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钛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4108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钛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包括有筒状壳体,壳体两端封闭,壳体外壁环绕设有夹套,夹套内容置有钛管组件,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液口,底端侧壁设有出液口,壳体内在进液口下方设有防冲板,防冲板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壳体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折流板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多个折流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壳体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连接的导热鳍片。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有效地缓解了进液压力,保证了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的流动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时间,增加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保证了流体的换热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立式钛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为ー种立式钛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钛换热器是ー种由优质钛管制成的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换热设备。钛换热器凭借エ业纯钛的众多优点,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エ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现有的立式钛换热器结构不够合理,体型较大,较为占用安装空间,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不足,换热效率不佳,且进液时压カ过大导致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流动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流体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钛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立式钛换热器结构不够合理,体型较大,较为占用安装空间,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不足,换热效率不佳,且进液时压カ过大导致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流动稳定性较差,进而影响流体的换热效果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筒状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封闭,所述壳体外壁环绕设有夹套,所述夹套内容置有钛管组件,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液ロ,底端侧壁设有出液ロ,所述壳体内在进液口下方设有防冲板,所述防冲板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所述壳体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所述的多个折流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所述壳体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连接的导热鳍片。
[0006]所述的ー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靠近壳体内壁的后端上开有对流孔。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0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有效地缓解了进液压力,保证了流体在换热器腔体内的流动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时间,増加了流体与钛管组件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保证了流体的换热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不,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包括有筒状壳体I,壳体I两端封闭,壳体I外壁环绕设有夹套2,夹套2内容置有钛管组件3,壳体I顶端设置有进液ロ 4,底端侧壁设有出液ロ 5,壳体I内在进液ロ 4下方设有防冲板6,防冲板6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7,壳体I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8,折流板8—端与壳体I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多个折流板8将壳体I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壳体I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3连接的导热鳍片9。
[0011]折流板8靠近壳体I内壁的后端上开有对流孔10。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筒状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封闭,所述壳体外壁环绕设有夹套,所述夹套内容置有钛管组件,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液口,底端侧壁设有出液口,所述壳体内在进液口下方设有防冲板,所述防冲板上开有蜂窝状导流孔,所述壳体内壁轴向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一端与壳体内壁之间留有缓流间隙,所述的多个折流板将壳体内腔分隔成连续弯曲的换热通道,所述壳体内壁沿换热通道分布有若干个与钛管组件连接的导热鳍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钛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靠近壳体内壁的后端上开有对流孔。
【文档编号】F28F1/30GK203432396SQ201320353069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9日
【发明者】刘善和, 胡玉兵, 杨桂宝, 王红明, 唐先龙, 葛九敢, 谷顺明, 李健, 杨红兵 申请人: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