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橡胶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模芯、流道板及注料嘴,上模板上侧通过无间隙配合安装有流道板,流道板的内部、上模板的内部和型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注入胶料的流道,流道包括分流道和浇口,分流道通过浇口与型腔相连接,分流道与模芯平行设置,在胶料流动方向上,所述浇口与所述分流道形成锐夹角α。本实用新型不仅有利于胶料快速充满型腔,防止缺料,而且减小了流体对模芯的正压力,减少了流体的压力损失,避免了模芯变形,保证了产品壁厚的均匀性。
【专利说明】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橡胶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线束护套,一直在绕曲状态下工作,防止电线与车身钢板摩擦促使电线绝缘层划破,导致漏电、短路而出现质量事故,其兼有密封作用。如图1所示,在使用现有的线束护套模具注入胶料时,由于分流道61'与浇口 62'之间一般形成直角,不仅胶料填充型腔的速度缓慢,而且流体对模芯3产生较大的正压力,容易造成模芯3变形,难以保证产品壁厚的均匀性,然而像车门、后舱门等都是要经常开启的,护套反复压缩拉伸,如果护套材料组织壁厚不均匀极易疲劳破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不仅能够使得胶料快速充满型腔,而且能够减小流体对模芯的正压力,避免模芯变形,保证产品壁厚的均匀性。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模芯、流道板及注料嘴,所述上模板上侧通过无间隙配合安装有所述流道板,所述流道板的内部、所述上模板的内部和型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注入胶料的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分流道和浇口,所述分流道通过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相连接,所述分流道与所述模芯平行设置,在胶料流动方向上,所述浇口与所述分流道形成锐夹角α。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锐夹角α为30° -75。。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锐夹角α为60°。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浇口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浇口上安装有用于对线束护套补缩的容料腔。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流道板上安装有所述注料嘴,所述注料嘴的下端与所述流道相连通。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由于在胶料流动方向上,所述浇口与所述分流道形成锐夹角α,不仅有利于胶料快速充满型腔,防止缺料,而且减小了流体对模芯的正压力,减少了流体的压力损失,避免了模芯变形,保证了产品壁厚的均匀性。
[0013]另外,浇口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增加了截面积,更有利于胶料在浇口内的流动;浇口上安装的容料腔可以对产品进行补缩,防止缩裂。【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俯视图;
[0017]图4是图3中的C-C剖面图。
[0018]其中:
[0019]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芯;4、流道板;5、注料嘴;6、流道;7、容料腔;
[0020]61、分流道;62、浇口;61'、分流道;62'、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2]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模芯3、流道板4及注料嘴5,上模板I上侧通过无间隙配合安装有流道板4,流道板4的内部、上模板I的内部和型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注入胶料的流道6,流道板4上安装有注料嘴5,注料嘴5的下端与流道6相连通。
[0023]其中,流道6包括分流道61和浇口 62,分流道61通过浇口 62与型腔相连接,分流道61与模芯3平行设置,在胶料流动方向(如图3箭头所示)上,浇口 62与分流道61形成锐夹角α,锐夹角α为30° -75。,本实施方式,锐夹角α优选为60°,该锐夹角的形成有利于胶料快速流向型腔,提高模具成型效率。浇口 62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增加了截面积,更有利于胶料在浇口内的流动。浇口 62上还安装有容料腔7,可以对线束护套进行补缩,防止缩裂。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浇口 62的一端与分流道61的非端口部分相连通,也就是说,分流道61的部分伸出延伸,同时,浇口 62与分流道61形成锐角。这样,在胶料注入过程中,新鲜的胶料首先通过注料嘴5,然后经各流道6到达分流道61和浇口 62的入口端处,最后在容料腔7混合,进而在浇口 62中斜向流入型腔内,不仅有利于胶料快速充满型腔,防止缺料,而且减小了流体对模芯的正压力,减少了模芯的变形,保证了产品壁厚的均匀性。
[0025]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包括上模板(I)、下模板(2)、模芯(3)、流道板(4)及注料嘴(5),所述上模板(I)上侧通过无间隙配合安装有所述流道板(4),所述流道板(4)的内部、所述上模板(I)的内部和型腔的内部均设有用于注入胶料的流道(6),所述流道(6)包括分流道(61)和浇口(62),所述分流道(61)通过所述浇口(62)与所述型腔相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道(61)与所述模芯(3)平行设置,在胶料流动方向上,所述浇口(62)与所述分流道(61)形成锐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夹角α为30° -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锐夹角α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口(62)的径向截面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口(62)上安装有用于对线束护套补缩的容料腔(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护套模具胶料注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板(4)上安装有所述注料嘴(5),所述注料嘴(5)的下端与所述流道(6)相连通。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3712975SQ20132080865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张镔, 汪平 申请人:安徽宁国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