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26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冷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系统所用的中冷器,其主要作用是冷却从增压器出来的高温气体,即 在增压气体进入发动机进气口之前对其进行冷却。现有技术的中冷器中的散热管通常为冷 拔管。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器中的散热管的管口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散热管的 管口截面为口琴式,其内部设置有多个片状加强筋11。在利用中冷器进行空气冷却时,高温 气体从多个片状加强筋11之间形成的通道中通过该散热管,进行冷却降温。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高温气 体从多个片状加强筋之间形成的通道中流过进行冷却降温的方式,热交换效率较低,对高 温气体的冷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冷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冷器冷却 效果较差的问题,提高中冷器的热交换效率和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冷器,包括两个气室和位于所述两个气室之间的芯 体,所述芯体由散热管和散热带组成,所述散热管中可以内置有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与所述 散热管的管壁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该扰流片相对于现有技术冷拔管中的片状加强筋, 能够更好地更改空气流通的形式,将气流更改为扰流,增加了热气与散热管壁的接触程度, 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管可以为高频焊管。该高频焊管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冷拔管, 其壁厚均勻,更利于整车的轻量化。进一步的,所述扰流片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开窗。该开窗结构可以进一步切割 气流,增加热气与波形扰流片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且,还可以使得气流畅通,减小 对于空气的阻力。所述开窗的角度可以为35度-50度;或者,为开窗处全部冲开的开口状。 所述扰流片可以为波形扰流片。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通过将散热管做成高频焊接管,使得管的壁厚均勻,没有内 部缺陷;且通过在该管中内置扰流片,增强了散热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冷器中的散热管的管口断面结构示意图;[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中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波形扰流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片状加强筋; 14-主片; 17-散热管; 20-开口 ;
12-第一气室; 15-芯体; 18-散热带; 21-波形扰流片。
13-第二气室 16-固定支架 19-散热管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主要对中冷器的散热管部分进行了改进, 在该散热管的内部设置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与所述散热管的管壁焊接连接。该扰流片相对 于现有技术冷拔管中的片状加强筋,能够更好地更改空气流通的形式,将气流更改为扰流, 增加了热气与散热管壁的接触程度,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下面通过 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俯 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的左视图。如图2 4所示,本实施例是以左右气室 结构形式的中冷器为例进行说明,对于上下气室结构形式等其他形式的中冷器也同样适用 于本实施例的改进结构。该中冷器可以包括第一气室12、第二气室13、主片14、芯体15和固定支架16。其 中,第一气室12可以与增压器连通,用于接收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第二气室13可以与发 动机进气口连通,用于将降温后的增压空气输送至发动机。第一气室12和第二气室13之 间设置有主片14和芯体15,其中,主片14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该两个主片14分别位于芯体 15与第一气室12的相接处,以及芯体15与第二气室13的相接处。芯体15可以由多个散 热管17和多个散热带18组合而成,散热带18位于相邻的两个散热管17之间,用于将散热 管17吸收的空气热量向外扩散。主片14上设置有多个插接孔,用于与芯体15中的多个散 热管17进行插接联接,使得气室和散热管之间连通,增压空气进入第一气室12后可以直接 进入散热管,从散热管出来后可以直接进入第二气室13。固定支架16可以用于将该中冷器 与汽车中的其他部件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中冷器结构与现有技术的中冷器结构的主要区别点在于,对散热管17 进行了改进。本实施例的散热管17内还可以不设置片状加强筋,而是设置为扰流片,例如, 可以为波形扰流片。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冷器实施例中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散热管中的扰流片以波形扰流片为例,该散热管内有内置的波形扰流片21,该波形扰 流片21可以采用焊接方式与散热管壁19联接为一体。该波形扰流片21相对于现有技术 冷拔管中的片状加强筋,能够更好地更改空气流通的形式,将气流更改为扰流,增加了热气 与散热管壁19的接触程度,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波形扰流片21做进一步的优化。因为根据实际经验,由于 对于增压空气冷却时,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空气压力,一般会有降压限,例如lOKPa。图6为 图5中的波形扰流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以在该波形扰流片21上设置多 个开窗,该开窗即为在波形扰流片21上设置的多个开口 20。该开口 20可以进一步切割气 流,强化扰流效果,增加热气与波形扰流片21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并且,该多个开 口 20在波形扰流片21上是交错设置的,可以增加热空气流动时的扰流、交换切割等作用, 最大限度的提高散热效果。该多个开口 20的开窗形式还可以使得气流畅通,减小对于空气 的阻力。现有技术中的冷拔管中的片状加强筋结构,由于工艺的限制加强筋不能太细以至 于造成散热管内阻的增加,本实施例的上述开窗结构相对于此,可以起到减小和调节散热 管内阻的作用。具体实施中,可以调整优化波形扰流片21上的开窗即开口 20的角度,使之能够更 好地切割气流,在散热和减小阻力方面都达到最优。例如,该开窗的角度可以设置为40度 或45度。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中冷器结构还对散热管17进行了另一方面的改进。具体 的,现有技术中的冷拔管为铝棒经过冷拔工艺加工而成,冷拔过程控制的壁厚太薄的话,会 出现延展的过程中管壁出孔或者管壁壁厚不均勻,而且由于受到模具及加工工艺影响,冷 拔管易出现壁厚不均的现象;而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管17为高频焊管,是由很薄的、厚度均 勻的带料经过高频制管机焊接而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冷拔管,其壁厚均勻,无内部缺 陷,且能持续承受4. OMPa以上的压力而不会破坏。此外,该散热管的壁厚薄,例如可以为 0. 45mm,可以使得散热管的重量轻且重量稳定,相应的芯体15的重量也会降低,同样的高 频焊管的芯体要比冷拔管的芯体轻1/3左右;且相应的整个中冷器总成的重量也会相应减 小,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更利于整车的轻量化。本实施例的中冷器,通过将散热管做成高频焊接管,使得管的壁厚均勻,没有内部 缺陷;且通过在该管中内置波形扰流片,增强了散热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中冷器,包括两个气室和位于所述两个气室之间的芯体,所述芯体由散热管和散热带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中内置有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与所述散热管的管壁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上设置有开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的角度为35度-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窗为全部冲开的开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高频焊管。
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为波形扰流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冷器,包括两个气室和位于所述两个气室之间的芯体,所述芯体由散热管和散热带组成,所述散热管中可以内置有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与散热管壁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散热管可以为高频焊管。所述扰流片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开窗。本实施例的中冷器,通过在该管内置扰流片,增强散热效果;且将散热管改成高频焊接管,使得管的壁厚均匀,没有内部缺陷。
文档编号F28F13/12GK201650441SQ20102012135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冯俊玲, 崔春刚, 李明翔, 王秀发, 臧传银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