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583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塑胶射出系统中可自动撑开加工物并可与完成品自动进行位置交换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的改进。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将自动化用于塑胶射出处理射出处理最为普遍及具有实用性,普遍受到制造业的青睐,然而一般常用的塑胶射出设备大致均属半自动化的设备,对于塑胶射出后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升降及推进等动作,仍存在有技术上的困难,还未能达到其加工流程的运转顺畅,还依赖于人工操作,在追求全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流程的今天,半自动化设备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尚待解决。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累积多年产销全自动塑胶射出装置的经验,为怕研究与试制改进,终于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加工物件自动撑开装置结构,其是在大型塑胶射出设备系统回路中,设置多个可由输送带传动的撑开模具,另有一由(气)压缸推动的推物座,由机械手臂自动装置将由塑胶射出成型机刚射出的加工物推至撑开模具处,此时由撑开模具撑开加工物并通过输送送带往冷却,回转回来时通过推物座及另一待撑开加工物的推动,原先已冷却的完成物便被推离模具,由此形成自动撑开加工物的结构,可使加工进行简易且快速完成该加工运转流程,而达到全面自动化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物自动撑开结构,其包括预定数目的撑开模,其两侧架设有两圆柱形体;圆柱体的前端直径较细,后端直径较粗;一推物座,其后端接有一气压缸,该气压缸可推拉推物座,推物座侧面设有一滚轮,可滑动在一轨道上,且可使推物座滑动平稳;推物座两侧有两凸柱,其内呈中空状,并可套置于撑开模上;一机械手臂,其可夹取射出的加工物;一输送带,其可输送撑开模环绕于加工流程之中;由前述元件组合成的加工物自动撑开装置设置在塑胶射出加工系统中,当一加工物由射出机射出后,欲进行下一阶段将加工物撑开的程序时,先通过机械手臂将射出物装置在环绕于输送带上的撑开模的圆柱较细端部,且推物座由气压缸作动,推动加工物由较细端部移至较粗端部,而使加工物的内径得以撑大,又因圆柱体与撑开模之间有一底座相连,从而使加工物受底座作用切开一缝隙;之后,撑开模与加工物起由输送带载往冷却,回绕回来时机械手臂再将另一加工物装置在撑开模的圆柱细端部,推物座同样地将加工物推往其粗端部,而将已循环一周的完成品推落,如此周而复始,可达到生产全自动化的功效;因各类型的加工物并不都适于加工物彼此之间的端面互推,故可以另一操作方式进行加工;即当机械手臂将加工物置于撑开模上后,推物座将加工物推至其较粗端部,将加工物撑开,循环一周冷却后,加工物已定型,推物座即推落加工物,推物座离开后,机械手臂再将另一加工物装置在撑开模的细端部,再由推物座将其推至粗端部,将其撑开,循环一周后,推物座再推落加工物,如此反覆以上动作,可达到消除两加工物因端面不平而接触所产生的误差的功效。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他目的,将在下文通过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有关的图示予以详细说明。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撑开模、推物座及机械手臂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撑开模、推物座及输送带的立体图3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动作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二次动作状态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工流程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各部分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主要是由撑开模1、底座13、推物座2、机械手臂R、输送带4、(气)压缸等组成,其中,撑开模1有多组排列在输送带4上,每一撑开模1左右各有一物架可装置射出物,其物架的一端部12较细,而另一端部11较粗11;推物座2由一(气)压缸推动,推物座2左右各有一凸部21,其内呈空状,正好可套置在撑开模1的左右两物架上;机械手臂R由别处将刚射出的加工物夹取并移至输送带4处,撑开模1由输送带带动前进可正好将加工物套入到两侧的物架细端部12上。
请参阅图2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各元件相对位置的立体图,其中,推物座2的两凸部21内呈中空状,当其轴向推进时,正好可与由输送带载运过来的撑开模1的细端部12套合。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如图所示,机械手臂R自塑胶射出成型处夹取一刚射出的加工物G,此时加工物G尚未完全定型,机械手臂R将加工物G夹至推物座2与撑开模1之间,未套有加工物的撑开模1由输送带4载运前行,其正好可套入机械手臂R夹持的加工物G,机械手臂R随后便可脱离开,准备夹取另一个射出加工物,而加工物G此时正套在撑开模的细端部12上,而推物座2随即以(气)压缸3推动其前进,并将套在撑开模1细端部12的加工物推往粗端部11,而加工物G因其内径较撑开模1的粗端部小,故加工物G将会被撑开,而产生一较大口径,以达到撑开加工物的目的,而输送带4随后将撑开模1连同已被撑开的加工物G载运至输送带冷却,与此同时撑开模的底座13可使其产生一平整的缝隙,之后再循环至推物座处,此时机械手臂已夹取另一刚射出的待加工物至撑开模1前进的路径是,撑开模1的粗端部11仍然套置有已撑开并冷却完成的成品G,当撑开模1的细端部12再套入另一待撑开的加工物时,推物座2同样会将其推往粗端部11,而原套在粗端部11上的完成品G即被推离撑开模1,由另一加工物替代其位置,撑开模1继续载运其循环、冷却,而被推离撑开模1的完成品G掉落至输送带4下方的一集中处,予以包装,如此反复循环上述动作,形成一简便而迅速全自动化生产。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动作状态图,主要是加工物与加工物之间的接触端面并非平面时,为防止接触时加工物因受力点不均匀易造成加工物偏移位置,而生产出一误差较大的次品,故不能采用以推物座2推动加工物至撑开模1的粗端部11,而挤落已循环一周且同是套在粗端部11的成品的加工方式。故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如下的循环方式加工当加工物套在撑开模1的粗端部11上时,经循环一周冷却后,绕至推物座2处,直接以推物座2将冷却后的完成品推落(如图所示),随后机械手臂R再将另一加工物装在撑开模1上,推物座2可将加工物推至粗端部11,以使加工物撑开,经循环冷却后再推落。
请参阅图6所示,A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流程图,B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其流程A的加工作业过程如下1.塑胶射出物首先由射出机射出,进入作业流程,此时的加工物尚未完全定型。
2.机械手臂R自动夹取射出物,送至输送带4处,将加工物置于撑开模1前进的路程上。
3.输送带4将撑开模1向加工物G的方向推进,并使撑开模1的细端部正好可套入加工物G上,机械手臂G随即离开,等待夹取另一加工物。
4.撑开模1的端部12套入加工物G的同时,推物座2由气压缸3推动前进,将套在撑开模1细端部12上的加工物G推至粗端部11,此时加工物G的口径变粗,且由撑开模1的底座13使其产生一平整的缝隙。
5.推物座2由气压缸3拉回,撑开模1由输送带4载离至烘干处冷却、烘干,此时加工物G已完全定型,成为一完成品。
6.撑开模1将完成品载回,由机械手臂R再套置另一加工物至细端部12上,机械手臂R再离开,推物座2将套在细端部12上的加工物推至粗端部11,即可将原完成品挤落。
7.输送带4底下设有一收集处收集被挤落的完成品,即完成一循环加工作业流程。
而另一加工作业流程B,其过程如下1.前半部至冷却之间的过程与上述皆相同。
2.撑开模1将冷却后的完成口载回后,机械手臂R不动作,而由推物座2直接将完成品推落,机械手臂R再将另一加工物套在撑开模1上,推物座2再次推动加工物至粗端部,撑开加工物,之后,再循环。
由上述的结构、特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加工自动化本实用新型利用机械手臂R、气压缸3及输送带4皆由电脑控制,从而达到自动化控制生产的目的。
2.减少误差因本实用新型为全自动化加工,对于输送带4、气压缸3及机械手臂R等的运动或传送速度皆密切配合,故减少许多从工操作产生的误差,且各撑开模1的大小一致,所撑开的口径相对地增加了精准度。
3.加工物的外观平整,品质较佳,比起传统的人工裁剪方式加工要美观。
4.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节省工时,有事半功倍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需以人工撑开加工物并裁剪的方式以全自动化的方式取代,利用撑开模1粗细不同的外径撑开加工物,并配合电脑及机械手臂,即可简易且快速地全自动完成加工流程,达到自动化大量生产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物自动撑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定数目的撑开模,其两侧架设有两圆柱形体;圆柱体的前端直径较细,后端直径较粗;一推物座,其后端接有一气压缸,该气压缸可推拉推物座,推物座侧面设有一滚轮,可滑动在一轨道上,且可使推物座滑动平稳;推物座两侧有两凸柱,其内呈中空状,并可套置于撑开模上;一机械手臂,其可夹取射出的加工物;一输送带,其可输送撑开模环绕于加工流程之中;由上述元件组合而成的加工物自动撑开装置设置在塑胶射出加工系统中,当一加工物由射出机射出后,欲进行下一阶段将加工物撑开的程序时,先通过机械手臂将射出物装置在环绕于输送带上的撑开模的圆柱较细端部,且推物座由气压缸作动,推动加工物由较细端部移至较粗端部,而使加工物的内径得以撑大,又因圆柱体与撑开模之间有一底座相连,从而使加工物受底座作用切开一缝隙;之后,撑开模与加工物起由输送带载往冷却,回绕回来时机械手臂再将另一加工物装置在撑开模的圆柱细端部,推物座同样地将加工物推往其粗端部,而将已循环一周的完成品推落,如此周而复始,可达到生产全自动化的功效。
专利摘要一种加工物件自动撑开结构,其主要是利用先进的机械手臂将刚射出的加工物装置在一由输送带传动的撑开模上,再由一气压缸带动的推物座将加工物推至撑开模具的较粗端部,模具携加工物由输送带送至冷却后,再回至推物座处,同时,机械手臂装设另一刚射出的加工物至撑开模具上,推物座推动加工物至撑开模的较粗端部并将原套于模具并已冷却的加工物推落。
文档编号B29C45/40GK2161454SQ93201620
公开日1994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5日
发明者詹汉桂 申请人:詹汉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