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吹塑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吹塑成型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吹塑术领域,涉及一种吹塑成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油箱吹塑成 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吹塑机主要包括机架、挤出机构、模头、合模机构、下吹机构,其工作方式为 将液体塑胶喷出来之后,利用机器吹出来的风力,将塑体吹附到一定形状的模腔,从而制成 产品。塑料在螺杆挤出机中被熔化并定量挤出,然后通过合膜成型,再通过风环吹风冷却, 然后有牵弓I机按一定速度牵弓I,卷绕机将其卷绕成卷。[0003]现有吹塑机吹塑制得的成型产品的内部通常是空的,如果内部需要加工镶件,例 如汽车油箱,需要先吹塑成型一个空心的汽车油箱壳体,而后在汽车油箱壳体上挖若干孔, 再在各孔中镶嵌需要的镶嵌元件,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同时,由于需要挖孔、补孔,汽车油箱 的密封性也通常较差。[0004]此外,国外还有一种吹塑方法,需要从模头中至少引出两片板胚,而后在板胚中设 置镶件,然后吹塑成型。本方案虽然解决了产品密封性及加工过程复杂的问题,但由于本方 案需要两个模头及对应的模头控制机构,或者从同一模头引出两片板胚,设备结构复杂,控 制难度较大。实用新型内容[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塑成型装置,可制得内部嵌有镶 件的汽车油箱等产品,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效率高,产品密封性好。[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7]—种吹塑成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 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控制器;[0008]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 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用以控制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 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的动作;[0009]所述模头组件用以制得单片板胚,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设置于单片 板胚引出位置的同一侧,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位置的另一侧,分别 与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相对;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 第二合模机构配合进行第一次合模;[0010]所述第一合模机构或/和第二合模机构设有旋转机构,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控 制第一合模机构或/和第二合模机构旋转,使得第一合模机构及第二合模机构配合进行第 二次合模。[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均设有相同 开口的凹槽,使得形成的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时凹槽开口各边刚好对接。[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置还设有镶件放置机构(如一个或多个 机械手),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镶件放置到第一板胚或/和第二板胚中。[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挤出机构或者若干挤出机 构,用以生成单层或者多层的单片板胚;[0014]所述模头组件带有壁厚控制机构,经过一个或多个挤出机构的熔融塑料进入模头 组件后形成厚薄可调的单层或多层的单片板胚。[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的结构相同, 配合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进行第一次合模时,第一合模机构的各部件与第二合模机构 的对应部件同处于一个平面上;[0016]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机构旋转后,两者 的合模区域结合在一起进行第二次合模时,第一合模机构的中心与第二合模机构的中心在 一条直线上。[0017]一种吹塑成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 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控制器;[0018]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 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用以控制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 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的动作;[0019]所述模头组件用以制得单片板胚,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在单片板胚 引出时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同一侧,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另 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第二合模机构配合;[0020]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吹出风力,使得单片板胚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合模 机构及第一辅助模初步成型,形成第一板胚;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合模机构及第二辅助模初 步成型,形成第二板胚;在第一板胚或/和第二板胚中设置镶件;[0021]所述控制器还用以控制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分别与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 机构分离,控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中的一个旋转或均旋转,使得第一板胚、第二 板胚紧密贴合,第一板胚、第二板胚之间形成密闭空间;[0022]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吹出风力,形成吹塑成型产品。[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塑成型装置,通过首先将镶件 设置在单片板胚上,而后将单片板胚的两个半边折起,可制得内部嵌有镶件的汽车油箱等 产品,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效率高,产品密封性好。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吹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合模机构第一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合模机构设置镶件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吹塑合模机构第一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吹塑合模机构第二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吹塑合模机构第二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吹塑合模机构复位的结构示意图。[0031][0032][0033][0034][0035][0036][0037][00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48][0049][0050][0051][0052][0053][0054][0055]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为实施例二中吹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第一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 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设置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第一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为图9中合模机构的俯视图。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旋转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第二次合模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第二次开模的结构示意图。 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旋转复位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二中装置合模机构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三中吹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三中吹塑过程中合模机构的变化示意图。为实施例三中吹塑成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四中吹塑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四中吹塑成型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为实施例五中吹塑成型装置多个挤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如下1、挤出机构 31、第一合模机构 311、第一模板 313、第一板胚 322、第二模具 41、第一辅助模 43、镶件2、模头组件 32、第二合模机构 312、第一模具 321、第二模板 323、第二板胚 42、第二辅助模 9、板胚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0057]实施例一[0058]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吹塑成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 构1、模头组件2、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助模42、成型 吹气机构、镶件放置机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机构1、模头组件2、第一合模 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助模42、成型吹气机构、镶件放置机构,用 以控制挤出机构1、模头组件2、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 助模42、成型吹气机构、镶件放置机构的动作。[0059]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吹塑成型装置仅设有一个挤出机构1,所述模头组件2用 以制得单片板胚9 ;如图1所示,单片板胚9垂直出料。成型模具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合模 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在单片板胚9引出时设置于 所述单片板胚9的同一侧。如图1所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结构相同(当然其结构也可以不完全相同),第一合模机构31的各部件与第二合模机构32的对应部件同处于一个平面上。第一合模机构31包括第一模板311、第一模具312, 第二合模机构32包括第二模板321、第二模具322。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助模42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9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模41与第一合模机构31配合,第二辅助模42与第二合模机构32配合。[0060]请参阅图2,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吹出风力,使得单片板胚9的第一部分在第一合模机构31及第一辅助模41的配合下初步成型,形成第一板胚313 ;第二部分在第二合模机构32及第二辅助模42的配合下初步成型,形成第二板胚323。[0061]请参阅图3,所述控制器控制镶件放置机构在第一板胚313或/和第二板胚323中设置镶件43。[0062]请参阅图4,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助模42分别与第一合模机构 31、第二合模机构32分离。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机构,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中的一个旋转或均旋转(本实施例中,控制两者均旋转),第一合模机构的中心与第二合模机构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使得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第一板胚、第二板胚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此时,镶件已经在所述密闭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均设有相同开口的凹槽(如图4中凹槽的右侧为该凹槽的开口),使得形成的第一板胚313、第二板胚323紧密贴合时凹槽开口的各边刚好对接。[0063]请参阅图5,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吹出风力,形成吹塑成型产品。[0064]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分离,取出制得的成型产品。[0065]请参阅图7,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31和第二合模机构32旋转,恢复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成型。[0066]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吹塑成型装置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揭示上述吹塑成型装置的同时,还揭示一种吹塑 成型方法。请参阅图8,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67]步骤SI通过模头组件制得单片板胚。[0068]步骤S2请参阅图1,所述单片板胚的同一侧设置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 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第二合模机构配合。[0069]步骤S3请参阅图2,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吹出风力,使得单片板胚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合模机构及第一辅助模初步成型,形成第一板胚;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合模机构及第二辅助模初步成型,形成第二板胚。[0070]步骤S4请参阅图3,控制器控制镶件放置机构将镶件放置到第一板胚或/和第二板胚中。[0071]步骤S5请参阅图4,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辅助模41、第二辅助模42分别与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分离。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机构, 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中的一个旋转或均旋转(本实施例中,控制两者均旋转),第一合模机构的中心与第二合模机构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使得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第一板胚、第二板胚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此时,镶件已经在所述密闭空间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均设有相同开口的凹槽(如图4中凹槽的右侧为该凹槽的开口),使得形成的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时凹槽开口的各边刚好对接。[0072]步骤S6请参阅图5,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吹出风力, 得到吹塑成型产品。[0073]步骤S7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分离, 取出制得的成型产品。[0074]步骤S8请参阅图7,控制器控制第一合模机构或/和第二合模机构旋转,恢复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成型。[0075]实施例二[0076]请参阅图9至图1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合模机构 31位于第二合模机构32的左边,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左右设置,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0077]实施例三[0078]请参阅图19、图20、图2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板胚水平引出,所述吹塑成型装置还包括引出机构,可以牵引单片板胚水平引出。第一合模机构 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模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设置在单片板胚的上方。[0079]如图19、图20所不,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可以横向设置,即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设置方向与板胚的引出方向平行。[0080]如图21所示,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也可以纵向设置,即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设置方向与板胚的引出方向垂直。[0081]实施例四[0082]请参阅图22、图2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合模机构 31、第二合模机构32设置在单片板胚的下方。[0083]如图22所不,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可以横向设置,即第一合模机构 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设置·方向与板胚的引出方向平行。[0084]如图23所示,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也可以纵向设置,即第一合模机构31、第二合模机构32的设置方向与板胚的引出方向垂直。[0085]实施例五[0086]请参阅图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若干挤出机构1,用以与模头组件2配合生成厚薄可调的多层的单片板胚。[0087]所述模头组件2带有壁厚控制机构,经过多个挤出机构I的熔融塑料进入模头组件2后形成多层的单片板胚。[0088]实施例六[0089]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板胚还可以被倾斜引出,板胚引出方向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大于0°,小于90°。即,板胚可以被垂直引出,可以被水平引出,还可以被倾斜引出。[009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塑成型装置及方法,通过首先将镶件设置在单片 板胚上,而后将单片板胚的两个半边折起,可制得内部嵌有镶件的汽车油箱等产品,本实用 新型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效率高,产品密封性好。[0091]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 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 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 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权利要求1.一种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用以控制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的动作; 所述模头组件用以制得单片板胚,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设置于单片板胚引出位置的同一侧,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位置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相对;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第二合模机构配合进行第一次合模; 所述第一合模机构或/和第二合模机构设有旋转机构,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第一合模机构或/和第二合模机构旋转,使得第一合模机构及第二合模机构配合进行第二次合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均设有相同开口的凹槽,使得形成的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时凹槽开口各边刚好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设有镶件放置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机械手,用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将镶件放置到第一板胚或/和第二板胚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挤出机构或者若干挤出机构,用以生成单层或者多层的单片板胚; 所述模头组件带有壁厚控制机构,经过一个或多个挤出机构的熔融塑料进入模头组件后形成厚薄可调的单层或多层的单片板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的结构相同,配合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进行第一次合模时,第一合模机构的各部件与第二合模机构的对应部件同处于一个平面上; 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分别设有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机构旋转后,两者的合模区域结合在一起进行第二次合模时,第一合模机构的中心与第二合模机构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6.一种吹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用以控制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的动作; 所述模头组件用以制得单片板胚,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在单片板胚引出时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同一侧,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第二合模机构配合; 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吹出风力,使得单片板胚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合模机构及第一辅助模初步成型,形成第一板胚;第二部分通过第二合模机构及第二辅助模初步成型,形成第二板胚;在第一板胚或/和第二板胚中设置镶件;所述控制器还用以控制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分别与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分 离,控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中的一个旋转或均旋转,使得第一板胚、第二板胚紧密贴合,第一板胚、第二板胚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所述控制器控制成型吹气机构向所述密闭空间内吹出风力,形成吹塑成型产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吹塑成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挤出机构、模头组件、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成型吹气机构、控制器;所述模头组件用以制得单片板胚,所述第一合模机构、第二合模机构在单片板胚引出时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同一侧,第一辅助模、第二辅助模设置于所述单片板胚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辅助模与第一合模机构配合,第二辅助模与第二合模机构配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吹塑成型装置,通过首先将镶件设置在单片板胚上,而后将单片板胚的两个半边折起,可制得内部嵌有镶件的汽车油箱等产品,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较为简单,加工方便、效率高,产品密封性好。
文档编号B29C49/42GK202826374SQ2012203699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陈卢一 申请人:上海福将塑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