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462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半固态镁合金机器的注射单元是来回往复螺杆式注射,用的是止逆型螺杆头,防止注射时熔料回泻。螺杆转动熔料时,输送到螺杆头部的熔料可以通过止逆环内孔的通道进入螺杆头的前端,在注射时螺杆向前移动使止逆环锥端面与过胶垫圈的锥台贴合,形成对熔料的回泻密封。止逆环是止逆式螺杆头的重要功能元件,止逆环外圆套有胀紧环,胀紧环与止逆环之间开有圆周分布的细小的通孔,熔料可以通过通孔传递压力使胀紧环与料筒内壁贴合在一起,阻止了熔料从料筒壁与止逆环之间的间隙倒流。但因胀紧环胀大时熔料会堆积在胀紧环的底部,使得整个胀紧环的受力面积过大,注射时熔胶压力会瞬间达到顶峰使胀紧环对料筒内壁的胀紧力过大而使涨紧环与料筒磨损加快或止逆环卡死不动。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0003]现有的注塑机的注射单元是来回往复螺杆式注射,用的是止逆型螺杆头,防止注射时熔料回泻,止逆环是止逆式螺杆头的重要功能元件。螺杆转动熔料时,输送到螺杆头部的熔料可以通过止逆环内孔的通道进入螺杆头的前端,在注射时螺杆向前移动使止逆环锥端面与过胶垫圈的锥台贴合,形成对熔料的回泻密封。但由于注射前止逆环前端与过胶头处于贴合状态,止逆环后端在注射瞬间时又受到很大的熔体压力,这将导致止逆环与垫圈闭合时间过长,严重时甚至会与过胶头粘合不能回退,这样就会造成闭合时间不确定从而导致了制品的重量波动。另外,止逆环的外径与料筒内径留有间隙,注射时会有部分塑料从间隙处逆流从而影响精度。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0004]如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538006U于2010年08月04日公开了一种径向防转的止逆环,应用于要求生产精密塑料制品的高速节能注塑机上。该径向防转的止逆环,其特点在于:所述的止逆环内孔两端与水平成45°斜角,止逆环内孔设置有三个花键,所述花键在止逆环内孔圆周上均匀分布,相邻花键之间的夹角为120°。该止逆环在熔料传递压力与料筒内壁贴合时,难以阻止熔料从料筒壁与止逆环之间的间隙倒流。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阻止熔料从料筒壁与止逆环之间的通道倒流,并避免了胀紧环因受力面积过大而造成的零件磨损过快及卡死现象,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效果好和通用性强的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一种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包括止逆环,止逆环设置在料筒内且止逆环内贯穿有过胶头,其特征在于止逆环内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贴紧机构,贴紧机构与料筒的内壁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时,实现止逆环上的贴紧机构与料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0007]作为本发明上述结构的贴紧机构包括胀紧环和活塞,胀紧环套设在止逆环的外壁上,且胀紧环与料筒的内壁接触。
[0008]作为本发明上述结构的胀紧环下方设置有活塞,活塞为T形结构。活塞的最上端与胀紧环抵压接触,活塞的最下端设置在止逆环的内壁并与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接触,且活塞最下端的圆周直径可随使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0009]作为本发明上述结构的过胶头上设置有过胶头侧部和过胶垫圈,过胶头活动贯穿止逆环,且过胶头侧部和过胶垫圈分别设置在止逆环的两侧。
[0010]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料筒设置在半固态镁合金机内,过胶头侧部和过胶垫圈分别与止逆环活动抵压接触。
[0011]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结构,所述料筒设置在注塑机内,过胶垫圈与止逆环活动抵压接触。
[0012]本发明通过在止逆环内和胀紧环的下方设置有活塞,胀紧环与料筒的内壁接触,活塞的最下端与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时,使熔料通过活塞挤压胀紧环,实现胀紧环与料筒的内壁贴合,阻止熔料从料筒壁与止逆环之间的通道倒流,并避免了胀紧环因受力面积过大而造成的零件磨损过快及卡死现象。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效果好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中止逆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15]图3为本发明中胀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熔胶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射胶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熔胶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射胶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I为止逆环,2为料筒,3为过胶头,4为通道,5为胀紧环,6为活塞,7为过胶头侧部,8为过胶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参见图1-5,本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包括止逆环1,止逆环I设置在料筒2内且止逆环I内贯穿有过胶头3,止逆环I内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贴紧机构,贴紧机构与料筒2的内壁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I和过胶头3间的通道4时,实现止逆环I上的贴紧机构与料筒2的内壁紧密接触。
[0024]贴紧机构包括胀紧环5和活塞6,胀紧环5套设在止逆环I的外壁上,且胀紧环5与料筒2的内壁接触。
[0025]胀紧环5下方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为T形结构。活塞6的最上端与胀紧环5抵压接触,活塞6的最下端设置在止逆环I的内壁并与止逆环I和过胶头3间的通道4接触,且活塞6最下端的圆周直径可随使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0026]过胶头3上设置有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过胶头3活动贯穿止逆环1,且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分别设置在止逆环I的两侧。
[0027]料筒2设置在半固态镁合金机内,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分别与止逆环I活动抵压接触。
[0028]本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安装在半固态镁合金机内,有效地改善受力面积过大的所造成的止逆环I卡死问题,在原来细小通孔的地方增加可以做径向运动的活塞6,由于活塞6与止逆环I之间的配合作用,熔料被限制在活塞6底部不能与胀紧环5直接接触,活塞6顶部与胀紧环5相接触,这样压力通过活塞6间接传递到胀紧环5。可以通过活塞6底部圆周直径的大小去控制活塞6的受力面积,进而控制胀紧环5与料筒2内壁之间的压力大小,避免了因受力面积过大而造成的零件磨损过快及卡死现象
[0029]第二实施例
[0030]参见图6-7,本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料筒2设置在注塑机内,过胶垫圈8与止逆环I活动抵压接触。
[0031]本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安装在注塑机内,增大止逆环I与料筒2内壁的摩擦力以减少止逆环I与过胶垫圈8闭合时间。当注射时,通道4内的熔料压力推动活塞6,活塞6紧接着推动开口胀紧环5压向料筒2内壁,增大了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止逆环I在与过胶垫圈8接触前尽量保持不动,这样止逆环I与料筒2可以获得更大的摩擦力,可使止逆环I与过胶垫圈8闭合时间保持一个最低的稳定值,最大限度地实现重量恒定性。胀紧环5上的小金属活塞6既可以防止死角,又可以传递控制压力。运用这种止逆环I后,在注射时可以迅速封胶,涨开的胀紧环5可以减少经过止逆环I外圆的泄漏量。止逆环I与料筒2的配合间隙可以适当加大以减少传统止逆环I与料筒2内壁磨损严重的状况,避免因材料在受热时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导致的注射卡死。
[0032]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简单的变型或改造,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包括止逆环(1),止逆环(I)设置在料筒(2)内且止逆环(I)内贯穿有过胶头(3),其特征在于止逆环(I)内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贴紧机构,贴紧机构与料筒(2)的内壁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I)和过胶头(3)间的通道(4)时,实现止逆环(I)上的贴紧机构与料筒(2)的内壁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紧机构包括胀紧环(5)和活塞(6),胀紧环(5)套设在止逆环⑴的外壁上,且胀紧环(5)与料筒⑵的内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紧环(5)下方设置有活塞(6),活塞(6)为T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6)的最上端与胀紧环(5)抵压接触,活塞¢)的最下端设置在止逆环(I)的内壁并与止逆环(I)和过胶头(3)间的通道(4)接触,且活塞(6)最下端的圆周直径可随使用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胶头(3)上设置有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过胶头(3)活动贯穿止逆环(I),且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分别设置在止逆环(I)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设置在半固态镁合金机内,过胶头侧部(7)和过胶垫圈(8)分别与止逆环(I)活动抵压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2)设置在注塑机内,过胶垫圈(8)与止逆环(I)活动抵压接触。
【专利摘要】一种活塞式的阻尼止逆环,包括止逆环,止逆环设置在料筒内且止逆环内贯穿有过胶头,其特征在于止逆环内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贴紧机构,贴紧机构与料筒的内壁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时,实现止逆环上的贴紧机构与料筒的内壁紧密接触。本发明通过在止逆环内和胀紧环的下方设置有活塞,胀紧环与料筒的内壁接触,活塞的最下端与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接触,当熔料流经止逆环和过胶头间的通道时,使熔料通过活塞挤压胀紧环,实现胀紧环与料筒的内壁贴合,阻止熔料从料筒壁与止逆环之间的通道倒流,并避免了胀紧环因受力面积过大而造成的零件磨损过快及卡死现象。同时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效果好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IPC分类】B29C45-17, B22D17-20
【公开号】CN104723501
【申请号】CN201510115180
【发明人】隋铁军, 梁启华, 区贻标, 李子玉
【申请人】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