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膜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146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膜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给水的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旋膜除氧器。
背景技术
锅炉给水除氧是工业锅炉尤其是电站锅炉减轻腐蚀、降低设备运行成本的必要技术手段。目前,有一种应用比较普遍、技术较为成熟应属热效水膜除氧器,其工作原理是在除氧器的旋膜管内形成旋转水膜,在离心力作用下于管口处,形成旋转向下的水膜裙,并同自下而上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将水加热的蒸汽临界温度,使溶解于水中的氧溢出。它在技术上存在以下不足蒸汽由底部上升过程流量小,速度、热能均有所消耗,影响了水的换热效率,近一步影响除氧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蒸汽流量小、水温升速慢,热能消耗大等问题进行技术改进,改由加热蒸汽由大口径蒸汽喷头喷射到蒸汽室,再逐级与水换热,这样可以使得水温快速升高,除氧效果明显提高。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来实施它包括除氧头和与除氧头底部相连的水箱两大部分组成,除氧头的顶部设有一个排气口;中部设有水室及进水管,出水管、淋水蓖子,在托板的上面安装有填料层,底部安装有蒸汽管,其特征是在水室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水管7和进水管15,在除氧头的底部蒸汽室19内安装有蒸汽管21和蒸汽喷头13。水室6的上端为上隔板4,下端为下隔板8,在这两隔板之间有旋膜管5与连通管3间隔竖直均布排列。在填料托板11的下面是蒸汽室19,在蒸汽室19的底部有一根蒸汽管21横向穿过,在蒸汽管21的中部安装有一个蒸汽喷头13。旋膜管5与连通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透过上隔板4和下隔板8,并被固定上隔板4和下隔板8上。
经以上改进后,有益效果表现在本实用新型除氧率明显提高,能耗大幅度降低了,对关键部件的检修维护变得简单易行。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部分即除氧头的剖视图;图2是旋膜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A-A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氧器包括如图1所述的除氧头和通过法兰22相连的水箱两大部分组成,这里水箱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不再细述,只对除氧头的结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在图1中除氧头的顶部设有一个圆筒形的排气口1,排气口1的底部处在除氧头内并设有多个排气用的通孔2,通过这个组件排掉氧气和部分蒸汽。在排气口1的下方设有水室6,水室6由上隔板4和下隔板8之间的一定空间形成,在两个隔板之间有旋膜管5和连通管3间隔竖直排列,旋膜管5与连通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透过上隔板4和下隔板8,并被固定上隔板4和下隔板8上。在水室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水管7和进水管15,需要除氧的水由进水管15进入水室6,过剩部分由出水管7排出作为循环水使用。在除氧头的底部蒸汽室19内安装有蒸汽管21和蒸汽喷头13。在蒸汽喷头13与下隔板8之间,由下到上依次排列有托架18、填料托板11、填料层10、溢出管9和淋水蓖子16。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过热蒸汽由蒸汽管21进入,经蒸汽喷头13的喷孔17喷射到蒸汽室19内,并被盖板20辅助分散,多余的蒸汽由排气管14循环排回,蒸汽室19内的蒸汽透过填料托板11上的进气孔12,再穿过填料层10对淋水蓖子16加热,最后穿过旋膜管5,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整个工作过程水和蒸汽互为逆流循环逐级加热,水是自上而下,最后流到下面的水箱中,蒸汽自下而上,有利于节省能源。蒸汽通过旋膜管5时,产生一定的负压,将水室6中的水吸入并形成旋转的水膜裙,有利于换热。淋水蓖子16是由多层角钢状的钢制件交错排列而成,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迅速提高水温。填料层10的作用也是一样有利于迅速提高水温,达到快速对水的加热,使溶解于水中的氧气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旋膜除氧器,它包括除氧头和与除氧头底部相连的水箱两大部分组成,除氧头的顶部设有一个排气口;中部设有水室及进水管、出水管、淋水蓖子,在托板的上面安装有填料层,底部安装有蒸汽管,其特征是在水室(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水管(7)和进水管(15),在除氧头的底部蒸汽室(19)内安装有蒸汽管(21)和蒸汽喷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膜除氧器,其特征是水室(6)的上端为上隔板(4),下端为下隔板(8),在这两隔板之间有旋膜管(5)与连同管(3)间隔竖直均布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膜除氧器,其特征是旋膜管(5)与连通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透过上隔板(4)和下隔板(8),并被固定上隔板(4)和下隔板(8)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膜除氧器,涉及锅炉给水除氧技术。它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氧效果差、能耗高、维修难的技术问题。要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该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主要技术特征在水室(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出水管(7)和进水管(15),在除氧头的底部蒸汽室(19)内安装有蒸汽管(21)和蒸汽喷头(13)。它主要被应用在锅炉给水的除氧上,以降低给水对相关设备的腐蚀程度。
文档编号F22D1/50GK2876558SQ20052002197
公开日2007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5日
发明者何凤, 王成龙, 苏良, 白云 申请人:何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