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手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提手是安置在箱子上方便手提的工具,原有的提手大多是实心的,耗费材料较多,重量较大,不利于使用。现有的提手大多是空心的,使用模具注塑而成。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形成型腔,注塑时将熔融塑料注入型腔内,形成两个提手单体,将两个提手单体组装即可得到一个完整的提手。但是在开模过程中,提手单体有时贴合在动模上,有时贴合在定模上,导致顶针不能顺利脱模,需要手动脱模,影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能有效地使提手单体贴合在动模上,保证顶针顺利脱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设有型腔,动模上还设有用于脱模的顶针,动模上设有形成提手单体内表面的凸模棱,定模上设有形成提手外表面的凹模棱,凸模棱侧面设有圆弧凹槽。
[0005]圆弧凹槽的设置当注塑时熔融塑料进入凹槽内,并形成凸棱,当开模时,凸棱卡在圆弧凹槽内,可以防止提手单体与动模脱离,避免提手单体贴合在定模上,当顶针顶出时,提手受到较大的力,由于凹槽为圆弧,受力时会产生滑动,使凸棱顺畅地从凹槽内滑出,不会破坏提手单体。凹槽的设置还能在凹槽内形成加强筋,增强提手的整体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模棱侧面的圆弧凹槽数量均为3条,靠近凸模仁顶部的两条圆弧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凸模仁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之间的距离。
[0007]圆弧凹槽数量为三条可以保证提手单体和凸模棱之间的夹紧力大于提手单体和凹模仁之间的粘合力,保证提手单体贴合在动模上。靠近凸模仁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凸模仁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之间的距离是为了避免脱模时第二、第三道圆弧凸棱同时卡嵌到第一、第二道圆弧凹槽内,造成不必要的卡滞,造成提手单体的变形量增大。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模仁侧面设有拔模斜度。
[0009]拔模斜度的设置可以方便顶针顶出提手单体,同时也能减少提手单体上的凸棱滑出凹槽时所需的力。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模仁上设有第一流道和与第一流道相交的第二流道组,第一流道位于凸模棱中部并沿凸模仁轮廓方向设置,第二流道组连通凸模棱的两个侧面。
[0011]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快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节省注塑时间,同时也使熔融塑料分布更加均匀,以降低提手单体存在气泡等缺陷的几率。同时流道内的熔融塑料在冷却后形成加强筋和肋板,可以增强手柄的整体强度。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模仁上设有用于形成提手单体连接柱的成型孔,顶针处在成型孔内。
[0013]顶针处在凸模仁的成型孔内,注塑时圆孔内的空间被熔融塑料填满,冷却后该处的提手单体厚度较大,与提手单体的壁面接触面价较大,顶针处在成型孔内可以避免顶针顶出时对提手单体造成较大的变形,有利于提高提手单体的质量。
[00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圆弧凹槽的设置可以保证提手单体在开模时贴合在动模仁上,使顶针在脱模时顺利的将提手单体从动模上顶出,避免人工手动脱丰旲,提尚生广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定模的正视图;
[0016]图2为实施例动模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实施例动模的立体图;
[0018]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9]附图标记:1、定模;2、动模;3、凹模仁;4、浇注孔;5、凸模仁;6、第一流道;7、第二流道组;8、顶针;9、成型孔;10、圆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包括动模2和定模I,定模I上设有浇注孔4,动模2和定模I之间设有型腔,动模2上还设有用于脱模的顶针8,动模2上设有形成提手单体内表面的凸模棱,定模I上设有形成提手外表面的凹模棱,凸模棱侧面设有圆弧凹槽10。圆弧凹槽10的设置当注塑时熔融塑料进入凹槽内,并形成凸棱,当开模时,凸棱卡在圆弧凹槽10内,可以防止提手单体与动模2脱离,避免提手单体贴合在定模I上,当顶针8顶出时,提手受到较大的力,由于由于塑料件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且凹槽为圆弧,凸棱受力时会产生滑动,从凹槽内滑出,不会破坏提手单体。凹槽的设置还能在凹槽内形成加强筋,增强提手的整体强度。
[0022]如图4所示,所述凸模棱侧面的圆弧凹槽10数量均为3条,靠近凸模仁5顶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凸模仁5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圆弧凹槽10数量为三条可以保证提手单体和凸模棱之间的夹紧力大于提手单体和凹模仁3之间的粘合力,保证提手单体贴合在动模2上。靠近凸模仁5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凸模仁5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是为了避免脱模时第二、第三道圆弧凸棱同时卡嵌到第一、第二道圆弧凹槽10内,造成不必要的卡滞,造成提手单体的变形量增大。圆弧凹槽10可以可以设置在凸模棱靠近模具中心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靠近模具边缘的侧面,同时也可以在两个侧面均设置。本实施例优选为设置在凸模棱靠近模具中心的侧面,一方面提手使用时该侧是主要的受力面,凹槽设置在该侧可以在该侧形成加强筋,有效增强该侧的强度,若设置在靠近模具边缘的外侧则不能起到该作用;若凸模棱内外两侧均设置,则在脱模时会需要较大的力,容易造成提手单体损坏。
[0023]所述凸模仁5侧面设有拔模斜度。拔模斜度的设置可以方便顶针8顶出提手单体,同时也能减少提手单体上的凸棱滑出凹槽时所需的力。拔模斜度优选为1.5°,避免由于拔模斜度过大导致提手单体侧壁壁厚过小。
[002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模仁5上设有第一流道6和与第一流道6相交的第二流道组7,第一流道6位于凸模棱中部并沿凸模仁5轮廓方向设置,第二流道组7连通凸模棱的两个侧面。第一流道6到凸模仁5两个侧面的距离基本相等,第二流道组7合第一流道6相交叉,并且连通凸模棱内外两个侧面。第一流道6和第二流道组7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加快熔融塑料的流动速度,节省注塑时间,同时也使熔融塑料分布更加均匀,以降低提手单体存在气泡等缺陷的几率。同时流道内的熔融塑料在冷却后形成加强筋和肋板,可以增强手柄的整体强度。
[0025]如图3所示,所述凸模仁5上设有用于形成提手单体连接柱的成型孔9,顶针8处在成型孔9内。顶针8处在凸模仁5的成型孔9内,注塑时圆孔内的空间被熔融塑料填满,冷却后该处的提手单体厚度较大,与提手单体的壁面接触面价较大,顶针8处在成型孔9内可以避免顶针8顶出时对提手单体造成较大的变形,有利于提高提手单体的质量。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包括动模(2)和定模(I),动模(2)和定模(I)之间设有型腔,动模(2)上还设有用于脱模的顶针(8),其特征是:动模(2)上设有形成提手单体内表面的凸模仁(5),定模(I)上设有形成提手外表面的凹模仁(3),凸模仁(5)侧面设有圆弧凹槽(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凸模仁(5)侧面的圆弧凹槽(10)数量均为3条,靠近凸模仁(5)顶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大于靠近凸模仁(5)底部的两条圆弧凹槽(10)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凸模仁(5)侧面设有拔模斜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凸模仁(5)上设有第一流道(6)和多个与第一流道(6)相交的第二流道组(7),第一流道(6)位于凸模仁(5)中部并沿凸模仁(5)轮廓方向设置,第二流道组(7)连通凸模仁(5)的两个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凸模仁(5)上设有用于形成提手单体连接柱的成型孔(9),顶针(8)处在成型孔(9)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之间设有型腔,动模上还设有用于脱模的顶针,动模上设有形成提手单体内表面的凸模棱,定模上设有形成提手外表面的凹模棱,凸模棱侧面设有圆弧凹槽。该便于脱模的提手模具能有效地使提手单体贴合在动模上,保证顶针顺利脱模。
【IPC分类】B29C45/40, B29C45/26
【公开号】CN205201998
【申请号】CN201521035058
【发明人】於友兵, 罗健, 林斌
【申请人】台州市安安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