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3464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安装于后模,其包括滑板、顶出套、顶出杆、顶出臂及抵顶块;所述滑板呈滑动设置,所述顶出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板上,所述顶出杆滑动地套接于所述顶出套内;所述顶出臂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顶出臂的内端伸入所述顶出套内并抵顶于所述顶出杆,所述抵顶块固定设置且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的正对;脱模时,所述滑板带动所述顶出套顶出,然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抵顶所述抵顶块,使所述顶出臂的内端将所述顶出杆顶出于所述顶出套。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具有自动脱模、生产效率高、体积小、适应性强的优点。
【专利说明】
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对勾形塑胶产品进行脱模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产品均可以使用塑胶注塑出各种形状,例始手机背壳,为了减少组装步骤及组装部件,通常将手机背壳的边缘设计成弯勾状,从而形成一个一体成型的部件,以便与手机的面板一步就组装成一部手机。
[0003]然而,上述所说的手机背壳这种具有勾形结构的塑胶构件由于其具有弯勾的结构,在注塑后,弯勾的结构会紧紧地包于模仁外,传统的脱模方式难以对其脱模,严重时会直接破坏产品;因此,使用传统的模具加工后只能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脱模,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0004]针对这种情况,现在还有一种四层顶针脱模的方式,但是这种采用四层顶针的方式不但顶针数量多,顶针容易折断,而且在每层顶针下方还需要设置一层固定板,对于某些机台来说,这样的脱模结构的厚度太厚,不适合安装于机台上,适用性不广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脱模、生产效率高、体积小、适应性强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安装于后模,其包括滑板、顶出套、顶出杆、顶出臂及抵顶块;所述滑板呈滑动设置,所述顶出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板上,所述顶出杆滑动地套接于所述顶出套内;所述顶出臂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顶出臂的内端伸入所述顶出套内并抵顶于所述顶出杆,所述抵顶块固定设置且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的正对;脱模时,所述滑板带动所述顶出套顶出,然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抵顶所述抵顶块,使所述顶出臂的内端将所述顶出杆顶出于所述顶出套。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滑板,在所述滑板上设置相互套接的所述顶出套及顶出杆,并利用一顶出臂,使所述顶出臂的一端抵顶于所述顶出杆,另一端抵顶于固定设置的抵顶块,因此,当脱模时,先利用所述滑板驱动所述顶出套对产品进行第一次顶出,使产品及模仁首先脱离模腔,再通过所述顶出臂,利用所述顶出臂的一端受到抵顶而使另一端摆动的作用驱动所述顶出杆进行第二次顶出,从而使产品的勾形结构脱离模仁,实现自动脱模的目的;而整个脱模的过程只需要一次推动所述滑板即可实现二次顶出,结构简单,脱模快速,生产效率高;并且通过借助所述顶出臂而撬动所述顶出杆,使整个顶出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厚度大大减少,因此,适用于大部分的机台,适用性广泛。
[0008]较佳地,所述顶出臂呈弧形的弯曲结构,且所述顶出臂的中部枢接于所述滑板。
[0009]较佳地,所述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顶推板,所述顶推板固定于所述滑板下。所述顶推板可以保护所述滑板,防止在顶推时损坏所述滑板。
[0010]较佳地,所述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具有推杆,脱模时,所述推杆顶推所述滑板。由于在所述后模与所述前模在开模时,所述后模移动,因此,借助所述推杆即可对所述后模同时进行顶推脱模,简化脱模步骤。
[0011]较佳地,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第一模仁及第二模仁,所述后模板具有空腔,所述第一模仁配合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顶出套穿过所述后模板抵顶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第二模仁配合于所述第一模仁内,所述顶出杆穿过所述第一模仁抵顶于所述第二模仁。通过将所述后模分成三个构件,即后模板、第一模仁及第二模仁,从而可以配合所述顶出套及顶出杆的动作进行分次脱模,达到对所述勾形塑胶产品二次顶出脱模的目的。
[0012]具体地,所述后模板、第一模仁及第二模仁与前模板形成注塑勾形塑胶产品的模腔。
[0013]较佳地,所述顶出杆与所述顶出套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可以在脱模完成后利用弹性回复力对所述顶出杆进行顶推,使其回复到初始位置,实现动作用的循环,从而达到连续脱模的目的,有效提高脱模效率。
[0014]具体地,所述顶出杆设有定位杆,所述复位件套接于所述定位杆外。所述定位杆可以防止所述复位件移位,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更稳定。
[0015]具体地,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的剖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一次顶出时的状态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二次顶出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2安装于后模I,所述后模I包括后模板11、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所述后模板11具有空腔11a,所述第一模仁12配合于所述空腔Ila内,所述第二模仁13配合于所述第一模仁12内。所述后模板11、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与前模板形成注塑勾形塑胶产品200的模腔。
[0021]再请参阅图1,所述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2包括一滑板21、一顶出套22、一顶出杆23、一对顶出臂24及一对抵顶块25;所述滑板21呈滑动设置,所述顶出套2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板21上,所述顶出套22滑动地穿过所述后模板11,所述顶出套22穿过所述后模板11后抵顶于所述第一模仁12;所述顶出杆23滑动地套接于所述顶出套22内,所述顶出套22的两侧设有导向槽22a,所述顶出杆23的两侧设有对应的导向块23a,所述导向块23a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2a内;所述顶出杆23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一模仁12抵顶于所述第二模仁13。两所述顶出臂24及两所述抵顶块25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顶出套22的两侧;所述顶出臂24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具体地,所述顶出臂24呈弧形的弯曲结构,且所述顶出臂24的中部枢接于所述滑板21。所述顶出套22的下端两侧设有通槽22b,所述顶出臂24的内端伸入所述顶出套22的通槽22b内并抵顶于所述顶出杆23的导向块23a;所述抵顶块25固定于所述后模板11的下底面且与所述顶出臂24的外端的正对;脱模时,所述滑板21带动所述顶出套22顶出,然后所述顶出臂24的外端抵顶所述抵顶块25,使所述顶出臂24的内端将所述顶出杆23顶出于所述顶出套22。
[0022]再请参阅图1,所述顶出杆23与所述顶出套22之间设有复位件26。所述复位件26可以在脱模完成后利用弹性回复力对所述顶出杆23进行顶推,使其回复到初始位置,实现动作的循环,从而达到连续脱模的目的,有效提高脱模效率。所述顶出杆23设有定位杆23b,所述定位杆23b位于所述导向块23a与所述顶出套22之间,所述复位件26套接于所述定位杆23b外。所述定位杆23b可以防止所述复位件26移位,使本实用新型工作更稳定。所述复位件26在本实施例为压缩弹簧。
[0023]再如图1所示,所述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100还包括顶推板27及推杆28,所述顶推板27固定于所述滑板21下。所述顶推板27可以保护所述滑板21,防止在顶推时损坏所述滑板21。脱模时,所述推杆28抵顶所述顶推板27并顶推所述顶推板27,从而驱动所述滑板21滑动。由于在所述后模I与所述前模在开模时,所述后模I移动,因此,借助所述推杆28即可对所述后模I同时进行顶推脱模,简化脱模步骤。
[0024]综合上述并结合附图2及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2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0025]在注塑完成后,所述后模I与前模开模时,所述后模I移动离所述前模,这时,所述勾形塑胶产品200处于所述后模I上,并包裹于所述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外,当所述后模I继续移动时,所述顶推杆28顶推所述顶推板27,所述顶推板27带动所述滑板21、顶出套22及顶出杆23同时相对所述后模板11向上移动,这时,所述顶出套22穿过所述空腔Ila而将所述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同时顶出,从而使所述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脱离所述后模板11;此时的勾形塑胶产品200仍包裹于所述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但是也脱离了所述后模板11。当所述滑板21滑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顶出臂24的外端与所述抵顶块25抵顶,所述滑板21继续滑动时,所述顶出臂24的外端受到所述抵顶块25的顶推力的作用,这时所述顶出臂24的外端向下转动,而所述顶出臂24的内端则向上转动,所述顶出臂24的内端顶推所述顶出杆23,使所述顶出杆23相对所述顶出套22滑动,这时,所述顶出杆23将所述第二模仁13顶出,使所述第二模仁13离开所述第一模仁12,所述第二模仁13则带动所述勾形塑胶产品200脱离所述第一模仁12,在此过程中,勾形塑胶产品200的勾形结构在所述第二模仁13离开所述第一模仁12的作用下而自动脱出所述第二模仁13,不再包裹于所述第二模仁13;此时,所述勾形塑胶产品200只有其本身的平面覆盖于所述第二模仁13的表面上,实现了自动脱模。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滑板21,在所述滑板21上设置相互套接的所述顶出套22及顶出杆23,并利用一顶出臂24,使所述顶出臂24的一端抵顶于所述顶出杆23,另一端抵顶于固定设置的抵顶块25;又通过将所述后模I分成三个构件,即后模板11、第一模仁12及第二模仁13,从而可以配合所述顶出套22及顶出杆23的动作进行分次脱模。因此,当脱模时,先利用所述滑板21驱动所述顶出套22对产品进行第一次顶出,使产品及模仁首先脱离模腔,再通过所述顶出臂24,利用所述顶出臂24的一端受到抵顶而使另一端摆动的作用驱动所述顶出杆23进行第二次顶出,从而使产品的勾形结构脱离模仁,实现自动脱模的目的;而整个脱模的过程只需要一次推动所述滑板21即可实现二次顶出,结构简单,脱模快速,生产效率高;并且通过借助所述顶出臂24而撬动所述顶出杆23,使整个顶出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厚度大大减少,因此,适用于大部分的机台,适用性广泛。
[002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安装于后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板、顶出套、顶出杆、顶出臂及抵顶块;所述滑板呈滑动设置,所述顶出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板上,所述顶出杆滑动地套接于所述顶出套内;所述顶出臂的中部可转动地设置,所述顶出臂的内端伸入所述顶出套内并抵顶于所述顶出杆,所述抵顶块固定设置且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的正对;脱模时,所述滑板带动所述顶出套顶出,然后所述顶出臂的外端抵顶所述抵顶块,使所述顶出臂的内端将所述顶出杆顶出于所述顶出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臂呈弧形的弯曲结构,且所述顶出臂的中部枢接于所述滑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包括顶推板,所述顶推板固定于所述滑板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二次顶出机构还具有推杆,脱模时,所述推杆顶推所述滑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第一模仁及第二模仁,所述后模板具有空腔,所述第一模仁配合于所述空腔内,所述顶出套穿过所述后模板抵顶于所述第一模仁,所述第二模仁配合于所述第一模仁内,所述顶出杆穿过所述第一模仁抵顶于所述第二模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板、第一模仁及第二模仁与前模板形成注塑勾形塑胶产品的模腔。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与所述顶出套之间设有复位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杆设有定位杆,所述复位件套接于所述定位杆外。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勾形塑胶模具二次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压缩弹簧。
【文档编号】B29C45/40GK205416260SQ201521085844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发明人】巫远华, 关志明, 陈国良
【申请人】东莞景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