轨道中设置吹制模具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制轨道由瓶坯座数目及 间隔距离均相等的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组成,下料瓶坯座组、吹制瓶坯座组和所 述加热轨道中的一直线段依序呈同一直线设置,且三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相等;所述移 坯机构包括一与吹制瓶坯座组平行设置的夹持板,夹持板靠近吹制瓶坯座组的一侧设置有 两组夹持口,每组中夹持口的数目及间隔距离与吹制瓶坯座组中瓶坯座的数目及间隔距离 相等,而两组夹持口之间的间隔等于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之间的间隔距离。上述夹持板在其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可实现内移一上提一平移一下放一复位外移 —复位平移六个完整的移坯过程。上述每个夹持口均包括一 “U”形口和设置在“U”形口的限位装置组成。上述限位装置为一设置在“U”形口 口径略小于夹持口的凸缘。上述限位装置包括一可绕定位销转动的定位板及复位弹簧组成。上述吹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与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距离相等。上述吹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为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距离的若干 倍;所述夹持板每组内的夹持口之间设置有缺口槽;所述整个加热轨道可相对吹制瓶坯座 组所在的直线垂直侧移。上述下料装置为一旋转机构,其旋转轴与下料瓶坯座组中的各瓶坯座固连在一 起。上述吹制模具包括封口和拉伸机构,封口和拉伸机构从上倒下依序包括底板、带 封口装置的封口板、带拉伸杆的拉伸板、定位拉伸缸的拉伸缸板和定位封口缸的封口缸板; 所述底板和封口缸板通过对封口板及拉伸缸板起定位导向作用的拉杆固连;所述封口板 和拉伸缸板通过连杆直接固连为一体;所述封口缸的活塞杆穿过拉伸缸板与封口板连接固 连;所述拉伸缸拉伸缸的活塞杆直接与拉伸板固连,同时拉伸板的顶部设置有贯通封口板 和底板的导向杆;所述拉伸板上的拉伸杆头部深入封口板上的封口装置并对中设置在封口 装置中心。[0018]在实际加工中的初始状态下,夹持板位于吹制瓶坯座组和加热轨道的外侧,此时, 夹持板一组夹口与吹制瓶坯座组的瓶坯座一一对应,夹持板的另一组夹口与加热轨道上的 瓶坯座一一对应。当吹制模具打开后,夹持板水平内移,此时,与吹制瓶坯座组对应的夹持 口夹持住成瓶瓶口,与加热轨道瓶坯座对应的夹持口夹持住瓶坯瓶口,而后,夹持板带动成 瓶和瓶坯一起垂直上提,并在上提到极限位置后平移,平移的距离为下料瓶坯座组与吹制 瓶坯座组之间相隔的距离,而后夹持板垂直下放,把成瓶对应放置在下料瓶坯座组上,把瓶 坯对应放置在吹制瓶坯座组上,接着夹持板复位外移,并在复位位移到设计位置后进行复 位平移,与此同时,下料瓶坯座组在旋转装置的作用下翻转进行下料,吹制模具合模进行吹 制加工。当夹持板平移回到初始位置时,下料瓶坯座组已下料完成并复位,而吹制模具也吹 制完成重新打开,完成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并为下一个工作循环作好准备,以此类推,即 可循环的实现自动化吹制加工。以上运作过程为吹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与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 距离相等的 情况。若吹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为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距离的若干倍, 加热轨道中的瓶坯不会连续被夹持板抓取,而是间隔抓取,此时,除非夹持板上提的距离高 于瓶坯座的距离,否则就会与未抓取的瓶坯座碰触,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夹持板每组内的夹 持口之间设置有缺口槽,同时设置整个加热轨道可相对吹制瓶坯座组所在的直线垂直侧 移,且该动作过程位于夹持板上提与平移之间,即当整个加热轨道侧移后留出空间再进行 夹持板的平移,以此来避免与未抓取瓶坯座发生碰触。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吹制模具的封口和拉伸机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其原有固定板 用定位封口缸用的封口缸板和用于定位拉伸缸用的拉伸缸板代替,且封口板和拉伸缸板用 连杆固连为一体,同时封口板和拉伸缸板通过用于固连底板和封口缸板的拉杆进行导向定 位。该结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封口板和拉伸缸板的移动定位,同时使封口板和拉伸缸板保 持同步动作,即封口板与拉伸板在封口板移动过程中的距离不会被拉大,缩短了拉伸板动 作的上推距离,减少了拉伸板周期运作时间,大大提高了拉伸板与封口板之间的位置定位, 保证了拉伸板上拉升杆与封口板上封口装置的对中定位精度。相比现有的双轨道吹瓶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吹制轨道仅由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组成,结构简单、造价低、体积小, 不占用空间,可大大缩小吹瓶机的体积,同时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不进行循环运作, 无能耗产生,可大大降低吹瓶机的整机能耗。二、移坯机构采用带夹持口的夹持板结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养护非常简便,同时 其整个移坯动作过程包括内移一上提一平移一下放一复位外移一复位平移共六个动作,步 骤少,便于实际控制操作。三、通过夹持板自加热轨道转移过来的瓶坯直接放入模具下的吹制瓶坯座组上, 而后马上进行吹制加工,这导致瓶坯出加热区到进行吹制加工的间隔时间很短,瓶坯的热 量散失很少,即使外界环境温度很低,也不会出现瓶坯热量散失过多而导致的温度过低现象。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下料机构,直接通过翻转下料瓶坯座组来实现下料,下料速 度快而方便。[0027]五、吹制模具封口和拉伸机构的工作效率更高、定位精度更高,保证了瓶坯的吹制质量。

图1、现有双轨道自动吹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吹制模具封口和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本实用新型加热轨道带侧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吹制模具封口和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加热轨道1、吹制 轨道2和移坯机构3组成,吹制轨道中设置吹制模具21和下料装置22。所述吹制轨道2由瓶坯座4数目及间隔距离均相等的吹制瓶坯座组23和下料瓶 坯座组24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组中的瓶坯座4为四个,间隔距离为s,且所述加热轨道 1中的瓶坯座4之间的间隔距离也为S。所述下料瓶坯座组24、吹制瓶坯座组23和所述加 热轨道1中的一直线段11依序呈同一直线设置,且三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相等为3S。所述移坯机构3包括一与吹制瓶坯座组平行设置的夹持板31,夹持板31靠近吹制 瓶坯座组23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口 311,每组中夹持口 311的数目及间隔距离与吹制瓶 坯座组23中瓶坯座4的数目及间隔距离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每组中夹持口 311的数目 为四个,间隔距离为s,而两组夹持口之间的间隔等于吹制瓶坯座组23和下料瓶坯座组24 之间的间隔距离也为3s。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板31在其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可实现内移一上提一平移一下放 —复位外移一复位平移六个完整的移坯过程。夹持板上的每个夹持口 311均包括一“U”形 口 3111和设置在“U”形口的限位装置组成,如图4所示,其中的限位装置为一设置在“U” 形口口径略小于夹持口的凸缘3112,该凸缘3112可与瓶坯口部的防盗环相卡合,此外,为 使瓶坯夹持更加稳定,避免在移动过程中脱落,所示夹持装置还包括一可绕定位销转动的 定位板3113及复位弹簧3114组成。所述下料装置22为一旋转机构,其旋转轴221与下料瓶坯座组24中的各瓶坯座 4固连在一起,在加工中,通过直接对下料瓶坯座组24的反转实现下料,整个下料过程快捷 而方便。在实际加工中的初始状态下,夹持板31位于吹制瓶坯座组23和加热轨道直线段 11的外侧,此时,夹持板31 —组夹持口 311与吹制瓶坯座组23的瓶坯座4 一一对应,夹持 板31的另一组夹持口 311与加热轨道1上的瓶坯座4 一一对应。当吹制模具21打开后, 夹持板31水平内移,此时,与吹制瓶坯座组23对应的夹持口 311夹持住成瓶瓶口,与加热 轨道1瓶 坯座对应的夹持口 311夹持住瓶坯瓶口,而后,夹持板31带动成瓶和瓶坯一起垂 直上提,并在上提到极限位置后平移,平移的距离为下料瓶坯座组24与吹制瓶坯座组23之 间相隔的距离,而后夹持板31垂直下放,把成瓶对应放置在下料瓶坯座组24上,把瓶坯对应放置在吹制瓶坯座组23上,接着夹持板31复位外移,并在复位位移到设计位置后进行复位平移,与此同时,下料瓶坯座组24在下料装置22旋转机构的作用下翻转进行下料,吹制 模具21合模进行吹制加工。当夹持板31平移回到初始位置时,下料瓶坯座组24已下料完 成并复位,而吹制模具21也吹制完成重新打开,完成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并为下一个工 作循环作好准备,以此类推,即可循环的实现自动化吹制加工。以上运作过程为吹制瓶坯座组23内的瓶坯座4间隔距离与加热轨道1内瓶坯座 4的间隔距离相等的情况。此外,吹制瓶坯座组23内的瓶坯座4间隔距离也有为加热轨道1内瓶坯座4的间 隔距离的若干倍的情况,此时,加热轨道1中的瓶坯不会连续被夹持板31抓取,而是间隔抓 取,此时,除非夹持板31上提的距离高于未抓取瓶坯的距离,否则其平移就会与未抓取的 瓶坯碰触,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夹持板31每组内的夹持口 311之间设置有缺口槽312,同时 设置整个加热轨道1可相对吹制瓶坯座组23所在的直线垂直侧移,该动作过程位于夹持板 31上提与平移之间,即当整个加热轨道1侧移后留出空间再进行夹持板31的平移,以此来 避免与未抓取瓶坯发生碰触。如图5所示,为吹制瓶坯座组23内的瓶坯座4间隔距离为加 热轨道1内瓶坯座4的间隔距离2倍的情况,箭头所示方向为加热轨道1的侧移方向。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吹制模具包括封口和拉伸机构,封口和拉伸机构从上倒 下依序包括底板61、带封口装置621的封口板62、带拉伸杆631的拉伸板63、定位拉伸缸 64的拉伸缸板65和定位封口缸66的封口缸板67。所述底板61和封口缸板67通过对封 口板62及拉伸缸板65起定位导向作用的拉杆68固连。所述封口板62和拉伸缸板65通 过连杆69直接固连为一体。所述封口缸66的活塞杆661穿过拉伸缸板65与封口板62连 接固连。所述拉伸缸64的活塞杆641直接与拉伸板63固连,同时拉伸板63的顶部设置有 贯通封口板62和底板61的导向杆632。所述拉伸板63上的拉伸杆631头部深入封口板 62上的封口装置621并对中设置在封口装置621中心。相比现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吹制模具的封口和拉伸机构将其原有固定板用定位 封口缸66用的封口缸板67和用于定位拉伸缸64用的拉伸缸板65代替,且封口板62和拉 伸缸板65用连杆69固连为一体,同时封口板62和拉伸缸板65通过用于固连底板61和封 口缸板67的拉杆68进行导向定位。该结构设计一方面保证了封口板62和拉伸缸板65的 移动准确定位,同时使封口板62和拉伸缸板65保持同步动作,即保证封口板62与拉伸缸 板65在封口板62移动过程中的距离不会被拉大,进而缩短了拉伸板63动作的上推距离, 减少了拉伸板63周期运作时间,大大提高了拉伸板63与封口板62之间的位置定位,保证 了拉伸板63上拉伸杆631与封口板62上封口装置621的对中定位精度。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双轨道吹瓶机具有以下优点一、吹制轨道仅由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组成,结构简单、造价低、体积小, 不占用空间,可大大缩小吹瓶机的体积,同时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不进行循环运作, 无能耗产生,可大大降低吹瓶机的整机能耗。二、移坯机构采用带夹持口的夹持板结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养护非常简便,同时 其整个移坯动作过程包括内移一上提一平移一下放一复位外移一复位平移共六个动作,步 骤少,便于实际控制操作。三、通过夹持板自加热轨道转移过来的瓶坯直接放入模具下的吹制瓶坯座组上,而后马上进行吹制加工,这导致瓶坯出加热区到进行吹制加工的间隔时间很短,瓶坯的热 量散失很少,即使外界环境温度很低,也不会出现瓶坯热量散失过多而导致的温度过低现
象。 四、不需要设置额外的下料机构,直接通过翻转下料瓶坯座组来实现下料,下料速 度快而方便。五、吹制模具封口和拉伸机构的工作效率更高、定位精度更高,保证了瓶坯的吹制质量。
权利要求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加热轨道、吹制轨道和移坯机构组成,吹制轨道中设置吹制模具和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制轨道由瓶坯座数目及间隔距离均相等的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组成,下料瓶坯座组、吹制瓶坯座组和所述加热轨道中的一直线段依序呈同一直线设置,且三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相等;所述移坯机构包括一与吹制瓶坯座组平行设置的夹持板,夹持板靠近吹制瓶坯座组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口,每组中夹持口的数目及间隔距离与吹制瓶坯座组中瓶坯座的数目及间隔距离相等,而两组夹持口之间的间隔等于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之间的间隔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 持板在其动力机构的作用下可实现内移一上提一平移一下放一复位外移一复位平移六个 完整的移坯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每个夹持口均包括一 “U”形口和设置在“U”形口的限位装置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位装置为一设置在“U”形口 口径略小于夹持口的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 位装置包括一可绕定位销转动的定位板及复位弹簧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 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与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距离相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 制瓶坯座组内的瓶坯座间隔距离为加热轨道内瓶坯座的间隔距离的若干倍;所述夹持板每 组内的夹持口之间设置有缺口槽;所述整个加热轨道可相对吹制瓶坯座组所在的直线垂直 侧移。
8.如权利要求1、6和7任一权项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 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为一旋转机构,其旋转轴与下料瓶坯座组中的各瓶坯座固连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 制模具包括封口和拉伸机构,封口和拉伸机构从上到下依序包括底板、带封口装置的封口 板、带拉伸杆的拉伸板、定位拉伸缸的拉伸缸板和定位封口缸的封口缸板;所述底板和封口 缸板通过对封口板及拉伸缸板起定位导向作用的拉杆固连;所述封口板和拉伸缸板通过连 杆直接固连为一体;所述封口缸的活塞杆穿过拉伸缸板与封口板连接固连;所述拉伸缸的 活塞杆直接与拉伸板固连,同时拉伸板的顶部设置有贯通封口板和底板的导向杆;所述拉 伸板上的拉伸杆头部深入封口板上的封口装置并对中设置在封口装置中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轨道自动拉伸吹瓶机的改良结构,主要包括加热轨道、吹制轨道和移坯机构组成,吹制轨道中设置吹制模具和下料装置,所述吹制轨道由瓶坯座数目及间隔距离均相等的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组成,下料瓶坯座组、吹制瓶坯座组和所述加热轨道中的一直线段依序呈同一直线设置,且三者之间的间隔距离保持相等;所述移坯机构包括一与吹制瓶坯座组平行设置的夹持板,夹持板靠近吹制瓶坯座组的一侧设置有两组夹持口,每组中夹持口的数目及间隔距离与吹制瓶坯座组中瓶坯座的数目及间隔距离相等,而两组夹持口之间的间隔等于吹制瓶坯座组和下料瓶坯座组之间的间隔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移坯方便、能耗少、下料快捷的特点。
文档编号B29C31/08GK201592512SQ20092031413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5日
发明者徐光中 申请人:徐光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