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7219发布日期:2020-07-10 17:53阅读:20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教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口腔医学学生,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中使用的模具,其灌制出的蜡块体积约85mm×35mm×45mm。学生需测量人的离体牙的各部位数据,之后将测量数据放大3倍,在坐标纸上绘制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将坐标纸上的数据转移至蜡块上,进行初步雕刻,形成一个去除倒凹和外形高点的3倍大牙蜡块。然而,这些设计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学生需自制坐标图纸,拓于蜡上进行雕刻,在这一过程中,初步切块手工操作误差大、不精确,费时、费力、费蜡、不环保。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目前还没有一种既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质量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符合教学实践、方便学生使用、缩短教学时间、准确反映牙体解剖特点、更加绿色环保的模具。融蜡后并灌注该模具,最终得到一个似以往手工雕刻形成的,人右上颌中切牙去除倒凹和外形高点的3倍大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是这样实现的:此模具主要材质是铜片薄板,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根部底端是开放式结构,方便蜡的灌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先将合页式开关打开,再将扣锁式结构解锁,能更为方便的取出模型。

由于本发明采用更加近似于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结构,从而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节省了1/3的蜡块成本,更加的绿色环保,学生使用过的蜡屑可以重复利用,缩短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时间、更加准确地反映牙体解剖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包含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的形态,图2是本发明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的扣锁式结构,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的合页式结构,以下结合图1a、1b、1c、1d,2a、2b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a是本发明唇面;唇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25.16mm;近中切角长9.25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8.18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远中切角长13.02c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4.41m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8.84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8.25mm。

图1b是本发明舌面;舌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25.16mm;近中切角长9.25mm,近中切角与近中斜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8.18mm,近中切角与近中斜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远中切角长13.02cm,远中切角与远中斜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4.41mm,远中切角与远中斜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8.84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8.25mm。

图1c是本发明近中面;近中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3.27mm;舌隆突至切端长24.95mm,舌隆突至颈缘线长12.48mm,舌隆突至中轴线宽10.69mm;唇颈嵴至切端长18.71mm,唇颈嵴至颈缘线长18.72mm,唇颈嵴至中轴线宽10.69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

图1d是本发明远中面;远中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3.27mm;舌隆突至切端长24.95mm,舌隆突至颈缘线长12.48mm,舌隆突至中轴线宽10.69mm;唇颈嵴至切端长18.71mm,唇颈嵴至颈缘线长18.72mm,唇颈嵴至中轴线宽10.69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

图2a是本发明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的扣锁式结构;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在牙根舌面距离颈缘和底部10mm处,各安装一个扣,在近中面距离颈缘和底部10mm处,各安装一个钩。

图2b是本发明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的合页式结构;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在唇面和远中面距离底部7mm处,安装长38mm,宽9.5mm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选择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模型进行测量各个点位的数据,将各个点位的数据进行连接,去除所有的倒凹和外形高点,在此基础上向外周扩展3mm,形成各面的外观。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是:此模具主要材质是铜片薄板,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方便连接,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根部底端是开放式结构,方便蜡的灌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选择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模型进行测量各个点位的数据,将各个点位的数据进行连接,去除所有的倒凹和外形高点,在此基础上向外周扩展3mm。此模具主要材质是裁剪过的铜片薄板,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外形详见图1a、1b、1c、1d。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见图2a,方便连接。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见图2b,根部底端是开放式结构,方便蜡的灌注。

本发明中出现的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切端、唇颈嵴、舌隆突、近中切角、远中切角、近中缘、颈缘线、远中缘、切端、牙根等词语,均为口腔医学领域的常用词语,在此不做具体解释。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在口腔中的其他牙位将发明的描述进行改动也均适用,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包括:牙尖包含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四个面;牙根包含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开放的底部五个面,其特征在于: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根部底端是开放式结构,通过使用该模具,融蜡后灌注,能得到一个人的右上颌中切牙去除倒凹和外形高点的3倍大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在牙根舌面距离颈缘和底部10mm处,各安装一个扣,在近中面距离颈缘和底部10mm处,各安装一个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在唇面和远中面距离底部7mm处,安装长38mm,宽9.5mm合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根部底端是开放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唇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25.16mm;近中切角长9.25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8.18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远中切角长13.02c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4.41m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8.84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8.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舌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25.16mm;近中切角长9.25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8.18mm,近中切角与近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远中切角长13.02c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颈缘线长24.41mm,远中切角与远中缘交点至中轴线宽12.58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8.84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8.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近中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3.27mm;舌隆突至切端长24.95mm,舌隆突至颈缘线长12.48mm,舌隆突至中轴线宽10.69mm;唇颈嵴至切端长18.71mm,唇颈嵴至颈缘线长18.72mm,唇颈嵴至中轴线宽10.69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远中面包含牙冠和牙根两部分,牙冠:切端长37.43mm,宽3.27mm;舌隆突至切端长24.95mm,舌隆突至颈缘线长12.48mm,舌隆突至中轴线宽10.69mm;唇颈嵴至切端长18.71mm,唇颈嵴至颈缘线长18.72mm,唇颈嵴至中轴线宽10.69mm,牙根:牙根近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牙根远中部分长50.00mm,宽10.69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的3倍大右上颌中切牙蜡牙制作模具,属于医疗教学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模具是用于口腔医学学生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的一种模具。通过使用该模具,融蜡后灌注,能得到一个人的右上颌中切牙去除倒凹和外形高点的3倍大蜡块。此模具主要材质是铜片薄板,包含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开放的根部底端构成。舌面和近中面连接处是扣锁式结构,唇面和远中面连接处是合页式结构。与现有的模具相比,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既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质量,还能节省约1/3的蜡块成本,学生使用过的蜡屑还可以重复利用,更加的绿色环保的模具。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闫可桐;李文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09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