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

文档序号:4566287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去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大幅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导热管具有快速传热、高热传导率、体积小、重量轻、无可动元件、结构简单及多用途等特性,所以可以传递大量的热且不消耗电力,因此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如笔记型电脑)的散热。
一般的导热管内壁皆设置有毛细组织,该毛细组织可为具有毛细管作用的编织网,藉由毛细组织的毛细管作用,即可便于导热管内导热介质的传输。
导热管性能优劣的决定因素,除了管材特性、毛细组织、导热介质等固定因素之外,尚有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变动因素。因除气工序会直接影响到导热介质的存量及纯度。
以往在制造导热管时,是先在导热管内部充填导热介质后,再将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去除;之后,再将该导热管的连接口予以封口,形成一完整导热管。而一般除去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如图1所示为真空泵浦抽气法。其是在导热管11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后,如图2所示,再将导热管11的连接口12接至一真空系统13的除气装置14,利用除气装置14抽取管内非凝结性气体15;待该导热管11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15被抽出至可许容残留量时,再将该导热管11的连接口12予以封口,并在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第二种,如图3所示为加热除气法。其是在导热管11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后,再将导热管11的连接口12接至一除气装置16,再以加热装置17施予加热,以使导热介质达到其饱和温度,并持续保持该饱和温度至导热介质成为沸腾及蒸发状态,以利用蒸气将导热管11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15驱赶,而由除气装置16排出,再将导热管11的连接口12进行封口,并在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第三种,如图4及图5所示为二次除气法。其是先以上述真空泵浦抽气法,以除气装置14除去一部份非凝结性气体15,再施以第二次上述加热除气法,以加热装置17除去剩余的非凝结性气体15,以增加导热管11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
但是,上述三种习知除去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虽可除去导热管11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但是在去除非凝结性气体时,同时导热管11内部的部份导热介质亦会被除气装置一并除去而流失,导致导热管11内部的导热介质容量的不足,造成热传导率不良,严重降低导热管的制造良率及导热效率。
由于习知除去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时,会消耗部份的导热介质,一般是采取以预留导热介质消耗量来克服。然而,影响导热介质消耗量的因素非常多,有时间、真空压力等等不可控制或是不可预期的因素。因此,以预留导热介质的消耗量,来等待除气工序时的导热介质不可预期的消耗,亦非稳定的方法。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便成了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去除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时,能同时回收流失的导热介质,从而更加适于买用。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法是,于导热管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的断面积;再于导热管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后;将导热管的连接口接至一真空系统的除气装置,利用真空系统的除气装置抽取管内气体,使导热管内部形成负压,将导热介质蒸发为气态,并推动非凝结性气体流向连接口段,此时因颈部为较小的内径,使通过的气体产生较高流速,进而阻断了非凝结性气体流回至导热管,同时连接口段处于较低流速及较低负压,令同时流向连接口段的导热介质,可凝结成液态,吸附在导热管内部的毛细组织,导热介质藉由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导热管内部,从而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待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导热管的颈部予以封口,并于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法是,于导热管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的断面积;再于导热管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后;将导热管的连接口接至一除气装置并关闭中止阀,且对导热管底端加热,使导热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往连接口段方向移动,依颈部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通过该颈部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导热管,同时,因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内部,从而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待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导热管的颈部予以封口,并于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法是,于导热管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的断面积;再于导热管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后;将导热管的连接口接至一除气装置,除去一部份的非凝结性气体,并封闭连接口,使连接口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导热管底端加热,而进行剩余的非凝结性气体的排除,于此同时,因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内部,从而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待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导热管的颈部予以封口,并于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的导热管,并在该导热管所设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该导热管的断面积;该导热管乃形成导热管段、颈部、以及连接口段;(2)在该导热管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3)将该导热管的连接口连接至一除气装置,并进行除气,而依该颈部的限制,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及回收该导热介质;(4)待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出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颈部实施封口。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该填充导热介质亦可在该预作颈部的工序前完成。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真空抽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真空除气法,是利用该除气装置抽取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气体,使该导热管段内部形成负压,令该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体,并推动该非凝结气体流向该连接口,且依该颈部的限制,使得该导热管段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该连接口段,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当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颈部后,即因该连接口段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而吸附在该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加热除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加热除气法,是将该除气装置所设的中止阀关闭,使该中止阀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该导热管段底端以一加热装置施予加热,使该导热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往该连接口段方向移动,且依该颈部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通过该颈部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该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颈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二次除气法,先以真空抽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一部份的非凝结性气体,再以加热除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剩余的非凝结性气体。
前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二次除气法是利用该除气装置抽取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气体,使该导热管段内部形成负压,令该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体,并推动该非凝结气体流向该连接口,且依该颈部的限制,使得该导热管段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该连接口段,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当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颈部后,即因该连接口段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而吸附在该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当该导热管段达到设定的负压值至理想状态,即封闭该连接口,并关闭该除气装置的中止阀,使该连接口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该导热管段底端以一加热装置施予加热,使该导热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往该连接口段方向移动,且依该颈部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通过该颈部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该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颈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经由上述可知,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是于导热管的连接口下方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的断面积;之后于导热管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再以真空抽气法,或加热除气法,或二次除气法,进行除气,而依所设颈部的限制,可使得非凝结性气体向外排除,而导热介质则可凝结成液态,吸附在导热管内部的毛细组织,藉由液态导热介质的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内部,从而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待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导热管封口。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在去除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时,能同时回收流失的导热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方法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习用真空抽气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习用真空抽气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习用加热除气法的示意图。
图4是习用二次除气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5是习用二次除气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应用于真空抽气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应用于真空抽气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导热管颈部的各类断面形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应用于加热除气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应用于二次除气法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本发明应用于二次除气法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发明应用于二次除气法的示意图之三。
11导热管 12连接口13真空系统14除气装置15非凝结性气体16除气装置17加热装置20导热管21毛细组织22连接口
23颈部 24导热管段25连接口段 26导热介质30非凝结性气体 40除气装置41中止阀 50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
、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的导热管,并在该导热管所设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该导热管的断面积;该导热管乃形成导热管段、颈部、以及连接口段;(2)在该导热管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填充导热介质及预作颈部的工序可以互换);(3)将该导热管的连接口连接至一除气装置,并进行除气,而依该颈部的限制,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及回收该导热介质;(4)待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出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颈部实施封口。上述步骤(3)的除气方法,可为真空抽气法,或加热除气法,或二次除气法。
请参阅图6、7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其中一实施例,其为真空抽气法,其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21的导热管20,导热管20的底端及上端分别具有封口及连接口22,在导热管20连接口22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23,令颈部23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20的断面积(在该实施例中,颈部23的断面形状可为任一形状,如图8所示)。导热管20在颈部23以下为导热管段24,颈部23至连接22之间为连接口段25;导热管20乃形成导热管段24、颈部23、以及连接口段25;(2)在导热管20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26(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导热介质26亦可在预作颈部23的工序前完成);(3)将导热管20的连接22连接至一除气装置40,并开启除气装置40的中止阀41,使连接口段25接通至除气装置40的真空系统而持续抽气,令导热管段24内部逐渐变为负压;导热管20内部的导热介质26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态,并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流向连接口段25(如图7所示),此时,因受在颈部23的限制,导热管段24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连接口段25,进而阻断非凝结性气体40回流至导热管段24,因而将非凝结性气体30向外排除;然而,当气态导热介质26在通过颈部23后,即因连接口段25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26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26,而吸附在毛细组织21上,此时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24;同时导热管段24的处于负压会持续带走导热管内部热能,将使管材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管材为达到温度平衡,将会不断吸收外部环境热能,此一现象将促使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有新的热能再蒸发成为气态,而与非凝结性气体一并流向连接口段25;如此形成循环,而达到除去非凝结性气体30及不断回收导热介质26的作用,从而因导热介质26未流失,而能提升导热管20内部导热介质26的纯度;(4)待导热管段20达到设定的负压值至理想状态时(即该导热管20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30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颈部23实施封口,并剪除多余材料,以及在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发明方法另一实施例,其为加热除气法,其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21的导热管20,导热管20的底端及上端分具有封口及连接口22,在导热管20连接口22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23,令颈部23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20的断面积(于该实施例中,颈部23的断面形状可为任一形状,如图8所示)。导热管20于颈部23以下为导热管段24,颈部23至连接口22之间为连接口段25;使得导热管20形成为导热管段24、颈部23、以及连接口段25;(2)在导热管20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26(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导热介质26亦可在预作颈部的工序前完成);(3)将导热管20的连接口22连接至一除气装置40,并关闭除气装置40的中止阀41,使中止阀41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导热管段20底端以加热装置50施予加热,以使导热管20末端的温度高于其上端的温度,俾导热管20内部的导热介质26会受热而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往连接口段25方向移动;此时,因颈部23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流动中的气体在接触颈部23时,因导热管20的管材变形强迫蒸气改变流动方向,形成蒸气流互相碰触并与断面积逐渐缩小等因素而形成阻力,使得导热管段24无法顺利排出气体,直到产生足够压力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及气态导热介质26通过颈部23,而通过颈部23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非凝结性气体30回流至导热管段24;同时,颈部23至连接口段25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26在通过颈部23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26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26,而吸附在毛细组织21上,藉由液态导热介质26的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24,如此形成一循环,达到连续性除去非凝结性气体30及回收导热介质26的作用,从而提升导热管20内部导热介质26的纯度;(4)待导热管段24达到设定的温度至理想状态时(即导热管20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30被排出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颈部23实施封口,并剪除多余材料,以及在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请参阅图10、11、12所示,是绘示本发明方法再一实施例,其为二次除气法,其方法包括下列的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21的导热管20,导热管20的底端及上端分别具有封口及连接口22,在导热管20连接口22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23,令颈部23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20的断面积(在该实施例中,颈部23的断面可为任一形状,如图8所示)。导热管20于颈部23以下为导热管段24,颈部23至连接口22之间为连接口段25;使得导热管20形成为导热管段24、颈部23、以及连接口段25;(2)在导热管20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26(在该实施例中,填充导热介质26亦可在预作颈部的工序前完成);(3-1)将导热管20的连接口22连接至一除气装置40,并开启除气装置40的中止阀41,使连接口段25接通至除气装置40的真空系统而持续抽气,令导热管段24内部逐渐变为负压,使得导热管20内部的导热介质26会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态,并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流向连接口段25;此时,因受于颈部23的限制,导热管段24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连接口段25,进而阻断非凝结性气体30回流至导热管段24的可能;同时,当气态导热介质26在通过颈部23后,即因连接口段26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26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26,而吸附在毛细组织21上,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24(如图11所示);同时导热管段24的处于负压会持续带走导热管内部热能,将使管材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管材为达到温度平衡,将会不断吸收外部环境热能,此一现象将促使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有新的热能再蒸发成为气态,而与非凝结性气体一并流向连接口段25;如此形成循环,而达到除去非凝结性气体30及不断回收导热介质26的作用;(3-2)当导热管段24达到设定的负压值至理想状态时,即启动真空除气的封口模具封闭连接口22(如图12所示),并关闭除气装置40的中止阀41,使连接口22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导热管段24底端以加热装置50施予加热,以使导热管20底端的温度高于其上端的温度,俾导热管20内部的导热介质26会受热而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往连接口段25方向移动;此时,因颈部23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流动中的气体在接触颈部23时,因导热管20的管材变形强迫蒸气改变流动方向,形成蒸气流互相碰触并与断面积逐渐缩小等因素而形成阻力,使得导热管段24无法顺利排出气体,直到产生足够压力推动非凝结性气体30及气态导热介质26通过颈部23,而通过颈部23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非凝结性气体30回流至导热管段20;同时,颈部23至连接口段25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26在通过颈部23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26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26,而吸附在毛细组织21上,藉由液态导热介质的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段24,如此形成一循环,而依此达到连续性除去非凝结性气体30及回收导热介质26的作用,从而提升导热管20内部导热介质26的纯度;(4)待导热管段24达到设定的温度至理想状态(即该导热管20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25被排出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颈部23实施封口,并剪除多余材料,以及于封口外端被覆以焊接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1)预备一内部含有毛细组织的导热管,并在该导热管所设的连接口下方选定位置处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该导热管的断面积;该导热管形成导热管段、颈部、以及连接口段;(2)在该导热管内部填充预定量的导热介质;(3)将该导热管的连接口连接至一除气装置,并进行除气,而依该颈部的限制,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及回收该导热介质;以及(4)待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出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该颈部实施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该填充导热介质亦可在该预作颈部的工序前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真空抽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真空除气法,是利用该除气装置抽取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气体,使该导热管段内部形成负压,使该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体,并推动该非凝结气体流向该连接口,且依该颈部的限制,使得该导热管段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该连接口段,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当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颈部后,即因该连接口段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而吸附在该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加热除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加热除气法,是将该除气装置所设的中止阀关闭,使该中止阀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该导热管段底端以一加热装置施予加热,使该导热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往该连接口段方向移动,且依该颈部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使通过该颈部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该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颈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是利用二次除气法,先以真空抽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的一部份的非凝结性气体,再以加热除气法除去该导热管内部剩余的非凝结性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二次除气法是利用该除气装置抽取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气体,使该导热管段内部形成负压,令该导热管内部的导热介质因负压而蒸发成为气体,并推动该非凝结气体流向该连接口,且依该颈部的限制,使得该导热管段的压力与温度一直维持高于该连接口段,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当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颈部后,即因该连接口段处于较低温及较低负压,使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导热介质,而吸附在该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当该导热管段达到设定的负压值至理想状态,即封闭该连接口,并关闭该除气装置的中止阀,使该连接口以下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对该导热管段底端以一加热装置施予加热,使该导热介质受热蒸发成气态而形成蒸气压,并推动该导热管内部的非凝结性气体往该连接口段方向移动,且依该颈部为一逐渐缩小的断面积,令通过该颈部的气体的状态为高温、高压及高流速的蒸气流,进而阻断该非凝结性气体回流至该导热管段;同时,该颈部至连接口段为逐渐扩大的腔体,令气态导热介质在通过该颈部时,即会因体积扩散,形成低压、低流速及低温的状态,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凝结成液态的导热介质,而吸附在毛细组织上,该液态导热介质即藉由其自重及毛细现象,而回流至该导热管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除去导热管内部非凝结性气体的方法,是在导热管的连接口下方预作一颈部,令颈部的断面积小于导热管的断面积;之后在导热管内部充填预定量的导热介质;再以真空抽气法,或加热除气法,或二次除气法,进行除气,而依所设颈部的限制,可使得非凝结性气体向外排除,而导热介质则可凝结成液态,吸附在导热管内部的毛细组织,藉由液态导热介质的自重及毛细现象,回流至导热管内部,从而提升导热管内部导热介质的纯度;待非凝结性气体被排除至理想的残留量时,再将导热管封口。
文档编号F28D15/04GK1844834SQ20061006618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4日
发明者郑文瑞 申请人:郑文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