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排收尘式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911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排收尘式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燃烧炉。
背景技术
煤粉炉、沸腾炉以及其它形式的燃煤炉都会产生大量粉尘,而且粉尘在高温工况下炉内停留的时间很短促,往往尚未燃尽就飞出炉外,制约了烟气直接利用而采用换热成热空气方式又增加了25-30%以上能耗,为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高温式燃烧炉,减少粉尘排放,以图提高燃尽率,提高烟气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现有燃烧炉燃尽率较低,排放烟气含尘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高效的具有下排收尘式燃烧炉。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在现有燃烧炉中的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之间增设下排式高温收尘器,该收尘器在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之间增设了下排式收尘器结构,该收尘器具有一个旋风室,旋风室的上方设置有进烟口与主燃烧炉的出烟口切向进风连接;旋风室的下方设置出渣口与副燃烧室连接;旋风室的中部垂直装有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排气管的下方连接出烟管。
为了使收尘器旋风室中收集的未燃尽煤尘顺利进入副燃烧室,本实用新型收尘器旋风室的底部设计为斜面,出渣口设计在低端与副燃烧室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收尘器旋风室中的排气管其中部进风口至少开有三个沿周壁等分布置。
本实用新型增设了收尘结构,使粉尘得到二次燃烧,有效地提高了燃尽率,同时也提高了烟气排放质量,达到了节能高效之目的;其结构简洁明快,造价低廉,便于建造,试验表明其阻力小于500Pa,电耗低,可用于各种高温除尘场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图3的A-A剖视);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中1-炉体,2-主燃烧室,3-烟道,4-旋风室,5-排气管,6-进风口,7-出烟管,8-出渣口,9-副燃烧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全部采用耐火砖和浇注料砌筑而成,其具体结构参见图1-3,它具有长方炉体1,其左边为主燃烧室2,中间隔成副燃烧室9,右边为收尘器结构。该收尘器有旋风室4,其上方有进烟口通过烟道3与主燃烧室2的出烟口切向进风连接,旋风室4的底面为斜面,其低端开出渣口8与副燃烧炉9连通。旋风室4的中部垂直布置有排气管5,排气管5的中部开有四个进风口6沿管壁四周等分均布,下方连接出烟管7。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机理如下在使用单元负压的抽吸作用下,由燃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从主燃烧室2的出烟口通过烟道3切向高速进入收尘器的旋风室4沿室内腔旋转向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烟气中粉尘甩向室壁,粉尘在重力和运动中产生向下分力的作用下沉降到室底斜面上,集中溜入副燃烧室9经二次燃尽溢出炉外,室中心被净化的烟气经排气管5上的进风口6和出烟口7抽出炉外。
权利要求1.一种下排收尘式燃烧炉,具有耐火砖砌成的炉体,炉体内设计有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在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之间增设了下排式收尘器结构,该收尘器具有一个旋风室,旋风室的上方设置有进烟口与主燃烧炉的出烟口切向进风连接;旋风室的下方设置出渣口与副燃烧室连接;旋风室的中部垂直装有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排气管的下方连接出烟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排收尘式燃烧炉,其特征是收尘器旋风室的底部设计为斜面,出渣口设计在低端与副燃烧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排收尘式燃烧炉,其特征是收尘器旋风室中的排气管其中部进风口至少开有三个沿周壁等分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高温燃烧炉,它具有耐火砖砌成的炉体,炉体内设计有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特别是在主燃烧室和副燃烧室之间增设了下排式收尘器结构,该收尘器具有一个旋风室,旋风室的上方设置有进烟口与主燃烧炉的出烟口切向进风连接;旋风室的下方设置出渣口与副燃烧室连接;旋风室的中部垂直装有一个排气管;排气管的中部开设有进风口,下方连接出烟管;本实用新型直接在炉体中解决了除尘问题,结构简洁,造价低,节能高效,可适用于对各种煤粉炉、沸腾炉进行改进。
文档编号F23C6/00GK2625732SQ03254239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8日
发明者熊承庆, 张振华, 李应锐, 石虹 申请人:黄石市建材节能设备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