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09078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的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采用旋流燃烧器作为大型煤粉锅炉的燃烧装置,但常见的旋流燃烧器一、二次风混合强烈、温度峰值高、氮氧化物(NOx)生成量大,为有效控制煤粉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必要对旋流燃烧器作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实现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煤粉燃烧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送风管、输粉管及第二送风管,前述的壳体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前述的第一进口和出口之间形成混合腔,前述的第一送风管贯穿设置于前述的混合腔内并出气端部形成火嘴,前述的输粉管连接于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前述的第二送风管设于壳体内并能将空气从壳体的第二进口引入。所述的第二送风管部分呈筒状并位于第一送风管外周,并且,所述的第二送风管内壁与第一送风管外壁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外壁与壳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前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旋流器。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火嘴形成于壳体的里端。所述的第一送风管内设有多个锥形的分离环,并且,每个分离环沿着送风风向内径逐渐减小。所述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进风端至少之一设有吸气风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两次送风,形成分级燃烧,利于实现低的氮氧化物排放,同时混合腔内燃烧有比较充分,利于提高燃料利用率。

图I为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I中壳体的独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煤粉燃烧器包括壳体I、第一送风管2、输粉管6及第二送风管3,壳体I具有第一进口 11、第二进口 12和出口 13,第一进口 11和出口 13之间形成混合腔,第一送风管2贯穿设置于混合腔内并出气端部形成火嘴21,输粉管6连接于第一送风管2的进风端,第二送风管3设于壳体内并能将空气从壳体的第二进口 12引入。第一送风管2内设有锥形的分离环41和分离环42,并且,每个分离环沿着送风风向内径逐渐减小。第二送风管3部分呈筒状并位于第一送风管2外周,并且,第二送风管3内壁与第一送风管2外壁具有第一间隙,第二送风管3的外壁与壳体I内壁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旋流器51和旋流器52,加强旋流。第一送风管的火嘴21形成于壳体I的里端,即火嘴不伸出壳体的出口。进一步。第一送风管I的进风端设有吸气风扇(图中无显示)。 使用时,壳体的出口对准炉体进口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送风管、输粉管及第二送风管,前述的壳体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前述的第一进口和出口之间形成混合腔,前述的第一送风管贯穿设置于前述的混合腔内并出气端部形成火嘴,前述的输粉管连接于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前述的第二送风管设于壳体内并能将空气从壳体的第二进口引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送风管部分呈筒状并位于第一送风管外周,并且,所述的第二送风管内壁与第一送风管外壁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送风管的外壁与壳体内壁具有第二间隙,前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分别设有方向相反的旋流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风管的火嘴形成于壳体的里端。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风管内设有多个锥形的分离环,并且,每个分离环沿着送风风向内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送风管和第二送风管进风端至少之一设有吸气风扇。
专利摘要一种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送风管、输粉管及第二送风管,前述的壳体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前述的第一进口和出口之间形成混合腔,前述的第一送风管贯穿设置于前述的混合腔内并端部形成火嘴,前述的输粉管连接于第一送风管的进风端,前述的第二送风管设于壳体内并能将空气从壳体的第二进口引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两次送风,形成分级燃烧,利于实现低的氮氧化物排放,同时混合腔内燃烧有比较充分,利于提高燃料利用率。
文档编号F23D1/02GK202660541SQ20122030665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志强 申请人:宁波广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