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3874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在一种机动车空调设备(1)中,其包括壳体(2)、热交换器(20)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5),热交换器(20)具有至少两个集流管(6)和在其间并排设置的冷却管(7),所述并排设置的冷却管形成管组(9),其中热交换器(20)应该以小的技术代价低成本地相对旁路空气被密封。该任务由此解决,即所述壳体(2)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定向的H形密封肋(12)和/或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定向的V形密封肋以用于密封所述管组(9)的前侧和/或后侧(10、11),并且优选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地定向。
【专利说明】机动车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空调设备以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空调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机动车空调设备用于给汽车内部空间提供经冷却和/或经加热的空气。为此机动车空调设备具有用于冷却空气的制冷剂蒸发器和用于加热空气的加热器。制冷剂蒸发器以及加热器在此设置并固定在机动车空调设备的由塑料组成的壳体内并且相应地由待冷却和/或待加热的空气流过。
[0003]制冷剂蒸发器在此包括至少两个集流管,在其间设有扁管作为冷却管。冷却管的端部在此在集流管中终止并且可以由此以制冷剂流过。在冷却管之间设有冷却肋。集流管的扩展在此大于由冷却管和波纹肋形成的管组的扩展。因此在将制冷剂蒸发器引入到在壳体上的预留槽时预留槽的扩展必须至少等于两个集流管的扩展,由此可以将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预留槽中。为了避免在将制冷剂蒸发器引入到壳体中之后旁路空气在两个集流管之外环流制冷剂蒸发器,因此在制冷剂蒸发器的侧面区域上、在两个集流管之外、在冷却管上分别设有由塑料组成的用于额外密封的侧面部件。因此,这些由塑料组成的用于密封的侧面部件必须以昂贵的方式首先由热塑性塑料借助于喷铸制造,随后在引入到壳体中之前固定在制冷剂蒸发器上。由此在机动车空调设备的制造中以不利的方式产生高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空调设备以及一种用于制造机动车空调设备的方法,其中制冷剂蒸发器以小的技术代价低成本地相对旁路空气被密封。
[0005]该目的通过一种机动车空调设备解决,其包括壳体、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该热交换器具有至少两个集流管和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之间并排设置的冷却管,其中所述并排设置的冷却管形成管组,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垂直于和/或平行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的扩展在外侧大于所述管组的扩展,其中,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平行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定向的H形密封肋以用于密封所述管组的前侧和/或后侧,和/或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平行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定向的V形密封肋以用于密封所述管组的前侧和/或后侧,并且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地定向。通过至少一个优选水平定向的H形密封肋和至少一个优选垂直定向的V形密封肋所述管组可以在前侧、特别是用于将空气导入到制冷剂蒸发器中的流入侧相对旁路空气被基本上密封。基本上特别地表示小于30°、20°、10°或5°的偏差。
[0006]有利地,热交换器是加热器,例如具有电阻加热器的加热器或由用于内燃机的冷却液体流过的热交换器。
[0007]在一个补充设计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放置在所述管组上、特别是所述管组的前侧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放置在所述管组上、特别是所述管组的前侧上。
[0008]在一个附加的变型中,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在一个优选垂直的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的截面上与所述虚拟面成锐角地定向。该锐角例如在10°至50°的范围、特别是在10°至30°的范围中。该截面因此基本上垂直于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地定向。
[0009]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在一个优选水平的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的截面上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虚拟面地定向。基本上垂直于虚拟面定向在此的意思是,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在一个例如水平截面中垂直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以小于30°、20°、10°或5°的偏差垂直于虚拟面定向。该截面因此基本上平行于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地定向。
[0010]在一个附加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和/或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特别是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与所述壳体或一个壳体部分一件式地构成,和/或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特别是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开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基本上平行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和/或基本上水平地定向,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和/或基本上垂直地定向,和/或所述壳体两件式地特别是具有壳体上部分和壳体下部分地构成,和/或所述壳体在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上具有一个几何结构,所述几何结构基本上相应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外侧几何结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贴靠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上,并且特别是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部分地设计为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以便在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壳体、特别是壳体部分中时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在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和/或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与所述壳体或壳体部分一件式的设计中可以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因为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或V形密封肋可以在由热塑性塑料借助于喷铸制造壳体时已经共同制造,从而由此在此级别上不出现成本并且此外也在制造时没有分离的部件(例如侧面部件)待固定在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上。
[0011]在一个补充的设计方案中,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用于加热通过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引导的空气的加热器,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风扇和/或空气过滤器,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一个优选由所述壳体限定的空气通道,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引导装置特别是气门,和/或在所述冷却管之间设有波纹肋。
[0012]一种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制造机动车空调设备、特别是在本申请中描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提供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其具有至少两个集流管和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之间并排设置的冷却管,其中所述并排设置的冷却管形成管组,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在外侧的垂直于和/或平行于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的扩展大于所述管组的扩展;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其中,在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过程中,在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旁边推动至少一个集流管,并且随后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优选直至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贴靠在所述管组上;和/或在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过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和/或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旁边推动至少一个集流管,并且随后朝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优选直至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贴靠在所述管组上。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是壳体下部分并且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向下推入到所述壳体下部分中;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是壳体上部分并且将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推入到所述壳体上部分中,其方法是相对于所述壳体下部分移动所述壳体上部分。
[0014]在一个附加的设计方案中,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其方法是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的移动基本上沿由所述管组撑开的虚拟面的方向并基于在所述壳体上部分和/或在所述壳体下部分上的坡形几何结构被转向。
[0015]在一个补充的变型中,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在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末尾处贴靠在壳体集流管部分上并且由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形状配合地保持,和/或所述热交换器、特别是制冷剂蒸发器在推入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末尾处贴靠在壳体集流管部分上并且由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形状配合地保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在下文中参照所附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17]图1示出具有制冷剂蒸发器的壳体的垂直截面;
[0018]图2示出在H形密封肋旁边推动两个集流管时具有制冷剂蒸发器的壳体下部分的垂直截面;
[0019]图3示出在H形密封肋旁边推动两个集流管并且将一个集流管贴靠到一个坡形几何结构时按照图2的具有制冷剂蒸发器的壳体下部分的垂直截面;
[0020]图4示出在将两个集流管贴靠在具有坡形几何结构的壳体集流管部分之后按照图2的具有制冷剂蒸发器的壳体下部分的垂直截面;
[0021]图5示出在H形密封肋旁边推动两个集流管之后具有制冷剂蒸发器的壳体上部分的垂直截面;
[0022]图6示出颠倒的具有H形密封肋和V形密封肋的壳体上部分的部分视图;以及
[0023]图7示出具有H形密封肋和V形密封肋的壳体下部分的部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图1中示出的机动车空调设备I用于给机动车的内部空间提供经冷却和/或经加热的空气。为此目的,机动车空调设备I具有壳体2,此外壳体2限定空气通道。在此由未示出的风扇从环境或机动车的内部空间抽吸空气,并且随后将空气在作为热交换器20的制冷剂蒸发器5中冷却以及在加热器(未示出)中加热。
[0025]壳体2在此包括由热塑性塑料组成的壳体下部分3和壳体上部分4。制冷剂蒸发器5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由金属(特别是铝)组成并且借助于在钎焊炉中的钎焊制造。在制冷剂蒸发器5的上侧上构成两个水平定向的集流管6而在制冷剂蒸发器5的下侧上同样构成两个水平定向的集流管6。在两个集流管6之间存在设计为扁管8的冷却管7,其在集流管6的开口中流体密封地被密封,从而制冷剂可以从集流管6到冷却管7流入和流出。冷却管7在此垂直地定向并且在冷却管7之间设有波纹肋19。由制冷剂蒸发器5待冷却的空气在此在作为流入侧的前侧10流入并且在作为流出侧的后侧11从制冷剂蒸发器5流出。冷却管7以及波纹肋19在此形成管组9,其撑开一个虚拟面14。集流管6在外侧具有垂直和平行于虚拟面14的比管组9更大的扩展。在此例如在每个侧上扩展大I至2_,从而集流管6形成相对管组9的凸出部。
[0026]在壳体下部分3上以及在壳体上部分4上分别存在水平定向的H形密封肋12。H形密封肋12在此在按照图2至5中的截面中与虚拟面14成一个锐角地定向。此外在壳体下部分3上和壳体上部分4上分布设有两个V形密封肋13 (图6和7)。V形密封肋13设置在管组9的侧面端部区域上,从而H形密封肋12和V形密封肋13形成一个基本上矩形地完全包围的密封框,该密封框贴靠在管组9的前侧10上。
[0027]在图2至4中示出了将制冷剂蒸发器5插入到壳体下部分3中的过程。在图2中将两个下部的集流管6推向H形密封肋12。在此,壳体下部分3在H形密封肋12与右边的集流管6的右端部区域之间的扩展足以在此推过集流管6。在进一步向下推动制冷剂蒸发器5时,右边的集流管6 (图3)贴靠到壳体集流管部分16的坡形几何结构17或楔形几何结构18上。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17、18由壳体下部分3特别是壳体集流管部分16形成。基于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17、18的几何结构在进一步向下移动制冷剂蒸发器5时,制冷剂蒸发器5向左朝H形密封肋12的方向移动。这样的移动是可能的,因为按照在图4中的图示已经将较大的集流管6在H形密封肋12旁边移过,从而在制冷剂蒸发器5的移动时H形密封肋12贴靠到管组9的前侧10的底面上。此外,在制冷剂蒸发器5朝水平定向的H形密封肋12移动时,垂直定向的V形密封肋13贴靠到前侧10上。壳体集流管部分16在此具有一个几何结构,其基本上相应于两个集流管6的外侧的几何结构,从而制冷剂蒸发器5的壳体集流管部分16形状配合地固定在两个下面的集流管6上。
[0028]在图5中示出了壳体上部分4。在将制冷剂蒸发器5推入到壳体上部分4中时,该壳体上部分如下设计,使得将壳体上部分4推到制冷剂蒸发器5上,实现了与在将制冷剂蒸发器5推入到壳体下部分3中时类似的过程。在此可以将制冷剂蒸发器5首先斜一点地导入到壳体上部分4中,由此较大一点的两个上面的集流管6可以在H形密封肋12旁边引导通过。随后朝H形密封肋12和两个V形密封肋13的方向移动制冷剂蒸发器5,从而H形密封肋12和两个V形密封肋13在上侧或在侧面贴靠到管组9的前侧10上。制冷剂蒸发器5在此同样借助于作为壳体2的部分的壳体集流管部分16形状配合地保持在两个集流管6上。
[0029]壳体下部分3具有冷凝水出口 15,由H形密封肋12和V形密封肋13的两个半部分形成的密封框架的下半部分向着冷凝水出口稍微中断。借助于冷凝水出口 15在制冷剂蒸发器5形成的冷凝水可以被导出。在此,在冷凝水出口 15处的开口非常小,从而基于冷凝水出口 15仅仅出现极其微量的旁路空气。
[0030]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集流管部分16特别是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17、18具有预定断开位置。在机动车空调设备I中可以需要的是,不同的制冷剂蒸发器5可以具有不同的冷却管组9以通过垂直于虚拟面14的不同的扩展固定。在通过垂直于虚拟面14的更大的扩展固定管组9时仅仅需要断开该预定断开位置并且随后具有管组9的制冷剂蒸发器5以更大的深度固定在壳体2上,例如通过预设的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17、18。
[0031]总地来看,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空调设备I涉及到重要的优点。两个H形密封肋12和两个V形密封肋13形成基本上完全包围管组9的前侧10的密封框架,从而由此在制冷剂蒸发器5上基本上不出现环流制冷剂蒸发器5的旁路空气。H形和V形密封肋12、13可以简单地在喷铸壳体下部分3和壳体上部分4时一起制造,从而可以不像现有技术一样在管组9的侧面区域中固定昂贵的侧面部件。
[0032]附图标记:
[0033]I机动车空调设备
[0034]2 壳体
[0035]3壳体下部分
[0036]4壳体上部分
[0037]5制冷剂蒸发器
[0038]6集流管
[0039]7冷却管
[0040]8 扁管
[0041]9 管组
[0042]10 前侧
[0043]11 后侧
[0044]12 H形密封肋
[0045]13 V形密封肋
[0046]14虚拟面
[0047]15冷凝水出口
[0048]16壳体集流管部分
[0049]17坡形几何结构
[0050]18楔形几何结构
[0051]19波纹肋
[0052]20热交换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空调设备(1),包括:壳体(2); 热交换器(20),其具有至少两个集流管(6)和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之间并排设置的管(7),其中 所述并排设置的管(7)形成管组(9),其中 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在外侧的垂直于和/或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的扩展大于所述管组(9)的扩展,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定向的H形密封肋(12)以用于密封所述管组(9)的前侧和/或后侧(10、11),和/或所述壳体(2)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定向的V形密封肋(13)以用于密封所述管组(9)的前侧和/或后侧(10、11),并且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垂直于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地定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是制冷剂蒸发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贴靠在所述管组(9)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2)贴靠在所述管组(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贴靠在所述管组(9)的前侧(10)上,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2)贴靠在所述管组(9)的前侧(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在一个垂直的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的截面上与所述虚拟面(14)成锐角地定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在一个水平的平行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的轴线并且垂直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的截面上垂直于所述虚拟面(14)地定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和/或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16)与所述壳体(2) —件式地构成,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16)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开位置,和/或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平行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的轴线和/或水平地定向,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垂直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的轴线和/或垂直地定向,和/或所述壳体(2)两件式地构成,和/或所述壳体(2)在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16)上具有一个几何结构,所述几何结构相应于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的外侧几何结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壳体集流管部分(16)贴靠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上,以便在将所述热交换器推入到所述壳体(2)中时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16)部分地设计为坡形或楔形几何结构(17、1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壳体上部分(4)和壳体下部分(3)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用于加热通过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引导的空气的加热器,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风扇和/或空气过滤器,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一个由所述壳体限定的空气通道,和/或所述机动车空调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空气引导装置,和/或在所述管(7)之间设有波纹肋(1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引导装置是气门。
12.一种用于制造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机动车空调设备的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提供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4); 提供热交换器(20),其具有至少两个集流管(6)和在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之间并排设置的冷却管(7),其中所述并排设置的冷却管(7)形成管组(9),其中所述至少两个集流管(6)在外侧的垂直于和/或平行于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的扩展大于所述管组(9)的扩展; 将所述热交换器(20)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3)中;将所述热交换器(20)推入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中, 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热交换器(20)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3)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过程中,在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旁边推动至少一个集流管¢),并且随后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20)直至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贴靠在所述管组(9)上;和/或在将所述热交换器(20)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3)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过程中,在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和/或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旁边推动至少一个集流管¢),并且随后朝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20)直至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贴靠在所述管组(9)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是制冷剂蒸发器(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3)是壳体下部分(3)并且将所述热交换器(20)向下推入到所述壳体下部分(3)中;和/或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是壳体上部分(4)并且将所述热交换器(20)推入到所述壳体上部分(4)中,其方法是相对于所述壳体下部分(3)移动所述壳体上部分(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朝所述至少一个H形密封肋(12)和/或所述至少一个V形密封肋(13)的方向移动所述热交换器(20),其方法是所述热交换器(20)的移动沿由所述管组(9)撑开的虚拟面(14)的方向并基于在所述壳体上部分(4)和/或在所述壳体下部分(3)上的坡形几何结构(17)被转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20)在推入到所述第一壳体部分(3)的末尾处贴靠在壳体集流管部分(16)上并且由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16)形状配合地保持,和/或所述热交换器(20)在推入到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的末尾处贴靠在壳体集流管部分(16)上并且由所述壳体集流管部分(16)形状配合地保持。
【文档编号】F28F9/00GK203995552SQ20129000072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埃尔克·德特林, 托马斯·弗莱, 托马斯·菲特, 戈特弗里德·迪尔, 约阿希姆·莱曼 申请人:贝洱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