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的方法

文档序号:440479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废旧塑料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通过热风将废旧的塑料进行加热熔融后进行挤出造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良性能,在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的塑料的广泛应用,废旧的塑料处理成为一道难题,一方面废旧塑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包装用塑料,占废旧塑料很大比例。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是一项变废为宝,解决生态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废旧塑料回收到废旧塑料处理场后进行粉碎,然后通过螺杆挤出机进行造粒,粉碎噪声大、灰尘多、工人劳动环境差,螺杆挤出是通过摩擦和电加热将废旧塑料进行熔融,因此整个过程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废旧回收塑料造粒的方法,通过热风将废旧塑料进行加热并通过螺杆进行挤出造粒,热风可循环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无需进行粉碎,通过控制热风温度可防止塑料在熔融过程中温度过高而降解,热风的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实现本发明的热风熔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装置,其结构包括备料室、搅拌轴、上熔融室、机架、搅拌杆、栅格、隔套、下熔融室、螺旋叶片、螺杆、循环气体入口、加热元件、循环气体入口、风机、挤出口模、传动机构。废旧塑料从进料口进入机器的上部熔融室,从加热室进入的热风在熔融室将废旧塑料加热并熔融,熔融室内有搅拌杆翻动物料,熔融后的物料从熔融室底部流下;熔融室的下部有隔套,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从隔套吸出进入加热室进行循环加热,熔融的塑料熔体经螺旋挤压经过螺杆从挤出口模中挤出,挤出后的物料被切割冷却成塑料粒子。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将回收的废旧塑料从投料口投入备料室中,关闭投料口门,打开给料室地门,物料进入熔融室;
(2)熔融室中,在风机作用下热风从加热室进入熔融室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搅拌杆的搅拌使物料不断翻动,熔融室的底部的栅网使未熔的部分继续在上面加热,熔融后的熔体落入熔融室的下部;
(3)在熔融室的下部有隔套,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隔套吸入加热室进行循环加热,熔融的熔体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入螺杆挤压后从口模中挤出;
(4)挤出的物料经切割冷却后成为塑料粒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热风将废旧塑料进行加热和熔融,熔融后的塑料熔体通过螺杆进行挤出造粒,回收的废旧塑料无需进行粉碎,因此,避免了噪音和灰尘的飞扬,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通过控制热风温度可防止塑料在熔融过程中温度过高而降解,热风可循环利用,其循环利用降低了能耗。


附图1为本发明的热风熔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装置结构简图。图中1.备料室,2.搅拌轴,3.上熔融室,4.机架,5.搅拌杆,6.栅格,7.隔套,8.下熔融室,9.螺旋叶片,10.螺杆,11.循环气体入口,12.加热元件,13.循环气体入口,14.风机,15.挤出口模,16.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物料先投入备料室后,将备料室盖关闭后打开备料室底门,物料落入上熔融室,在上熔融室被加热室进入的热空气进行加热,同时被搅拌杆翻动,熔融后的物料通过上、下熔融室之间的栅格进入下熔融室,在重力作用下熔融的熔体落入下熔融室的叶片上,气体通过隔套被风机吸入进到加热室加热后重新进入上熔融室。熔体在叶片的挤压下进入螺杆通过螺杆从挤出口模挤出,经过切割后冷却成为塑料粒子。
权利要求
1.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的热风熔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装置的结构包括备料室、搅拌轴、上熔融室、机架、搅拌杆、栅格、隔套、下熔融室、螺旋叶片、螺杆、循环气体入口、加热元件、循环气体入口、风机、挤出口模、传动机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回收的废旧塑料从投料口投入备料室中,关闭投料口门,打开给料室地门,物料进入熔融室;(2)熔融室中,在风机作用下热风从加热室进入熔融室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时搅拌杆的搅拌使物料不断翻动,熔融室的底部的栅网使未熔的部分继续在上面加热,熔融后的熔体落入熔融室的下部;(3)在熔融室的下部有隔套,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从隔套吸入加热室进行循环加热,熔融的熔体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入螺杆挤压后从口模中挤出;(4)挤出的物料经切割冷却后成为塑料粒子。
全文摘要
一种废旧塑料回收造粒的方法,是将废旧塑料从进料口进入机器的上部熔融室,从加热室进入的热风在熔融室将废旧塑料加热并熔融,熔融室内有搅拌杆翻动物料,熔融后的物料从熔融室底部流下;熔融室的下部有隔套,气体在风机负压的作用下从隔套吸出进入加热室进行循环加热,熔融的塑料熔体经螺旋挤压经过螺杆从挤出口模中挤出,挤出后的物料被切割冷却成塑料粒子。
文档编号B29B9/06GK102294767SQ2011102295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黄兴元 申请人:南昌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