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873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以前均采用盘形汽室加热系统,其主要由进汽轴、汽室、加热 管、冷凝气系统、冷凝水排放管、拉筋等组成。其蒸汽流转过程进汽轴中心管一盘形汽室一 加热管。冷凝水流转过程加热管一盘形汽室一冷凝水排放管一进汽轴一冷凝水罐。当高 温高压的水蒸汽进入加热管时,其热量通过加热管及翅片与被煅烧的物料进行热交换,进 入加热管部分蒸汽冷凝成水返回汽室并通过冷凝水排放管带走,消耗掉的蒸汽由汽室内蒸 汽进入加热管进行补充,由此形成不间断的热交换过程。可以看出,盘形汽室加热系统蒸汽 和冷凝水在加热管和汽室内混为一体,而且蒸汽循环效果较差,传热强度较低,造成煅烧炉 产能低下。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盘形汽室加热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摸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 用于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它能显著提高蒸汽循环效果和蒸汽传热 强度,大幅度提高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的生产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包括进汽轴、设 在进汽轴中心的进汽管、设在进汽轴内壁与进汽管外壁之间的排水道,其特征在于 第一环形管汽室通过"S"形进汽管与进汽轴的上部连通;第二环形管汽室通过第 一 "S"形排水管与进汽轴的中部连通;第三环形管汽室通过第二" S"形排水管与进汽轴的 下部连通; 第三倒"U"形弯管的一端与第四加热管的一端连接、第四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 环形管汽室连通,第三倒"U"形弯管的另一端与第三加热管连接、第三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 二环形管汽室连通; 第二倒"U"形弯管的一端与第三倒"U"形弯管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加热管 的一端连接、第二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连通; 第一倒"U"形弯管的一端与第二倒"U"形弯管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加热管 的一端连接、第一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连通。 蒸汽流转过程高温高压蒸汽一进汽轴中心的进汽管一"S"形进汽管一第一环形
管汽室一第一加热管和第二加热管一第一 "U"形弯管、第二 "U"形弯管和第三"U"形弯管
—第三加热管和第四加热管一第二环形管汽室和第三环形管汽室一第一"S"形排水管和第
二"S"形排水管一进汽轴的排水道一冷凝水罐。从上述蒸汽流转过程可以看出,蒸汽形成
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流动,蒸汽与冷凝水分离,因此热交换效果显著,传热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蒸汽消耗大幅降低,吨碱汽耗为
1. 25-1. 35吨;传热强度提高,产能提高15-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原有的盘形汽室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l,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包括进 汽轴1、设在进汽轴中心的进汽管l-l、设在进汽轴内壁与进汽管外壁之间的排水道1-2 ; 第一环形管汽室3-1通过"S"形进汽管4与进汽轴1的上部连通;第二环形管汽 室3-2通过第一"S"形排水管5-1与进汽轴1的中部连通;第三环形管汽室3-3通过第二 "S"形排水管5-2与进汽轴1的下部连通; 第三倒"U"形弯管6-3的一端与第四加热管7-4的一端连接、第四加热管的另一 端与第三环形管汽室3-3连通,第三倒"U"形弯管6-3的另一端与第三加热管7-3连接、第 三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汽室3-2连通; 第二倒"U"形弯管6-2的一端与第三倒"U"形弯管6-3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
二加热管7-2的一端连接、第二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3-1连通; 第一倒"U"形弯管6-1的一端与第二倒"U"形弯管6-2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
一加热管7-1的一端连接、第一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3-1连通。 本实用新型蒸汽形循环流动良好,而且蒸汽与冷凝水分离,热交换效果显著,传热
强度高,可大幅度地提高自身返碱蒸汽煅烧炉的产能。 参见图2,原来的盘形汽室加热系统由进汽轴10、汽室11、第一加热管12-1、第二 加热管12-2、第三加热管12-3、冷凝气系统13、冷凝水排放管14、拉筋15组成。从图2可 以看出,盘形汽室加热系统蒸汽和冷凝水在加热管和汽室内混为一体,蒸汽循环效果较差, 传热强度较低,造成煅烧炉产能低下。
权利要求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包括进汽轴(1)、设在进汽轴中心的进汽管(1-1)、设在进汽轴内壁与进汽管外壁之间的排水道(1-2),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管汽室(3-1)通过“S”形进汽管(4)与进汽轴(1)的上部连通;第二环形管汽室(3-2)通过第一“S”形排水管(5-1)与进汽轴(1)的中部连通;第三环形管汽室(3-3)通过第二“S”形排水管(5-2)与进汽轴(1)的下部连通;第三倒“U”形弯管(6-3)的一端与第四加热管(7-4)的一端连接、第四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三环形管汽室(3-3)连通,第三倒“U”形弯管(6-3)的另一端与第三加热管(7-3)连接、第三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管汽室(3-2)连通;第二倒“U”形弯管(6-2)的一端与第三倒“U”形弯管(6-3)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加热管(7-2)的一端连接、第二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3-1)连通;第一倒“U”形弯管(6-1)的一端与第二倒“U”形弯管(6-2)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加热管(7-1)的一端连接、第一加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3-1)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身返碱煅烧炉的环形管汽室循环加热系统,包括设在进汽轴中心的进汽管、设在进汽轴内壁与进汽管外壁之间的排水道,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管汽室与进汽轴的上部连通;第二环形管汽室与进汽轴的中部连通;第三环形管汽室与进汽轴的下部连通;第四加热管的一端与第三环形管汽室连通,第三加热管的一端与第二环形管汽室连通;第二加热管的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连通;第一加热管的一端与第一环形管汽室连通。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蒸汽消耗大幅降低,吨碱汽耗为1.25-1.35吨;传热强度提高,产能提高15-25%。
文档编号F28D1/04GK201463643SQ20092012854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0日
发明者庞辰勇, 李志 , 汪志能 申请人:四川矿山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