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样制作模具,具体是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拉伸粘结性检测中,一组试验需要5个试样。传统做法是在一块玻璃上挤出标准要求的试样长条,用另一块玻璃在对侧压盖成型。这样做的缺点是:试样在重力条件下容易塌缩,造成试样尺寸变化;一次只能制作一个,效率太低;且制作过程中,每次制作的试样尺寸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造成最后试验结果不够准确科学。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能够快速方便制作试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试样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0004]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有多个注胶孔和试样槽,注胶孔位于试样槽的上方并与试样槽相连通,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注胶孔、试样槽均完全对称贴合形成完整的注塑通道。
[0005]本实用新型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所述注胶孔为长6mm,宽12mm的长方形孔,孔深为34mm。
[0006]本实用新型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所述试样槽为长12mm的正方形槽,槽长度53mm。
[0007]本实用新型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所述注塑通道的数量为4-8个,每个注塑通道的轴线互相平行。
[0008]本实用新型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注胶孔和试样槽,试样槽尺寸符合标准要求,用上下两个模板既能保证试样尺寸不会出现偏差,又方便拆模,能够快速方便制作试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试样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0013]图4为上下模板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上下模板连接在一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注胶孔,2、试样槽,3、螺栓孔,4、螺栓,5、上模板,6、下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和限定。
[0017]如图3、4所示,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板5和下模板6,上模板5和下模板6的结构相同,在四角处设有螺栓孔3,上模板5和下模板6通过螺栓孔3里的螺栓4连接在一起。如图1所示,上模板5和下模板6上均设有多个注胶孔I和试样槽2,注胶孔I位于试样槽2的上方并与试样槽2相连通,上模板5和下模板6的注胶孔1、试样槽2均可完全对称贴合形成完整的注塑通道。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注胶孔I为长6mm、宽12mm的长方形孔,孔深为34mm。所述试样槽2为长13mm的正方形槽,槽长度为53mm。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注塑通道的数量为5个,每个注塑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
[0020]试样时,用螺栓4把上下两块模板紧固,从注胶孔I中挤注硅酮结构胶,当硅酮结构胶充满试样槽2时,试样制作注塑完成。待胶凝固后,取下螺栓,拿出试样,把多余的部分修剪掉,即得到符合标准的试样。
[0021]以上描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作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有多个注胶孔和试样槽,注胶孔位于试样槽的上方并与试样槽相连通,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注胶孔、试样槽均完全对称贴合形成完整的注塑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胶孔为长6_,宽12_的长方形孔,孔深为34_。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槽为长12mm的正方形槽,槽长度53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通道的数量为4-8个,每个注塑通道的轴线互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包括上下对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设有多个注胶孔和试样槽,注胶孔位于试样槽的上方并与试样槽相连通,上模板和下模板上的注胶孔、试样槽均完全对称贴合形成完整的注塑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试样制作模具,能够快速方便制作试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试样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IPC分类】B29C45/27
【公开号】CN204844712
【申请号】CN201520585343
【发明人】于汇, 李艳芹, 盖宇萍, 赵国斌, 王雪凝
【申请人】山东鲁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