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改进的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生蒸汽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与提升热交换效率的改进的蒸发器。
背景技术:
如图5及图6所示,其是现有的蒸发器7结构,主要包含一筒体6,该筒体6邻近底部一侧设有一液体入口61,顶端一侧设一液体出口62,该筒体6内容置数组鳍片装置63并串接。各鳍片组之间设一导流隔板64区隔之,该导流隔板64是呈圆形断面,其一侧设一直边缺口641并遮盖住鳍片63装置,每相隔设置的导流隔板64其平直缺口641是呈交错位置设置,各组鳍片装置63与导流隔板64间纵向来回穿设且相互连通的冷媒管65并布满于鳍片装置63的面积范围内。鳍片装置63两侧的导流隔板64纵向穿设有冷媒管65延伸,其中一侧为冷媒入口651,另侧为冷媒出口652,由此增加热交换面积,提升蒸发器7的热交换效率。
上述现有的蒸发器结构,其确具有降低温度与提升热交换效率的功效,但在被冷却物由直边缺口进入各鳍片组时,由于该导流隔板的面积大于鳍片装置,使该鳍片组与筒体间存在一无鳍片组的流道,故,当冷却物流经该流道,因无鳍片组而使热交换速率受到影响,故该蒸发器在降低温度与热交换效率上仍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蒸发器在热交换效率方面仍有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蒸发器,与现有蒸发器相比其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与提升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蒸发器,包括一外套体,该外套体底部设有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该第一孔与第二孔间具有一排出口,外套体顶部设一进入孔与一逸出孔,且该外套体呈中空状,供容置一蒸发组件,以降低热源温度与提升热交换的效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是由数个散热鳍片组与数个隔板及一冷媒管组成,各散热鳍片组与各隔板是纵向间隔设置,该隔板是以两呈平行状的平边与两半圆弧构成,该隔板的两平边分别向下伸设有一纵向侧板,使该侧板位于各散热鳍片组的两侧,使各散热鳍片组皆呈一进一出的状态,该隔板一端设一缺口,最上层隔板的缺口与外套体顶部间具有一与侧板相连的封板,该封板与外套体顶部进入孔间设有一连通管,供热源进入蒸发组件内,该缺口是纵向交错的设置,各鳍片组与隔板间纵向穿设有一弯折的冷媒管,该冷媒管具有一冷媒入口与一冷媒出口,可分别穿过该外套体底部的第一孔与第二孔,供该冷媒管容置于外套体内侧后,可借由伸设于该外套体底部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进行冷媒的更换,且经热交换后的凝结水可由外套体底部的排出口排出。
前述的改进的蒸发器,其中蒸发组件容置于所述外套体内侧后,该蒸发组件与外套体间恰形成二通道,供通过热交换后的热源可经由该二通道由逸出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可借由伸设于该外套体底部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进行冷媒的更换,以进一步降低温度与提升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之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之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鳍片组与外套体及冷媒管间的位置关系图图5是现有的蒸发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现有的蒸发器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至图4,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的实施例结构。
本实施例改进的蒸发器1,如
图1所示,其包括一外套体2,在本实施例中,该外套体2概呈圆柱状,其底部设有一第一孔21与第二孔22,且该第一孔21与第二孔22间具有一排出口23,并于外套体顶部设一进入孔24与一逸出孔25,且该外套体2呈中空状,供容置一蒸发组件3,该蒸发组件3置入后,其与外套体2间恰可形成二通道26、27。该蒸发组件3是由数个散热鳍片组31与数个隔板32及一冷媒管33组成,各散热鳍片组31与各隔板32是呈纵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该隔板32是以两平行的平边321与两半圆弧322构成,且该隔板32的两平边321分别具有向下伸设的一纵向侧板323,使该侧板323位于各散热鳍片组31的两侧,让各散热鳍片组31皆呈现出一进一出的状态,该隔板32一端设一缺口324。在本实施例中,最上层隔板32的缺口324与外套体2顶部间具有一与侧板323相连的封板34,且该封板34与外套体2顶部进入孔24间设有一连通管341,供热源进入蒸发组件3内。该缺口324是以纵向交错的方式设置,并在各鳍片组31与隔板32间纵向穿设有一弯折的冷媒管33,该冷媒管33具有一冷媒入口331与一冷媒出口332,可分别穿过该外套体2底部的第一孔21与第二孔22,供该冷媒管33容置于外套体2内侧后,可借由伸设于该外套体2底部的冷媒入口331与冷媒出口332,进行冷媒的更换,且经热交换后的凝结水可由外套体2底部的排出口23排出,以提升蒸发器1的热交换效率。
如图2及图3所示,当热源由外套体2上方的进入孔24经连通管341进入隔板32的缺口324时,由于隔板32与侧板323所形成的隔离作用,使热源被强迫流经各鳍片组31。由热传导学得知,借由该热源与各鳍片组31的接触,能使热源的热通过传导的方式与各鳍片组31进行热交换,将该热源的热量可由各鳍片组31进行散热的动作,由于各鳍片组3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使热源的温度降低及提升蒸发器1的热交换效率。
其次,由于该冷媒管33是纵向均匀穿设于各鳍片组31与隔板32间,使冷媒管33与各鳍片组31间的接触距离大幅缩短,相对地,可使各鳍片组31能快速将所吸收到的热量通过该冷媒管33进行热交换,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大幅提升热交换效率的功效。
再则,由于各隔板32间设有交错的缺口324,加上该两侧板323与各鳍片组31是呈密封状,恰对该热源形成一引导作用,让该热源经由该隔板32的缺口324进入各鳍片组31后,即无其它的路径可供该热源流入,使该热源将全部依循本实用新型所规划的路径进行热交换,以得到最佳的热交换效率,且该热源经热交换后,可由该蒸发组件3与外套体2内侧间的通道26、27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借由冷媒管纵向均匀穿设于各鳍片组与隔板间,使该冷媒管与各鳍片组间的接触距离大幅缩短的设计,及各隔板间交错缺口配合两侧板与各鳍片组呈密封状的设计,再加上各鳍片组具有增加热交换所需的散热面积,如图4所示,使热源的热量能在最短的时间,进行热交换,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降低温度与提升热交换效率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蒸发器,包括一外套体,该外套体底部设有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该第一孔与第二孔间具有一排出口,外套体顶部设一进入孔与一逸出孔,且该外套体呈中空状,供容置一蒸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是由数个散热鳍片组与数个隔板及一冷媒管组成,各散热鳍片组与各隔板是纵向间隔设置,该隔板是以两呈平行状的平边与两半圆弧构成,该隔板的两平边分别向下伸设有一纵向侧板,使该侧板位于各散热鳍片组的两侧,使各散热鳍片组皆呈一进一出的状态,该隔板一端设一缺口,最上层隔板的缺口与外套体顶部间具有一与侧板相连的封板,该封板与外套体顶部进入孔间设有一连通管,该缺口是纵向交错的设置,各鳍片组与隔板间纵向穿设有一弯折的冷媒管,该冷媒管具有一冷媒入口与一冷媒出口,可分别穿过该外套体底部的第一孔与第二孔,供该冷媒管容置于外套体内侧后,可借由伸设于该外套体底部的冷媒入口与冷媒出口,进行冷媒的更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组件容置于所述外套体内侧后,该蒸发组件与外套体间恰形成二通道。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蒸发器,包括一外套体,其底部设有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且第一孔与第二孔间有一排出口,并于外套体顶部设一进入孔与一逸出孔,外套体内容置一蒸发组件,其是由数个散热鳍片组与数个隔板及一冷媒管组成,各散热鳍片组与各隔板是纵向间隔设置,且各散热鳍片组两侧分别具有一纵向侧板,而隔板的一端设一缺口,该缺口是纵向交错,并于各鳍片组与隔板间纵向穿设有一弯折的冷媒管,该冷媒管具有一冷媒入口与一冷媒出口,可分别穿过外套体底部的第一孔与第二孔,供进行冷媒的更换,以提升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
文档编号F28F9/22GK2750276SQ20042008521
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简明堃 申请人:李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