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7476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在纵向上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仁、下模板、面针板和底针板,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下模仁开设有斜导向孔,该注塑模具还包括有斜顶装置,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和斜顶座,所述斜顶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针板,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模板,所述斜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斜顶经所述斜导向孔贯穿所述下模仁、并延伸连接于所述斜顶座的上端;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斜顶变形及损坏,有效降低使用成本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
【专利说明】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斜顶装置在注塑模具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常用于产品内侧设有倒钩结构的成型,同时也可用于顶出产品。
[0003]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82913.9公开了用于注塑模具的斜顶装置,其包括斜顶、斜顶安装部,斜顶相对于斜顶安装部滑动及转动地装设在斜顶安装部上,斜顶安装部装设在注塑模具的面针板与底针板之间,所述底针板上设有光孔及限位螺丝,限位螺丝穿过光孔,其前端与斜顶安装部固定连接,限位螺丝的光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定位在光孔的底部与限位螺丝的头部之间;或者定位在底针板的底部与限位螺丝的头部之间。
[0004]由于斜顶的一端设置于该注塑模具中的成型模腔中,斜顶的另一端连接于斜顶安装部,也即是斜顶需穿设该注塑模具中的下模仁和下模板,在合模状态或开模状态下,斜顶还经过面针板的行程腔才连接至斜顶安装部,这就导致斜顶的长度较长,在顶出过程中,由于斜顶的长度较长导致斜顶易于弯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斜顶长度较长所带来的缺陷,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20143866.4公开了 一种小斜顶装置,其直接将斜顶的长度减短一半来增加斜顶的强度,以避免斜顶在顶出过程中变形,但该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斜顶的长度减短一半,并不能增强斜顶自身的强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斜顶长度较长的技术问题,依然存在斜顶的长度较长的问题,特别是当斜顶为细小狭长的斜顶时,不能有效地避免斜顶在顶出过程中的变形及折断。同时在顶出过程中,模具易产生一定的振动,而且由于所述斜顶座呈单杆结构,当出现模具产生振动时因斜顶座的强度不够而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6]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斜顶变形及损坏,有效降低使用成本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
[0007]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提供了一种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在纵向上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仁、下模板、面针板和底针板,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下模仁开设有斜导向孔,所述斜导向孔与所述成型模腔连通,该注塑模具还包括有斜顶装置,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和斜顶,所述斜顶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针板,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模板,所述斜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斜顶的另一端经所述斜导向孔贯穿所述下模仁、并延伸连接于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所述斜顶包括斜杆、用于与所述斜顶座连接的连接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内的成型端部,所述斜杆与所述斜导向孔紧密滑动配合;所述斜杆包括顶出段、行程段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出段与所述行程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顶出段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处于所述斜导向孔内,在顶出过程中渐渐伸出所述下模仁;所述行程段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下处于所述下模板,在顶出过程中渐渐滑入所述斜导向孔内;所述中间段一直处于所述斜导向孔内。
[0009]其中,所述面针板的厚度大于所述面针板在顶出过程中的行程长度。
[0010]其中,所述下模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模板一体的加强导套,所述加强导套外套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面针板开设有与所述加强导套相对应的导槽。
[0011]其中,在合模状态或开模状态下,所述加强导套延伸至所述导槽内。
[0012]其中,所述加强导套的自由端呈锥状结构。
[0013]其中,所述斜顶与所述斜顶座通过卡钩结构连接。
[0014]其中,所述斜顶座为圆柱状的斜顶座,所述斜顶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底针板固定的沉头。
[0015]其中,所述沉头与所述斜顶座一体成型设置。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的斜顶相对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变形及折断的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个模具内设置多个所述斜顶装置,且斜顶较为细小扁长的情况,依然不会出现斜顶变形及折断,从而避免经常需要更换斜顶,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8]特别地,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斜顶座外套有所述加强导套,且所述加强导套插入所述导槽,所述斜顶座得到多重的加强保护,从而避免所述斜顶座因强度不够损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利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本申请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在顶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A中B方向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中斜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0025]1-下模仁、11-斜导向孔、2-下模板、21-加强导套、3-面针板、31-导槽、4_底针板、5-斜顶、51-成型端部、52-顶出段、53-中间段、54-行程段、55-连接端部、6-斜顶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
[0027]本申请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均未示出上模仁和上模板),在纵向上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仁1、下模板2、面针板3和底针板4,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I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下模仁I开设有斜导向孔11,,所述斜导向孔与所述成型模腔连通,该注塑模具还包括有斜顶装置,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5和斜顶座6,所述斜顶座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针板4,所述斜顶座6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模板2,所述斜顶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斜顶5的另一端经所述斜导向孔11贯穿所述下模仁1、并延伸连接于所述斜顶座6的另一端,所述斜顶5包括斜杆、用于与所述斜顶座6连接的连接端部55,以及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成型的成型端部51,所述斜杆与所述斜导向孔11紧密滑动配合;所述斜杆包括顶出段52、行程段54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出段52与所述行程段54之间的中间段53,所述顶出段52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处于所述斜导向孔11内,在顶出过程中渐渐伸出所述下模仁1,所述行程段54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处于所述下模板2,在顶出过程中渐渐滑入所述斜导向孔11内,所述中间段53 —直处于所述斜导向孔11内。
[0028]所述面针板3的厚度大于所述面针板3在顶出过程中的行程长度,所述下模板2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模板2 —体的加强导套21,所述加强导套21外套于所述斜顶座6,所述面针板3开设有与所述加强导套21相对应的导槽31,在合模状态或开模状态下,所述加强导套21延伸至所述导槽31内,所述加强导套21的自由端呈锥状结构。
[0029]所述斜顶5与所述斜顶座6通过卡钩结构连接,所述斜顶座6为圆柱状的斜顶座6,所述斜顶座6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底针板4固定的沉头,所述沉头与所述斜顶座6一体成型设置。
[0030]本申请的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包括合模过程、开模过程及顶出过程。
[0031]在合模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下模仁1、所述下模板2、所述面针板3、所述底针板4和斜顶装置均同时向上移动,以与所述上模板和所述下模仁I进行合模,合模后进行注塑,以成型相应的成型制品。
[0032]在开模过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成型制品、所述下模仁1、所述下模板2、所述面针板3、所述底针板4和斜顶装置均同时向下移动,所述成型制品待脱模顶出。
[0033]上述合模过程和开模过程,所述下模仁1、所述下模板2、所述面针板3、所述底针板4和斜顶装置的结构均如图1所示,所述顶出段52和所述中间段53均处于所述斜导向孔11内,由于所述顶出段52和所述中间段53均与所述下模仁I紧密配合,所述下模仁I对所述顶出段52、所述中间段53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所述顶出段52和所述中间段53出现变形及折断的情况。
[0034]而在顶出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顶出段52渐渐伸出所述下模仁I,所述成型端部51在顶出成型制品同时做横向移动使成型产品脱离,与此同时所述斜顶座6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模板2并与所述斜顶5连接,而所述行程段54的长度为在顶出过程中所述行程段54滑入所述斜导向孔11内所需的长度,使得所述斜顶5的长度实现最短,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所述行程段54出现变形及折断的情况。
[0035]综上,本申请的斜顶5相对比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变形及折断的情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一个模具内设置多个所述斜顶装置,且斜顶5较为细小扁长的情况,依然不会出现斜顶5变形及折断,从而避免经常需要更换斜顶5,降低了使用成本。
[0036]特别地,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斜顶座6外套有所述加强导套21,且所述加强导套21插入所述导槽31,所述斜顶座6得到多重的加强保护,从而避免所述斜顶座6因强度不够损坏。
[0037]所述加强导套21的自由端呈锥状结构便于模具安装过程中所述加强导套21装入所述导槽31。
[003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在纵向上依次包括上模板、上模仁、下模仁、下模板、面针板和底针板,所述上模仁和所述下模仁之间设有成型模腔,所述下模仁开设有斜导向孔,所述斜导向孔与所述成型模腔连通,该注塑模具还包括有斜顶装置,所述斜顶装置包括斜顶座和斜顶,所述斜顶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至所述下模板,所述斜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所述斜顶的另一端经所述斜导向孔贯穿所述下模仁、并延伸连接于所述斜顶座的另一端,所述斜顶包括斜杆、用于与所述斜顶座连接的连接端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成型模腔内的成型端部,所述斜杆与所述斜导向孔紧密滑动配合;所述斜杆包括顶出段、行程段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出段与所述行程段之间的中间段,所述顶出段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处于所述斜导向孔内,在顶出过程中渐渐伸出所述下模仁;所述行程段在合模过程中或开模过程中下处于所述下模板,在顶出过程中渐渐滑入所述斜导向孔内;所述中间段一直处于所述斜导向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针板的厚度大于所述面针板在顶出过程中的行程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下模板一体的加强导套,所述加强导套外套于所述斜顶座,所述面针板开设有与所述加强导套相对应的导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合模状态或开模状态下,所述加强导套延伸至所述导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导套的自由端呈锥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与所述斜顶座通过卡钩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座为圆柱状的斜顶座,所述斜顶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底针板固定的沉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斜顶装置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与所述斜顶座一体成型设置。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460389SQ201320534142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发明者】吴东宏, 范杭英, 胡明辉, 孙卫国 申请人:东莞誉铭新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