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高分子加工技术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
背景技术:
按,挟模机构者,用以对高分子成型模具施以模具开阖动作并提供模具适当的锁 模力,而其中,当挟模机构所夹持的模具数量为多个时,为确保各模具所受的锁模力为一 致,于习用技术中遂有如中国台湾第090209647号新型专利前案所提供者般,透过内部流 体相互连通的多个平衡器,设置于不同模具的底部,藉由流体于相异平衡器间的流动,达到 平衡不同模具所受的锁模力,确保该挟模机构对模具的挟模效果;进一步而言,则请参阅图 1所示,习用平衡器1主要由一筒状缸身2、一柱塞3及容留于缸身中且可向外流动的流体4 所组成,据此,该平衡器1被设置于挟模机构的底端部位,并使柱塞3顶端顶接于模具底部, 以使该挟模机构对该模具所施加的锁模力,得以透过该缸身2、流体4及柱塞3而传递使模 具受到适当的加压。但就高分子加工制程的程序进行而言,为利于模制加工程序的进行以及成品品质 的维持,利用化学药剂对模具施以清理程序或预先涂喷离型、脱模药剂等程序,将会因药剂 的使用及残留,假以时日则该等化学药剂将会自柱塞3与缸身2间的滑接处渗入,并对夹置 于该滑接处中的防尘条4或垫圈、0形环等元件造成损坏,使得平衡器的内部流体4向外渗 流,或外部异物进入平衡器的内部等损坏情况,而难再提供平衡锁模力的功效。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可避 免外部化学药剂或流体渗入平衡器内部,以确保平衡器的使用寿命。缘是,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 征在于包含有一固定件,具有一直立的柱状导部;—滑动件,具有一环状滑部,同轴地环套并滑接于该柱状导部的周侧上,一封闭 体,固设于该滑部顶端以封闭该滑部的顶端开口,一容纳流体的内部容室,介于该封闭体底 端与该导部顶端的相对端面间,一提供外部流体进入该容室的流动路径以增加所容纳的流 体体积而扩大该容室的容积从而推动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往外轴向伸出位移或使该容 室内的流体向外流出以减少该容室所容纳的流体体积而降低该容室的容积从而使该滑动 件相对于该导部向内轴向缩回位移的流体通道,设于该封闭体上以连通该容室与该封闭体 的外部。其中,该滑动件更包含有一 0形环,夹设于该滑部顶端环面与该封闭体间。其中,更包含有一限制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往外轴向伸出的位移距离的限位 部。[0010]其中,该限位部具有一限位孔,自该导部的顶侧端面往下轴向延伸预定的深度,一 朝下的第一挡止肩面,位于该限位孔邻近于该导部顶端端面的孔壁上,一限位体,以一端滑 设于该限位孔中,并以另端与该封闭体固接,一位于该限位体的一端上并与该第一挡止肩 面相向对应且当该滑动件往外轴向伸出至预设的距离时抵接于该第一挡止肩面上从而限 制该滑动件的向外继续伸出动作的朝上的第二挡止肩面。其中,该限位孔至少有二彼此相异的内径,并使该限位体的最大外径介于该二相 异内径间。其中,该限位体呈椭圆。其中,该第一挡止肩面的数量为二个并分别呈弧形,彼此相隔180度角地分设于 该限位孔的两侧孔壁上,而该第二挡止肩面的数量亦为二个且分别呈弧形,并彼此相隔180 度角地分设于该限位体上的一端上,而与各该第一挡止肩面相向对应。其中,该流体通道自该封闭体延伸至该限位体并于该限位体的一端的端末形成开其中,该固定件更包含有一板状底部,该柱状导部垂直固接于该底部的上侧板面 上,一环槽,凹设于该底部的上侧板面上,并环绕于该导部的周侧,至少一泄流孔,自该环槽 的底侧槽壁延伸并于该底部的一侧端面形成开口。其中,该滑部的底端环面与该底部的上侧板面间相隔开来。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一,藉由该封闭体与滑部间所形成开口朝下的筒状构造,可避免化学药剂或其他 流体不当地渗入平衡器的内部,而可有效地改进习用技术的缺失,以确保平衡器的使用寿 命,并减少维修的需求。其二、高分子加工制程中所必需使用的化学药剂或其他流体,纵有向下渗露的情 况,其亦将受重力的作用而被集中至该环槽中,并经由该泄流孔被向外排出而受集中处理, 而可进一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三、该限位部限制了该滑动件步向上伸出位移的作动,以避免该滑动件脱出该固 定件外。四、为便于装配该限位体,使该限位孔具有二相异的内径,且使该限位体的最大外 径介于该两相异内径间,据此,该限位体遂得以最大外径对应于较大内径的方向,以一端滑 入该限位孔后再旋转90度角,使限位体最大外径方向对应于限位孔较小内径方向,从而获 得使该限位体滑接于该限位孔内的结合状态。五、该滑动件在向下位移至下死点时,仍令该滑部的底端环面与该底部的上侧板 面间相隔开来,避免该环槽的开放槽口受到阻闭,确保其用以集中化学药剂或流体的效果。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习用技术的剖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0028]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图6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3中a-a割线的剖视图,并显示该滑动件伸出 位移至下死点位置。图7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3中a-a割线的剖视图,并显示该滑动件伸出 位移至上死点位置。图8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图3中b_b割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挟模机构的平衡器 改良构造10由一固定件20、一滑动件30以及一限位部40所组成,其中该固定件20具有一圆板状底部21,一环槽22凹设于该底部21的上侧板面上,一 泄流孔23自该环槽22的底侧槽壁往下并侧向地延伸至该底部21的一侧板端,一柱状导部 24以柱轴底端垂直固接于该底部21的上侧板面上,并与该环槽22同轴对应,且外径并小于 该环槽22的环状内径。该滑动件30则具有一环状滑部31,同轴环套于该导部24上,并可受该导部24的 导引而轴向地往复位移,一圆板状的封闭体32同轴固接于该滑部31的顶端环面上,用以将 该滑部31的顶端开口予以封闭,一 0形环33夹设于该滑部31顶端环面与该封闭体32间, 用以确保该滑部31与该封闭体32间结合的紧密性,一用以容纳流体的内部容室34,由该封 闭体32的底端端面、该导部24的顶端端面以及该滑部31的内侧环面三者间围绕而成的内 部封闭空间所形成者,一流体通道35用以连通该容室34与该封闭体32的外部,并于该封 闭体32的一侧板端形成开口。该限位部40具有一适当形状的限位孔41,自该导部24的顶端端面往下延伸凹设 适当的深度,并与该容室34连通,二个朝下且概呈弧形延伸的第一挡止肩面42彼此相隔 180度角地分设于该限位孔41的两侧孔壁上,一概呈椭圆的限位体43以底端滑设于该限位 孔41中,并以顶端端面与该封闭体32贴合并固接,二个朝上且概呈弧形延伸的第二挡止肩 面44彼此相隔180度角地分设于该限位体43的底部两侧,且各自与一对应的第一挡止肩 面42相向对应;另外,并使该流体通道35自该封闭体32往该限位体43延伸而于该限位体 43的底端端面形成开口。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该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10在使用上与习用技术相 同,被应用于习用挟模机构中,并设置于模具的下方,而以该封闭体43向上经由适当的中 介元件而与底模的底面相接,据此,当以挟模机构对所挟的多数模具施以锁模时,不同的平 衡器间即可透过管路连通彼此的流体通道35,而使相异平衡器间内的流体压力呈现一致, 惟关于此等平衡压力的机制,习用技术中已揭橥甚详,于此即不另为冗陈。惟需特别加以说明者有五其一,藉由该封闭体32与滑部31间所形成开口朝下的筒状构造,可避免化学药剂 或其他流体不当地渗入平衡器的内部,而可有效地改进习用技术的缺失,以确保平衡器的 使用寿命,并减少维修的需求。其二、高分子加工制程中所必需使用的化学药剂或其他流体,纵有向下渗露的情 况,其亦将受重力的作用而被集中至该环槽22中,并经由该泄流孔23被向外排出而受集中处理,而可进一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其三、该限位部40用以限制该滑动件30相对于该导部21往外轴向伸出的位移距 离,亦即当各该第二挡止肩面44上抵于对应第一挡止肩面42时,限制了该滑动件30进一 步向上伸出位移的作动,换言之即以各该第一、第二挡止肩面42、44彼此抵接的位置,作为 该滑动件30伸出位移的上死点位置,以避免该滑动件30脱出该固定件20外。其四、为便于装配该限位体43,使该限位孔41具有二相异的内径,且使该限位体 43的最大外径介于该两相异内径间,据此,该限位体43遂得以最大外径对应于较大内径的 方向,以一端滑入该限位孔41后(如图4所示),再旋转90度角,使限位体43最大外径方 向对应于限位孔41的较小内径方向,从而获得使该限位体43滑接于该限位孔41内的结合 状态(如图5所示)。其五,该滑动件30在向下位移至下死点时,仍令该滑部31的底端环面与该底部21 的上侧板面间相隔开来,避免该环槽22的开放槽口受到阻闭,确保其用以集中化学药剂或 流体的效果达成。
权利要求一种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固定件,具有一直立的柱状导部;一滑动件,具有一环状滑部,同轴地环套并滑接于该柱状导部的周侧上,一封闭体,固设于该滑部顶端以封闭该滑部的顶端开口,一容纳流体的内部容室,介于该封闭体底端与该导部顶端的相对端面间,一提供外部流体进入该容室的流动路径以增加所容纳的流体体积而扩大该容室的容积从而推动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往外轴向伸出位移或使该容室内的流体向外流出以减少该容室所容纳的流体体积而降低该容室的容积从而使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向内轴向缩回位移的流体通道,设于该封闭体上以连通该容室与该封闭体的外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更包含 有一 0形环,夹设于该滑部顶端环面与该封闭体间。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限制 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往外轴向伸出的位移距离的限位部。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具有一 限位孔,自该导部的顶侧端面往下轴向延伸预定的深度,一朝下的第一挡止肩面,位于该限 位孔邻近于该导部顶端端面的孔壁上,一限位体,以一端滑设于该限位孔中,并以另端与该 封闭体固接,一位于该限位体的一端上并与该第一挡止肩面相向对应且当该滑动件往外轴 向伸出至预设的距离时抵接于该第一挡止肩面上从而限制该滑动件的向外继续伸出动作 的朝上的第二挡止肩面。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孔至少有 二彼此相异的内径,并使该限位体的最大外径介于该二相异内径间。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体呈椭圆。
7.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止肩面的 数量为二个并分别呈弧形,彼此相隔180度角地分设于该限位孔的两侧孔壁上,而该第二 挡止肩面的数量亦为二个且分别呈弧形,并彼此相隔180度角地分设于该限位体上的一端 上,而与各该第一挡止肩面相向对应。
8.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流体通道自该封 闭体延伸至该限位体并于该限位体的一端的端末形成开口。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更包含有 一板状底部,该柱状导部垂直固接于该底部的上侧板面上,一环槽,凹设于该底部的上侧板 面上,并环绕于该导部的周侧,至少一泄流孔,自该环槽的底侧槽壁延伸并于该底部的一侧 端面形成开口。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滑部的底端环面 与该底部的上侧板面间相隔开来。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挟模机构的平衡器改良构造,包含有一固定件,具有一直立的柱状导部;一滑动件,具有一环状滑部,一封闭体,固设于该滑部顶端,用以封闭该滑部的顶端开口,一内部容室,介于该封闭体底端与该导部顶端的相对端面间,一流体通道,设于该封闭体上,用以连通该容室与该封闭体的外部;藉此,该滑动件以该容室容纳流体,并由该流体通道提供外部流体进入该容室的流动路径,以增加所容纳的流体体积而扩大该容室的容积,据以推动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往外轴向伸出位移,或经由该流体通道使该容室内的流体向外流出,以减少该容室所容纳的流体体积而降低该容室的容积,据以使该滑动件相对于该导部向内轴向缩回位移。
文档编号B29C33/20GK201669831SQ201020199758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陈法胜 申请人:陈法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