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但是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产品的注塑过程中由于模腔内溶液不能均匀的分布在模腔内导致产品注塑的质量差废品率高,效率低,同时模具的拆装以及模腔内注塑产品不便于取拿,影响了操作人员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模具,具备使模具模腔内注塑溶液的均匀性的优点,解决了模具的模腔内注塑溶液不均匀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座、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模具座底部两侧安装设有支撑腿,支撑腿底部安装设有固定件,下模具安装在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盘坐落在模具座上部中间,下模具顶部垂直对应设有上模具,上模具与下模具配合,且上模具上表面中间设有一个注液孔,所述注液孔与下模具的下表面内设有的流道相连通,所述流道为平行排列分布在上模具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模具座的底部中间安装设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与坐落在模具座上部旋转盘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设有锁销,且下模具的上表面内均匀分布设有加热管路。
优选的,所述下模具的一个侧壁上连接有一个震动块,震动块与震动电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由双头丝杆和螺母组成,双头丝杆的一端与模具座的支撑腿螺纹连接且通过螺母安装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气缸带动模具旋转,使得模具内的注塑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以此排出模腔内的空气并消除注塑后注塑件中的气孔,保证了下模具模腔内注塑溶液的均匀性,提高了注塑产品的质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注塑效率高、注塑效果好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具的一个侧壁上连接有一个震动块,震动块与震动电机相连,从而有利于下模具内注塑件的卸料,便于取拿。
3、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具座的支撑腿底部安装设有固定件,一方面便于模具座的安装固定和拆卸,另一方面能够一定程度的对模具座安装的高低进行条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具俯视示意图;
图中:1-模具座,11-支撑腿,2-固定件,3-旋转盘,31-旋转气缸,4-下模具,41-锁销,42-加热管路,43-震动块,44-震动电机, 5-上模具,51-注液孔,52-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注塑机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座1、下模具4和上模具5,所述模具座1底部两侧安装设有支撑腿11,支撑腿11底部安装设有固定件2,下模具4安装在旋转盘3上,所述旋转盘3坐落在模具座1上部中间,下模具4顶部垂直对应设有上模具5,上模具5与下模具4配合,且上模具5上表面中间设有一个注液孔51,所述注液孔51与下模具4的下表面内设有的流道52相连通,所述流道52为平行排列分布在上模具5的下表面。
工作原理:通过模具座1的底部中间安装设有旋转气缸31,旋转气缸31的输出端与坐落在模具座1上部旋转盘3的输入端连接,从而通过旋转气缸31带动模具旋转,使得模具内的注塑溶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运动,以此排出模腔内的空气并消除注塑后注塑件中的气孔,保证了下模具4模腔内注塑溶液的均匀性,提高了注塑产品的质量。
通过所述下模具4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安装设有锁销41,且下模具4的上表面内均匀分布设有加热管路42,从而热量从加热管路42分布到下模具4内部对注塑件进行加热,有利于下模具内部注塑件的成型。
通过所述下模具4的一个侧壁上连接有一个震动块43,震动块 43与震动电机44相连,从而有利于下模具4内注塑件的卸料,便于取拿。
通过所述固定件2由双头丝杆和螺母组成,双头丝杆的一端与模具座1的支撑腿11螺纹连接且通过螺母安装固定,不仅便于模具座 1的安装固定和拆卸,而且能够一定程度的对模具座1安装的高低进行条调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