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与热交换器中的微通道管材一起使用的贮槽和端帽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774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与热交换器中的微通道管材一起使用的贮槽和端帽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与微通道管材一起使用的贮槽(tank)和端帽组件,所述微通道管材用于制造热交换器。
具有相对较小液力直径,即1.8毫米或者更小的管材通常被称作“微通道”管材。这大概是因为各个独立穿孔或者通道具有较小液力直径的缘故。
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类别的管材将被用于热交换器中之前,均需要在各个管材段的端部上设置某些装置,将管材连接成液流回路,该液流回路包括位于一根或者多根管材内部的穿孔,并且一种流体热交换介质在其中流动。由于在挤压管材的端部上一体成形某些配件或者类似装置并不实际,所以通常需要独立制造各种用于将管材连接至液流回路的构件,并且将它们置于管材的端部上。相应地,这就意味着配件必须被封接在管材端部上,以避免发生泄漏,并且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完成这种操作,即密封介质不会局部或者完全地阻塞管材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穿孔。当然,阻塞问题会随着穿孔尺寸的减小而变得更为严重。因此,由于封接操作而导致在微通道管材中阻塞穿孔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在具有相对较大穿孔的管材,即穿孔具有相对较大的液力直径中的可能性。
在通常情况下,钎焊是在将铝质热交换器构件相互封接起来时选择的一种方法,因为它也是以装配关系将所述构件冶金式焊接在一起。所述构件被相互装配起来,并且保持以装配关系经历一次钎焊操作,由该钎焊操作在不同构件之间实现永久焊接和密封。因此,非常希望能够在误差几率最小的条件下方便地将所述构件相互装配起来。
因此,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组件及其构件,它们能够克服前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和/或提供前述所列举出的期望特征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对本发明的概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并且经过改进的热交换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组件,用于放置到一根管材的端部上,由此可以将这根管材连接到一个热交换回路中。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一个热交换器中实现了前述目的,该热交换器包括有一根扁平管材,该扁平管材包括有一个延伸至管材一端部的内部穿孔。设置有一个端帽,该端帽具有一个大体位于中部的凹槽,该凹槽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管材的端部,并且允许管材完全穿过所述端帽。端帽具有一个本体,在该本体上成形有所述凹槽,并且该本体具有在名义上与所述凹槽同心设置的外表面。外表面具有一个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与其间隔开的相对侧面,并且端帽在管材正对侧面上的圆周大于在相对侧面上的圆周。还包括有一个具有一本体的贮槽,所述本体带有一个端帽容收端部、一个与端帽容收端部间隔开的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一个敞口于端帽容收端部的内部凹腔以及一个穿孔,该穿孔从位于端帽容收端部远处的凹腔延伸至接收或排出端部的位置处或者附近。所述凹腔具有阶梯状壁,所述阶梯状壁包括有一个第一区段,该第一区段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端帽上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间隔开,并且被加工成能够抵靠在管材端部上,但却不会阻塞此处的内部穿孔。一个中间区段位于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被加工成能够在管材正对侧面被容收在第一区段内时,在管材正对侧面与相对侧面之间的一个位置处抵靠在端帽上。贮槽容收所述端帽,同时中间区段用作一个端帽挡块,来限制端帽进入贮槽内的程度,而第二区段用作一个管材挡块,用于限制管材进入凹腔内的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端帽具有一个平整的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冠状的相对侧面。一个套管位于成形所述端帽的本体上,并且在冠状的相对侧面上环绕所述凹槽设置。贮槽内的内部凹腔具有一个卵形横剖面,并且还包括有一个短管(stub),该短管位于贮槽本体的液体接收或排出端部上,从而使得贮槽本体内的穿孔延伸穿过该短管。位于贮槽上的内部凹腔内的第一、第二和中间区段,均呈卵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区段呈圆顶的卵形。
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个方面,端帽具有一个扁平的圆盘状本体,一个套管位于本体上,该套管在端帽的相对侧面上环绕所述凹槽设置。贮槽的内部凹腔具有一个卵形横剖面。贮槽本体内的穿孔敞口于该本体的一个侧面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端帽两侧面的中间外部呈一个外凸的圆顶形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端帽中的凹槽在管材容收侧面处具有一个喇叭形或扩口的内凹端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管材与凹槽的交界面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舌(tang),该突舌被加工成能够在管材与端帽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来在装配过程中保持管材位于所述凹槽内,但却不会妨碍管材在所述凹槽中的定位。更为优选的是,所述突舌位于所述凹槽内的端帽上,并且与管材的壁相配合。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其它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明了。
对附图的简述附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制造而成的热交换器中部件的分解视图;附图2示出了附图1中所示出的构件,此时这些构件处于装配状态,为了清楚起见去除了某些部件;附图3是附图1和2中所示两构件的分解视图,但视角不同;附图4是一个类似于附图3的视图,但是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改进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在附图1中局部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制造而成的热交换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看到,该热交换器包括三个主要构件,尽管在实际应用中将需要一个或者多个额外的构件(未示出)。包括一根管材,总体上被标记为10,该管材10具有一个端部12,该端部12容置于一个端帽内,该端帽总体上被标记为14。相应地,端帽14容置于一个贮槽内,该贮槽总体上被标记为16。正如所看到的那样,贮槽16适合于被连接至用于一种热交换流体的液流回路中,所述热交换流体将流动穿过管材10。
返回到管材10,该管材10总体上具有扁平或者卵形(或椭圆形)的横剖面,并且具有一个较大的尺寸DM,该尺寸DM在管材10的相对端壁18之间延伸,和一个较小的尺寸Dm,该尺寸Dm在管材20的相对侧壁20之间延伸。
正如从附图1中清楚示出的那样,管材10具有多个内部通道或者穿孔22,它们从管材的一端部延伸至另一端部。正如所示出的那样,绝大多数穿孔均为三角形或者梯形,但是也可以具有任何所需的横剖面。当管材10是一根微通道管材时,穿孔22将具有相对较小的液力直径,也就是说大约为1.8毫米或者更小。
在通常情况下,管材10将是一根铝质挤压管材。当管材10由铝制成时,由于将会明白的原因,最好,但并非必须,不含有钎料或钎焊合金。根据需要,管材10可以卷绕成多个成串连接、前后平直的管道,以形成一个所谓的“蛇形”热交换器。可选择地,管材10也可以简化成直线形或者U形,以形成一种发夹式导管。因此,管材10的具体构造可以是人们为了适应任何需要使用热交换器的特定用途而需要的任何形状。
下面参照端帽14,该端帽14可以由铝模制而成,以具有一个管材容收端部24和一个相对端部26,该相对端部26与管材容收端部24间隔开。正如在附图1和3中清楚地看到的那样,端帽14具有一个大体位于中部的管材容收凹槽28,该管材容收凹槽28延伸穿过一个套管30,该套管30位于端帽14的相对侧面26上。凹槽28被构造成能够贴切地容收管材10,也就是说,凹槽28的尺寸总是略微大于管材的较大尺寸DM和管材的较小直径Dm,同时经过倒角处理的端部靠近端壁1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管材10可以自由地容置于凹槽28内,但是需要管材壁与凹槽28的边缘之间的间隙最小,最好不超过大约0.005英寸,优选的是在0.001至0.003英寸范围内。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正如将要看到的那样,存在有一个轻微的过盈量。
端帽14还包括有一个内部凹腔32,该内部凹腔32是一个圆顶构造,并且在一个开口34处从端帽14的管材容收侧面24上显露出来。开口34可以被看作大体上与凹槽28和管材10同心设置,但是尺寸较大,也就是说,开口34相对于管材10的不同壁及凹槽28呈向外扩口或呈喇叭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端帽14也将由铝制成,并且将在外部以及内部凹腔32和凹槽28的表面上具有钎料。也就是说,端帽14带有双侧钎焊覆层。
参照附图1和3,贮槽16可以由一块金属体冲压而成,最好是铝,以具有一个端帽容收端部40和一个相对的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42。在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42上具有一个总体上呈圆筒形的短管44,用于连接到一个热交换液流回路,并且包括有一个内部穿孔46(附图3),该内部穿孔46穿过短管44敞口于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42上。在贮槽16的本体内侧,穿孔46延伸至一个内部凹腔48中,该内部凹腔48敞口于端帽容收端部40上。典型地,但是并非常常如此,穿孔46和/或短管44将带有便于进行连接的结构(未示出),比如螺纹、管状扩口、钎焊杯(braze cup)或者类似特征。
凹腔48的内部呈阶梯状,正如可以在附图3中清楚看到的那样,包括有一个第一区段50,该第一区段50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端帽14上管材容收端部24处的圆周。该凹腔48还包括有一个第二区段52,该第二区段52与第一区段50间隔开,和一个中间区段54,该中间区段54在第一区段50与第二区段52之间延伸。一个周向肩部56位于第一区段50与中间区段54的交界面处,同时一个类似但较小的肩部58位于中间区段54与第二区段52的交界面处。
需要指出的是,横切穿孔46的轴线,区段50、52、54上任何区段的横剖面均呈卵形。
正如在附图2中所看到的那样,中间区段54被加工成能够容收端帽14上的套管30,同时肩部58被加工成当管材10被插入到凹槽28内时与管材10的端部12接合。也就是说,肩部58被加工成能够在管材10的端部12处叠置于该管材10的壁上。肩部58还被加工成最好其任何部位不会覆盖住位于端部12处的任何一个穿孔22,以避免在此处发生阻塞。因此,肩部58用作一个挡块,来限制管材10穿过端帽14进入到凹腔48的内部的运动,以便圆顶状第二区段52用作一个用于穿孔46的流体收集空间。
肩部56被放置成,当端帽14已经被插入到凹腔48内的一个位置处时,能够抵靠在端帽14上的圆顶状外表面26上,在所述位置处,端帽14的管材容收端部24近乎与贮槽16的端帽容收端部40相平齐,正如在附图2中所示出的那样。因此,肩部56用作一个挡块,用于限制端帽14进入到贮槽16中的凹腔48内。
在通常情况下,贮槽16的所有表面均不带有钎料或者钎焊覆层。因此,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仅端帽14上包覆有钎焊材料,并且是一个双侧钎焊包覆元件。作为这种构造的结果,避免了对管材10和贮槽16进行昂贵的钎焊材料包覆操作,并且在端帽1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均有足够的钎焊包覆材料,当所述构件被如附图2中所示那样装配起来并且经历一个钎焊温度时,钎焊包覆材料将发生流动来在凹槽28内将管材10的外表面与端帽14焊接和封闭起来,并且在端帽14与贮槽16的交界面处靠近端帽14的管材容收端部24和贮槽16的端帽容收端部40,将端帽14与贮槽16的交界面封接起来。
在附图2中将会发现,端帽14中的凹腔32在管材容收端部24附近的喇叭形状,在管材端部12被插入到凹槽28内时,提供了一个导向作用。管材12与凹槽28之间任何不对正现象立即会由凹腔32的喇叭形部分提供的凸轮作用加以补偿,以使得端部12发生偏移,移动到与凹槽28相对正并且穿过凹槽28。
正如前面所暗示的那样,在管材10上与端部12相对的端部上,另外一个配件将被用于将管材10连接到一个热交换器流体回路中。在通常情况下,应用于所述端部处的配件基本上可以与此处附图中所示出的配件相同,但是选择性地,也可以是使用者希望应用于此的任何类型配件,比如一个集管或者歧管,它们可以容收多个管材10的端部。
下面参照附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选择实施例。在采用了相同构件的位置处,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端帽14是一个大体上呈扁平圆盘状的构件60,该构件60具有一个管材容收端部62和一个相对端部64。一个套管66环绕一凹槽28被设置在相对端部64上,所述凹槽28延伸穿过圆盘状构件60。尽管在附图4中所示出的端帽通常可以与在附图1、2和3中示出的贮槽16协同使用,但是端帽容收端部40和肩部56之间的距离将被减小至圆盘形构件60的厚度。
附图4还示出了贮槽16的一个改进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不是使凹腔32的第二区段52呈圆顶状,而是如同在70处所示出的那样具有均一的卵形横剖面。同样,也设置有一个短管44和一个穿孔46。在本实施例中,贮槽16可以被铣削成所示构造,而并非冲压成型。
总体而言,在附图3中示出的贮槽实施例16优越于附图4中示出的贮槽,因为贮槽16中凹腔48内第二区段52的圆顶形状,能够更好地引导进入凹腔48内的流体从管材端部12流向穿孔46。
在附图5中示出了又一个实施例。在附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内,示出了一个经过改进的贮槽构造16。在本实施例中,短管44与其中的轴向穿孔46被省略。替代穿孔46,一个旁通穿孔74被置于形成贮槽16的本体的接收或排出端部42附近。内部凹腔48仍旧敞口于贮槽16的端帽容收端部40上,并且可以具有在此前任一所述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构造,也就是说,其可以具有附图3中所示出的构造,或者可以具有附图4中所示出的构造。
因此,将会明白的是,可以根据热交换器的安装位置和即将连接所述穿孔46或74的位置,选择性地制取一个特定的端帽16。
附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特征,其可以应用于前面公开和描述的任一形式的端帽。尤其是,端帽14中凹槽28的相对侧壁80和82均带有指向内侧、大体呈V形的突舌84,所述侧壁80和82与管材10的侧壁相对正。突舌84缩小了该突舌84位置处侧壁80与82之间的间隙,达到这样一个距离,该距离比管材10的较小尺寸Dm小千分之几英寸。从而,会存在一个轻微的过盈配合。所述过盈量不足以妨碍将管材10方便地插入到凹槽28内,但是一旦管材10被插入其中,将足以将管材10保持在凹槽28内,以在钎焊过程中提供一个自固定作用。也就是说,过盈配合足以防止管材10从端帽14中脱落出来,或者端帽14从管材10的端部12上脱落下来,但却不会防止将管材端部12插入到端帽14内。
附图7还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特征,其应用于在附图4中示出的端帽14实施例中。尤其是,将会注意到的是,在凹槽28从扁平圆盘状构件60的管材容收端部62上显露出来的位置处,环绕有一个相对宽大的倒圆88。
倒圆88提供了一个导向作用,用于将管材10的端部12插入到附图4中所示出的端帽实施例14中,如同附图1、2和3所示端帽14中凹腔32的增大开口34,为管材10的端部12提供了导向作用。
还将明白的是,附图4和7所示实施例中的端帽为双侧钎焊包覆构件,即在两个侧面上均包覆有钎焊材料,以便将在凹槽28内和扁平圆盘形构件60的圆周具有钎料。
在通常情况下,端帽14将被安置于凹腔48内,大体如同前面所描述的那样。在附图1中90处所示出的位置处,贮槽16将被打桩(staked)、冲压或者锤锻(peened)在端帽14上,来抓握住端帽14,并且保持该端帽14位于贮槽16中的凹腔48内,贴靠在肩部56上,以在钎焊过程中提供自固定作用。
通过前述内容将会明白的是,根据本发明制造而成的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并且易于装配。管材端部12的导向作用简化了装配操作,并且当采用了突舌84和铸造、冲压或锤锻操作时,所述部件基本上可以自固定。通过根据热交换流体的排出或进入方向选取合适的短管16,所述热交换器的应用极其灵活,因此可以被应用于许多设置中。
由于钎焊包覆材料或者钎料仅位于端帽14上,并且管材10的端部12如同可以从附图2中明白的那样位于端帽14的内侧,抵靠在肩部58上,所以在钎焊过程中钎料不会转移到管材的端部12上并且阻塞任何穿孔22,当管材10是一种所谓的微通道管材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同样,肩部58的构造确保了管材10无法被过分地插入到贮槽16内,并且还避免了穿孔22的任何阻塞现象,穿孔22的阻塞现象会影响后续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一根扁平管材,包括有一个延伸至该管材一端部的穿孔;一个端帽,该端帽具有一个大体位于中部的凹槽,该凹槽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部,并且允许所述管材完全穿过该凹槽,所述端帽具有一个本体,其中成形有所述凹槽,并且具有一个外表面,该外表面与所述凹槽在名义上同心设置,并且所述外表面具有一个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与其间隔开的相对侧面,所述端帽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处的圆周大于在所述相对侧面处的圆周;以及一个贮槽,该贮槽具有一个本体,该本体带有一个端帽容收端部、一个与端帽容收端部间隔开的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一个敞口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的内部凹腔以及一个穿孔,该穿孔从位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远侧的所述凹腔开始,延伸至所述接收或排出端部位置处或者其附近,所述凹腔具有一个阶梯状壁,该阶梯状包括有一个第一区段,该第一区段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帽的管材正对侧面,一个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间隔开,并且被加工成能够抵靠在所述管材端部上,但却不会阻塞此处的内部穿孔,以及一个中间区段,该中间区段位于第一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被加工成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被容收在第一区段内时,能够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与所述相对侧面之间的一个位置处抵靠在端帽上;所述贮槽容收所述端帽,同时所述中间区段用作一个端帽挡块,来限制所述端帽进入到所述贮槽中的程度,而所述第二区段用作一个管材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管材端部进入到所述凹腔内的程度。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大体呈一个扁平的圆盘形状,并且在所述相对侧面上具有一个管材容收套管,该管材容收套管环绕此处的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的外部所述两侧面的中间,呈一个外凸的圆顶形状。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管材容收侧面具有一个喇叭形内凹端部。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在所述相对侧面包括有一个管材容收套管,该管材容收套管环绕此处的所述凹槽,并且延伸入所述凹腔内。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的外部所述两侧面中间,呈一个外凸的圆顶形状。
7.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管材容收侧面具有一个喇叭形内凹端部。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槽包括有一个短管,所述穿孔位于该短管内。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在所述管材与所述凹槽的交界面处包括有至少一个突舌,这些突舌被加工成能够在所述管材与所述端帽之间形成过盈配合,来在装配过程中将所述管材保持在所述凹槽内,但却不会妨碍所述管材在所述凹槽内的定位。
10.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舌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端帽上,并且与所述管材的壁相接合。
11.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或排出端部附近,所述内部凹腔的横剖面呈卵形。
1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或排出端部附近,所述内部凹腔具有一个会聚在所述穿孔上的弯曲表面。
13.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一根扁平管材,包括有多个延伸至该管材一端部的内部穿孔;一个端帽,该端帽具有一个大体位于中部的凹槽,该凹槽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部,并且允许所述管材完全穿过该凹槽,所述端帽具有一个本体,其中成形有所述凹槽,并且具有一个外表面,该外表面与所述凹槽在名义上同心设置,并且所述外表面具有一个平整的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与其间隔开的冠状相对侧面,所述端帽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处的圆周大于在所述相对侧面处的圆周,在所述本体上,一个套管在所述冠状相对侧面上环绕所述凹槽设置;以及一个贮槽,该贮槽具有一个本体,该本体带有一个端帽容收端部、一个与端帽容收端部间隔开的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一个具有卵形横剖面并且敞口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的内部凹腔、一个位于所述流体接收和排出端部上的短管以及一个穿孔,该穿孔从位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远侧的所述凹腔开始,穿过所述短管,延伸至所述接收或排出端部位置处,所述凹腔具有一个阶梯状壁,该阶梯状壁包括有一个卵形第一区段,该第一区段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帽的管材正对侧面,一个卵形的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间隔开,并且被加工成能够抵靠在所述管材端部上,但却不会阻塞此处的内部穿孔,以及一个卵形的中间区段,该中间区段位于第一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被加工成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被容收在第一区段内时,能够在所述冠状相对侧面处抵靠在所述端帽上;所述贮槽容收所述端帽,同时所述中间区段用作一个端帽挡块,来限制所述端帽进入到所述贮槽中的程度,而所述第二区段用作一个管材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管材端部进入到所述凹腔内的程度。
14.如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呈圆顶的卵形。
15.一种热交换器,包括一根扁平管材,包括有多个延伸至该管材一端部的内部穿孔;一个端帽,该端帽具有一个大体位于中部的凹槽,该凹槽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部,并且允许所述管材完全穿过该凹槽,所述端帽具有一个扁平的圆盘状本体,其中成形有所述凹槽,并且具有一个外表面,该外表面与所述凹槽在名义上同心设置,并且所述外表面具有一个管材正对侧面和一个与其间隔开的相对侧面,所述端帽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处的圆周大于在所述相对侧面处的圆周,在所述本体上,一个套管在所述相对侧面上环绕所述凹槽设置;以及一个贮槽,该贮槽具有一个本体,该本体带有一个端帽容收端部、一个与端帽容收端部间隔开的流体接收或排出端部、一个具有卵形横剖面并且敞口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的内部凹腔、以及一个穿孔,该穿孔从位于所述端帽容收端部远侧的所述凹腔开始,延伸至所述接收或排出端部位置处或者其附近,所述穿孔在所述位置处敞口于所述本体的一个侧面上,所述凹腔具有一个阶梯状壁,包括有一个第一区段,该第一区段被加工成能够贴切地容收所述端帽的管材正对侧面,一个第二区段,该第二区段与第一区段间隔开,并且被加工成能够抵靠在所述管材端部上,但却不会阻塞此处的内部穿孔,以及一个中间区段,该中间区段位于第一与第二区段之间,并且被加工成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被容收在第一区段内时,能够在所述管材正对侧面与所述相对侧面之间的一个位置处接收所述套管并且抵靠在所述端帽上;所述贮槽容收所述端帽,同时所述中间区段用作一个端帽挡块,来限制所述端帽进入到所述贮槽中的程度,而所述第二区段用作一个管材挡块,用于限制所述管材端部进入到所述凹腔内的程度。
全文摘要
用于与热交换器中的微通道管材一起使用的贮槽和端帽组件,包括有一根扁平的管材10,该管材10具有多个延伸至其端部12的内部穿孔22。一个端帽14包括有一个用于容收管材10的凹槽28,并且该端帽14又相应地容置于一个贮槽16内。这种构造易于装配,并且确保了管材10内的穿孔22将不会在装配过程中被阻塞。
文档编号F28F9/02GK1432785SQ0310167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5日
发明者格雷戈里·T·科勒, 爱德华·A·鲁宾逊 申请人:穆丹制造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